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章 劃江而治,互不襲擾
杜洪粉面長須,頗秀美,全沒有武將的彪悍氣。只眉宇間陰氣不散,教人觀之不悅,心下先起三分戒備。
杜洪既全身甲冑,已把戒備之意顯露出來,自然也無需偽裝,一句客套見禮的話未說,停船後,就一直眺望江北沔州所向。
許久方道:「我曾在那裡做過伶官。」
又問岑炳:「節帥可知何為伶官?於人堂前裝傻賣笑,屈膝討歡,若未討得主人家歡心,非打即罵,再尋常不過。」
岑炳並不正面回答,反問道:「我曾在汝南做過山匪。司徒可知何為山匪?」
「願聞其詳。」
「從不裝傻賣笑,亦不曾屈膝討歡,只事劫掠,凡我看上眼的珍寶,搶過來便是,何需他人點頭!」
「嘖嘖!好手段。」杜洪陰笑兩聲,「節帥既只一味劫掠,何不就在山裡做匪,下山來做甚!」
「那也好過做屈膝討歡的伶人。」
杜洪深吸一口氣,顯示不與岑炳一般計較,轉而道:「那時我便想,若有朝一日教我發達了,定要高坐沔州城內,也要教他人來向我屈膝,來討我歡心。我本已實現夙願,卻又被節帥生生奪去,可惜。」
杜洪望向沔州的眼裡似有萬般不舍。
不愧是伶官出身,倒真會演戲,教岑炳不得不道一聲抱歉:「原來是岑某之過。慚愧。」
「罷了。虧我萬般算計,為了鄂沔二州絞盡腦汁,最終卻便宜了旁人,時也命也。」杜洪收回視線,直視岑炳,「曾有人誇我杜洪心思玲瓏,十步九計,可要與岑節帥相比,我自問不如。」
「司徒過譽了。岑某這點小心計,怎敢與司徒相較?司徒先唆使周通南下,替你剪除路審中,再反殺周通,坐收漁翁利,獨占鄂州,當真高明,佩服。」
「說到底,也不如節帥手段毒辣,血洗漢陽,連老弱婦孺也殺,當真下得去手!節帥當真不顧天下悠悠眾口,不怕後世人非議?」杜洪話鋒突轉。
「沔州之事,分明是你挑撥謀反在先,方有我部周雄許存奮起抵抗、除賊在後。如今把罪過全推給我一人之身,怕不合適吧」岑炳淡淡應道。
得來杜洪仰天大笑,聲音尖利異常:「你這套說辭騙得了誰?皇天后土為鑑,節帥滿口誑語,不怕神靈見怒,將禍於你?」
「我心懷坦蕩,神明自知。」岑炳不欲與他糾纏沔州事,轉而道,「司徒今日約某會面,想必是岳州不穩,分身不暇,特來討饒求和吧?」
「若岳州有亂,我又如何能現身此地!」杜洪面不改色,故意做悠閒狀,「倒是節帥大難臨頭而不自知,教人憂心啊。」
「哦?」岑炳奇道,「禍患何在,我實不知?」
「逆賊秦宗權欲興兵河南,必征安隨兵馬,你若應徵,則安隨不守,若不應,則觸怒於秦宗權,大難將至,此患一。荊南大亂,趙德諲謀動已久,今又有秦宗言南下,不日將克,待荊州一下,秦趙二人抬眼四望,必來尋安隨縫隙,此患二。偏節帥貪心不足,又興兵黃州,涉足淮南境內,亦必遭淮南報復,此患三。」杜洪一一道來,「有此三患,節帥尚有閒心與某江上會面,當真教人佩服。」
岑炳搖了搖頭,不為所動:「某盡心侍奉陛下,何來觸怒之說?郡王(秦宗言封爵號汝陰郡王)郡公與某同事一朝,同列為官,本相互親近,豈會輕易起干戈?至於興發義兵派往黃陂,實乃黃陂耆老相邀,某出身鄙陋,深知庶民疾苦,心有不忍,故從之。說有三患,怕是司徒多慮了。」
「哈哈哈。」杜洪連笑三聲,「罷。罷。」
他倒真有些佩服岑炳,瞎話張口便來,還說得言辭懇切。
今日前來,可不是為逞口舌之利,而且與岑炳這等臉厚心狠之人較量口舌,也占不到半分便宜,著實無趣。杜洪乾脆挑明道:「節帥守安隨不易,今又禍患纏身,我杜洪算不得君子,可也不是小人,不願趁人之危,便與節帥劃江而治,互不襲擾,如何?」
