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陛下在耍心眼!
第206章 陛下在耍心眼!
朱寅在恩榮宴上發難,當然是和商陽等人商量之後,深思熟慮的反擊。
因為皇帝已經怠政廢朝。從萬曆十七年開始就極少上朝,很少露面。
上朝的機會很少,朝廷官員齊聚一堂的場合自然也就很少。
朱寅也就很難藉助朝會當眾發難。
他如果走常規法子將奏本遞交通政司,再通過通政司遞交給皇帝,那麼皇帝完全可以在鄭氏影響下,留中不發!
如此一來,他的題本就是石沉大海。朝臣不知道此事,他自己反而暴露了意圖。
那麼他就一下子陷入最危險的境地。鄭氏會在朝臣反應過來之前,對他動手之前,不止一個朝臣彈劾鄭氏族人驕橫不法。可都被皇帝留中,最後冷處理的不了了之。
所以,當眾彈劾,讓儘可能多的官員知道這件事,才是朱寅的反擊機會。
而今日的恩榮宴,就是最好的的機會,
宴會上有三百多個新科進土,很多人還是一腔熱血。還有一百多個朝臣,首輔、禮部尚書等大佬也在。
剛好大納言(通政使)也在宴會上。大納言職責所在,沒有理由拒收他的奏本。
好幾百人濟濟一堂,一旦發難就能點爆輿論,朝野矚目。
大納言只能當眾收下題本,按制度送入宮中。
朝野矚目之下,皇帝還怎麼留中、扣壓他的奏本?當然只能走程序了。
這是看似膽大冒險,其實有驚無險的一招。
也是朱寅的無奈之舉。
從他入京開始,鄭氏就不擇手段的謀害他這個神童,之前還利用錦衣衛,如今更是策劃讓他當駙馬,斷他前程。
當了駙馬,就不能再當文官、握實權。政治生命被宣告死亡。
斷人前程,如殺人父母!
更重要的是就算他不考慮仕途,也絕對不能辜負寧採薇。
萬萬不能當駙馬!
可大明朝只要不同宗,同姓也可為婚。他又沒有超過十六歲,還沒有娶妻成親,按制符合駙馬條件。
萬曆這種任性的皇帝,要真是聽了鄭氏的枕頭風,很可能下旨賜婚。
群臣強烈反對廢長立幼,那是因為關係國本。可難道還能強烈反對招神童為駙馬?這又不是國本。
真要一道賜婚聖旨下來,朱寅固然可以抗旨不遵,硬扛著不當駙馬,可是仕途肯定完蛋了。
隨便找個罪名下獄,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真想殺他,也沒人能救他。
所以,必須在萬曆被鄭氏說服下旨之前,搶先反擊鄭氏,甘為馬前卒公然反對鄭氏,將事情鬧大,獲取整個文官集團的支持。
那麼事情就會變為國本之爭。
這種情況下,皇帝再敢賜婚讓他當駙馬,就必須和整個文官集團打擂台,會遭到朝臣們的集體反對。而鄭氏和朝臣的矛盾,會公開爆發。
他將成為文臣集團的一片逆鱗,動他就是針對整個文官集團。
萬曆和鄭貴妃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再招他為駙馬。
這個道理,在場官員們立刻就想通了。
就是申時行都有點意外,沒想到朱寅年僅十二,手段就如此老辣。
誰也沒有想到,神童狀元會在瓊林宴上,當場向通政使遞本,當眾明言要彈刻鄭氏。
在一片祥和的恩榮宴上這麼幹,前所未有啊。
十二歲的連中三元前所未有,可神童狀元此舉也是前所未有。
新科進士們一臉驚,大佬們卻神色精彩。
果然是連中三元的神童,上道,太上道了!
申時行還算矜持,禮部尚書于慎行卻是面露微笑。
於大宗伯極力反對萬曆廢長立幼,多次要求萬曆立朱常洛為太子,早定國本。
萬曆喜愛朱常洵,一心廢長立幼,對于慎行深惡痛絕,甚至停發所有禮部官員的俸祿。
此時,于慎行等人對朱寅十分滿意。
神童沒有令人失望,終於出手了。
鄭國望短暫的震驚之後,很快就明白了朱寅為何在恩榮宴上突然發難。
朱寅用心之險惡,出招之詭,真是妖童!
