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蠢才坐主位,勢在也難為
回城路上,徐宇和她的神機營士兵們談天說地,不亦樂乎。
郭崇韜揮手將郭從謙叫來。
「從謙,雖然是我叫的你,但你來的如此快,也並非只是來看我與丫頭軍演吧?」
「在下確實有一事要說,前幾日,陛下又擴招了不少人進那從馬直,其中大多都是伶人,某也被選中,加入其中,不知陛下到底什麼打算。」
「唉,恐怕是為了讓那些人領空餉吧,不知日後,從馬直還能不能那般所向無敵了,你待在那軍中,機會難得,要好好鍛鍊鍛鍊,你從東門回去吧,莫要暴露了。」
「是。」郭從謙將近日整理好的宮中消息,遞給郭崇韜,騎著馬,離開了隊伍。
還是太遲了,郭崇韜深感無力回天,對自己當初沒有發展勢力,很是後悔。
……
此番軍演過後,不知是朝中有人暗中推波助瀾,還是郭崇韜自己有些亂了陣腳。
各方安排得很是迅速,可當他看到徐宇玩樂玩之後,又向著黃河方向舉步愁望,還是不由自主抽出時間,向李存勖進言了些治理水害,安撫百姓的建議。
這些本不該是他做的,而是豆盧革等人,實在不作為,他忍心不下罷了。
今日,是大軍出征的日子,契丹那邊還在忙於內亂,分不出手來向南取地。
而蜀主的昏庸,也是板上釘釘,當下取蜀,是個時機。
徐宇再一次穿上了鎧甲,只不過這次多了將帥的羽毛在頭盔上,站的位置也不是兵卒之中,而是眾帥末尾。
身邊依然是冷冷清清,無人過來談問,仿佛之前晉梁相爭時她未曾參與過一般。
真是打了再多的仗也抵不過皇帝一張嘴啊。
不過也是,親眼見過她的風光事跡的,也就王彥章和郭崇韜,憑藉當初和郭威打得那一架,也只能體現出她是個不錯的兵而已,人們看看過過眼癮,當她是個政治工具,也就過去了。
況且郭崇韜現在,也沒有了當年光輝。
才一年,許多事情,就都變了。
宦官在城牆之上的塔樓里,拿著詔書,對身邊已經定好的各個將軍,正式宣讀發兵宣告。
「當今聖上繼承王業,剛平定偽朝,並非不願對天下優寵,使萬邦和諧,以能遠近同一正統,人倫上下井然有序。有人居偏遠之地,位高驕傲奢華,反了侍奉大國的行為,一心隱藏偷安苟且之計,因此必依舊典遺訓,振奮皇威,於是興伐罪之師,以求遏止紊亂綱常的徒黨。愚蠢蜀主,世代有負於唐朝恩典,以前其父總管藩屬,官居統制,朱溫東離汴水西進,致使唐昭宗逃亡到岐陽,蜀主卻不去保護,反而觀望形勢,竊據劍南土地,有失臣子的忠誠。先皇帝早年在並門時,將興霸業,他曾送來書信錢財,先皇也回復謝禮。後來我皇又特地派使者專門持聘禮相送,他卻不回復一個使者,答覆簡短的書信,時間不久,結盟關係頓時阻斷。我朝遵先皇遺訓,繼續統治各藩,追求往日交往的誠意,繼承先皇舊日的友好關係,一再送去書信錢財,都沒有酬謝回音,違背恩惠不守諾言,放棄同好而結交異類。現其後代孽子,繼續占據土地,讓宦官當權,憑藉地勢僭稱國主。早先,曾給秦王寫信,誇張蜀地聲勢,言辭侮慢褻瀆,誹謗親賢的功勳。不久前我大唐旋風之勢發動精銳,霹靂掃除凶頑,復興已經墜落宗祧,接續中興歷數。捷報頻傳,天命復稽,可其使者帶來書信在稱呼上與我朝平等抗衡,在致意之前就自誇地形險固。再加上宋光葆總是陳獻狂妄的計策,另起奸惡謀略,想貪圖北面秦川,窺視東方荊渚,如此無禮,真是罪大惡極。」
這一大堆聽得徐宇頭昏腦脹,兩眼昏花,不過確實是對師出有名這個概念,有了切身的體驗。
這些話說得到真是有水平,要是叫我來寫,怕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那宦官繼續用著嘹亮的嗓音宣讀,「我客省使李嚴奉命出使銅梁,近日返回我朝,詳細匯報敘述了出使蜀地經過。那宋光嗣會見李嚴時,在座上說話,先問契丹強弱,接著又數落秦王的是非。揣度他的心理,可見其情狀。再加上疏遠忠直之臣,與奸雄之輩為友。在內則縱情享樂、競貪高位;在外則混淆法令、耗竭生靈。德性才力都不相當,神靈天地都很憤怒。現在命興聖宮使、魏王李繼岌任西川四面行營都統,命侍中、樞密使郭崇韜任西川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等使,任……」
後面,就是一連串的將帥安排了。
裡邊說的那個秦王,徐宇知道,就是現在鎮守唐國東北的李存審,她也想不明白,蜀國那邊怎麼就這麼隔著一整個唐國,說契丹的好話,又拿守邊的將領開玩笑,這不是自尋死路麼?
