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錯誤的戀情(3)
清明節一早,鍾毓媛全副武裝、穿戴整齊(因為路途遠、時間長,她沒敢像在校園裡一樣,不戴恆溫盔),一個人輕輕鬆鬆上了路。北高師在北辰的市中心偏西,一道千餘年的古城牆,自東向西貫穿北辰市區,北高師後牆正靠著城牆南垣,從這裡到北辰各地的距離幾乎相等。
前兩天又下了雪。除去街道上的雪被清掃乾淨,其他地方全是白茫茫一片。清明節的傳統本是踏青掃墓,此時卻無「青」可踏,人們只能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腳印。
因為圖書館離北高師不遠,鍾毓媛選擇了步行。常年在沙灘上鍛鍊,她的腳步特別快,早已形成習慣,一般人跟不上。踩在這樣的雪裡,像踩在自己家鄉湖畔的沙灘上,卻比走沙灘還省力氣,每一落腳,就「咯吱」一聲響,抬起來,留下一個腳印。
走近古城牆,鍾毓媛放慢了步伐,盯著腳尖,豎起耳朵,「咯吱」一步、「咯吱」一步,聽著雪花們在自己腳下呢喃——也許應該說「呻吟」更恰當。
「對不起啊!」她邊朝腳下的雪花道歉,邊享受著踩雪聲。「嗚——」一陣白毛風卷過,漫天雪霧繞著她滿頭滿臉打轉。
「真是的,我已經道歉了,還不依不饒!」鍾毓媛揚手去擋眼前的雪霧。真得感謝老天作美,太陽被一層不薄不厚的雲遮著,雪不那麼白花花的晃眼。不到二十分鐘,她就走到了整個城區的中心。
一座拱橋形建築,南北向橫跨在古城牆上面,這就是北辰圖書館——全世界最大的實質版書庫。公合第二紀中葉,世界上全面淘汰了實質載體圖書,不論紙質的、縮微的還是其他類型的。書籍出版完全由公網包攬,每個人可以通過隨身攜帶的私網終端付費閱讀,或者一次性購買,存在私網存儲器里。遺留下來的實質版圖書,除落到古董收藏者和一些大學、圖書館、文化公司以外,絕大部分都被收留到北辰圖書館了。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博物館」、名不副實的「圖書館」。人們來這兒,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參觀。徜徉在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書架之間,瞧著厚重的書本,讀著書脊上的文字,仿佛回到了古代。其中有些書,比圖書館下面的城牆還要久遠。
因為時間有限,鍾毓媛在圖書館略微過了會兒「返古」的癮,就跨過圖書館天橋,走到古城牆北面,奔向了她的下一個目標——國家科學院。
在公合國(乃至全世界)數不清的科研院所中,國家科學院是少有的「另類」——唯一的政府機構。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承擔其他大學、公司和研究單位不願承擔的政府項目。北高師的畢業生,也有很多在這裡供職。它有一點和北高師很像——學科門類。北高師只有一個大類的學位——科學學位,下面分了數學、物理、生物、人學四門。科學院也分數學、物理、生物、人學四部。一個做教育,一個做研究,這讓鍾毓媛覺得,科學院「天然」就該和北高師親近。
她在這堆龐大的建築群里轉了個來回,沒見多少人。難怪,今天放假。可是,在經過人學部辦公大樓三樓樓梯口時,她跟一群正下樓的人撞個對面,她嚇了一跳,迎面碰著她的人也嚇了一跳。當時那人正轉過頭,和他後面的人說話:「全模擬機他們一直解決不了。依我看,想造出類人機器人,非得有全模擬機不可!」此人一邊撇著未合攏的嘴一邊回頭,鍾毓媛也正開著小差。他在樓口,鍾毓媛還站在低一級的台階上。可鍾毓媛個子高,他個子矮,兩人一對臉,鼻尖差點就頂住了。他往後一退,鍾毓媛也朝後一仰,突然想起後面是台階,忙用手扶住欄杆,才沒摔下去。
「哦——對不起!」鍾毓媛首先道歉。
那個人回過神來,也忙不迭地向鍾毓媛鞠躬道歉。兩個人一對視,都愣了幾秒:他呢,是被鍾毓媛天仙般的美貌驚呆了,張口結舌;她呢,是瞧見了對方一身閃亮著各種徽章的制服,說不出話。
北辰的冷是乾冷,一般人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抽得緊巴巴的,臉上也沒有光彩。鍾毓媛的臉,卻水嫩嫩地泛著光,滑得像脂,白得像雪。離這麼近,卻一個毛孔也看不見,讓人忍不住想去摸摸。穿制服的人不由自主地動了動手指。
他穿的這身制服,肩膀上有兩塊牌子——應該叫肩章,牌子上各有兩顆金色的星星,星星外邊攏著一枝橄欖葉。兩面領角上各有一粒紐扣樣的裝飾品,上面的圖案是一隻猛虎的頭。左胸前是一枚圓形公合國地圖徽章,上面也壓了一枝橄欖葉。右胸前有一排螢光小字:未來處〇〇一。
鍾毓媛似乎見過這些牌牌章章,她搜腸刮肚地去尋,但沒記起來。
「你是?……」穿制服的人問。
「啊,我——是北高師的,今天來科學院參觀,打攪了您,不好意思!」
「沒有……是這樣,那,祝你愉快!」他們再沒說什麼,自顧自地談論著,下了樓,把莫名其妙的鐘毓媛一個人扔在原地。
鍾毓媛多了個心眼,在三樓隨便看了看,等這群人轉過樓梯角,下到二樓,她輕手輕腳地三兩步邁下台階,見他們分成幾撥,有的往外走,有的進了辦公室。那個穿怪異制服的人,走入一間牌上寫著「未來發展諮詢處處長」的屋子。
從人學部辦公樓出來,鍾毓媛打開私網,聯入公網,查「未來發展諮詢處」。結果調出來,她才恍然大悟。
「未來發展諮詢處」是一個軍方單位,屬國防部,設在國家科學院,是軍方的一個開放智囊團,除了處長是軍人,其他人都是非軍方的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專家甚至還有科幻小說作家。他們在這兒只作兼職,專門負責天馬行空地給軍方出謀劃策,為國防軍的發展建設提供「點子」。
原來自己撞到的是「未來發展諮詢處」處長。按他佩戴的那些標誌去查,肩章表示他的軍銜是「中校」,領角的車輪符號表示他是陸軍,橄欖葉壓著的公合國地圖是國防軍軍徽,那行螢光小字是他所在部門和他個人在這個部門的編號。