通政使一臉肅穆的接過朱寅的題本,朗聲說道:
「轉呈題本,乃通政司職責所在,本官不敢瀆職。」
鄭國望眼見大納言接了朱寅的題本,再也沒有之前偽裝出來的「君子涵養」,忍不住戟指喝道:
「朱寅!你血口噴人!你好大的膽子!誰指使你誣衊皇親!」
她如果是其他進士,肯定不敢這麼聲色俱厲的怒喝。可她是鄭貴妃的「弟弟』,是國舅之尊,當然沒有什麼顧忌。
朱寅回頭看著失態的鄭國望,冷冷說道:「本官是不是血口噴人,等到陛下御覽,有司查明,不日自有定論。」
「本官膽子是很大。本官三歲讀聖賢書,聖人教誨片刻不忘,一身正氣,熱血難涼,但為國家,無所畏懼。膽子焉能不大?」
「也沒有人指使本官。若非要說誰指使,本官就是受國法良知指使,見不到權貴罔顧綱紀,敗壞社稷!」
眾人見他年僅十二,卻義正辭嚴,言語如刀,完全像個大人。
「你---你-—」鄭國望滿臉通紅,「朱寅!你放肆!喪心病狂,捕風捉影的胡言亂語!」
「鄭國望!」于慎行臉色一沉,「你是新科進士,還要慎言吶。國家自有制度,彈劾關乎國法。是不是捕風捉影,不是在此大呼小叫就能說清。」
申時行等人沒有表態,但明顯是支持朱寅的。否則,通政使不會這麼痛快就收了朱寅的題本。
他要是不想收,大可讓朱寅自己去通政司衙門遞交。
鄭國望看到大佬們的態度,又看到新科進士們冷漠的眼神,哪裡還不知道,
她陷入了孤立境地?
禮部的恩榮宴上,沒人誰敢冒著背叛文官們的風險,替自己說話。
之前以為朝臣們是白頸烏鴉,吵吵鬧鬧的各自為政,可現在她發現,一旦他們因為某件事團結起來,力量有多強大。
就是郝運來,此時也不敢替鄭國望爭辯。
實際上爭辯也沒有意義。彈劾疏一交,那肯定要進入程序,是非黑白就不是一張嘴的事情了。
朱寅說到這裡,對眾官拱手行禮道:
「元輔,大宗伯在上!諸位相公,諸位同年!晚生收到秘報,說鄭國瑞、國望兄弟,欺君罔上私通蒙古,蓄養韃子武士,擅自出關走私牟利。此事證據昭彰,一查便知無可抵賴!」
「我朝彈劾不法,向來聞風奏事,晚生雖非科道言官,可身為翰林清流,不敢落後御史。若是裝聾作啞,明哲保身,置我輩風骨何在?那便羞為名教聖徒,
無顏再做天子門生!」
「晚生以為,鄭氏身為國戚,深叨皇恩,理應遵紀守法,報效天恩,為貴戚之表率,揚貴妃之賢名。」
「可鄭國瑞、鄭國望兄弟辜恩負上,有傷貴妃懿德,有損天子聖名,今日不彈劾,將來恐有不忍言之事!」
這句「不忍言之事」,語義雙關,令人遐想,一下子就將國本之爭連在一起。
申時行不禁深深看了朱寅一眼。
此子不愧是古今罕見的神童,不僅僅是讀書考試厲害,更難得的是-官場有道。
此子夙慧天生,聰明絕頂,絕非一般的新科進士可比,
他忽然想起一個故去的熟人:張居正。
不知為何,他在朱寅身上,隱隱看到了張居正的影子。
「朱寅。」申時行終於發話了。
整個大廳,雯時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雖然這位申先生一直是個『老好人』一般,入閣多年總是和稀泥,可要說在朝堂中的威信,無人能出其右。
