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大軍起拔
這張耳說的好聽,說是幫自己攻略魏地,實際上,不就是想藉此機會,離開自己,去魏地發展嗎?
而且,陳勝已經聽說了,魏國的公子魏咎就在魏地,張耳從自己這裡借兵去魏地,這意圖再明顯不過。
借自己的兵,給別人復國,還說是為自己前驅,這不明擺著拿自己當傻子了嗎?
陳勝臉色變換不定,這一刻,他對張耳徹底失望。
正當他猶豫著,要如何拒絕張耳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魏國公子咎和其弟弟豹,前來求見。
陳勝對這二人的到來,頗感意外,但還是正色道:「有請!」
魏國公子,這可是名副其實的王族後裔。
雖然魏國已經破滅,但王族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因而即便已經貴為陳王的陳勝,也是不敢怠慢。
畢竟,人家的王族血統,是刻骨子裡的東西。
陳勝這個後來者與之相比,單從出身,就矮了一截。
這中間的差距,可不是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能輕易輕易消除的。
這時,季遂也是來了興趣。
季遂的注意力,雖然都在房樑上,但卻時刻默默留意著周圍的一切。
聽到魏國公子魏咎魏豹前來,他心中微微一動。
「魏咎和魏豹?」
這個魏咎,雖然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漢子,但是在歷史上的名氣,卻是遠不如他的弟弟魏豹。
而魏豹之所以出名,也不是他本人有多麼了不起。
他本人雖然也在史書上留下了不少的筆墨,但都不是什么正面形象,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他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他的妃子,薄氏。
歷史上,薄氏被劉邦寵幸,生下了漢文帝劉恆。
關於漢文帝的生父,有野史記載,就是魏豹。
但不管怎麼說,歷史上,劉邦把魏豹給綠了,這是事實。
而這個魏豹,也是一個沒有立場的人,準確來說,是個牆頭草。
楚漢相爭期間,他反覆橫跳,誰得勢,他就站在誰那邊,毫無底線信義可言。
最終,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被人認為他反覆無常,是潛在的危險,導致他被殺。
季遂思緒紛飛之際,門外兩個男子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這兩人雖然衣著樸素,但卻氣質出眾,一進門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場中的人,大多都是剛才底層爬上來的新秀,在陳勝稱王之前,他們所見到的身份最高的人,頂破天就是縣令。
眼下,當貨真價實的王族後裔現身,頓時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眾人紛紛翹首觀望,想要一睹王族後裔的風采。
就連陳勝,也是不自覺的挺直了腰杆,不想被人小覷。
看到周圍傳來的數十道目光,魏咎魏豹兄弟二人神態自若,一一點頭算是回應,風度翩翩。
而在那數十道目光的注視下,魏豹察覺似乎有一道極為古怪,令他很不舒服。
他在眾人中尋找那道目光,想要找出那雙眼睛的主人,可當他正有這個想法時,那道目光突然消失。
魏豹順著方才那道目光,來時的方向回頭看去,在那個方向,眾人似乎都很正常,唯有一個眼睛一直盯著房樑上青年,格外引人注目。
「這螳螂,顏色真綠,呸,是真狠!」看到那螳螂一口將蟬咬死,季遂忽然發出了一聲感嘆。
魏豹雖然聽不清那青年嘴裡在嘟囔什麼,但不知為何,總感覺頭頂似乎痒痒的。
「魏人魏咎,攜弟魏豹前來恭賀陳王!」魏咎的姿態極低,一進門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承認了陳勝的王位,並且折節彎腰,以示誠意。
這讓陳勝頓時心潮澎湃,雖然他已經順利稱王,但是曾經那些反對的聲音,就像一根刺,始終扎在陳勝的心頭,時刻在警醒他,這個王位存在爭議。
可是眼下,自己的稱王之舉,獲得了來自王族後裔的認可。
有了王族後裔站台,還有誰敢質疑自己王位?
他的目光不著痕跡的看向張耳陳餘,那眼神像是在說,你看,就連你們的舊主,都認可了我這個陳王,如此看來,你們之前的反對,該是有多麼的可笑。
對於陳勝的這個眼神,張耳陳餘不禁氣笑了,心中嘆息陳勝的氣量何其狹小。
面對魏咎和魏豹的示好,陳勝自然也不能端著,為表重視,他親自下場,客氣的將魏咎魏豹二人扶起來,並邀請二人在靠近自己的上座落座。
這時,魏咎和魏豹也看到了張耳和陳餘,能在這裡遇到這兩位魏國名士,兩人心下激動,但還是強力克制,只是面對面打個招呼,「張君,陳君,你二人也來投效陳王?」
何止投效?差點還能借出兵呢!