「科學院還有這樣的機構!」鍾毓媛邊自言自語邊走。不知為什麼,那些閃閃發光的銘牌和徽章,總在她眼前晃悠。忽然一瞬,記憶之門洞開,童年電視裡的一幕,終於給她想起來:那天,新聞報導說,公合國即將在冥王星上建立駐人考察基地,第一批建設者除十六位科學家和考察隊員外,還有國防部特派的一個空軍排,該排長接受命令的鏡頭被抓了個特寫——他身上,戴的就是和今天這位處長相似的標誌。想來,應該是少尉銜——肩章上只有一顆星。
受父母薰陶,鍾毓媛從小就愛看新聞。從會說話那天起,世界上的每件大事,她都曾耳聞目睹。她喜歡科學,尤其是物理學。和探索大自然、探索外星空有關的新聞,她更不放過。其中許多來自外空的新聞,都源於一個地方——北辰天文台,那正是她的下一個目標。因為路比較遠,只能坐車去。
公交一路往南,經過十一個路口,出了開陽區,進入天樞區,停在天台山山腳,北辰天文台就在這座山的山頂。剩下的路,得自己走。
天台山既不是風景,更不是名勝,而是座「野山」。山上連條公路都沒有,全是羊腸小道,植被也並不茂盛:干掃帚似的楊樹稀稀拉拉散在山間,夾雜其間的有松樹、柳樹、杏樹和不多幾棵蘋果樹。松樹披一身白,柳樹的細枝抓著地,幾個嫩芽剛從楊樹、柳樹、杏樹、果樹的枝杈里若隱若現地探出頭。站在這樣的山上,一眼能看出很遠:半山腰上晃動著些人影,另外幾條小路上,有人往山下走。他們一定都是當地人:沒戴帽子,沒戴手套,說說笑笑,好像不覺得冷。
「已經來了一個月,我應該也可以了。」鍾毓媛這麼想著,一面走,一面收起恆溫盔,摘下手套,把長發往後順了順,搓搓手,鼓足勁兒往上走。
她鍛鍊耐寒本領的念頭絕非心血來潮。最近兩百多年,全球平均氣溫開始急劇下降。早年間科學家預言的新一次「大冰期」,正氣勢洶洶地席捲整個世界。北辰在北緯四十二度,雖然經常面臨長驅直入的中嶺寒流,冬天也少見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可就在過去的這幾年裡,每當寒潮來襲,溫度都會降至負四十度以下。四五百年前的北辰,早在三月份就已經冰雪消融、春暖花開,偶爾變天,下一兩場雪,也馬上化得乾乾淨淨。現在,已經是四月了,滿城還是冰封雪蓋,最熱時也沒上過冰點。「冷」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大勢。
走了一會兒,鍾毓媛就覺得指尖凍得生疼,指甲蓋仿佛要掉下來。耳朵因為有頭髮蓋著,還好些。她學當地人,把指頭蜷回來,用哈氣暖著指尖和指蓋。哈過幾口再看,十根白皙纖指成了十條去皮水蘿蔔。
實在疼得受不了,鍾毓媛又把手套戴上了。眼看已經走了一半,一點也不覺得累,也許跑起來能暖和些,反正體力有的是。鍾毓媛拿出參加五千米長跑比賽的勁頭,向山頂衝去。漸漸地,原先被山腰擋住的天文台,露出了銀白色的穹頂。勝利在望!她手也不凍了,臉也不冷了,雖然周圍沒人,她卻越跑越起勁,越跑越得意,就差笑出聲了。目標越來越近,穹頂變大、變成半圓了,下面的樓台也看見了——樓台下面還有一圈更大的建築!
一個衝刺,鍾毓媛登上了山頂。北辰天文台就建在削平了尖的山頂上,這也是天台山名字的由來。除了天文台,附近再沒有第二棟建築。在這地廣人稀、風清氣爽之處,最適合作天文觀測。不過,這種環境,北辰天文台恰好用不著:它的「鏡面」,是分布於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北辰星座」,由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四顆同步衛星組成,「口徑」接近八萬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這裡只接收和處理由「北辰星座」發回的信息,甚至連一架「常規」望遠鏡也沒有。之所以把它建在這兒,也許僅僅因為,科學家們需要一塊遠離塵囂的清靜之地,沉下心做他們的研究吧。可即使在這不通公路的「荒山」上,照樣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參觀者,不辭勞苦登上山頂,只為一睹「世界最大天文台」的雄姿。當然,也有個別「懶人」會坐纜車、或打出租飛機上山。
鍾毓媛沒像別的年青人那樣,上了山頂就直奔天文台裡面去,而是隨著年齡稍大些的參觀者,繞著這座圓台形建築看了一圈。天文台外牆上是一整圈壁畫,畫的是從遠古仰望星空的先民,到古觀象台和「渾天儀」,到大鬍子科學家手舉著單筒望遠鏡,再到近古的大口徑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太空望遠鏡,直至今天的多媒寬帶星座望遠鏡。
看完壁畫,鍾毓媛一邊驚嘆於北辰天文台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一邊踱到正門前,抬頭盯住門頂上的面孔識別器。短暫悅耳的鈴聲響過,隨著「歡迎來到北辰天文台」的問候,大門向兩邊縮進。鍾毓媛走進大廳,一眼就看到大廳中央一副巨大的全息人像,正在給參觀者講解天文台的結構、布局和功能。這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穿著連衣裙,扎著馬尾辮,戴一隻粉紅色發卡,聲音圓潤可愛:「……二樓是全息展示廳,三樓是觀象台,祝您參觀愉快……」你繞著她走,她也跟著你轉,永遠把天真可愛的面孔展示給每一位觀眾。
環顧四周,大廳里空空蕩蕩,除了一些遊客和中間的人臉,什麼都沒有。
「你好,嗯……」
「您好,我叫人人。」小姑娘沖鍾毓媛甜甜地一笑。
「哦,人——人……」鍾毓媛一面咂摸著這個古怪的名字,一面問:「一樓是做什麼用的?」
「一樓是服務廳,我就是服務員。您有關於本天文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向我提問。」
「我想觀看天體,該去哪裡?」
「您想看全息影像還是實像?」
「全息影像是什麼?實像是什麼?」
「全息影像展示更生動,它可以提供您想要的任何信息,就像看電影一樣,在二樓。實像觀看是直接接收北辰星座的信號,道理和您用普通望遠鏡觀看天空一樣,在三樓。」
「那我先上二樓吧!謝謝你,可愛的小姑娘!」
「不客氣,也謝謝你!大姐姐,你也很可愛!」——「人人」還懂得投桃報李。
