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月明夜深偷耕賊
瑞雪兆豐年,確實是能為下一年的農作物帶去好的土壤條件。
可僅此只是基礎,並非能完全決定來年的收成。
「哎呀,今年春天來得這麼早,也不知是福是禍了。」
勞作一早上,幾十個農民坐在田埂邊上喝水乘涼。
「老伯,這春日來得早,不是好兆頭嗎?」
馮道坐了下來,他是一個人回來老家的,到景城衙門時也沒透露具體的家住何處。
馮道的祖上有一年趕考途中,遇到叛軍逃來這景城崔家村,因為餓暈被一戶人家收留,而後看其有學問,收為了崔家女婿,不過,後來直到馮道這一代,一直和這崔家村裡的人都是若驅若離,不是很親密。
老農低頭看到馮道的布鞋,有些不屑。
「看你這樣子,想必也不是一輩子在這田裡邊的人,就告訴你吧,都以為春天來得早了收成就會高了,其實不然,這提早到來,這一年啊,天氣就不好說了,那些苗啊秧的之後也不知道怎麼長了,多的我也說不來,只是今年,收成好不好,真的難說。」
馮道轉頭看著身邊廣袤的田地。他入仕之前,和他父親其實是種過地的,只是時間不長,也還只是個幫襯,對田間的事情,確實是一知半解的。
如今回來老家,為父親辦喪事,也許是因為被戰爭洗了一遍,記得他的人幾乎沒有,不過田地到是因為國家穩定,才重新有人打理了起來。
「如此啊……
「哎,老伯,那片田為何還沒開始耕種?」
「那片地啊,是村尾那家老頭的,家裡邊人離的離,走的走,孤苦伶仃一個人,這人也病了地也荒了,我看啊,今年是趕不上趟嘍。」老農三言兩語講完又同旁邊的鄉親閒聊去了。
馮道扣緊頭上的斗笠,重又起身。
行了個禮,「謝老伯。」
這一聲感謝,卻是讓那老農興趣抬頭,這時代會說謝的人很少了。
「這兵荒馬亂的,還會有書生?」
見那書生腦後一抹白布,身上衣服素樸單一,有些髒,腳下的布鞋,已經有一些坑洞,也只比草鞋好那麼一點點,緩緩走著,卻是很穩。
老農嘆聲,「唉,又是一個亂世之人。」
夜中,馮道躺在他已經睡了無數遍的草床之上,拿著張承業逝世前送他的那支斷筆,明晃晃的月光透過那草屋殘門縫隙,打在地上。
張承業囑咐他,那支斷筆另一半的主人是他的老師,若是遇見了,不論說什麼,都希望他支持。
馮道一直認為是張承業有遺憾,說了胡話,因為按年齡,張承業的老師,現在也早該是入土為安了,那支斷筆的另一半,現在也應該是深埋於地下,不過,畢竟是有知遇之恩,還是志同道合之人,他還是答應下來了。
而那不久之後,馮道的父親也去了。
他的父親已經下葬了很久,可他並沒有什麼極度苦痛的感覺。
他的父親是一個及其普通平凡的人,一生碌碌無為沒有成就,只是最後傾家蕩產,只為給馮道買官。
亂世之中,病死的人,都不算最多的,也不差他父親一個。
馮道突然覺得,自己的這種心態,似乎也是病了,又是想到更早時候為了減輕家中壓力自縊而死的母親,馮道苦笑。
夜晚春風,和煦柔軟。
村尾那家馮道已經打聽明白,是這時代經典的情況,家中壯年,外出參軍卻杳無音訊,年輕的婦女小孩,為躲避戰亂,外出逃難,至今依然未歸,過去幾年還能種種地,前一年才將將收了一成田糧,就病倒了,同是病倒,給了馮道非常熟悉的感覺。
那陌生老頭病倒後,他的田,就這樣自然而然荒廢下去。
披好外衣,推門出去,將白日購置來靠在牆外曲轅犁扛起,牽來租來的黃牛,踏著那風,朝午間問詢的那片荒田走去。
才幹了幾個時辰,天剛微亮。
遠方草叢波動著,有一佝僂老人,緩慢撥開草叢,向這邊走來。
也是不巧,那老漢不願意放棄他的田地,居然帶病拿著鋤頭,也來幹活,畢竟,若是不勞作這一年就得等死了。
卻見有人先他一步翻著他家的地。
真是世態炎涼,這亂世,都沒人管管誰是誰家的地嗎?
