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5章 鍵盤政治家
秦鍾繼續道:「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孟子這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是歷朝歷代只當做口號喊。」
眾人聽了這一句,都沉默了。甄應嘉知道,這會只有接言或者結束話題,這是敏感話題。
甄應嘉沉吟了一下道:「秦公子,小小年紀,已懷憂國憂民之心。」又沉默了一下,接著道:「除了玉兒,你們都是青年才俊,也是自家人。我這裡防衛森嚴,有些事你們該知道,也學著分析。」
甄應嘉說完,看著賈璉說:「璉哥兒,你也是幫著老爺處理政事的,又是幫著理家的。你來說說我大燕朝的財政狀況。」
賈璉略微回憶了一下,看著甄應嘉道:「我大燕朝去年兩京十八省,一年財政收入折合白銀2480萬兩。從稅種看,農業稅約占八成,商業稅等占二成;按地域來說,兩江三省占了近三分之二,去年上交朝廷1700萬兩白銀,其中江蘇又接近1000萬兩。甄大人,你才是我大燕朝的戶部尚書啊。」
甄應嘉聽到這裡笑了,眼神帶有一點自得,手指輕敲了一下椅子,「璉哥兒,果然是世家公子,既留心,記憶力也好,你接著說。」
賈璉喝了一口茶,接著道:「去年雖風調雨順,財稅收入已是近幾年新高,可收支兩抵,去年缺口竟然高達800萬兩。」眾人聽到這裡,更加認真,眼神都集中到賈璉身上。
甄應嘉靠在椅子上,在閉目沉思;甄寶玉雙手扶著椅子,身體前傾;連黛玉不理銅臭味的也在認真聽著。
秦鍾心想,看不出來這個好se的賈璉,對財政數據這麼敏感,條理也清晰。
賈璉繼續往下說:「大內為慶祝皇上四十壽辰,預算外特修宮殿一座,耗銀300萬兩;西北突發戰事,用兵耗銀400萬兩;再加上黃河、淮河兩場大水,又是300萬兩。」
「本來實際收入超過預算200萬兩,但年終算下來,實際缺空800萬兩。」說到這裡聽了下來。甄應嘉睜開眼睛,沖賈璉點點頭。
甄應嘉道:「所以幾年皇上第一道旨意,就是要擴稅源抓財政,並派了朝廷最紅的馮大人,擔任兩江總督,全國的眼睛現在都盯著江南。我江蘇,雖不像西北某些省份,現在隆治五年,稅已收到隆治八年,但地主家也沒餘糧了。」說完直搖頭。
賈璉接話道:「甄大人,聽說朝廷要推行財稅新政,在兩江先試點?」
「是啊,所以我現在頭比山大。這新政,就是要動人的錢袋子,提高朝廷收入。可要人錢財甚於殺人父母啊。」
秦鍾問:「甄大人,新政會有哪些措施呢,可以和我們說說不?」
甄應嘉讚許地看了秦鍾一眼,點點頭說:「這個和你們說倒沒關係,但這話就只到你們耳里。」說到這裡,提高了聲調,語轉嚴厲:「玉兒,我們今天說話,你多學著分析思考,可千萬不能對外傳。」
甄應嘉看著父親嚴肅的表情,趕緊答了一聲「是」。
甄應嘉表情和緩了一些,接著說:「皇上的意思,國之四柱,士農工商,都要為國分憂,所以新政涉及了這四個階層。」
秦鍾注意力更集中了,心裡在飛速的想著歷朝歷代的改革得失。
甄應嘉看著眾人,接著道:「皇上集合了多個臣子的建議,推出了農貸法、免役法、商稅法。農貸法,是在農民青黃不接時,官府提供低息糧米,替代地主富戶高利放出的糧米,既幫助了農民,又增加了國庫收入。」
秦鍾緊著問:「這個農貸利息是好多呢?」
甄應嘉說:「初步定為二分利,就是借十擔谷,還兩擔;目前市面上,豐年一般利息是3到5分,欠年一比一都有。」
秦鐘點點頭,接著問:「那麼免役法又是什麼內容,怎麼實施呢?」
甄應嘉道:「我朝從太祖始,士紳免除徭役和差役,農民負擔徭役和差役。徭役和差役時間,往往和農時會有衝突,尤其是差役耽誤農時。新政免除農民具體徭役和差役,一律以銀兩折算徭役和差役,由官府統一僱人擔當徭役和差役,免除士紳特權,士紳也要上交徭役和差役銀。」
幾個人聽了,互相交換眼神,這時要革統治階層自己的命啊。