就是個性十足的次輔王錫爵,對這位元輔也謹持禮敬二字。
朱寅立刻面向申時行,耳提面命般說道:「晚生恭聽元輔大教。」
申時行說道:「你是狀元,作為新科進士之首,彈劾不法雖不畏權貴,可君子終應堅守溫厚仁恕四字。今日是恩榮宴,喜慶祥和,國禮所系。如此作為當真不合時宜,可知錯了?」
朱寅暗自發笑,神色恭敬的說道:「晚生知錯,謝元輔訓誡。」
他心中不禁替申時行點了個贊。
這老相公真是老辣啊。看似是批評自己,其實是為自己張目。
更重要的事,他刻意提到「你是狀元,作為新科進士之首」這句話。
這話大有玄機。
這一句話,就將狀元的個人彈劾,引向了代表新科進士的群體性彈劾。
傳揚出去,很多人就會誤解為,是朱寅代表新科進士們彈劾鄭氏,而不僅僅是朱寅個人的意思。
如此一來,既能利用道德綁架挾裹新科進士的眾意,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護朱寅。
于慎行聽到首輔如此發話,更是有點露骨的說道:
「這是禮部恩榮宴,此舉成何體統?朱寅,你是新授翰林,少年氣盛,可如此鋒芒畢露卻是過分了,須知過剛易折。」
「本官知道,你們新為天子門生,正是熱血之軀、劍膽琴心,忠義之心難得,卻也不可意氣用事—」
他竟然用上了「你們」二字。將新科進士們誇了一遍,卻又輕飄飄的打一巴掌。
不知道的人,聽了他的話,還以為新科新士們都想彈劾鄭氏。
更有意思的是,立刻有不少精明過人的新科進士當場刷存在感,認錯般的說謝過大宗伯訓誡。
鄭國望又不傻,氣的渾身發抖。
「好!好!」鄭國望腳,仗著自己是國舅,就是首輔也不能把自己怎麼樣,大聲說道:
「我就不信大明朝沒有王法了!任人誣陷清白!我這就回去等著!等著錦衣衛來拿我!」
說完惡狠狠瞪了朱寅一眼,氣呼呼的拂袖而去。
很快,首輔等人也一起離開。眾官員離開前,都神色鼓勵的看了朱寅一眼。
意思分明是:好樣的,就該這麼幹。
點他當會元的許國、趙南星,更是對他點頭微笑,已示嘉許。
恩榮宴就這麼不歡而散!
第二天,京城文武百官全部知道了恩榮宴上的事。
整個朝廷頓時暗流洶湧。朱寅仿佛在看似平靜的湖面,突然扔下一塊巨石,
激起千層浪。
朱寅剛剛授官,就舉起反對鄭氏的大旗。
在文官集團和皇帝之間,他必須選擇一方站隊。鑑於萬曆的不靠譜,他果斷的站在了文官集團的隊列。
主動彈劾鄭氏,就是他的投名狀。
實際上,朱寅之所以敢彈劾舉報,也因為北寮掌握了鄭氏兄弟養大量蒙古武士、走私禁品出關謀取暴利等罪證。
事實擺在那,只要認真查,根本無法抵賴。
不到三天,雪花般的奏疏就飛向皇宮,要求徹查鄭氏兄弟之罪。
都御史海瑞的奏本尤其嚴厲:「陛下今日庇佑鄭氏,愛之害之,他日鄭氏恐蹈不測之禍,豈是陛下親親之初衷乎?」
「陛下無莊公克段之心,有莊公克段之失也!」
「文帝之賢,不免薄氏之禍,何也?」
「陛下縱容鄭氏,私情可免,國法亦可免乎?」
皇帝其實對鄭氏兄弟的罪責心中有數。可他獨寵鄭貴妃,一直裝糊塗,怎麼願意徹查?
