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鞍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馬和無馬,想必大家都知道有很大的區別。

  不過熊部落有驢子的緣故,族人們還很少意識到,這種牲口,會給部落帶來哪些變化。

  張洪想要這些馬想了好久,甚至連做夢都想,原因無他,就是為了減少在路上的時間消耗。原本部落的勢力範圍最多就是在幾十公里以內,再遠的地方,就無暇顧及到了。

  這是因為部落的實際控制距離決定的,依靠步行或者乘驢,行動的速度並不算快,上限距離也短,交通好不好,切實影響著部落的反應和武力投送速度。

  熊部落有了驢車之後,活動範圍要比以前擴展了幾倍,這是因為驢子、驢車的使用和道路的鋪設多方因素,這才保證熊部落有充足的時間和運力,去收集周圍的各種資源,用來保證部落的發展。

  而馬匹,在發明蒸汽機之前,幾乎是所有人類文明賴以交通、作戰的最重要的代步工具。

  有了馬匹,讓熊部落能夠探索更遠地方,就成為了可能。

  有了它,張洪可以帶著族人去更北方,抓更多的野牛、野馬回來,能夠讓族人省去很多原本需要浪費在路途上趕路的時間,快速地到達目的地,能夠迅速地溝通起這片區域的其他部落,加強聯繫。

  張洪帶回來的這群馬,幾乎都是一些青壯年的馬,按照馬的壽命來看,足夠在接下來的十幾年幫助部落干很多事情。

  不過這些馬的到來,如何安置他們也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首先是要讓他們安全度過這個冬天,費了這麼大的勁,還有十幾個族人不同程度的凍傷,要是這些馬損失了,那張洪得心疼死。

  雖然這些馬有著長長且濃密的鬃毛,可是這種刺骨的寒風還是會從原野上刮過來,帶走各種生物的熱量。它們在度過夜晚低溫的時候,會聚集到一起,彼此用身體溫暖著,即便如此,很多年老或者體弱的馬,也很容易在寒冬中被凍死,這也是為什麼張洪他們抓到的,都是一些年輕、強壯的馬。

  背靠著圍牆,張洪在外面帶人修了一個以竹木為原料的柵欄,占地大概10畝左右,並建造了幾個帶頂的木棚,用來充當養馬的地方,這裡,就是這個冬天的臨時馬場了。

  為了方便馴服它們,在圍牆裡面,還修建了可容納馬匹夜間休憩的「馬廄」,除了有頂之外,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道木頭的矮牆把馬廄分隔開,防止它們相互撕咬、傷害。

  有了容納他們的場所,還要有充足的食物。

  所幸今年在很多地方撒下了草籽,夏秋的時候,族人們不怕艱辛,收割了很多草料儲存了起來,堆放在西邊,都快把旁邊圍牆給蓋住了。目前部落的牲口快到1000頭了,對草料的需求很大,經過張洪的計算,這些草料,估計勉強能讓這些牲口吃到開春以後,所以不是太擔心它們的食物。

  解決了它們的溫飽問題,那就要解決一下張洪的問題了。

  這些馬當然不是用來看的,更不是用來殺掉吃肉的,而是用來騎乘的。

  在可以安穩地把他們當做坐騎之前,還要進行馴化,這些野馬的性子可要野的多,從來沒有被人騎乘過,要想讓它們接受,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馴服了紫風這樣高大的馬,讓張洪再來面對一大群體型略小的野馬,張洪也有點發怵。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這句話就算放到這群野馬身上也能用得上,經過這些天的相處和觀察,張洪發現這群馬隱隱分為兩群,大的一群有130頭左右,小的也有80多匹。

  「就是你了,」張洪來到一匹馬面前,這匹身高1.35米左右,額頭處有一點黑色,渾身布滿黑色和灰色的斑塊,只比紫風要矮一點點,而且這匹馬隱隱是一小群馬的頭馬。只要能夠馴服它,那這群野馬的馴服難度就會低上很多。

  還是老辦法,用牛皮製成的帶子,從馬腹下方、前腿、肩膀處繞出,在背上綁好固定住,然後將從馬嘴上延伸過來的皮革給並在一起,行動時,只要一拉韁繩,馬匹就會根據韁繩上傳來的力量,確定是走是跑。

  翻身上馬,背上傳來的重量和嘴上束縛的帶子讓它驚慌起來,立馬邁開蹄子,帶著背上的重物往前奔跑。

  張洪在馬背上顛簸著,雙手死死抓住鬃毛,這匹馬要比馴服紫風的時候輕鬆些,感覺沒有那麼晃動,可能是這幾天在紫風背上待久的緣故,果然,沒堅持到半個小時,這匹馬便敗下陣來,低著頭,吃張洪丟在地上的一小捆草料。

  部落里適合的青壯都來到馬場這裡馴服馬匹,有了張洪在馬背上風馳電掣的例子,族人們個個都想像族長一樣,也能騎上這些馬。

  張洪規定了,每個能夠馴服這些野馬的,都能將所馴化的野馬作為自己的夥伴,日後騎乘,也都會以騎馬代替。馬匹的行動能力讓這些見識到紫風速度的族人們極為羨慕,不用張洪多說什麼,族人們便按照部落裡面的地位順序,進行了挑選。

  先是幾個狩獵隊的隊長,熊大熊二熊奇樹皮等人,各自挑選了幾匹體型稍大的野馬後,迫不及待地想爬到馬背上去。

  張洪制止了這些作死的行為,這幾個人要是一起上馬,肯定會驚嚇到這一群的,到時候這些驚馬亂竄,簡單的柵欄很有可能就會被沖開,要是馬跑了,這兩個多月的時間不就是白花了麼。

  還是按照馴服紫風的老辦法,張洪提前讓人用牛皮做成了幾副轡頭、韁繩,挑選到哪匹馬,就先給它戴上這些器具,周圍幾個族人小心地用繩子拉住馬匹的四肢,讓族人坐上去之後,抓穩了再慢慢放開。

  坐在馬背上的族人,要死死地拉住韁繩、抱著馬脖子,不讓劇烈反應的馬匹把自己給甩下來。

  只要能熬過這段時間,這些馬就能被族人所馴服。

  「哦呦,好危險,樹皮差點給馬甩下來了……」

  「他還算好的,抓住了韁繩,昨天你看到沒,熊黑直接讓馬給掀了下來,昨天就他一個沒抓穩。」旁邊的圍觀群眾幸災樂禍地評判著,「讓他上課的時候老是打我,真是好馬,給我報了仇,回頭就給你送點乾草過去。」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