秦鍾又問:「那這個商稅法呢?」
甄應嘉道:「我朝以農為本,但現在小商戶、小作坊也多,尤其在江南地區,朝廷的意思,這些商戶作坊,一律要納稅,規範經營,對偷稅漏稅的要重罰。」
秦鍾道:「這個新政動作大啊,國之四柱士農工商,全部動了。這雖然提高國庫收入,但有與民爭利之嫌。」
甄應嘉道:「也不能這麼說,尤其手農貸法,是利國利民的。」
秦鍾道:「先父喜歡讀史,我也略讀了歷代史書。凡新政成功的,不外乎這幾個條件:時機要好;絕對掌控局勢;形成新的利益共同體;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者,舊制損害了各個階層利益或者大部分人利益,他們支持新政;地利者,新政者獲得君主信任,君主和新政者絕對掌控局勢,對反對者可以一擊致命;人和者,新政要形成新的得利群體,這個群體力量要大,要大到能夠打倒舊的利益體。不如此改革難以成功。」
秦鍾看到眾人都望著自己,喝了一口茶,接著道:「秦朝商鞅變法,徙木立信,營造時機和氣氛;秦孝公絕對支持,商鞅也有手腕;商鞅變法,獎勵軍工集團,廢除舊世卿世祿制,形成了新的利益體,這些人都支持變法。」
秦鍾說完,嘆了一口氣:「雖然如此,秦孝公死後,商鞅依然被車裂,但是變法措施都保留下來,為秦滅六國合四海,打下了堅實基礎。」
甄應嘉嘆道:「有子如此,夫復何求。玉兒,當向秦鍾學習啊。」
秦鍾趕緊說道:「小子不過喜歡讀史,所以強記硬背得一些內容,於舉業一途和甄兄弟比,肯定差之千里了。」說罷,向甄寶玉一拱手。心想,中學歷史,這些是必備考點啊。
秦鍾問:「那甄大人準備怎麼開展這個新政呢?」
甄應嘉道:「朝廷說是試點,那就可以選一部分地區先試。揚州知府吳銘,是馮總督軍前舊人,最是能幹,我已經推薦為江蘇試點地區,這個第一功讓他得。」
秦鍾心想:揚州,那是我馬上要去的地方,還不知道這新政,會把揚州鬧得個什麼樣子呢。
秦鍾接著說:「甄大人,我讀史每每發現,歷朝任何一個極好的新政,從朝廷到督撫,再到府縣,往往會有變形走樣。不知道這次的新政會怎樣。」
甄應嘉聽了,也沉吟起來,不斷捻著鬍鬚,眾人一起陷入沉默。
其實,秦鍾想到了一個更惱火的問題,只是不知該不該說。
秦鍾想了好一會,對甄應嘉道:「甄大人,我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甄應嘉看了秦鍾一眼,才說道:「你但說無妨。」
秦鍾道:「我聽先父說過,太上當年,本欲立今上為太子,群臣堅持,當立長不立幼,爭論了幾年,最後太上無法,立二皇子為太子,後來二皇子謀逆,今上,當時還是四皇子,帶人誅殺二皇子,最後即位。」
甄應嘉聽到這裡,心裡一動,仔細的盯著秦鍾看了好久。
秦鍾接著道:「從太上起,文官集團尤其是江南士子,占了朝廷一半,朝廷宰閣必出於兩江,隱隱有皇權與紳權並列之勢......」
甄應嘉輕輕咳嗽了一聲,以手制止秦鍾繼續說下去。其他人臉上,此時也泛出了一些驚訝和害怕。
甄應嘉沉默了一下,對秦鍾說;「鍾小友,我明白。馮代表著軍工集團,也代表......」,邊說邊往上指了指,接著說:「小友,是擔心新政成為削弱江南世族的工具啊。」
秦鐘點了點頭,眾人這時才恍然悟過來。
甄應嘉堅定地道:「兩江有林大人為首,愚兄忝為心腹,必定以朝廷為重,不使皇上新政走樣變形。」
甄應嘉這時看著秦鍾他們三人:「我近期也想去揚州,拜訪林大人,一來探望,二來請教學習。秦公子,年少高才,璉哥兒,也是很有經濟天分。你們應該在林大人左右,既是輔佐,也是跟著學習。」
賈璉接言:「感謝甄大人誇獎,如有跟著姑父學習的機會,那是難得的。」
秦鍾道:「謝謝甄大人謬讚,秦鍾現在是只想好好學醫,醫治天下人,做個逍遙自在的富家翁。」
甄應嘉嘆了一口氣,連道可惜可惜,又說:「秦公子,大醫醫國,良相良醫,同理也。願秦公子早日回心轉意,則我大燕又多一良相矣。」
這時,林黛玉臉色卻是暗了一下,但沒有說話。