明明是他來與自己求和,卻說成了不趁人之危,杜洪果不負狡詐之名。岑炳懶得與他計較,本也有罷兵之意,允諾道:「司徒居江南,某居江北,絕不相擾。」
杜洪卻意猶未盡,還待起誓:「若違今日誓——」
話只說一半,欲要岑炳先誓。
岑炳笑了笑,不在這些小技倆上比高下,當先道:「若違今日誓,教某刀斧加身。」
杜洪方跟著立誓:「若違今日誓,往江北派一兵一卒,教杜某後繼無人。」
誓畢,二人調轉船頭,各回江南江北。
杜洪意猶未盡道:「今日與節帥一晤,收穫頗多。不知他日再趨江北,節帥尚在否,若不在,倒是一大憾事。」
岑炳笑了笑:「來日方長。江南多動亂,居身不易,萬望司徒保重。」
……
江上和談後,或是南面解除封鎖,許多消息方傳至江北。
原來湖南果有動亂,且岳州深陷其中。
湖南道觀察使本李裕,後為閔勖所逐,後者遂接任觀察使兼潭州刺史。其後湖南道升欽化軍,閔勖為欽化節度使。
又有陬溪蠻人名周岳,覬覦潭州已久,又曾在李裕帳下為將,待兵勢稍壯,便拿為先觀察使李裕報仇為藉口,廣納李裕殘部,再向朗州雷滿借兵,突然發難潭州。
閔勖實際可控潭州、衡州、邵州三地,兵力多分與麾下大將鄧處訥駐守邵州,一時回兵不及,方寸大亂,竟邀瀏陽草軍余從黃皓浪蕩軍來助。
自黃巢兵敗身死後,曾席捲天下的草軍分崩離散,部下將領紛紛倒戈,重投大唐懷抱,如朱溫、秦彥、畢師鐸、張全義、李罕之、葛從周等等,各自有了新的前程。然黃皓乃黃巢親侄,一直高掛在朝廷的巨寇榜文上,故無人願接受,亦無處可投,只得遊蕩於各地苟延殘喘。其部亦被人稱之「浪蕩軍」,可知處境艱難。
黃皓及其部飽嘗流離之苦,今竟有閔勖主動打開潭州大門邀請入內,黃皓自然也無需客氣,入潭州後,先殺了閔勖,獨享潭州。
杜洪既全身甲冑,已把戒備之意顯露出來,自然也無需偽裝,一句客套見禮的話未說,停船後,就一直眺望江北沔州所向。
許久方道:「我曾在那裡做過伶官。」
又問岑炳:「節帥可知何為伶官?於人堂前裝傻賣笑,屈膝討歡,若未討得主人家歡心,非打即罵,再尋常不過。」
岑炳並不正面回答,反問道:「我曾在汝南做過山匪。司徒可知何為山匪?」
「願聞其詳。」
「從不裝傻賣笑,亦不曾屈膝討歡,只事劫掠,凡我看上眼的珍寶,搶過來便是,何需他人點頭!」
「嘖嘖!好手段。」杜洪陰笑兩聲,「節帥既只一味劫掠,何不就在山裡做匪,下山來做甚!」
「那也好過做屈膝討歡的伶人。」
杜洪深吸一口氣,顯示不與岑炳一般計較,轉而道:「那時我便想,若有朝一日教我發達了,定要高坐沔州城內,也要教他人來向我屈膝,來討我歡心。我本已實現夙願,卻又被節帥生生奪去,可惜。」
杜洪望向沔州的眼裡似有萬般不舍。
不愧是伶官出身,倒真會演戲,教岑炳不得不道一聲抱歉:「原來是岑某之過。慚愧。」
「罷了。虧我萬般算計,為了鄂沔二州絞盡腦汁,最終卻便宜了旁人,時也命也。」杜洪收回視線,直視岑炳,「曾有人誇我杜洪心思玲瓏,十步九計,可要與岑節帥相比,我自問不如。」
「司徒過譽了。岑某這點小心計,怎敢與司徒相較?司徒先唆使周通南下,替你剪除路審中,再反殺周通,坐收漁翁利,獨占鄂州,當真高明,佩服。」
「說到底,也不如節帥手段毒辣,血洗漢陽,連老弱婦孺也殺,當真下得去手!節帥當真不顧天下悠悠眾口,不怕後世人非議?」杜洪話鋒突轉。
「沔州之事,分明是你挑撥謀反在先,方有我部周雄許存奮起抵抗、除賊在後。如今把罪過全推給我一人之身,怕不合適吧」岑炳淡淡應道。
