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紫風
在山谷里一處稍微空曠的地方,用四根繩子將馬身給綑紮一道,防止馬匹逃跑和誤傷族人,然後四根繩子的另外一端,都安排了兩個族人拉著,防止野馬掙脫繩子的束縛狂奔,接著,張洪來到受驚的馬旁邊,撫摸著它碩大的頭顱,狠狠地說道:「要是聽話的話,我們就少受點罪,不然,只能請你多吃點苦頭了。」
說完,翻身上馬,只在馬背上鋪了一層獸皮捆在馬肚子上,然後拽住馬脖子上的鬃毛,示意野馬往前走。
這匹馬顯然沒有這麼容易被張洪三言兩語打動,在張洪翻身上來的時候,就開始躁動不安,四周拉著繩子的族人們也明顯感覺到這匹馬在用力,於是更加地使勁,而馬感覺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力量之後,更加驚慌,在有限的範圍內蹦跳著,想把背上的張洪給弄下去。
張洪雙腿死死地夾著馬腹,雙手則攥著馬脖子上的鬃毛,身體伏在馬背上,小心地保持著平衡。
這樣僵持了大概十分鐘,胯下的烈馬也逐漸不怎麼掙扎,張洪便讓人逐漸放鬆了對四周繩子的拉力。烈馬沒有動靜,張洪覺得這匹馬已經被他所馴服了。
不料異變陡生,在四周的族人們放下繩子後,這匹馬突然間高高躍起,將捆在身上的繩子甩掉大半,向山谷口衝去。
族人們被嚇的手足無措,眼睜睜看著張洪被這匹烈馬給馱了出去,這才想起來要去救他們的族長。
張洪此時正牢牢抓著鬃毛,雙腿更是一點兒也不敢鬆勁,否則在顛簸的馬背上,就會因為失去平衡而墜馬。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馬匹的速度很快,即使是在雪地上速度也不慢,耳側的寒風將馬蹄濺起的雪粒刮到身上,依然讓他感覺臉上生疼。
這匹馬無時無刻不想著把張洪從背上給甩下來,所以並沒有直線跑動,而是在山谷口繞著一棵大樹跑,等熊雨等人追出來的時候,正好看到張洪像是長在馬背上一樣,任憑馬匹的跳動地尥蹶子。
張洪此時也是有口難言,劇烈的顛簸讓他差點把早飯都給吐了出來,而且雙手因為長時間的緊握,有些脫力的徵兆,這可不是好現象,不過現在馬匹的速度也降了下來,現在就看誰的毅力更加堅定,誰最早堅持不住了。
熊雨一把打掉了石頭拉弓搭箭的行為,「開什麼玩笑,誰知道你這箭射出去是射中馬還是射中族長,再說,族長是什麼人,怎麼可能連一匹馬也降服不了?你看他開心的手舞足蹈,可見對於馴服這匹馬是有著很強烈的自信,不用擔心。」
石頭還想反駁,不過想想這一箭並沒有把握,於是便收起了弓箭,「可是族長看起來不像是開心的樣子啊,臉色感覺都變了,要不我們去攔一下那匹馬吧。」
「你拿什麼攔?」熊雨依舊制止,「這牲口你昨天又不是沒見到,那麼重,撞倒身上還能活麼。相信族長,他要是撐不住早就喊我們了。」
兩人看著張洪在馬背上上下起伏,其他的族人再緊張,也只能看著族長跟這匹馬在這裡拉鋸。
就這樣僵持了快一個小時,張洪累的滿頭大汗,腿根感覺都磨破了,被人從馬上攙扶下來的時候,差點腿一軟跪在地上。
而這匹馬也沒有好過到哪,被人拽著脖子薅著頭髮一個多小時,又承載了一個人的重量,能夠到現在不倒下已經很了不起了。
這匹馬認可了張洪的實力,現在溫順地站在張洪旁邊,而張洪拿著一把青儲飼料,餵給了這匹棗紅色的馬。
「以後就叫你紫風吧,希望你跑的跟風一樣快。」
紫風被牽到山谷里,張洪也被人攙扶著,向帳篷里走去。
雖然成功地馴服了紫風,但是自己也是受累很多,雙腿內側都被磨破了,雙手和雙腿都脫力了,至少要恢復個1天才行。
剩下的馬匹,倒沒有幾隻跟紫風一樣的力氣和脾氣,族人們通過配合,將這些馬都給馴服了一遍,很快地都選擇到了一匹陪伴在自己身邊的馬匹。
部落由此得到了幾十匹可以用來騎乘的馬,更加方便日後的行動,而代價就是,消失掉一小半的青儲飼料,以及族人們連續兩天都得躺在帳篷里養傷。