「要是人類服務員,就應該說我很漂亮!」鍾毓媛心裡這麼想,嘴上沒說話,沿著牆邊的螺旋形台階上到二樓。
全息展示廳里的人比服務廳多多了,單個的也有,兩三個一起的也有,都被或大或小的「全息泡」包裹著。「全息泡」是一個對外透明的球殼,泡外對泡內可以一覽無餘,進入泡內卻如同置身現場,讓人身臨其境。
「您好,我是全息展示廳服務員,我叫地地。」一個大姑娘的身影出現了。她比服務廳那個女孩大得多,從相貌上看,比鍾毓媛還要大幾歲。
鍾毓媛笑了:「你不是個女孩嗎?為什麼叫弟弟?」
大姑娘也笑得合不攏嘴,伸出修長的手指掩了掩門牙:「我的『地』是『土地』的『地』,不是『兄弟』的『弟』。」
「你們的名字真奇怪,一樓那個小姑娘叫人人!」
「是的,觀象台的服務員叫天天,一天兩天的天。」
「噢……人人、地地、天天,還有誰?」
「沒了。」
「誰給你們起了這麼有趣的名字?」
「我們和天文台是一體的,觀象台面向整個宇宙,所以叫天天。全息廳提供每個天體的詳細資料,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察天體,體驗登陸天體表面的感覺,所以叫地地。服務廳為參觀者提供諮詢服務,所以叫人人。」
「哦——你們是不是還暗含著『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地地」笑彎了眉毛,點頭表示肯定。
「那就不對了!應該是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間,你們為什麼把『人』放在下面?」
「唉!我們也沒辦法!」「地地」嘆了口氣說:「如果一樓的服務員叫『地地』,全息廳的『人人』就名不副實啦!可是服務廳安在二樓也不合理呀!況且我們習慣說『天地人』,只好這樣湊合著啦!」
「你們可真有意思!好啦,給我一個全息泡吧!」
「在這兒,我們叫參觀室。」
「好好好!參觀室……給我一個參觀室!」
「馬上!」
天花板和地板在鍾毓媛眼前緩緩消失,代之以無盡的虛空——上、下、前、後、左、右,都無窮延伸,眼前也一片黑,只有「地地」的聲音在虛空中迴蕩,像從老遠老遠的地方傳來:「你要看什麼?」
「嗯……土衛六!」
「好,請看!」
一顆桔黃色的星球由遠及近,邊靠近,邊旋轉,等來到鍾毓媛觸手可及的地方、變成一個半人多直徑的球體的時候,停住了。
「需要經緯線和地標嗎?」地地問。
「謝謝,經緯線要,地標不要。」
球體上出現了縱橫交錯的經緯線。鍾毓媛用手拖動這個球體,讓她指定的地點面對自己。用手拍它兩下,它就繼續放大,地表變得更加清晰,山川溝壑、泥土岩石,也漸漸顯露出來。
「嗯……那個,『女媧二號』考察站在哪裡?」鍾毓媛想起土衛六上的這個考察站來,它是公合二〇四年建立的。此前二十二年,「女媧一號」在木衛四上建成,這是人類在小行星軌道外建立的第一個駐人考察站。「女媧二號」是第二個。之所以選擇這兩顆衛星,因為它們都是有機質和水分相對豐富的固態星球。
球體向右下方轉了少半圈,迅速放大、迫近,給人的感覺,像從萬米高空迎著地面撞下去,有點恐怖,也很刺激。幾秒鐘後,一座較平緩的岩質山頂上,一個孤獨的人工建築映入眼帘。
鍾毓媛翻了翻「女媧二號」最近發來的資料,又瀏覽了最新發現的一些星雲、星團之類的天體,就讓地地關掉參觀室,從虛空回到現實,徑直上了三樓。地地還在後面追了一句:「謝謝參觀,祝你愉快!」鍾毓媛頭也沒回。
三樓人最少,只有一對兒三十多歲的夫婦坐在一面全息顯示屏前說說笑笑、指手畫腳。顯示屏上的圖像,正是通過北辰星座觀察到的宇宙。大廳正中央有一個直徑七、八米的圓柱,頂端張成傘面,傘骨連接著半球形穹頂的內壁。
這個東西吸引了鍾毓媛的興趣。她忽然想起地地跟她說的,便瞪大眼睛到處張望,同時叫出了聲:「天天!天天?你在哪裡?」
「您好!找我嗎?」一個渾厚高亢的聲音響起,頗像電視解說員,但更像男高音歌唱家,聲音又圓又脆。
「你是天天?」
「是我。」
「看不見你!」
「不用看我,直接提你的問題或要求。」
天天的話讓鍾毓媛很不滿,她不能忍受一個無形的聲音在她不知道的地方講話。
「我的要求就是,你露個面給我看看!」
「唉,好吧!總是有你們這樣的遊客。」一個中年男人出現在鍾毓媛眼前三米多的地方,穿一身藍制服。
「我問你,這個是做什麼的?」鍾毓媛指指那柄大「傘」。
「那是天文台工作人員的觀測室。」
「哦?他們就在那裡面觀測?」
「對。」
「我想進去看看。門在哪裡呢?」鍾毓媛說著就往過走。
「現在最好不要,他們都在休息。」
「休息?」鍾毓媛抬頭望望穹頂,淺灰色的雲層透過穹頂看得一清二楚。「現在是上午十點多了吧,休息?」
「你得體諒他們,他們已經不分晝夜辛苦忙碌三天了。」
「咦?」這句話引起了鍾毓媛的好奇:「為什麼?」
「他們剛剛發現了一種新的天文現象,忙於記錄和分析,這三天都是吃食丸度過的。」
「呀!」鍾毓媛吐出舌頭——食丸是提供身體所需能量的食物替代品,成人吃兩粒就頂一頓飯,一般是供那些忙於工作、沒有時間或不方便就餐的人應急之用。連吃三天食丸,她聽說過,可沒見過。
「那我什麼時候能進去看看?」
「等有人出來的時候——今天的午飯他們應該不用吃食丸了。」
「那就等等吧!」鍾毓媛無奈地搖搖頭,叫出一把椅子,坐下,又揮手拉過一面顯示屏。她的心思全放在了那柄神秘的大傘上頭,胡亂地撥弄了幾下控制面,心不在焉。
數不清是第幾次轉頭看那柄大傘的時候,她忽然發現,圓柱開了門!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撥弄著亂蓬蓬的長髮,滿臉疲憊地跌出門來。鍾毓媛從椅子上跳起,過去鞠了個躬說:「老師,您好!您是天文台的老師嗎?」
高個子男人睜大惺忪的睡眼,抹掉粘在睫毛上的幾粒眵目糊,朝鐘毓媛笑笑:「對,我是天文台的。」
「聽說你們有了新發現,我能進去看看嗎?」
「你……」
「我是北高師的學生。」
「嗷——進去吧!」高個子邊說,邊走向大廳的樓梯口,手在哪兒按了一下,牆上開了道門,他晃進去,門又關上了。
鍾毓媛輕手輕腳湊到觀測室門口,往裡一瞧:裡頭空間還真不小,中間是張大圓桌,周圍是顯示屏和控制面,人也不少,老老少少,足有十來個。有的盯著顯示屏,有的在桌邊悄聲討論,有的趴在桌上酣睡,還有個人,更肆無忌憚地把兩腿搭在桌面上,抱著胳膊窩在椅子裡打盹!
