第71章:日日思招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著魏哲封侯的消息傳出,次日太守府便賓客盈門。

  「君侯,郡內諸家都送來了賀禮,另外青州那邊也有人求見。」

  只見元駿滿面紅光的匯報著,魏哲都沒他這麼興奮。

  「青州?」

  「對,正是青州!」只見元駿面帶笑意的解釋道:「東萊豪強聽聞君侯大喜,多有毛遂自薦者。」

  因為按照本朝典制,列侯家臣也是有品秩的。

  比如家丞、家吏、庶子、仆、行人、門大夫等等。

  家丞一般秩三百石,其餘多為二百石、百石小吏。

  不過找上門來的青州豪強自然不是衝著這種微末小吏的位置來的。

  他們之所以會毛遂自薦,完全是看好魏哲的將來。

  畢竟當下只要眼睛沒瞎的都能看得出魏哲必然前途遠大。

  縱然日後不為三公,估計最少也有一個九卿之位。

  屆時作為家臣的他們自然多少能沾點光,或許便可從豪強轉為士族。

  世人皆知:三公門下好做官。

  君不見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多為兩千石太守嗎?

  ……

  在簡單解釋了一下這些人的來意之後,元駿更是談笑道:

  「如今青州俱言:管氏盡得齊人之妙!聞者無不深以為然。」

  見他這麼一說,倒是真讓魏哲有些愣住了。

  「此言何解?」

  「哈哈哈~君侯莫不是忘了呂不韋祖上與管仲皆是齊人麼?」

  聞聽此言,魏哲這才恍然大笑起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梗,這也算是獨屬於漢朝人的冷幽默了。

  畢竟齊國本自姜子牙始,而姜尚又是姜姓呂氏。

  管仲縱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令齊桓公得以稱霸。

  但是呂不韋的成就也不差,僅僅一句「奇貨可居」,便造就了一位千古一帝來。

  青州人如此調侃的背後,其實也是包含著對管氏深深的羨慕。

  當然,玩笑歸玩笑,閒聊片刻後魏哲忽然意識到這還真是一個招攬人才的好機會。

  由於獨有的地理環境,導致遼東與青州之間形成了特殊的地緣政治關係。

  相比於遼澤以西的幽州各郡,遼東之地反而與青州諸郡的來往更多。

  並且魏哲的妻族又是北海管氏。

  各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導致除了遼東本土之外,魏哲在青州諸郡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反而要比幽州西部諸郡高得多。

  當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魏哲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優勢。

  其他州郡的英傑俊才不好招攬,青州之地總不能錯過了,多賺幾人也是好的。

  然而在看了那些拜帖之後,魏哲卻一臉失望。

  這質量……貌似不太行吶!

  「還有其他人嗎?」

  見魏哲好像不滿意,元駿一時也犯難了,畢竟他是樂浪人,對青州不太熟。

  不過元駿倒是聽出魏哲的言外之意了。

  顯然,自家君侯準備招攬一些青州才俊。

  念及此處,元駿當即建議道:「君侯,不如召公孫陽明過來問問?他是東萊膠東人,祖上又是兩千石,定然熟知本州人物!」

  見他這麼一說,魏哲一想也是,當即便遣人去請。

  並且魏哲還順便給太史慈去信一封,向他打聽有沒有什麼本州人才推薦。

  真別說,一來二去還真讓魏哲發現了幾個合適的人選。

  ……

  「便如此吧!」

  翌日,太守府後院。

  在確定下人選後,只見魏哲乾脆道:「就以我的名義下聘書,禮聘國子尼為家丞,氏儀為門大夫、孫邵為洗馬。」

  話說魏哲選的這三人,基本上都是寒素出身。

  比如氏儀乃北海營陵人氏,不過中人之家而已。

  如今此人不過是營陵縣一小吏,尚未獲得什麼貴人賞識。


  不過如果魏哲沒記錯的話,此人後來出仕郡府的時候,曾被北海相孔融所嘲諷,言「氏」字乃「民」無上,可改為「是」。

  沒想到氏儀聞言竟然真的改姓,自稱是儀。

  然而在孔融麾下是儀照樣沒混出頭,後來依附劉繇,隨其避亂江東,陰差陽錯入仕東吳,這才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歷任騎都尉、忠義校尉、裨將軍、偏將軍、侍中、中執法、尚書僕射等官,封都鄉侯。八十一歲時方才病逝。

  可以說這又是一個尚未被發現的底層人才。

  孫邵亦是如此,甚至和是儀的經歷十分相似。

  同為北海國人的他,如今尚且還是鄉中處士,後來方才出仕郡府。

  日後還做過北海相孔融的功曹,不過隨劉繇逃至江東後便輔佐孫權了。曾任廬江太守、車騎將軍長史等職。在孫權稱吳王后,孫邵還成為吳國首任丞相。

  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場亂世,出身單微的孫邵恐怕沒有這種際遇。

  三人之中,唯獨要屬國淵現在混得最好。

  樂安郡蓋縣國氏雖號稱出自齊國上卿國氏,但在國淵之前並無顯貴。

  可國淵卻天生聰穎,年少時就師從大儒鄭玄,如今在青州也算是小有名氣。

  不過還是那句話,出仕不易,國淵至今依舊還是白身。

  所以魏哲這次徵辟國淵,其實也只是試試而已,不行也無傷大雅。

  ……

  翌日,北海高密。

  鄉社深處一棵樹茂密的老槐樹下,只見一群儒生圍坐四周。

  一位鶴髮雞皮的蒼髯老者,則端坐樹下講學,語音不緊不慢,十分平和。

  「樂得淑女,以為君子之好仇,不為淫其色也。寤寐思之,哀世夫婦之道。不得此人,不為減傷其愛也。」

  在講解完《論語》評《詩經》「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語句後,這老者便輕輕敲了一下戒尺,住口不言。

  四下儒生聞言,頓時便知今日的講學到此為止,於是紛紛起身拜謝。

  禮畢之後,諸多儒生也不敢吵鬧,當即有序離去。

  此人便是鄭玄,乃是當下頂級的經學大師,世人皆稱其為東州大儒。

  其實黨錮解除之後,次年外戚大將軍何進為了籠絡人心,便首先徵辟鄭玄入朝為官,州郡官吏脅迫起行,鄭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見何進。

  何進為表示禮賢下士,倒是對鄭玄禮敬有加,設幾、杖之禮以待之。

  但鄭玄入京只是被逼無奈,敷衍一番後僅隔了一夜,未等何進授予官職就逃走了。此後他便一直在家鄉隱居,聚徒講學,專心經術,著書立說。

  由於多年治學,他的名聲早已遍穿天下,多有人自遠方而投至門下。

  今日講學的場面還算小的,要在以往聽其講學者常常超過千人。

  青州人俱言鄭玄「著書滿家,從學數萬」。

  而在看見國淵面有難色留在原地之後,鄭玄頓時和煦一笑,向其微微招了招手。

  「子尼,何處不解?」

  畢竟國淵和其他聽課的學子不同,乃鄭玄高足。

  所以對於這個弟子,鄭玄還是很關心的。

  國淵見狀,當即便將自家的糾結向老師和盤托出……

  -----------------

  下一章還在寫,明早看吧。

  東漢末年的青州人才實在太散了,天下各地都是,實在不好找,唉~查了好久都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選。

  都怪孔融不爭氣!O(∩_∩)O哈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