老漢用盡力氣,將鋤頭扛在肩上,想教訓教訓那個霸占他家僅存的這方田地之人。
可惜,踩那田埂,未踩實,滾落了下來。
馮道聞聲回頭。
跑將過去,馬上交代,同時將人扶起。
「老伯,我是來給您翻田的,走路走慢些啊,這摔一下,身體又是吃不消了。」
老人扯著嘶啞的聲音,「我憑什麼信你不是來占我的田的?看我不打死你!」
鋤頭卻一個沒拿穩落在地上。
「老伯,我長話短說,那犁我送您了,那牛我也替你租了個十天半個,之後您去村頭那家養牛地主家問問,我說的都是真的。」
「真……真的送我?」老漢死死拉住馮道的手,不敢相信。
「絕無假話。」馮道將那租賃憑證拿了出來,遞給那老漢。
……
一番談論過後,誤會解開。
「小事一樁!不足掛齒,這牛很聽話的,你指揮著它會幹的,那犁您要是拿不動,可以讓它跪下來,綁它背上帶回去,既然都說清楚了,那我也先走了,您回去的時候走那邊,那邊有坡。」
馮道摁好斗笠,不回應身後的挽留,一個人離開了。
鄉間路上,春氣清新,這樣在田間幫助人們種地做活,似乎也很不錯,但他是中書舍人是戶部侍郎,這天下,還有很多生病之人,他能做的不僅僅止步於此,如是想著,馮道的腳步又是更穩了。
後續,每每哪家人手不夠,他都會去幫上一手,但又分文不取,時間長了,就有人對他的身世感到好奇,四處打聽,流到地方衙門,才知道,這壯年書生模樣的人,居然是天下文官之首。
於是就又變成了那副場景,地方官員帶著錢財美女,前來巴結討好。
馮道很頭疼,但卻只是接手下來,對於送來的美女馮道就托人將其送回去,收來的錢財,也是「厚顏無恥」地拿去支持窮苦百姓。
初次接觸他的官員,還以為是讀書人喜歡先裝一裝,不厭其煩地送來。
馮道也只是笑臉相迎,重複一次又一次。
時光如梭,到了夏初,果然如那些農民說的那般,春天來的早不假,可這夏天,曬得那地鼓動模糊,但不降下來一絲雨水。
不僅如此,邊境上的契丹人,作亂得更是頻繁。
聽聞有幾次,都深入了唐境,打到了周邊的地方。
「唉,為何如今不見陛下奮勇退敵了?」
一日,馮道睡在他的草屋之中,門外騷亂作動,馮道出門看去,都是驚慌恐懼的表情,撲上前來抓住馮道衣袖。
「馮官人,契丹兵來了!怎,怎麼辦啊!」
「契丹兵來了啊。」
馮道正正衣服,鋪好領子,「你們先往南逃,若是朝廷發現了契丹前來,應該是會出兵前來的,不必驚慌,而我,先去會會那契丹人。」
「你?!您不過是手無寸鐵的文人,怎麼和那契丹大軍抗衡?」
「我一個中書舍人,還不至於沒有一點價值,能拖一會,是一會,你們快些逃去吧,多說一句契丹兵就近一些,時間不等人,快去吧。」馮道帶著笑臉說著。
馮道的表情非常平靜,周圍的百姓知道這是什麼意味,不再抓著馮道,都向他磕了一個頭,沒過多久,都離開了。
馮道的老家景城,地處瀛州,就是燕雲十六州其中一州,所以算是緊貼著契丹邊界不遠。
馮道簡單收拾收拾,向著村口走去。
沒有阻礙的契丹騎兵,來得很快,就那些村民南逃而去一炷香時間,馮道已是被緊緊圍住了。
「這人什麼來頭?居然不怕兵戈?」
馮道行禮。
「馮某乃是唐國中書舍人,請問諸位來此,是否有些膽大包天?我大唐猛將李嗣源成德軍就在南方不遠處,北方更是有李存審坐鎮幽州,諸位來此,莫不是自尋死路?」