皇帝十分震怒,可是朱寅占了理,小舅子理虧,他又沒有理由懲辦朱寅。
田義趁機勸諫皇帝,說朱寅是被朝中大臣利用,神童狀元是國家祥瑞,輿論所鍾,若是懲處朱寅,必然遭受朝野非議,有傷皇帝聖名,讓朝野遷怒貴妃。
皇帝當然不會傻到懲處朱寅,他只能當鳥,一概不聞不問。
而且讓朱寅當附馬,廢掉群臣這張難得的神童,皇帝如今也做不到了。
朱寅站出來彈劾鄭氏,若是再以他為駙馬,群臣必然反對。掌管皇家婚嫁禮儀的禮部,首先就通不過。
群臣還會趁機緊逼,利用攻擊鄭氏的機會,逼迫立長子為太子。
鄭貴妃得到消息,氣呼呼的從翊坤宮趕到乾清宮,她倒是沒有犯傻的要求嚴懲朱寅,而是追問皇帝會如何處置鄭氏。
她雖然厭惡朱寅,卻也知道朱寅的彈劾不是誣陷,而是事實。朱寅人氣太高,群臣如今都護著朱寅,懲辦朱寅就要和群臣打擂台,反而會促使群臣更加嚴厲的徹查鄭家。
皇帝面對愛妃的咄咄逼問,只能表示鄭氏無恙。但是這一次,可能無法阻止皇長子出閣讀書了。
聽到無法阻止皇長子出閣讀書,鄭貴妃恨恨不已,卻無計可施,
出閣讀書雖然慣例上是太子和准太子的特權,其他皇子一般不能出閣讀書,
可畢竟沒有硬性規定,終究不是立太子。
果然,群臣藉助鄭氏的罪責,趁機要求皇長子出閣讀書。
很多人上奏說,皇長子最遲八歲就應該出閣讀書,天下已有十二歲的狀元,
為何皇長子至今不能讀書。
難道陛下皇子,不如寒門之子麼?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群臣這是藉助問罪鄭氏的勢頭,打出神童牌,逼迫皇帝答應皇長子讀書。
這是一個政治交易。
我們可以不再問罪鄭氏,可以不再追究鄭氏之罪,但是你要讓皇長子出閣讀書。
你不答應,我們就追究鄭氏之罪。
大家都不明說,就看誰先慫。
等到四月初,越來越多的人彈劾鄭氏,皇帝終於坐不出了。
申時行上密揭給皇帝,說若是拖延不決,恐有群情叩闕之舉,鄭氏兄弟恐難保全,請皇上速從眾議。
皇帝思索良久,納田義之諫。
四月初八,皇帝終於下詔,令皇長子朱常洛出閣讀書。
讓群臣異的不已的是,教導皇長子的老師只有一個講官,赫然就是朱寅。
除此之外,連一個太子少保都沒有。
而且書堂不在太子和准太子讀書的文華殿,是在一般皇子讀書的皇極門右廂房!
「以翰林侍講朱寅,充任皇極門右廂房講官!教導皇長子讀書。」
陛下在耍心眼!
朱寅在恩榮宴上發難,當然是和商陽等人商量之後,深思熟慮的反擊。
因為皇帝已經怠政廢朝。從萬曆十七年開始就極少上朝,很少露面。
上朝的機會很少,朝廷官員齊聚一堂的場合自然也就很少。
朱寅也就很難藉助朝會當眾發難。
他如果走常規法子將奏本遞交通政司,再通過通政司遞交給皇帝,那麼皇帝完全可以在鄭氏影響下,留中不發!
如此一來,他的題本就是石沉大海。朝臣不知道此事,他自己反而暴露了意圖。
那麼他就一下子陷入最危險的境地。鄭氏會在朝臣反應過來之前,對他動手之前,不止一個朝臣彈劾鄭氏族人驕橫不法。可都被皇帝留中,最後冷處理的不了了之。
所以,當眾彈劾,讓儘可能多的官員知道這件事,才是朱寅的反擊機會。
而今日的恩榮宴,就是最好的的機會,
宴會上有三百多個新科進土,很多人還是一腔熱血。還有一百多個朝臣,首輔、禮部尚書等大佬也在。
剛好大納言(通政使)也在宴會上。大納言職責所在,沒有理由拒收他的奏本。
好幾百人濟濟一堂,一旦發難就能點爆輿論,朝野矚目。
大納言只能當眾收下題本,按制度送入宮中。
朝野矚目之下,皇帝還怎麼留中、扣壓他的奏本?當然只能走程序了。
這是看似膽大冒險,其實有驚無險的一招。
也是朱寅的無奈之舉。
從他入京開始,鄭氏就不擇手段的謀害他這個神童,之前還利用錦衣衛,如今更是策劃讓他當駙馬,斷他前程。
當了駙馬,就不能再當文官、握實權。政治生命被宣告死亡。
斷人前程,如殺人父母!
更重要的是就算他不考慮仕途,也絕對不能辜負寧採薇。
萬萬不能當駙馬!