說了半天總算完畢,當然,徐宇這個「無名之輩」是不會在其中的。
不過她依然很高興郭崇韜給她找了個偏僻的位置旁聽,算是單獨承認了她是個將了。
這次出兵,唐國動員了六萬大軍,不多,但也絕對不少了,低頭下望,烏泱泱一片集軍與洛陽郊外,讓人震撼。
只是郭威在從馬直里,趙弘殷在禁軍任職,不在此軍之中,就不能再像往年那樣,一起並肩作戰。
站在城牆頭上,大風吹過,徐宇不知道她到底該怎麼繼續推進時代的變化,她其實早就知道義父給她打了一把保護傘,可傘外的真實世界對於前世和平年代的一生,她沒有經歷過。
「唉。」
未知的世界,還是有些讓人望而生畏的。
身後一陣腳步,徐宇很熟悉,是義父的步子。
郭崇韜雙手抬著徐宇的咯吱窩,把她從城牆之上抬了下來,「丫頭,站那麼高,很危險啊。」
「就是想吹吹風了。」
「喏。」
郭崇韜將那隻老手攤開,是一個仿刻的兩半魚符,將其中一片塞到了徐宇手中。
徐宇驚訝抬頭。「這不是調兵用的嗎?」
「調兵需要詔令,魚符輔之,況且這形制,各地也沒有記錄,不能實用,只是當個禮物送於你罷了,咳,也是我估計你這樣的女子不會喜歡什麼裝扮飾物,才想的送你此物。」
「噢耶,這禮物,好東西!」徐宇連忙將自己的一半,塞到懷裡。
然後,徐宇恢復了平靜,又看起了下方回營休整的各方軍隊。
反應這么小嗎?唉,倒不如說,這樣就夠了。
郭崇韜細細看了徐宇一眼,又滿意閉上,感受著那陣天風吹過。
這風,很大,很大,大到他那雙老手捏握不住。
……
郭崇韜揮手將郭從謙叫來。
「從謙,雖然是我叫的你,但你來的如此快,也並非只是來看我與丫頭軍演吧?」
「在下確實有一事要說,前幾日,陛下又擴招了不少人進那從馬直,其中大多都是伶人,某也被選中,加入其中,不知陛下到底什麼打算。」
「唉,恐怕是為了讓那些人領空餉吧,不知日後,從馬直還能不能那般所向無敵了,你待在那軍中,機會難得,要好好鍛鍊鍛鍊,你從東門回去吧,莫要暴露了。」
「是。」郭從謙將近日整理好的宮中消息,遞給郭崇韜,騎著馬,離開了隊伍。
還是太遲了,郭崇韜深感無力回天,對自己當初沒有發展勢力,很是後悔。
……
此番軍演過後,不知是朝中有人暗中推波助瀾,還是郭崇韜自己有些亂了陣腳。
各方安排得很是迅速,可當他看到徐宇玩樂玩之後,又向著黃河方向舉步愁望,還是不由自主抽出時間,向李存勖進言了些治理水害,安撫百姓的建議。
這些本不該是他做的,而是豆盧革等人,實在不作為,他忍心不下罷了。
今日,是大軍出征的日子,契丹那邊還在忙於內亂,分不出手來向南取地。
而蜀主的昏庸,也是板上釘釘,當下取蜀,是個時機。
徐宇再一次穿上了鎧甲,只不過這次多了將帥的羽毛在頭盔上,站的位置也不是兵卒之中,而是眾帥末尾。
身邊依然是冷冷清清,無人過來談問,仿佛之前晉梁相爭時她未曾參與過一般。
真是打了再多的仗也抵不過皇帝一張嘴啊。
不過也是,親眼見過她的風光事跡的,也就王彥章和郭崇韜,憑藉當初和郭威打得那一架,也只能體現出她是個不錯的兵而已,人們看看過過眼癮,當她是個政治工具,也就過去了。
況且郭崇韜現在,也沒有了當年光輝。
才一年,許多事情,就都變了。
宦官在城牆之上的塔樓里,拿著詔書,對身邊已經定好的各個將軍,正式宣讀發兵宣告。