正對門一個蓄著山羊鬍的老頭首先發現了鍾毓媛,他欠身離座問道:「你好!小姑娘,你是來……」
鍾毓媛趕緊一鞠躬:「老先生您好,我是個學生,來參觀的。」
「噢!歡迎歡迎。」
三兩句話,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門口。談話的人也抬頭看,睡著的人也睜開眼,窩在椅子裡的也鬆開胳膊,等弄明白有陌生人進來,忙撤下架在桌上的腿。鍾毓媛捂著嘴笑了。
裡面的人或欠身、或點頭、或微笑,對鍾毓媛表示歡迎。但誰都不知道這個姑娘要幹什麼,也就都沒開口。還是山羊鬍老頭先問:「姑娘,從哪兒來呀?」
「就在北面,」鍾毓媛抬手指了指——她也沒分清東南西北,就這麼一指——「北高師。」等人們面面相覷、忍不住笑的時候,鍾毓媛才明白自己指錯了。
「小姑娘,那邊才是北。」山羊鬍老頭用拇指翹翹自己身後。
「哦——」鍾毓媛半低下頭,咬住舌尖。
「外面就可以觀察天體,你來這兒幹嗎呀?」旁邊一個中年人問。
「哦!」——鍾毓媛的尷尬終於被打破。她一步跨進觀測室,眉飛色舞道:「聽天天說,你們在這裡有了一個新發現,我想知道。」
「哦?是嗎?你對天文上的事情這麼感興趣?」山羊鬍老頭孩子似的笑了,眯起眼睛:「你是北高師的學生吧?學什麼專業的?」
「物理,」說完,鍾毓媛又補上一句:「才第一年。」
「物理?不簡單!嗯,不用說,看你的外表也就是個中學生。敢問尊姓大名呀?」
「鍾毓媛,鍾靈毓秀的鐘和毓,嬋媛的媛。」
「鍾毓媛——好名字。」除了說話的山羊鬍老頭,還有剛才那個把腿搭在桌上睡覺的人微微頷首,其他人都茫然相覷。顯然,即使他們知道「鍾靈毓秀」這個成語,也不太清楚「嬋媛」是哪兩個字。鍾毓媛立刻對他倆刮目相看。這時她注意到,那位睡姿不雅的人是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男孩,或者看著比自己還小點,圓溜溜的腦瓜,眉毛黑而濃,一雙大眼又圓又亮,一個女孩兒樣的小蒜鼻子,薄嘴唇,麵團兒似的小圓下巴,頭髮順溜溜地鋪在腦門上,活脫脫一個洋娃娃。鍾毓媛憋不住笑,「噗嗤」一聲。「洋娃娃」看出她是在笑自己,臉「刷」就紅了,趕緊低下頭。
「您叫什麼名字?」鍾毓媛意識到自己的唐突,忙把注意力轉移到老頭身上。
「我,姓時,叫時空,就是物理上的那個『時空』。」
「這也是個好名字,正配您的職業!」鍾毓媛興奮地嚷道。
「嗯,嘿嘿。」時空樂呵呵地點頭讚許。
「那,能不能告訴我,你們發現了什麼?」
「是這樣:最近幾天我們觀測到一束奇異的無源電磁輻射,持續了七十小時,昨天下午才消失。」
「無源電磁輻射?」
「就是沒有射線源的電磁波。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捕捉到這類輻射——既不是背景輻射,也不是由任何天體發出,似乎是空間中憑空產生的。它是一種聚焦度極高的線狀輻射,角寬度比脈衝星輻射還小,帶寬更小。無源、窄角、窄帶是它的三大特點。」
「它真是無源的?是不是零勢場偶然受激產生的?」
「這種可能性我們考慮過。輻射周圍的背景勢場均無異常,倒是引力波有些奇怪:很像白洞附近的引力波。」
「這麼說它是從一個白洞裡面冒出來的!」
「在沒有新發現之前,這是唯一可能的科學解釋。」
「那就是白洞輻射!」
鍾毓媛隨口而出的這個新名詞,馬上使人聯想到「黑洞輻射」。其實若細究起來,白洞是無所謂「輻射」的,它本來就是光「吐」不「納」:什麼東西都從它那張大「嘴」里吐出來,卻沒有東西能進去。然而即便它真的是「白洞輻射」,窄角、窄帶這兩條,也無法得到解釋。
「它的信號有規律嗎?」
「這正是個大問題!」時空一下子激動起來:「它若是頻帶很寬,就不會這麼引人注意了。可是它帶窄而有規律,頻譜、能譜圖像都堪稱絕美。可惜我們看不懂,也無從獲知這些規律是如何造成的:特殊的天體,特殊的勢場,抑或其他可能?」
「外星人信號?」
「白洞裡不可能住人。」門口有人應聲,大個子男人回來了。
「它不能是從黑洞進入的嗎?」
這倒提醒了人們:是啊,在黑-白洞假說中,白洞只是一個出口,黑洞則是一個入口。它們都是引力場彎曲至極點的一種天體,按通俗的理解,就是空間彎曲的「奇點」。這裡有一個白洞,宇宙另外某處必有一個黑洞,與它在「第四維空間」上連通。從那裡進入的物質,會在白洞這裡湧出。不過,若論起一對黑-白洞在三維空間上的距離,那就說不準了,可能近在咫尺(就天文距離來說),也可能遠在天涯,甚或在「另一個宇宙」。就算這種輻射真的是從某個黑洞進入,而黑洞所納的,真是某個文明星球發送出來的信息,這種美好的故事也只可去想,無從驗證。也許沒等他們的光信號到達地球,地球上的人類就早已經滅絕好幾代了。
「唉,要是外星人,那就不歸我們管啦。」時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天文學家不也該關注一下外星文明嗎?您是不是台長?」
「不不不……」時空連連擺手:「我不是台長,我是帶著『徒弟』來實習的。」
「『徒弟』……實習?」鍾毓媛疑惑地歪了歪腦袋。
「就他,這個小娃娃——」時空用山羊鬍指指「洋娃娃」:「可能和你年齡差不多吧……哦,你是新生,應該比他小。」
「唔……」鍾毓媛的目光又轉到「洋娃娃」身上。為了確證一下誰大誰小,她報出自己的出生年:「我是二八〇年的。」
「那我猜對了!他是二七八年的,大三了。」沒等「洋娃娃」說話,時空就搶了先。「洋娃娃」索性一言不發,讓老師替他把話都說了:「我們是星雲大學的。這孩子聰明好學,成績也很好,我就幫他申請了提前半年實習,然後好好做一篇畢業論文。」
「哇——」鍾毓媛一向是「英雄惜英雄」。從他知道自己名字的含義,到聽說他被老師看中、提前半年實習,她已經對這個男孩心生敬佩。頓了幾秒,她對「洋娃娃」點點頭,問了句:「你好!」
「呃,你好!」對方拘謹地答道。
「你叫什麼名字?」
「宇——文——城。」對方慢悠悠說出三個字。
「是不是複姓宇文?」
「對。」
「哪個成?」
「城市的城。」
「唉,你們歷史上的名人,我就知道有個宇文成都。」
「我們家和他沒關係。」宇文城紅著臉笑道。
「那更奇了!現在這個姓好少!」
「嗯。」應完一聲,見鍾毓媛還盯著自己,宇文城硬起頭皮找了句話:「你是南方人?」