可大明朝只要不同宗,同姓也可為婚。他又沒有超過十六歲,還沒有娶妻成親,按制符合駙馬條件。
萬曆這種任性的皇帝,要真是聽了鄭氏的枕頭風,很可能下旨賜婚。
群臣強烈反對廢長立幼,那是因為關係國本。可難道還能強烈反對招神童為駙馬?這又不是國本。
真要一道賜婚聖旨下來,朱寅固然可以抗旨不遵,硬扛著不當駙馬,可是仕途肯定完蛋了。
隨便找個罪名下獄,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真想殺他,也沒人能救他。
所以,必須在萬曆被鄭氏說服下旨之前,搶先反擊鄭氏,甘為馬前卒公然反對鄭氏,將事情鬧大,獲取整個文官集團的支持。
那麼事情就會變為國本之爭。
這種情況下,皇帝再敢賜婚讓他當駙馬,就必須和整個文官集團打擂台,會遭到朝臣們的集體反對。而鄭氏和朝臣的矛盾,會公開爆發。
他將成為文臣集團的一片逆鱗,動他就是針對整個文官集團。
萬曆和鄭貴妃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再招他為駙馬。
這個道理,在場官員們立刻就想通了。
就是申時行都有點意外,沒想到朱寅年僅十二,手段就如此老辣。
誰也沒有想到,神童狀元會在瓊林宴上,當場向通政使遞本,當眾明言要彈刻鄭氏。
在一片祥和的恩榮宴上這麼幹,前所未有啊。
十二歲的連中三元前所未有,可神童狀元此舉也是前所未有。
新科進士們一臉驚,大佬們卻神色精彩。
果然是連中三元的神童,上道,太上道了!
申時行還算矜持,禮部尚書于慎行卻是面露微笑。
於大宗伯極力反對萬曆廢長立幼,多次要求萬曆立朱常洛為太子,早定國本。
萬曆喜愛朱常洵,一心廢長立幼,對于慎行深惡痛絕,甚至停發所有禮部官員的俸祿。
此時,于慎行等人對朱寅十分滿意。
神童沒有令人失望,終於出手了。
鄭國望短暫的震驚之後,很快就明白了朱寅為何在恩榮宴上突然發難。
朱寅用心之險惡,出招之詭,真是妖童!
通政使一臉肅穆的接過朱寅的題本,朗聲說道:
「轉呈題本,乃通政司職責所在,本官不敢瀆職。」
鄭國望眼見大納言接了朱寅的題本,再也沒有之前偽裝出來的「君子涵養」,忍不住戟指喝道:
「朱寅!你血口噴人!你好大的膽子!誰指使你誣衊皇親!」
她如果是其他進士,肯定不敢這麼聲色俱厲的怒喝。可她是鄭貴妃的「弟弟』,是國舅之尊,當然沒有什麼顧忌。
朱寅回頭看著失態的鄭國望,冷冷說道:「本官是不是血口噴人,等到陛下御覽,有司查明,不日自有定論。」
「本官膽子是很大。本官三歲讀聖賢書,聖人教誨片刻不忘,一身正氣,熱血難涼,但為國家,無所畏懼。膽子焉能不大?」
「也沒有人指使本官。若非要說誰指使,本官就是受國法良知指使,見不到權貴罔顧綱紀,敗壞社稷!」
眾人見他年僅十二,卻義正辭嚴,言語如刀,完全像個大人。
「你---你-—」鄭國望滿臉通紅,「朱寅!你放肆!喪心病狂,捕風捉影的胡言亂語!」
「鄭國望!」于慎行臉色一沉,「你是新科進士,還要慎言吶。國家自有制度,彈劾關乎國法。是不是捕風捉影,不是在此大呼小叫就能說清。」
申時行等人沒有表態,但明顯是支持朱寅的。否則,通政使不會這麼痛快就收了朱寅的題本。
他要是不想收,大可讓朱寅自己去通政司衙門遞交。
鄭國望看到大佬們的態度,又看到新科進士們冷漠的眼神,哪裡還不知道,
她陷入了孤立境地?