「喲,口氣還不小,來人,先……」那契丹小兵被一掌推開。
黑甲面翻身下馬,行揖禮。
「居然還能在此地遇到熟人。」馮道對此時遇見那黑甲面心中震顫,但依然屹立不動。
「馮先生,此次來,是某想請您去契丹坐坐。」黑甲面只一抬手,本是想去劫掠的契丹兵瞬息而止。
「哦?既然如此,那便先來我馮某的家中坐坐。」
黑甲面身邊的契丹兵聽到這話,不滿躁動,這分明就是拖延時間的計策。
「那便帶路就是。」隨即又回頭,「奉勸各位快些離開,本將本就說過,此時不宜進攻唐國,爾等還裹挾某前來,若是待會被兩面夾擊,兵敗被殺,可是與我無關。」
這伙契丹人馬本來是想南下討些好處,遇黑甲面前來巡查,都很不服,正巧黑甲面本是就要來找馮道談事,就以其不忠的理由一路跟隨而來,卻是沒想到,現在才發現被引得有些深了。
而後,對方眾人惱羞成怒成怒,怏怏收軍撤跑。
馮道的表情才融化些許。
兩人沿著路,回到馮道平日住的草屋之中。
馮道的草屋裡,和魏州城中那般一樣,都是小桌小椅,而這次,就連睡的床也沒有,依然只是在牆角鋪上一層厚乾草就是床了。
「馮先生住處竟如此寒酸。」
「也是為了方便盡孝父親罷了,家父的墳頭就在屋後,那麼,閣下來做什麼?為何投了契丹?」
黑甲面開門見山,直接從袖中取出了對應馮道那支斷筆的另一半,輕輕落在那桌上。
馮道將其一把抓來,與懷中自己的合二為一,斷口之處的裂痕銜接得天衣無縫。
「造化卻是愛弄人。」
可僅此只是基礎,並非能完全決定來年的收成。
「哎呀,今年春天來得這麼早,也不知是福是禍了。」
勞作一早上,幾十個農民坐在田埂邊上喝水乘涼。
「老伯,這春日來得早,不是好兆頭嗎?」
馮道坐了下來,他是一個人回來老家的,到景城衙門時也沒透露具體的家住何處。
馮道的祖上有一年趕考途中,遇到叛軍逃來這景城崔家村,因為餓暈被一戶人家收留,而後看其有學問,收為了崔家女婿,不過,後來直到馮道這一代,一直和這崔家村裡的人都是若驅若離,不是很親密。
老農低頭看到馮道的布鞋,有些不屑。
「看你這樣子,想必也不是一輩子在這田裡邊的人,就告訴你吧,都以為春天來得早了收成就會高了,其實不然,這提早到來,這一年啊,天氣就不好說了,那些苗啊秧的之後也不知道怎麼長了,多的我也說不來,只是今年,收成好不好,真的難說。」
馮道轉頭看著身邊廣袤的田地。他入仕之前,和他父親其實是種過地的,只是時間不長,也還只是個幫襯,對田間的事情,確實是一知半解的。
如今回來老家,為父親辦喪事,也許是因為被戰爭洗了一遍,記得他的人幾乎沒有,不過田地到是因為國家穩定,才重新有人打理了起來。
「如此啊……
「哎,老伯,那片田為何還沒開始耕種?」
「那片地啊,是村尾那家老頭的,家裡邊人離的離,走的走,孤苦伶仃一個人,這人也病了地也荒了,我看啊,今年是趕不上趟嘍。」老農三言兩語講完又同旁邊的鄉親閒聊去了。
馮道扣緊頭上的斗笠,重又起身。
行了個禮,「謝老伯。」
這一聲感謝,卻是讓那老農興趣抬頭,這時代會說謝的人很少了。
「這兵荒馬亂的,還會有書生?」
見那書生腦後一抹白布,身上衣服素樸單一,有些髒,腳下的布鞋,已經有一些坑洞,也只比草鞋好那麼一點點,緩緩走著,卻是很穩。
老農嘆聲,「唉,又是一個亂世之人。」