賈璉對甄應嘉說:「感謝世叔這幾天盛情款待,我們明日就赴揚州了,我們揚州再見。」
甄應嘉道:「好,我明天公務忙,寶玉替我送送。」
甄寶玉連忙說是,眾人又謝過。
眾人聽了這一句,都沉默了。甄應嘉知道,這會只有接言或者結束話題,這是敏感話題。
甄應嘉沉吟了一下道:「秦公子,小小年紀,已懷憂國憂民之心。」又沉默了一下,接著道:「除了玉兒,你們都是青年才俊,也是自家人。我這裡防衛森嚴,有些事你們該知道,也學著分析。」
甄應嘉說完,看著賈璉說:「璉哥兒,你也是幫著老爺處理政事的,又是幫著理家的。你來說說我大燕朝的財政狀況。」
賈璉略微回憶了一下,看著甄應嘉道:「我大燕朝去年兩京十八省,一年財政收入折合白銀2480萬兩。從稅種看,農業稅約占八成,商業稅等占二成;按地域來說,兩江三省占了近三分之二,去年上交朝廷1700萬兩白銀,其中江蘇又接近1000萬兩。甄大人,你才是我大燕朝的戶部尚書啊。」
甄應嘉聽到這裡笑了,眼神帶有一點自得,手指輕敲了一下椅子,「璉哥兒,果然是世家公子,既留心,記憶力也好,你接著說。」
賈璉喝了一口茶,接著道:「去年雖風調雨順,財稅收入已是近幾年新高,可收支兩抵,去年缺口竟然高達800萬兩。」眾人聽到這裡,更加認真,眼神都集中到賈璉身上。
甄應嘉靠在椅子上,在閉目沉思;甄寶玉雙手扶著椅子,身體前傾;連黛玉不理銅臭味的也在認真聽著。
秦鍾心想,看不出來這個好se的賈璉,對財政數據這麼敏感,條理也清晰。
賈璉繼續往下說:「大內為慶祝皇上四十壽辰,預算外特修宮殿一座,耗銀300萬兩;西北突發戰事,用兵耗銀400萬兩;再加上黃河、淮河兩場大水,又是300萬兩。」
「本來實際收入超過預算200萬兩,但年終算下來,實際缺空800萬兩。」說到這裡聽了下來。甄應嘉睜開眼睛,沖賈璉點點頭。
甄應嘉道:「所以幾年皇上第一道旨意,就是要擴稅源抓財政,並派了朝廷最紅的馮大人,擔任兩江總督,全國的眼睛現在都盯著江南。我江蘇,雖不像西北某些省份,現在隆治五年,稅已收到隆治八年,但地主家也沒餘糧了。」說完直搖頭。
賈璉接話道:「甄大人,聽說朝廷要推行財稅新政,在兩江先試點?」
「是啊,所以我現在頭比山大。這新政,就是要動人的錢袋子,提高朝廷收入。可要人錢財甚於殺人父母啊。」
秦鍾問:「甄大人,新政會有哪些措施呢,可以和我們說說不?」
甄應嘉讚許地看了秦鍾一眼,點點頭說:「這個和你們說倒沒關係,但這話就只到你們耳里。」說到這裡,提高了聲調,語轉嚴厲:「玉兒,我們今天說話,你多學著分析思考,可千萬不能對外傳。」
甄應嘉看著父親嚴肅的表情,趕緊答了一聲「是」。
甄應嘉表情和緩了一些,接著說:「皇上的意思,國之四柱,士農工商,都要為國分憂,所以新政涉及了這四個階層。」
秦鍾注意力更集中了,心裡在飛速的想著歷朝歷代的改革得失。
甄應嘉看著眾人,接著道:「皇上集合了多個臣子的建議,推出了農貸法、免役法、商稅法。農貸法,是在農民青黃不接時,官府提供低息糧米,替代地主富戶高利放出的糧米,既幫助了農民,又增加了國庫收入。」
秦鍾緊著問:「這個農貸利息是好多呢?」
甄應嘉說:「初步定為二分利,就是借十擔谷,還兩擔;目前市面上,豐年一般利息是3到5分,欠年一比一都有。」
秦鐘點點頭,接著問:「那麼免役法又是什麼內容,怎麼實施呢?」
甄應嘉道:「我朝從太祖始,士紳免除徭役和差役,農民負擔徭役和差役。徭役和差役時間,往往和農時會有衝突,尤其是差役耽誤農時。新政免除農民具體徭役和差役,一律以銀兩折算徭役和差役,由官府統一僱人擔當徭役和差役,免除士紳特權,士紳也要上交徭役和差役銀。」
幾個人聽了,互相交換眼神,這時要革統治階層自己的命啊。
秦鍾又問:「那這個商稅法呢?」
甄應嘉道:「我朝以農為本,但現在小商戶、小作坊也多,尤其在江南地區,朝廷的意思,這些商戶作坊,一律要納稅,規範經營,對偷稅漏稅的要重罰。」
秦鍾道:「這個新政動作大啊,國之四柱士農工商,全部動了。這雖然提高國庫收入,但有與民爭利之嫌。」