「你怎麼知道?」鍾毓媛的老家的確是江南。但她父母很早就移居到了次大陸,至今已二十多年。她生在次大陸、長在次大陸,周圍人多講標準話,她從小聽的、說的都是這些,江南口音早模糊了。
「南方人愛拿『好』當副詞用,我有不少同學都這樣。」
「你說得也算對。我家是艾北的,爸媽老家是江京。」
「哦。」
「你家是哪裡的?」
「合靜。」
「就是本地的?」
「嗯。」合靜是緊挨著北辰的一座小城,在北辰南面,隔了條河。
「哎呀!都十一點半啦!忙了三天,沒吃一頓飯!好啦,先去吃飯再說!鍾毓媛,你要不嫌棄,也留下來一起?你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發。算是感謝,我們請客!」時空真是個外向開朗的老頭,和宇文城完全相反。
鍾毓媛想了想,點頭答應了。
大家陸續起身,走出觀測室。時空走在最前頭,宇文城在斜後方緊跟著老師。他們從剛才那個高個子男人走的門進去,原來裡面還有一層台階。順台階往下走,也分三層:二層有衛生間,一層是個小餐廳。餐廳中央也有一張圓桌,周圍是幾張小方桌。圓桌上提供菜飯和飲料。
「人人」也在這兒服務,點什麼她給上什麼,都從圓桌中央的開口出來。鍾毓媛要了一份點心,一杯牛奶。有人讓「人人」打開電視,電視裡正播新聞。鍾毓媛就喜歡看這個。她眼睛盯住電視,手拿勺子舀著蛋糕,嘴含吸管啜著牛奶,看到激動之處,情不自禁擱下勺子吐出吸管拍手大叫。其他人見來客都這麼活躍,也被帶動起來,一邊看一邊品頭論足。
鍾毓媛無意間瞟了宇文城一眼:他仍舊一言不發,好像和誰都無話可說。時空在他身邊,和另一位中年人爭得唾沫橫飛,他都無動於衷。
「這人,可算呆到家了!」鍾毓媛正這麼想著,宇文城的一個舉動忽然讓她停了勺子住了嘴——他吃完飯,舉起咖啡杯「咕咚……咕咚」幾口就把一杯咖啡喝乾了,然後拿勺子把杯底的咖啡豆渣也撥進嘴,嚼了嚼,咽了。
鍾毓媛含在嘴裡的牛奶「噗」地噴出來,濺了一桌,把大家嚇了一跳。鍾毓媛忙拿餐巾去擦,宇文城也往這邊看。鍾毓媛一著急,把責任都歸到宇文城身上:「你怎麼還吃咖啡豆渣子!讓人……」——「噁心」兩個字沒出口。
時空瞧瞧鍾毓媛,又回頭看看宇文城,笑著說:「哎,別見怪,這孩子習慣啦,不拘小節。再說這咖啡豆也不髒。但還是……實在很不好意思——要麼叫人人再換一份牛奶?」
「哦不,謝謝!我吃飽了。」鍾毓媛也感覺自己的行為很失態(甚至還不如宇文城呢)。她咬著牙把剩下的一小塊點心送進嘴裡,就放下了勺子和叉子。
宇文城吃完飯,放下餐具,站起身:「時老師,我去算頻譜了!」就離開餐廳,自己上了樓。鍾毓媛思忖半天,不好馬上就走,也不好繼續坐著,尷尬了一會兒,見好多人都往外走,她也跟大家告別:「時空老師,老師們,謝謝你們款待!我先走啦!」
「啊,好!不送,不送!」這些人都不講虛禮,只有時空囑咐了一句:「出門左轉,到樓梯口旁邊,右手邊按身份指紋,就到服務廳啦!」
「謝謝!」鍾毓媛回身在門口探了個頭,吐吐舌頭。
從天文台出來,已是正午,雲開日出,天晴了。滿地的雪,亮白亮白的晃眼。鍾毓媛打出遮光幕,擋住了刺眼的白光,抬頭看看天上圓圓的、懶洋洋的太陽,又想起宇文城嚼咖啡豆,有點反胃。她一路琢磨著這個怪人,一路沿山道往南。南邊就是時空和宇文城的星雲大學了。
星雲大學背靠天台山,幾乎沒有一幢像樣的高樓,只有一座座小樓散落在山腳,也沒有圍牆。午飯剛過,校園裡挺熱鬧。經過餐廳的時候,鍾毓媛突然被一張海報吸引住了:
「研究報告:《宇宙真空能的激發態種類及其輻射頻域簡析》。報告人:宇文城,三年級本科生。地點:天體物理系大樓二四三室。時間:二九七年四月十四日下午三點至五點。」
海報旁邊,是報告人的半身照,那張笑眯眯的娃娃臉。
「這傢伙還真了不起!」鍾毓媛暗忖:「算得上一個天才!」
可能海報剛打出不久,每個經過的人都要看一眼。鍾毓媛正想轉身離開,無意間聽到幾個人在議論:
「蛋蛋又鬧講座啦!」
「還沒跟咱們說過嘞。」
「肯定又是時空安排的。」
「我們蛋蛋也就得遇上時空這樣的老師,要不一肚子學問憋的裡頭,撐壞啦。」
「噫!啥時候成你們蛋蛋啦!?」
「我就說了呀,我們——蛋蛋。」說「我們蛋蛋」的女生用手指點著包括自己在內的四個人。
「哈哈……」
「你還有個『家』字不敢說出來哇?」
「球大個東西!你瞎說啥?」
「哎!淑女!淑女!注意形象!」
「我就不!你咋樣?」
鍾毓媛滿心好奇,又把身子轉回來,湊過去,指指宇文城的頭像,問他們四個:「你們叫他——蛋蛋?」
四個人互相看了看,又打量打量鍾毓媛。他們看出這是個「小」姑娘,有人就問:「你新生吧?」
「嗯。」鍾毓媛含糊答應,沒多作解釋。
「是,我們叫他『蛋蛋』。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蛋蛋』。」
「哦,那為什麼呢?」
他們相視一笑,那個說「我們蛋蛋」的女生瞄了一眼宇文城的頭像,又盯著鍾毓媛:「你還不明白?」
鍾毓媛更懵了。
「哎呀!小妹呀!」一個男生從兜里摸出個圓不溜丟的小彈球,往地上一摔,「嘣」地彈起來,再伸手一把抓住,翻轉手心,把它亮給鍾毓媛,同時拿眼斜斜宇文城的頭像,問:「你看,這東西和他的頭,哪個圓?」
鍾毓媛「噗嗤」笑出了聲,趕忙用手掩住嘴。但還有一個問題讓她迷惑不解:「這個不叫『球』嗎?『蛋』又不是圓的,你們叫他『球球』才對。」
「哎,叫『蛋蛋』才親切,叫『球』就是罵人了。」
鍾毓媛記起剛才那個女生說完「球大個東西」以後,別人提醒她注意形象,想必這不是什麼好詞。好奇心驅使她想問個究竟:「那『球』是什麼意思?」
連男帶女都「嘎嘎嘎」地笑了,像四隻鴨子。
「人家外地小姑娘,剛來北辰沒多長時間。」拋彈球的男生先止住笑,擺出一副「過來人」的模樣對鍾毓媛說:「告訴你,『球』就是……」
「少兒不宜!」——「淑女」扯住那男生的胳膊,打斷了他的話。
「哎!你菜啥?!人家在當地肯定早知道這類詞了。」
「那也不行!」「淑女」糊弄小孩兒似的對付鍾毓媛道:「小妹妹,慢慢的你就知道啦,啊?現在你還小,你在北辰的年頭還長的嘞。」
「哦。」
「哎,你哪個系的?」男生雖被扯住胳膊,還不忘問一句,又招來「淑女」一頓奚落:「行啦!又見人家長得惜人,動歪心啦?去年新生來了你就緊得忙,今年沒爭取上接新不甘心是咋的?」
「我是北高師的!」鍾毓媛扔下一句話,故意像小姑娘似的一蹦一跳跑遠了,把那四個人丟在了原地。