夜中,馮道躺在他已經睡了無數遍的草床之上,拿著張承業逝世前送他的那支斷筆,明晃晃的月光透過那草屋殘門縫隙,打在地上。
張承業囑咐他,那支斷筆另一半的主人是他的老師,若是遇見了,不論說什麼,都希望他支持。
馮道一直認為是張承業有遺憾,說了胡話,因為按年齡,張承業的老師,現在也早該是入土為安了,那支斷筆的另一半,現在也應該是深埋於地下,不過,畢竟是有知遇之恩,還是志同道合之人,他還是答應下來了。
而那不久之後,馮道的父親也去了。
他的父親已經下葬了很久,可他並沒有什麼極度苦痛的感覺。
他的父親是一個及其普通平凡的人,一生碌碌無為沒有成就,只是最後傾家蕩產,只為給馮道買官。
亂世之中,病死的人,都不算最多的,也不差他父親一個。
馮道突然覺得,自己的這種心態,似乎也是病了,又是想到更早時候為了減輕家中壓力自縊而死的母親,馮道苦笑。
夜晚春風,和煦柔軟。
村尾那家馮道已經打聽明白,是這時代經典的情況,家中壯年,外出參軍卻杳無音訊,年輕的婦女小孩,為躲避戰亂,外出逃難,至今依然未歸,過去幾年還能種種地,前一年才將將收了一成田糧,就病倒了,同是病倒,給了馮道非常熟悉的感覺。
那陌生老頭病倒後,他的田,就這樣自然而然荒廢下去。
披好外衣,推門出去,將白日購置來靠在牆外曲轅犁扛起,牽來租來的黃牛,踏著那風,朝午間問詢的那片荒田走去。
才幹了幾個時辰,天剛微亮。
遠方草叢波動著,有一佝僂老人,緩慢撥開草叢,向這邊走來。
也是不巧,那老漢不願意放棄他的田地,居然帶病拿著鋤頭,也來幹活,畢竟,若是不勞作這一年就得等死了。
卻見有人先他一步翻著他家的地。
真是世態炎涼,這亂世,都沒人管管誰是誰家的地嗎?
老漢用盡力氣,將鋤頭扛在肩上,想教訓教訓那個霸占他家僅存的這方田地之人。
可惜,踩那田埂,未踩實,滾落了下來。
馮道聞聲回頭。
跑將過去,馬上交代,同時將人扶起。
「老伯,我是來給您翻田的,走路走慢些啊,這摔一下,身體又是吃不消了。」
老人扯著嘶啞的聲音,「我憑什麼信你不是來占我的田的?看我不打死你!」
鋤頭卻一個沒拿穩落在地上。
「老伯,我長話短說,那犁我送您了,那牛我也替你租了個十天半個,之後您去村頭那家養牛地主家問問,我說的都是真的。」
「真……真的送我?」老漢死死拉住馮道的手,不敢相信。
「絕無假話。」馮道將那租賃憑證拿了出來,遞給那老漢。
……
一番談論過後,誤會解開。
「小事一樁!不足掛齒,這牛很聽話的,你指揮著它會幹的,那犁您要是拿不動,可以讓它跪下來,綁它背上帶回去,既然都說清楚了,那我也先走了,您回去的時候走那邊,那邊有坡。」
馮道摁好斗笠,不回應身後的挽留,一個人離開了。
鄉間路上,春氣清新,這樣在田間幫助人們種地做活,似乎也很不錯,但他是中書舍人是戶部侍郎,這天下,還有很多生病之人,他能做的不僅僅止步於此,如是想著,馮道的腳步又是更穩了。
後續,每每哪家人手不夠,他都會去幫上一手,但又分文不取,時間長了,就有人對他的身世感到好奇,四處打聽,流到地方衙門,才知道,這壯年書生模樣的人,居然是天下文官之首。
於是就又變成了那副場景,地方官員帶著錢財美女,前來巴結討好。