接下來的幾天運氣爆棚,因為找到了它們過冬的大致地點,又如法炮製抓到了一些馬匹,進行簡單的馴服後,這些馬在頭馬紫風的帶領下,總算能跟著張洪等人一起行動,不至於四處亂竄,讓張洪很是欣慰,腿上的傷沒有白磨。
而紫風,在張洪的悉心餵養下,也開始逐漸地接受張洪,當然,它最喜歡吃的,就是一顆顆煮熟的雞蛋,從張洪手心裡舔過去後,在嘴裡嚼一下就吞到肚子裡。
除了馬匹,張洪還額外抓捕了幾十頭野牛,二十幾隻山羊,可謂驚喜不斷收穫滿滿,讓部落的牲口大軍又壯大了不少。
這些馬匹,體態都很勻稱,沒有太瘦或者太胖的體型,而且看起來很是精神,如同一條條龍一般,怪不得古人都用各種龍來形容馬。
在華夏古代,馬匹的體格指標,有兩個重要概念,其一就是「肩高」,所謂「肩高」指的是馬匹從肩胛骨到腳的距離,測量馬高度時,都以肩高為準。一般來說,肩高越高,馬兒越好。
《周禮》便按照肩高,將馬分為三等:」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lái),六尺以上為馬。」經過換算,先秦時代中國本土馬匹的平均在138厘米左右,既為14掌左右。另外,漢代時,禁止肩高135.7厘米以上的馬匹出關,也可以做為例證。
第二個概念,便是「齒」,也就是馬的年齡,是根據牙齒來判斷的,一般來說,4歲到10歲,是馬的黃金歲月,最適合騎乘、作戰、配種,馬到十歲,牙齒便磨平,開始進入中年,精力體魄開始下降了。所以,在未統一全國前,秦下達過這樣一道命令:「禁馬高六尺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
紫風身高2米,肩高在142厘米,大約是14掌的高度,而且看口齒,歲數也並不算大,差不多3-5年左右。這時候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即便張洪騎在它身上,紫風也沒有覺得有多累。
族人們都騎著馴服的馬,輪流地游弋在這圈往南行走的牛馬羊群,防止野獸的襲擊和馬匹的走失。
說完,翻身上馬,只在馬背上鋪了一層獸皮捆在馬肚子上,然後拽住馬脖子上的鬃毛,示意野馬往前走。
這匹馬顯然沒有這麼容易被張洪三言兩語打動,在張洪翻身上來的時候,就開始躁動不安,四周拉著繩子的族人們也明顯感覺到這匹馬在用力,於是更加地使勁,而馬感覺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力量之後,更加驚慌,在有限的範圍內蹦跳著,想把背上的張洪給弄下去。
張洪雙腿死死地夾著馬腹,雙手則攥著馬脖子上的鬃毛,身體伏在馬背上,小心地保持著平衡。
這樣僵持了大概十分鐘,胯下的烈馬也逐漸不怎麼掙扎,張洪便讓人逐漸放鬆了對四周繩子的拉力。烈馬沒有動靜,張洪覺得這匹馬已經被他所馴服了。
不料異變陡生,在四周的族人們放下繩子後,這匹馬突然間高高躍起,將捆在身上的繩子甩掉大半,向山谷口衝去。
族人們被嚇的手足無措,眼睜睜看著張洪被這匹烈馬給馱了出去,這才想起來要去救他們的族長。
張洪此時正牢牢抓著鬃毛,雙腿更是一點兒也不敢鬆勁,否則在顛簸的馬背上,就會因為失去平衡而墜馬。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馬匹的速度很快,即使是在雪地上速度也不慢,耳側的寒風將馬蹄濺起的雪粒刮到身上,依然讓他感覺臉上生疼。
這匹馬無時無刻不想著把張洪從背上給甩下來,所以並沒有直線跑動,而是在山谷口繞著一棵大樹跑,等熊雨等人追出來的時候,正好看到張洪像是長在馬背上一樣,任憑馬匹的跳動地尥蹶子。
張洪此時也是有口難言,劇烈的顛簸讓他差點把早飯都給吐了出來,而且雙手因為長時間的緊握,有些脫力的徵兆,這可不是好現象,不過現在馬匹的速度也降了下來,現在就看誰的毅力更加堅定,誰最早堅持不住了。