對於魏咎和魏豹,張耳陳餘強忍著心中的苦澀,回應道:「見過兩位公子。」
此時,二人心情複雜,對於魏咎魏豹的到來,說不上是喜悅還是惋惜。
經過了這短暫的插曲,張耳借兵的話題也就此被打斷,而且,魏咎和魏豹的到來,也讓張耳的謀劃,失去了後續的支撐。
魏國後裔身處陳勝麾下,陳勝必然不會輕易放走,受人轄制,何談復國?
而這時,陳勝也已經想好了對付張耳陳餘的計策,既然他們這麼不安分,那決不能讓他們得逞。
於是,陳勝當下做出決定,讓張耳陳餘去攻略趙地。領軍之人,則是他的心腹,武臣。
陳勝任命武臣為將軍,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楚國人邵騷為護軍都尉。率三千人,北上奪趙地。
此舉,意在切斷張耳,陳餘與魏地的聯繫,斷了他們復立魏國的念想。
此為陳勝亡秦的第一路人馬。
緊接著,他又派出第二路人馬,他命令假王吳廣,率兩萬人,進攻三川郡的軍事重鎮,滎陽,目的是吸引秦軍主力。
同時,他又派出第三路人馬,任命陳縣人周文為大將軍,率義軍主力,直取咸陽。
第四路人馬,以銍縣人宋留為將軍,向西南攻取南陽郡,過武關而入關中,與周文配合,對咸陽形成東南夾擊之勢。
第五路人馬,以汝陰人鄧宗為將軍,南攻楚國舊都,壽春,順勢奪取九江郡,擴充己方勢力。
第六路人馬,以魏國人周巿為將軍,率軍北上,收復魏國故土。
至此,陳勝的亡秦行動,正式開始。兵分六路,軍為兩支。
一支,直接對著秦國發起正面進攻,另外一支,收復六國故地,鯨吞蠶食,壯大己身。
而陳勝自己,則坐鎮陳縣,居中調度,兼顧各方。
會議結束,眾人離開後,一隻黃雀振翅飛來,一口銜走了正要進食的螳螂……
三日後,義軍集結,整戈待發,陳勝特地換上一身戎裝,為諸將壯行,助威。
此次大軍出發,幾乎傾巢而動,除了留下拱衛新的王都,需要的必要人手外,其餘所有能夠調動的力量,陳勝全部派了出去。
由此可見,陳勝亡秦的雄心壯志,以及亡秦的決心。
義軍隊伍中,季遂和孟䮦等人也在其中。
本來,季遂打算,在陳勝稱王大典結束後,就離開。
卻不曾想到,還未來得及走脫,就被強行編制到了義軍隊伍中。
——第一卷,完。
而且,陳勝已經聽說了,魏國的公子魏咎就在魏地,張耳從自己這裡借兵去魏地,這意圖再明顯不過。
借自己的兵,給別人復國,還說是為自己前驅,這不明擺著拿自己當傻子了嗎?
陳勝臉色變換不定,這一刻,他對張耳徹底失望。
正當他猶豫著,要如何拒絕張耳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魏國公子咎和其弟弟豹,前來求見。
陳勝對這二人的到來,頗感意外,但還是正色道:「有請!」
魏國公子,這可是名副其實的王族後裔。
雖然魏國已經破滅,但王族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因而即便已經貴為陳王的陳勝,也是不敢怠慢。
畢竟,人家的王族血統,是刻骨子裡的東西。
陳勝這個後來者與之相比,單從出身,就矮了一截。
這中間的差距,可不是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能輕易輕易消除的。
這時,季遂也是來了興趣。
季遂的注意力,雖然都在房樑上,但卻時刻默默留意著周圍的一切。
聽到魏國公子魏咎魏豹前來,他心中微微一動。
「魏咎和魏豹?」
這個魏咎,雖然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漢子,但是在歷史上的名氣,卻是遠不如他的弟弟魏豹。
而魏豹之所以出名,也不是他本人有多麼了不起。
他本人雖然也在史書上留下了不少的筆墨,但都不是什么正面形象,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他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他的妃子,薄氏。
歷史上,薄氏被劉邦寵幸,生下了漢文帝劉恆。
關於漢文帝的生父,有野史記載,就是魏豹。
但不管怎麼說,歷史上,劉邦把魏豹給綠了,這是事實。
而這個魏豹,也是一個沒有立場的人,準確來說,是個牆頭草。
楚漢相爭期間,他反覆橫跳,誰得勢,他就站在誰那邊,毫無底線信義可言。
最終,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被人認為他反覆無常,是潛在的危險,導致他被殺。
季遂思緒紛飛之際,門外兩個男子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這兩人雖然衣著樸素,但卻氣質出眾,一進門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場中的人,大多都是剛才底層爬上來的新秀,在陳勝稱王之前,他們所見到的身份最高的人,頂破天就是縣令。
眼下,當貨真價實的王族後裔現身,頓時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眾人紛紛翹首觀望,想要一睹王族後裔的風采。
就連陳勝,也是不自覺的挺直了腰杆,不想被人小覷。
看到周圍傳來的數十道目光,魏咎魏豹兄弟二人神態自若,一一點頭算是回應,風度翩翩。
而在那數十道目光的注視下,魏豹察覺似乎有一道極為古怪,令他很不舒服。
他在眾人中尋找那道目光,想要找出那雙眼睛的主人,可當他正有這個想法時,那道目光突然消失。
魏豹順著方才那道目光,來時的方向回頭看去,在那個方向,眾人似乎都很正常,唯有一個眼睛一直盯著房樑上青年,格外引人注目。
「這螳螂,顏色真綠,呸,是真狠!」看到那螳螂一口將蟬咬死,季遂忽然發出了一聲感嘆。
魏豹雖然聽不清那青年嘴裡在嘟囔什麼,但不知為何,總感覺頭頂似乎痒痒的。
「魏人魏咎,攜弟魏豹前來恭賀陳王!」魏咎的姿態極低,一進門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承認了陳勝的王位,並且折節彎腰,以示誠意。
這讓陳勝頓時心潮澎湃,雖然他已經順利稱王,但是曾經那些反對的聲音,就像一根刺,始終扎在陳勝的心頭,時刻在警醒他,這個王位存在爭議。
可是眼下,自己的稱王之舉,獲得了來自王族後裔的認可。
有了王族後裔站台,還有誰敢質疑自己王位?