鍾毓媛一邊跑一邊還在想——她想不透「蛋」和「球」之間有什麼相似。要說「球球」不好聽,「蛋蛋」也不合適,還不如叫「圓圓」好。
日薄西山的時候,鍾毓媛坐上了返程的公交。車上沒幾個人,她收起攝像紐扣,投出白天錄下的影像,一邊看,一邊笑。這是她從小的習慣: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遇到有趣的人和事,她就會用私網機打出攝像紐扣,拍上一段影像,存到私網裡,這就是她的「日記」。
車過十環右斜街口,上來一對兒情意纏綿的戀人。倆人像綁在一起似的,上車都一個拽一個。他們往鍾毓媛前面的座位「嘎吱」一坐,就嘁嘁嚓嚓說起沒完,說到高興處還嗤嗤嗤地笑。鍾毓媛耳朵里聽著他們說笑,心裡就像有小耗子在撓,說不出的膈應。本來打算坐到市心,再坐一路車回學校,因為受不了他們,剛到六環右斜街口,她就提前下了車,倒三環線——北高師在二環和三環之間——回了學校。繞這麼個大圓弧,多走了不少路,但她寧願如此。
前兩天又下了雪。除去街道上的雪被清掃乾淨,其他地方全是白茫茫一片。清明節的傳統本是踏青掃墓,此時卻無「青」可踏,人們只能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腳印。
因為圖書館離北高師不遠,鍾毓媛選擇了步行。常年在沙灘上鍛鍊,她的腳步特別快,早已形成習慣,一般人跟不上。踩在這樣的雪裡,像踩在自己家鄉湖畔的沙灘上,卻比走沙灘還省力氣,每一落腳,就「咯吱」一聲響,抬起來,留下一個腳印。
走近古城牆,鍾毓媛放慢了步伐,盯著腳尖,豎起耳朵,「咯吱」一步、「咯吱」一步,聽著雪花們在自己腳下呢喃——也許應該說「呻吟」更恰當。
「對不起啊!」她邊朝腳下的雪花道歉,邊享受著踩雪聲。「嗚——」一陣白毛風卷過,漫天雪霧繞著她滿頭滿臉打轉。
「真是的,我已經道歉了,還不依不饒!」鍾毓媛揚手去擋眼前的雪霧。真得感謝老天作美,太陽被一層不薄不厚的雲遮著,雪不那麼白花花的晃眼。不到二十分鐘,她就走到了整個城區的中心。
一座拱橋形建築,南北向橫跨在古城牆上面,這就是北辰圖書館——全世界最大的實質版書庫。公合第二紀中葉,世界上全面淘汰了實質載體圖書,不論紙質的、縮微的還是其他類型的。書籍出版完全由公網包攬,每個人可以通過隨身攜帶的私網終端付費閱讀,或者一次性購買,存在私網存儲器里。遺留下來的實質版圖書,除落到古董收藏者和一些大學、圖書館、文化公司以外,絕大部分都被收留到北辰圖書館了。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博物館」、名不副實的「圖書館」。人們來這兒,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參觀。徜徉在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書架之間,瞧著厚重的書本,讀著書脊上的文字,仿佛回到了古代。其中有些書,比圖書館下面的城牆還要久遠。
因為時間有限,鍾毓媛在圖書館略微過了會兒「返古」的癮,就跨過圖書館天橋,走到古城牆北面,奔向了她的下一個目標——國家科學院。
在公合國(乃至全世界)數不清的科研院所中,國家科學院是少有的「另類」——唯一的政府機構。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承擔其他大學、公司和研究單位不願承擔的政府項目。北高師的畢業生,也有很多在這裡供職。它有一點和北高師很像——學科門類。北高師只有一個大類的學位——科學學位,下面分了數學、物理、生物、人學四門。科學院也分數學、物理、生物、人學四部。一個做教育,一個做研究,這讓鍾毓媛覺得,科學院「天然」就該和北高師親近。
她在這堆龐大的建築群里轉了個來回,沒見多少人。難怪,今天放假。可是,在經過人學部辦公大樓三樓樓梯口時,她跟一群正下樓的人撞個對面,她嚇了一跳,迎面碰著她的人也嚇了一跳。當時那人正轉過頭,和他後面的人說話:「全模擬機他們一直解決不了。依我看,想造出類人機器人,非得有全模擬機不可!」此人一邊撇著未合攏的嘴一邊回頭,鍾毓媛也正開著小差。他在樓口,鍾毓媛還站在低一級的台階上。可鍾毓媛個子高,他個子矮,兩人一對臉,鼻尖差點就頂住了。他往後一退,鍾毓媛也朝後一仰,突然想起後面是台階,忙用手扶住欄杆,才沒摔下去。
「哦——對不起!」鍾毓媛首先道歉。
那個人回過神來,也忙不迭地向鍾毓媛鞠躬道歉。兩個人一對視,都愣了幾秒:他呢,是被鍾毓媛天仙般的美貌驚呆了,張口結舌;她呢,是瞧見了對方一身閃亮著各種徽章的制服,說不出話。
北辰的冷是乾冷,一般人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抽得緊巴巴的,臉上也沒有光彩。鍾毓媛的臉,卻水嫩嫩地泛著光,滑得像脂,白得像雪。離這麼近,卻一個毛孔也看不見,讓人忍不住想去摸摸。穿制服的人不由自主地動了動手指。
他穿的這身制服,肩膀上有兩塊牌子——應該叫肩章,牌子上各有兩顆金色的星星,星星外邊攏著一枝橄欖葉。兩面領角上各有一粒紐扣樣的裝飾品,上面的圖案是一隻猛虎的頭。左胸前是一枚圓形公合國地圖徽章,上面也壓了一枝橄欖葉。右胸前有一排螢光小字:未來處〇〇一。
鍾毓媛似乎見過這些牌牌章章,她搜腸刮肚地去尋,但沒記起來。
「你是?……」穿制服的人問。
「啊,我——是北高師的,今天來科學院參觀,打攪了您,不好意思!」
「沒有……是這樣,那,祝你愉快!」他們再沒說什麼,自顧自地談論著,下了樓,把莫名其妙的鐘毓媛一個人扔在原地。
鍾毓媛多了個心眼,在三樓隨便看了看,等這群人轉過樓梯角,下到二樓,她輕手輕腳地三兩步邁下台階,見他們分成幾撥,有的往外走,有的進了辦公室。那個穿怪異制服的人,走入一間牌上寫著「未來發展諮詢處處長」的屋子。
從人學部辦公樓出來,鍾毓媛打開私網,聯入公網,查「未來發展諮詢處」。結果調出來,她才恍然大悟。
「未來發展諮詢處」是一個軍方單位,屬國防部,設在國家科學院,是軍方的一個開放智囊團,除了處長是軍人,其他人都是非軍方的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專家甚至還有科幻小說作家。他們在這兒只作兼職,專門負責天馬行空地給軍方出謀劃策,為國防軍的發展建設提供「點子」。