熊雨一把打掉了石頭拉弓搭箭的行為,「開什麼玩笑,誰知道你這箭射出去是射中馬還是射中族長,再說,族長是什麼人,怎麼可能連一匹馬也降服不了?你看他開心的手舞足蹈,可見對於馴服這匹馬是有著很強烈的自信,不用擔心。」
石頭還想反駁,不過想想這一箭並沒有把握,於是便收起了弓箭,「可是族長看起來不像是開心的樣子啊,臉色感覺都變了,要不我們去攔一下那匹馬吧。」
「你拿什麼攔?」熊雨依舊制止,「這牲口你昨天又不是沒見到,那麼重,撞倒身上還能活麼。相信族長,他要是撐不住早就喊我們了。」
兩人看著張洪在馬背上上下起伏,其他的族人再緊張,也只能看著族長跟這匹馬在這裡拉鋸。
就這樣僵持了快一個小時,張洪累的滿頭大汗,腿根感覺都磨破了,被人從馬上攙扶下來的時候,差點腿一軟跪在地上。
而這匹馬也沒有好過到哪,被人拽著脖子薅著頭髮一個多小時,又承載了一個人的重量,能夠到現在不倒下已經很了不起了。
這匹馬認可了張洪的實力,現在溫順地站在張洪旁邊,而張洪拿著一把青儲飼料,餵給了這匹棗紅色的馬。
「以後就叫你紫風吧,希望你跑的跟風一樣快。」
紫風被牽到山谷里,張洪也被人攙扶著,向帳篷里走去。
雖然成功地馴服了紫風,但是自己也是受累很多,雙腿內側都被磨破了,雙手和雙腿都脫力了,至少要恢復個1天才行。
剩下的馬匹,倒沒有幾隻跟紫風一樣的力氣和脾氣,族人們通過配合,將這些馬都給馴服了一遍,很快地都選擇到了一匹陪伴在自己身邊的馬匹。
部落由此得到了幾十匹可以用來騎乘的馬,更加方便日後的行動,而代價就是,消失掉一小半的青儲飼料,以及族人們連續兩天都得躺在帳篷里養傷。
接下來的幾天運氣爆棚,因為找到了它們過冬的大致地點,又如法炮製抓到了一些馬匹,進行簡單的馴服後,這些馬在頭馬紫風的帶領下,總算能跟著張洪等人一起行動,不至於四處亂竄,讓張洪很是欣慰,腿上的傷沒有白磨。
而紫風,在張洪的悉心餵養下,也開始逐漸地接受張洪,當然,它最喜歡吃的,就是一顆顆煮熟的雞蛋,從張洪手心裡舔過去後,在嘴裡嚼一下就吞到肚子裡。
除了馬匹,張洪還額外抓捕了幾十頭野牛,二十幾隻山羊,可謂驚喜不斷收穫滿滿,讓部落的牲口大軍又壯大了不少。
這些馬匹,體態都很勻稱,沒有太瘦或者太胖的體型,而且看起來很是精神,如同一條條龍一般,怪不得古人都用各種龍來形容馬。
在華夏古代,馬匹的體格指標,有兩個重要概念,其一就是「肩高」,所謂「肩高」指的是馬匹從肩胛骨到腳的距離,測量馬高度時,都以肩高為準。一般來說,肩高越高,馬兒越好。
《周禮》便按照肩高,將馬分為三等:」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lái),六尺以上為馬。」經過換算,先秦時代中國本土馬匹的平均在138厘米左右,既為14掌左右。另外,漢代時,禁止肩高135.7厘米以上的馬匹出關,也可以做為例證。
第二個概念,便是「齒」,也就是馬的年齡,是根據牙齒來判斷的,一般來說,4歲到10歲,是馬的黃金歲月,最適合騎乘、作戰、配種,馬到十歲,牙齒便磨平,開始進入中年,精力體魄開始下降了。所以,在未統一全國前,秦下達過這樣一道命令:「禁馬高六尺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
紫風身高2米,肩高在142厘米,大約是14掌的高度,而且看口齒,歲數也並不算大,差不多3-5年左右。這時候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即便張洪騎在它身上,紫風也沒有覺得有多累。
族人們都騎著馴服的馬,輪流地游弋在這圈往南行走的牛馬羊群,防止野獸的襲擊和馬匹的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