他的目光不著痕跡的看向張耳陳餘,那眼神像是在說,你看,就連你們的舊主,都認可了我這個陳王,如此看來,你們之前的反對,該是有多麼的可笑。
對於陳勝的這個眼神,張耳陳餘不禁氣笑了,心中嘆息陳勝的氣量何其狹小。
面對魏咎和魏豹的示好,陳勝自然也不能端著,為表重視,他親自下場,客氣的將魏咎魏豹二人扶起來,並邀請二人在靠近自己的上座落座。
這時,魏咎和魏豹也看到了張耳和陳餘,能在這裡遇到這兩位魏國名士,兩人心下激動,但還是強力克制,只是面對面打個招呼,「張君,陳君,你二人也來投效陳王?」
何止投效?差點還能借出兵呢!
對於魏咎和魏豹,張耳陳餘強忍著心中的苦澀,回應道:「見過兩位公子。」
此時,二人心情複雜,對於魏咎魏豹的到來,說不上是喜悅還是惋惜。
經過了這短暫的插曲,張耳借兵的話題也就此被打斷,而且,魏咎和魏豹的到來,也讓張耳的謀劃,失去了後續的支撐。
魏國後裔身處陳勝麾下,陳勝必然不會輕易放走,受人轄制,何談復國?
而這時,陳勝也已經想好了對付張耳陳餘的計策,既然他們這麼不安分,那決不能讓他們得逞。
於是,陳勝當下做出決定,讓張耳陳餘去攻略趙地。領軍之人,則是他的心腹,武臣。
陳勝任命武臣為將軍,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楚國人邵騷為護軍都尉。率三千人,北上奪趙地。
此舉,意在切斷張耳,陳餘與魏地的聯繫,斷了他們復立魏國的念想。
此為陳勝亡秦的第一路人馬。
緊接著,他又派出第二路人馬,他命令假王吳廣,率兩萬人,進攻三川郡的軍事重鎮,滎陽,目的是吸引秦軍主力。
同時,他又派出第三路人馬,任命陳縣人周文為大將軍,率義軍主力,直取咸陽。
第四路人馬,以銍縣人宋留為將軍,向西南攻取南陽郡,過武關而入關中,與周文配合,對咸陽形成東南夾擊之勢。
第五路人馬,以汝陰人鄧宗為將軍,南攻楚國舊都,壽春,順勢奪取九江郡,擴充己方勢力。
第六路人馬,以魏國人周巿為將軍,率軍北上,收復魏國故土。
至此,陳勝的亡秦行動,正式開始。兵分六路,軍為兩支。
一支,直接對著秦國發起正面進攻,另外一支,收復六國故地,鯨吞蠶食,壯大己身。
而陳勝自己,則坐鎮陳縣,居中調度,兼顧各方。
會議結束,眾人離開後,一隻黃雀振翅飛來,一口銜走了正要進食的螳螂……
三日後,義軍集結,整戈待發,陳勝特地換上一身戎裝,為諸將壯行,助威。
此次大軍出發,幾乎傾巢而動,除了留下拱衛新的王都,需要的必要人手外,其餘所有能夠調動的力量,陳勝全部派了出去。
由此可見,陳勝亡秦的雄心壯志,以及亡秦的決心。
義軍隊伍中,季遂和孟䮦等人也在其中。
本來,季遂打算,在陳勝稱王大典結束後,就離開。
卻不曾想到,還未來得及走脫,就被強行編制到了義軍隊伍中。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