得來杜洪仰天大笑,聲音尖利異常:「你這套說辭騙得了誰?皇天后土為鑑,節帥滿口誑語,不怕神靈見怒,將禍於你?」
「我心懷坦蕩,神明自知。」岑炳不欲與他糾纏沔州事,轉而道,「司徒今日約某會面,想必是岳州不穩,分身不暇,特來討饒求和吧?」
「若岳州有亂,我又如何能現身此地!」杜洪面不改色,故意做悠閒狀,「倒是節帥大難臨頭而不自知,教人憂心啊。」
「哦?」岑炳奇道,「禍患何在,我實不知?」
「逆賊秦宗權欲興兵河南,必征安隨兵馬,你若應徵,則安隨不守,若不應,則觸怒於秦宗權,大難將至,此患一。荊南大亂,趙德諲謀動已久,今又有秦宗言南下,不日將克,待荊州一下,秦趙二人抬眼四望,必來尋安隨縫隙,此患二。偏節帥貪心不足,又興兵黃州,涉足淮南境內,亦必遭淮南報復,此患三。」杜洪一一道來,「有此三患,節帥尚有閒心與某江上會面,當真教人佩服。」
岑炳搖了搖頭,不為所動:「某盡心侍奉陛下,何來觸怒之說?郡王(秦宗言封爵號汝陰郡王)郡公與某同事一朝,同列為官,本相互親近,豈會輕易起干戈?至於興發義兵派往黃陂,實乃黃陂耆老相邀,某出身鄙陋,深知庶民疾苦,心有不忍,故從之。說有三患,怕是司徒多慮了。」
「哈哈哈。」杜洪連笑三聲,「罷。罷。」
他倒真有些佩服岑炳,瞎話張口便來,還說得言辭懇切。
今日前來,可不是為逞口舌之利,而且與岑炳這等臉厚心狠之人較量口舌,也占不到半分便宜,著實無趣。杜洪乾脆挑明道:「節帥守安隨不易,今又禍患纏身,我杜洪算不得君子,可也不是小人,不願趁人之危,便與節帥劃江而治,互不襲擾,如何?」
明明是他來與自己求和,卻說成了不趁人之危,杜洪果不負狡詐之名。岑炳懶得與他計較,本也有罷兵之意,允諾道:「司徒居江南,某居江北,絕不相擾。」
杜洪卻意猶未盡,還待起誓:「若違今日誓——」
話只說一半,欲要岑炳先誓。
岑炳笑了笑,不在這些小技倆上比高下,當先道:「若違今日誓,教某刀斧加身。」
杜洪方跟著立誓:「若違今日誓,往江北派一兵一卒,教杜某後繼無人。」
誓畢,二人調轉船頭,各回江南江北。
杜洪意猶未盡道:「今日與節帥一晤,收穫頗多。不知他日再趨江北,節帥尚在否,若不在,倒是一大憾事。」
岑炳笑了笑:「來日方長。江南多動亂,居身不易,萬望司徒保重。」
……
江上和談後,或是南面解除封鎖,許多消息方傳至江北。
原來湖南果有動亂,且岳州深陷其中。
湖南道觀察使本李裕,後為閔勖所逐,後者遂接任觀察使兼潭州刺史。其後湖南道升欽化軍,閔勖為欽化節度使。
又有陬溪蠻人名周岳,覬覦潭州已久,又曾在李裕帳下為將,待兵勢稍壯,便拿為先觀察使李裕報仇為藉口,廣納李裕殘部,再向朗州雷滿借兵,突然發難潭州。
閔勖實際可控潭州、衡州、邵州三地,兵力多分與麾下大將鄧處訥駐守邵州,一時回兵不及,方寸大亂,竟邀瀏陽草軍余從黃皓浪蕩軍來助。
自黃巢兵敗身死後,曾席捲天下的草軍分崩離散,部下將領紛紛倒戈,重投大唐懷抱,如朱溫、秦彥、畢師鐸、張全義、李罕之、葛從周等等,各自有了新的前程。然黃皓乃黃巢親侄,一直高掛在朝廷的巨寇榜文上,故無人願接受,亦無處可投,只得遊蕩於各地苟延殘喘。其部亦被人稱之「浪蕩軍」,可知處境艱難。
黃皓及其部飽嘗流離之苦,今竟有閔勖主動打開潭州大門邀請入內,黃皓自然也無需客氣,入潭州後,先殺了閔勖,獨享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