「當今聖上繼承王業,剛平定偽朝,並非不願對天下優寵,使萬邦和諧,以能遠近同一正統,人倫上下井然有序。有人居偏遠之地,位高驕傲奢華,反了侍奉大國的行為,一心隱藏偷安苟且之計,因此必依舊典遺訓,振奮皇威,於是興伐罪之師,以求遏止紊亂綱常的徒黨。愚蠢蜀主,世代有負於唐朝恩典,以前其父總管藩屬,官居統制,朱溫東離汴水西進,致使唐昭宗逃亡到岐陽,蜀主卻不去保護,反而觀望形勢,竊據劍南土地,有失臣子的忠誠。先皇帝早年在並門時,將興霸業,他曾送來書信錢財,先皇也回復謝禮。後來我皇又特地派使者專門持聘禮相送,他卻不回復一個使者,答覆簡短的書信,時間不久,結盟關係頓時阻斷。我朝遵先皇遺訓,繼續統治各藩,追求往日交往的誠意,繼承先皇舊日的友好關係,一再送去書信錢財,都沒有酬謝回音,違背恩惠不守諾言,放棄同好而結交異類。現其後代孽子,繼續占據土地,讓宦官當權,憑藉地勢僭稱國主。早先,曾給秦王寫信,誇張蜀地聲勢,言辭侮慢褻瀆,誹謗親賢的功勳。不久前我大唐旋風之勢發動精銳,霹靂掃除凶頑,復興已經墜落宗祧,接續中興歷數。捷報頻傳,天命復稽,可其使者帶來書信在稱呼上與我朝平等抗衡,在致意之前就自誇地形險固。再加上宋光葆總是陳獻狂妄的計策,另起奸惡謀略,想貪圖北面秦川,窺視東方荊渚,如此無禮,真是罪大惡極。」
這一大堆聽得徐宇頭昏腦脹,兩眼昏花,不過確實是對師出有名這個概念,有了切身的體驗。
這些話說得到真是有水平,要是叫我來寫,怕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那宦官繼續用著嘹亮的嗓音宣讀,「我客省使李嚴奉命出使銅梁,近日返回我朝,詳細匯報敘述了出使蜀地經過。那宋光嗣會見李嚴時,在座上說話,先問契丹強弱,接著又數落秦王的是非。揣度他的心理,可見其情狀。再加上疏遠忠直之臣,與奸雄之輩為友。在內則縱情享樂、競貪高位;在外則混淆法令、耗竭生靈。德性才力都不相當,神靈天地都很憤怒。現在命興聖宮使、魏王李繼岌任西川四面行營都統,命侍中、樞密使郭崇韜任西川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等使,任……」
後面,就是一連串的將帥安排了。
裡邊說的那個秦王,徐宇知道,就是現在鎮守唐國東北的李存審,她也想不明白,蜀國那邊怎麼就這麼隔著一整個唐國,說契丹的好話,又拿守邊的將領開玩笑,這不是自尋死路麼?
說了半天總算完畢,當然,徐宇這個「無名之輩」是不會在其中的。
不過她依然很高興郭崇韜給她找了個偏僻的位置旁聽,算是單獨承認了她是個將了。
這次出兵,唐國動員了六萬大軍,不多,但也絕對不少了,低頭下望,烏泱泱一片集軍與洛陽郊外,讓人震撼。
只是郭威在從馬直里,趙弘殷在禁軍任職,不在此軍之中,就不能再像往年那樣,一起並肩作戰。
站在城牆頭上,大風吹過,徐宇不知道她到底該怎麼繼續推進時代的變化,她其實早就知道義父給她打了一把保護傘,可傘外的真實世界對於前世和平年代的一生,她沒有經歷過。
「唉。」
未知的世界,還是有些讓人望而生畏的。
身後一陣腳步,徐宇很熟悉,是義父的步子。
郭崇韜雙手抬著徐宇的咯吱窩,把她從城牆之上抬了下來,「丫頭,站那麼高,很危險啊。」
「就是想吹吹風了。」
「喏。」
郭崇韜將那隻老手攤開,是一個仿刻的兩半魚符,將其中一片塞到了徐宇手中。
徐宇驚訝抬頭。「這不是調兵用的嗎?」
「調兵需要詔令,魚符輔之,況且這形制,各地也沒有記錄,不能實用,只是當個禮物送於你罷了,咳,也是我估計你這樣的女子不會喜歡什麼裝扮飾物,才想的送你此物。」
「噢耶,這禮物,好東西!」徐宇連忙將自己的一半,塞到懷裡。
然後,徐宇恢復了平靜,又看起了下方回營休整的各方軍隊。
反應這么小嗎?唉,倒不如說,這樣就夠了。
郭崇韜細細看了徐宇一眼,又滿意閉上,感受著那陣天風吹過。
這風,很大,很大,大到他那雙老手捏握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