馮道很頭疼,但卻只是接手下來,對於送來的美女馮道就托人將其送回去,收來的錢財,也是「厚顏無恥」地拿去支持窮苦百姓。
初次接觸他的官員,還以為是讀書人喜歡先裝一裝,不厭其煩地送來。
馮道也只是笑臉相迎,重複一次又一次。
時光如梭,到了夏初,果然如那些農民說的那般,春天來的早不假,可這夏天,曬得那地鼓動模糊,但不降下來一絲雨水。
不僅如此,邊境上的契丹人,作亂得更是頻繁。
聽聞有幾次,都深入了唐境,打到了周邊的地方。
「唉,為何如今不見陛下奮勇退敵了?」
一日,馮道睡在他的草屋之中,門外騷亂作動,馮道出門看去,都是驚慌恐懼的表情,撲上前來抓住馮道衣袖。
「馮官人,契丹兵來了!怎,怎麼辦啊!」
「契丹兵來了啊。」
馮道正正衣服,鋪好領子,「你們先往南逃,若是朝廷發現了契丹前來,應該是會出兵前來的,不必驚慌,而我,先去會會那契丹人。」
「你?!您不過是手無寸鐵的文人,怎麼和那契丹大軍抗衡?」
「我一個中書舍人,還不至於沒有一點價值,能拖一會,是一會,你們快些逃去吧,多說一句契丹兵就近一些,時間不等人,快去吧。」馮道帶著笑臉說著。
馮道的表情非常平靜,周圍的百姓知道這是什麼意味,不再抓著馮道,都向他磕了一個頭,沒過多久,都離開了。
馮道的老家景城,地處瀛州,就是燕雲十六州其中一州,所以算是緊貼著契丹邊界不遠。
馮道簡單收拾收拾,向著村口走去。
沒有阻礙的契丹騎兵,來得很快,就那些村民南逃而去一炷香時間,馮道已是被緊緊圍住了。
「這人什麼來頭?居然不怕兵戈?」
馮道行禮。
「馮某乃是唐國中書舍人,請問諸位來此,是否有些膽大包天?我大唐猛將李嗣源成德軍就在南方不遠處,北方更是有李存審坐鎮幽州,諸位來此,莫不是自尋死路?」
「喲,口氣還不小,來人,先……」那契丹小兵被一掌推開。
黑甲面翻身下馬,行揖禮。
「居然還能在此地遇到熟人。」馮道對此時遇見那黑甲面心中震顫,但依然屹立不動。
「馮先生,此次來,是某想請您去契丹坐坐。」黑甲面只一抬手,本是想去劫掠的契丹兵瞬息而止。
「哦?既然如此,那便先來我馮某的家中坐坐。」
黑甲面身邊的契丹兵聽到這話,不滿躁動,這分明就是拖延時間的計策。
「那便帶路就是。」隨即又回頭,「奉勸各位快些離開,本將本就說過,此時不宜進攻唐國,爾等還裹挾某前來,若是待會被兩面夾擊,兵敗被殺,可是與我無關。」
這伙契丹人馬本來是想南下討些好處,遇黑甲面前來巡查,都很不服,正巧黑甲面本是就要來找馮道談事,就以其不忠的理由一路跟隨而來,卻是沒想到,現在才發現被引得有些深了。
而後,對方眾人惱羞成怒成怒,怏怏收軍撤跑。
馮道的表情才融化些許。
兩人沿著路,回到馮道平日住的草屋之中。
馮道的草屋裡,和魏州城中那般一樣,都是小桌小椅,而這次,就連睡的床也沒有,依然只是在牆角鋪上一層厚乾草就是床了。
「馮先生住處竟如此寒酸。」
「也是為了方便盡孝父親罷了,家父的墳頭就在屋後,那麼,閣下來做什麼?為何投了契丹?」
黑甲面開門見山,直接從袖中取出了對應馮道那支斷筆的另一半,輕輕落在那桌上。
馮道將其一把抓來,與懷中自己的合二為一,斷口之處的裂痕銜接得天衣無縫。
「造化卻是愛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