原來自己撞到的是「未來發展諮詢處」處長。按他佩戴的那些標誌去查,肩章表示他的軍銜是「中校」,領角的車輪符號表示他是陸軍,橄欖葉壓著的公合國地圖是國防軍軍徽,那行螢光小字是他所在部門和他個人在這個部門的編號。
「科學院還有這樣的機構!」鍾毓媛邊自言自語邊走。不知為什麼,那些閃閃發光的銘牌和徽章,總在她眼前晃悠。忽然一瞬,記憶之門洞開,童年電視裡的一幕,終於給她想起來:那天,新聞報導說,公合國即將在冥王星上建立駐人考察基地,第一批建設者除十六位科學家和考察隊員外,還有國防部特派的一個空軍排,該排長接受命令的鏡頭被抓了個特寫——他身上,戴的就是和今天這位處長相似的標誌。想來,應該是少尉銜——肩章上只有一顆星。
受父母薰陶,鍾毓媛從小就愛看新聞。從會說話那天起,世界上的每件大事,她都曾耳聞目睹。她喜歡科學,尤其是物理學。和探索大自然、探索外星空有關的新聞,她更不放過。其中許多來自外空的新聞,都源於一個地方——北辰天文台,那正是她的下一個目標。因為路比較遠,只能坐車去。
公交一路往南,經過十一個路口,出了開陽區,進入天樞區,停在天台山山腳,北辰天文台就在這座山的山頂。剩下的路,得自己走。
天台山既不是風景,更不是名勝,而是座「野山」。山上連條公路都沒有,全是羊腸小道,植被也並不茂盛:干掃帚似的楊樹稀稀拉拉散在山間,夾雜其間的有松樹、柳樹、杏樹和不多幾棵蘋果樹。松樹披一身白,柳樹的細枝抓著地,幾個嫩芽剛從楊樹、柳樹、杏樹、果樹的枝杈里若隱若現地探出頭。站在這樣的山上,一眼能看出很遠:半山腰上晃動著些人影,另外幾條小路上,有人往山下走。他們一定都是當地人:沒戴帽子,沒戴手套,說說笑笑,好像不覺得冷。
「已經來了一個月,我應該也可以了。」鍾毓媛這麼想著,一面走,一面收起恆溫盔,摘下手套,把長發往後順了順,搓搓手,鼓足勁兒往上走。
她鍛鍊耐寒本領的念頭絕非心血來潮。最近兩百多年,全球平均氣溫開始急劇下降。早年間科學家預言的新一次「大冰期」,正氣勢洶洶地席捲整個世界。北辰在北緯四十二度,雖然經常面臨長驅直入的中嶺寒流,冬天也少見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可就在過去的這幾年裡,每當寒潮來襲,溫度都會降至負四十度以下。四五百年前的北辰,早在三月份就已經冰雪消融、春暖花開,偶爾變天,下一兩場雪,也馬上化得乾乾淨淨。現在,已經是四月了,滿城還是冰封雪蓋,最熱時也沒上過冰點。「冷」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大勢。
走了一會兒,鍾毓媛就覺得指尖凍得生疼,指甲蓋仿佛要掉下來。耳朵因為有頭髮蓋著,還好些。她學當地人,把指頭蜷回來,用哈氣暖著指尖和指蓋。哈過幾口再看,十根白皙纖指成了十條去皮水蘿蔔。
實在疼得受不了,鍾毓媛又把手套戴上了。眼看已經走了一半,一點也不覺得累,也許跑起來能暖和些,反正體力有的是。鍾毓媛拿出參加五千米長跑比賽的勁頭,向山頂衝去。漸漸地,原先被山腰擋住的天文台,露出了銀白色的穹頂。勝利在望!她手也不凍了,臉也不冷了,雖然周圍沒人,她卻越跑越起勁,越跑越得意,就差笑出聲了。目標越來越近,穹頂變大、變成半圓了,下面的樓台也看見了——樓台下面還有一圈更大的建築!
一個衝刺,鍾毓媛登上了山頂。北辰天文台就建在削平了尖的山頂上,這也是天台山名字的由來。除了天文台,附近再沒有第二棟建築。在這地廣人稀、風清氣爽之處,最適合作天文觀測。不過,這種環境,北辰天文台恰好用不著:它的「鏡面」,是分布於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北辰星座」,由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四顆同步衛星組成,「口徑」接近八萬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這裡只接收和處理由「北辰星座」發回的信息,甚至連一架「常規」望遠鏡也沒有。之所以把它建在這兒,也許僅僅因為,科學家們需要一塊遠離塵囂的清靜之地,沉下心做他們的研究吧。可即使在這不通公路的「荒山」上,照樣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參觀者,不辭勞苦登上山頂,只為一睹「世界最大天文台」的雄姿。當然,也有個別「懶人」會坐纜車、或打出租飛機上山。
鍾毓媛沒像別的年青人那樣,上了山頂就直奔天文台裡面去,而是隨著年齡稍大些的參觀者,繞著這座圓台形建築看了一圈。天文台外牆上是一整圈壁畫,畫的是從遠古仰望星空的先民,到古觀象台和「渾天儀」,到大鬍子科學家手舉著單筒望遠鏡,再到近古的大口徑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太空望遠鏡,直至今天的多媒寬帶星座望遠鏡。
看完壁畫,鍾毓媛一邊驚嘆於北辰天文台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一邊踱到正門前,抬頭盯住門頂上的面孔識別器。短暫悅耳的鈴聲響過,隨著「歡迎來到北辰天文台」的問候,大門向兩邊縮進。鍾毓媛走進大廳,一眼就看到大廳中央一副巨大的全息人像,正在給參觀者講解天文台的結構、布局和功能。這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穿著連衣裙,扎著馬尾辮,戴一隻粉紅色發卡,聲音圓潤可愛:「……二樓是全息展示廳,三樓是觀象台,祝您參觀愉快……」你繞著她走,她也跟著你轉,永遠把天真可愛的面孔展示給每一位觀眾。
環顧四周,大廳里空空蕩蕩,除了一些遊客和中間的人臉,什麼都沒有。
「你好,嗯……」
「您好,我叫人人。」小姑娘沖鍾毓媛甜甜地一笑。
「哦,人——人……」鍾毓媛一面咂摸著這個古怪的名字,一面問:「一樓是做什麼用的?」