禮部的恩榮宴上,沒人誰敢冒著背叛文官們的風險,替自己說話。
之前以為朝臣們是白頸烏鴉,吵吵鬧鬧的各自為政,可現在她發現,一旦他們因為某件事團結起來,力量有多強大。
就是郝運來,此時也不敢替鄭國望爭辯。
實際上爭辯也沒有意義。彈劾疏一交,那肯定要進入程序,是非黑白就不是一張嘴的事情了。
朱寅說到這裡,對眾官拱手行禮道:
「元輔,大宗伯在上!諸位相公,諸位同年!晚生收到秘報,說鄭國瑞、國望兄弟,欺君罔上私通蒙古,蓄養韃子武士,擅自出關走私牟利。此事證據昭彰,一查便知無可抵賴!」
「我朝彈劾不法,向來聞風奏事,晚生雖非科道言官,可身為翰林清流,不敢落後御史。若是裝聾作啞,明哲保身,置我輩風骨何在?那便羞為名教聖徒,
無顏再做天子門生!」
「晚生以為,鄭氏身為國戚,深叨皇恩,理應遵紀守法,報效天恩,為貴戚之表率,揚貴妃之賢名。」
「可鄭國瑞、鄭國望兄弟辜恩負上,有傷貴妃懿德,有損天子聖名,今日不彈劾,將來恐有不忍言之事!」
這句「不忍言之事」,語義雙關,令人遐想,一下子就將國本之爭連在一起。
申時行不禁深深看了朱寅一眼。
此子不愧是古今罕見的神童,不僅僅是讀書考試厲害,更難得的是-官場有道。
此子夙慧天生,聰明絕頂,絕非一般的新科進士可比,
他忽然想起一個故去的熟人:張居正。
不知為何,他在朱寅身上,隱隱看到了張居正的影子。
「朱寅。」申時行終於發話了。
整個大廳,雯時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雖然這位申先生一直是個『老好人』一般,入閣多年總是和稀泥,可要說在朝堂中的威信,無人能出其右。
就是個性十足的次輔王錫爵,對這位元輔也謹持禮敬二字。
朱寅立刻面向申時行,耳提面命般說道:「晚生恭聽元輔大教。」
申時行說道:「你是狀元,作為新科進士之首,彈劾不法雖不畏權貴,可君子終應堅守溫厚仁恕四字。今日是恩榮宴,喜慶祥和,國禮所系。如此作為當真不合時宜,可知錯了?」
朱寅暗自發笑,神色恭敬的說道:「晚生知錯,謝元輔訓誡。」
他心中不禁替申時行點了個贊。
這老相公真是老辣啊。看似是批評自己,其實是為自己張目。
更重要的事,他刻意提到「你是狀元,作為新科進士之首」這句話。
這話大有玄機。
這一句話,就將狀元的個人彈劾,引向了代表新科進士的群體性彈劾。
傳揚出去,很多人就會誤解為,是朱寅代表新科進士們彈劾鄭氏,而不僅僅是朱寅個人的意思。
如此一來,既能利用道德綁架挾裹新科進士的眾意,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護朱寅。
于慎行聽到首輔如此發話,更是有點露骨的說道:
「這是禮部恩榮宴,此舉成何體統?朱寅,你是新授翰林,少年氣盛,可如此鋒芒畢露卻是過分了,須知過剛易折。」
「本官知道,你們新為天子門生,正是熱血之軀、劍膽琴心,忠義之心難得,卻也不可意氣用事—」
他竟然用上了「你們」二字。將新科進士們誇了一遍,卻又輕飄飄的打一巴掌。
不知道的人,聽了他的話,還以為新科新士們都想彈劾鄭氏。
更有意思的是,立刻有不少精明過人的新科進士當場刷存在感,認錯般的說謝過大宗伯訓誡。
鄭國望又不傻,氣的渾身發抖。
「好!好!」鄭國望腳,仗著自己是國舅,就是首輔也不能把自己怎麼樣,大聲說道:
「我就不信大明朝沒有王法了!任人誣陷清白!我這就回去等著!等著錦衣衛來拿我!」
說完惡狠狠瞪了朱寅一眼,氣呼呼的拂袖而去。
很快,首輔等人也一起離開。眾官員離開前,都神色鼓勵的看了朱寅一眼。
意思分明是:好樣的,就該這麼幹。
點他當會元的許國、趙南星,更是對他點頭微笑,已示嘉許。
恩榮宴就這麼不歡而散!