甄應嘉道:「也不能這麼說,尤其手農貸法,是利國利民的。」
秦鍾道:「先父喜歡讀史,我也略讀了歷代史書。凡新政成功的,不外乎這幾個條件:時機要好;絕對掌控局勢;形成新的利益共同體;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者,舊制損害了各個階層利益或者大部分人利益,他們支持新政;地利者,新政者獲得君主信任,君主和新政者絕對掌控局勢,對反對者可以一擊致命;人和者,新政要形成新的得利群體,這個群體力量要大,要大到能夠打倒舊的利益體。不如此改革難以成功。」
秦鍾看到眾人都望著自己,喝了一口茶,接著道:「秦朝商鞅變法,徙木立信,營造時機和氣氛;秦孝公絕對支持,商鞅也有手腕;商鞅變法,獎勵軍工集團,廢除舊世卿世祿制,形成了新的利益體,這些人都支持變法。」
秦鍾說完,嘆了一口氣:「雖然如此,秦孝公死後,商鞅依然被車裂,但是變法措施都保留下來,為秦滅六國合四海,打下了堅實基礎。」
甄應嘉嘆道:「有子如此,夫復何求。玉兒,當向秦鍾學習啊。」
秦鍾趕緊說道:「小子不過喜歡讀史,所以強記硬背得一些內容,於舉業一途和甄兄弟比,肯定差之千里了。」說罷,向甄寶玉一拱手。心想,中學歷史,這些是必備考點啊。
秦鍾問:「那甄大人準備怎麼開展這個新政呢?」
甄應嘉道:「朝廷說是試點,那就可以選一部分地區先試。揚州知府吳銘,是馮總督軍前舊人,最是能幹,我已經推薦為江蘇試點地區,這個第一功讓他得。」
秦鍾心想:揚州,那是我馬上要去的地方,還不知道這新政,會把揚州鬧得個什麼樣子呢。
秦鍾接著說:「甄大人,我讀史每每發現,歷朝任何一個極好的新政,從朝廷到督撫,再到府縣,往往會有變形走樣。不知道這次的新政會怎樣。」
甄應嘉聽了,也沉吟起來,不斷捻著鬍鬚,眾人一起陷入沉默。
其實,秦鍾想到了一個更惱火的問題,只是不知該不該說。
秦鍾想了好一會,對甄應嘉道:「甄大人,我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甄應嘉看了秦鍾一眼,才說道:「你但說無妨。」
秦鍾道:「我聽先父說過,太上當年,本欲立今上為太子,群臣堅持,當立長不立幼,爭論了幾年,最後太上無法,立二皇子為太子,後來二皇子謀逆,今上,當時還是四皇子,帶人誅殺二皇子,最後即位。」
甄應嘉聽到這裡,心裡一動,仔細的盯著秦鍾看了好久。
秦鍾接著道:「從太上起,文官集團尤其是江南士子,占了朝廷一半,朝廷宰閣必出於兩江,隱隱有皇權與紳權並列之勢......」
甄應嘉輕輕咳嗽了一聲,以手制止秦鍾繼續說下去。其他人臉上,此時也泛出了一些驚訝和害怕。
甄應嘉沉默了一下,對秦鍾說;「鍾小友,我明白。馮代表著軍工集團,也代表......」,邊說邊往上指了指,接著說:「小友,是擔心新政成為削弱江南世族的工具啊。」
秦鐘點了點頭,眾人這時才恍然悟過來。
甄應嘉堅定地道:「兩江有林大人為首,愚兄忝為心腹,必定以朝廷為重,不使皇上新政走樣變形。」
甄應嘉這時看著秦鍾他們三人:「我近期也想去揚州,拜訪林大人,一來探望,二來請教學習。秦公子,年少高才,璉哥兒,也是很有經濟天分。你們應該在林大人左右,既是輔佐,也是跟著學習。」
賈璉接言:「感謝甄大人誇獎,如有跟著姑父學習的機會,那是難得的。」
秦鍾道:「謝謝甄大人謬讚,秦鍾現在是只想好好學醫,醫治天下人,做個逍遙自在的富家翁。」
甄應嘉嘆了一口氣,連道可惜可惜,又說:「秦公子,大醫醫國,良相良醫,同理也。願秦公子早日回心轉意,則我大燕又多一良相矣。」
這時,林黛玉臉色卻是暗了一下,但沒有說話。
賈璉對甄應嘉說:「感謝世叔這幾天盛情款待,我們明日就赴揚州了,我們揚州再見。」
甄應嘉道:「好,我明天公務忙,寶玉替我送送。」
甄寶玉連忙說是,眾人又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