第二天,京城文武百官全部知道了恩榮宴上的事。
整個朝廷頓時暗流洶湧。朱寅仿佛在看似平靜的湖面,突然扔下一塊巨石,
激起千層浪。
朱寅剛剛授官,就舉起反對鄭氏的大旗。
在文官集團和皇帝之間,他必須選擇一方站隊。鑑於萬曆的不靠譜,他果斷的站在了文官集團的隊列。
主動彈劾鄭氏,就是他的投名狀。
實際上,朱寅之所以敢彈劾舉報,也因為北寮掌握了鄭氏兄弟養大量蒙古武士、走私禁品出關謀取暴利等罪證。
事實擺在那,只要認真查,根本無法抵賴。
不到三天,雪花般的奏疏就飛向皇宮,要求徹查鄭氏兄弟之罪。
都御史海瑞的奏本尤其嚴厲:「陛下今日庇佑鄭氏,愛之害之,他日鄭氏恐蹈不測之禍,豈是陛下親親之初衷乎?」
「陛下無莊公克段之心,有莊公克段之失也!」
「文帝之賢,不免薄氏之禍,何也?」
「陛下縱容鄭氏,私情可免,國法亦可免乎?」
皇帝其實對鄭氏兄弟的罪責心中有數。可他獨寵鄭貴妃,一直裝糊塗,怎麼願意徹查?
皇帝十分震怒,可是朱寅占了理,小舅子理虧,他又沒有理由懲辦朱寅。
田義趁機勸諫皇帝,說朱寅是被朝中大臣利用,神童狀元是國家祥瑞,輿論所鍾,若是懲處朱寅,必然遭受朝野非議,有傷皇帝聖名,讓朝野遷怒貴妃。
皇帝當然不會傻到懲處朱寅,他只能當鳥,一概不聞不問。
而且讓朱寅當附馬,廢掉群臣這張難得的神童,皇帝如今也做不到了。
朱寅站出來彈劾鄭氏,若是再以他為駙馬,群臣必然反對。掌管皇家婚嫁禮儀的禮部,首先就通不過。
群臣還會趁機緊逼,利用攻擊鄭氏的機會,逼迫立長子為太子。
鄭貴妃得到消息,氣呼呼的從翊坤宮趕到乾清宮,她倒是沒有犯傻的要求嚴懲朱寅,而是追問皇帝會如何處置鄭氏。
她雖然厭惡朱寅,卻也知道朱寅的彈劾不是誣陷,而是事實。朱寅人氣太高,群臣如今都護著朱寅,懲辦朱寅就要和群臣打擂台,反而會促使群臣更加嚴厲的徹查鄭家。
皇帝面對愛妃的咄咄逼問,只能表示鄭氏無恙。但是這一次,可能無法阻止皇長子出閣讀書了。
聽到無法阻止皇長子出閣讀書,鄭貴妃恨恨不已,卻無計可施,
出閣讀書雖然慣例上是太子和准太子的特權,其他皇子一般不能出閣讀書,
可畢竟沒有硬性規定,終究不是立太子。
果然,群臣藉助鄭氏的罪責,趁機要求皇長子出閣讀書。
很多人上奏說,皇長子最遲八歲就應該出閣讀書,天下已有十二歲的狀元,
為何皇長子至今不能讀書。
難道陛下皇子,不如寒門之子麼?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群臣這是藉助問罪鄭氏的勢頭,打出神童牌,逼迫皇帝答應皇長子讀書。
這是一個政治交易。
我們可以不再問罪鄭氏,可以不再追究鄭氏之罪,但是你要讓皇長子出閣讀書。
你不答應,我們就追究鄭氏之罪。
大家都不明說,就看誰先慫。
等到四月初,越來越多的人彈劾鄭氏,皇帝終於坐不出了。
申時行上密揭給皇帝,說若是拖延不決,恐有群情叩闕之舉,鄭氏兄弟恐難保全,請皇上速從眾議。
皇帝思索良久,納田義之諫。
四月初八,皇帝終於下詔,令皇長子朱常洛出閣讀書。
讓群臣異的不已的是,教導皇長子的老師只有一個講官,赫然就是朱寅。
除此之外,連一個太子少保都沒有。
而且書堂不在太子和准太子讀書的文華殿,是在一般皇子讀書的皇極門右廂房!
「以翰林侍講朱寅,充任皇極門右廂房講官!教導皇長子讀書。」
陛下在耍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