「一樓是服務廳,我就是服務員。您有關於本天文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向我提問。」
「我想觀看天體,該去哪裡?」
「您想看全息影像還是實像?」
「全息影像是什麼?實像是什麼?」
「全息影像展示更生動,它可以提供您想要的任何信息,就像看電影一樣,在二樓。實像觀看是直接接收北辰星座的信號,道理和您用普通望遠鏡觀看天空一樣,在三樓。」
「那我先上二樓吧!謝謝你,可愛的小姑娘!」
「不客氣,也謝謝你!大姐姐,你也很可愛!」——「人人」還懂得投桃報李。
「要是人類服務員,就應該說我很漂亮!」鍾毓媛心裡這麼想,嘴上沒說話,沿著牆邊的螺旋形台階上到二樓。
全息展示廳里的人比服務廳多多了,單個的也有,兩三個一起的也有,都被或大或小的「全息泡」包裹著。「全息泡」是一個對外透明的球殼,泡外對泡內可以一覽無餘,進入泡內卻如同置身現場,讓人身臨其境。
「您好,我是全息展示廳服務員,我叫地地。」一個大姑娘的身影出現了。她比服務廳那個女孩大得多,從相貌上看,比鍾毓媛還要大幾歲。
鍾毓媛笑了:「你不是個女孩嗎?為什麼叫弟弟?」
大姑娘也笑得合不攏嘴,伸出修長的手指掩了掩門牙:「我的『地』是『土地』的『地』,不是『兄弟』的『弟』。」
「你們的名字真奇怪,一樓那個小姑娘叫人人!」
「是的,觀象台的服務員叫天天,一天兩天的天。」
「噢……人人、地地、天天,還有誰?」
「沒了。」
「誰給你們起了這麼有趣的名字?」
「我們和天文台是一體的,觀象台面向整個宇宙,所以叫天天。全息廳提供每個天體的詳細資料,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察天體,體驗登陸天體表面的感覺,所以叫地地。服務廳為參觀者提供諮詢服務,所以叫人人。」
「哦——你們是不是還暗含著『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地地」笑彎了眉毛,點頭表示肯定。
「那就不對了!應該是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間,你們為什麼把『人』放在下面?」
「唉!我們也沒辦法!」「地地」嘆了口氣說:「如果一樓的服務員叫『地地』,全息廳的『人人』就名不副實啦!可是服務廳安在二樓也不合理呀!況且我們習慣說『天地人』,只好這樣湊合著啦!」
「你們可真有意思!好啦,給我一個全息泡吧!」
「在這兒,我們叫參觀室。」
「好好好!參觀室……給我一個參觀室!」
「馬上!」
天花板和地板在鍾毓媛眼前緩緩消失,代之以無盡的虛空——上、下、前、後、左、右,都無窮延伸,眼前也一片黑,只有「地地」的聲音在虛空中迴蕩,像從老遠老遠的地方傳來:「你要看什麼?」
「嗯……土衛六!」
「好,請看!」
一顆桔黃色的星球由遠及近,邊靠近,邊旋轉,等來到鍾毓媛觸手可及的地方、變成一個半人多直徑的球體的時候,停住了。
「需要經緯線和地標嗎?」地地問。
「謝謝,經緯線要,地標不要。」
球體上出現了縱橫交錯的經緯線。鍾毓媛用手拖動這個球體,讓她指定的地點面對自己。用手拍它兩下,它就繼續放大,地表變得更加清晰,山川溝壑、泥土岩石,也漸漸顯露出來。
「嗯……那個,『女媧二號』考察站在哪裡?」鍾毓媛想起土衛六上的這個考察站來,它是公合二〇四年建立的。此前二十二年,「女媧一號」在木衛四上建成,這是人類在小行星軌道外建立的第一個駐人考察站。「女媧二號」是第二個。之所以選擇這兩顆衛星,因為它們都是有機質和水分相對豐富的固態星球。
球體向右下方轉了少半圈,迅速放大、迫近,給人的感覺,像從萬米高空迎著地面撞下去,有點恐怖,也很刺激。幾秒鐘後,一座較平緩的岩質山頂上,一個孤獨的人工建築映入眼帘。
鍾毓媛翻了翻「女媧二號」最近發來的資料,又瀏覽了最新發現的一些星雲、星團之類的天體,就讓地地關掉參觀室,從虛空回到現實,徑直上了三樓。地地還在後面追了一句:「謝謝參觀,祝你愉快!」鍾毓媛頭也沒回。
三樓人最少,只有一對兒三十多歲的夫婦坐在一面全息顯示屏前說說笑笑、指手畫腳。顯示屏上的圖像,正是通過北辰星座觀察到的宇宙。大廳正中央有一個直徑七、八米的圓柱,頂端張成傘面,傘骨連接著半球形穹頂的內壁。
這個東西吸引了鍾毓媛的興趣。她忽然想起地地跟她說的,便瞪大眼睛到處張望,同時叫出了聲:「天天!天天?你在哪裡?」
「您好!找我嗎?」一個渾厚高亢的聲音響起,頗像電視解說員,但更像男高音歌唱家,聲音又圓又脆。
「你是天天?」
「是我。」
「看不見你!」
「不用看我,直接提你的問題或要求。」
天天的話讓鍾毓媛很不滿,她不能忍受一個無形的聲音在她不知道的地方講話。
「我的要求就是,你露個面給我看看!」
「唉,好吧!總是有你們這樣的遊客。」一個中年男人出現在鍾毓媛眼前三米多的地方,穿一身藍制服。
「我問你,這個是做什麼的?」鍾毓媛指指那柄大「傘」。
「那是天文台工作人員的觀測室。」
「哦?他們就在那裡面觀測?」
「對。」
「我想進去看看。門在哪裡呢?」鍾毓媛說著就往過走。
「現在最好不要,他們都在休息。」
「休息?」鍾毓媛抬頭望望穹頂,淺灰色的雲層透過穹頂看得一清二楚。「現在是上午十點多了吧,休息?」
「你得體諒他們,他們已經不分晝夜辛苦忙碌三天了。」
「咦?」這句話引起了鍾毓媛的好奇:「為什麼?」
「他們剛剛發現了一種新的天文現象,忙於記錄和分析,這三天都是吃食丸度過的。」
「呀!」鍾毓媛吐出舌頭——食丸是提供身體所需能量的食物替代品,成人吃兩粒就頂一頓飯,一般是供那些忙於工作、沒有時間或不方便就餐的人應急之用。連吃三天食丸,她聽說過,可沒見過。
「那我什麼時候能進去看看?」
「等有人出來的時候——今天的午飯他們應該不用吃食丸了。」
「那就等等吧!」鍾毓媛無奈地搖搖頭,叫出一把椅子,坐下,又揮手拉過一面顯示屏。她的心思全放在了那柄神秘的大傘上頭,胡亂地撥弄了幾下控制面,心不在焉。
數不清是第幾次轉頭看那柄大傘的時候,她忽然發現,圓柱開了門!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撥弄著亂蓬蓬的長髮,滿臉疲憊地跌出門來。鍾毓媛從椅子上跳起,過去鞠了個躬說:「老師,您好!您是天文台的老師嗎?」
高個子男人睜大惺忪的睡眼,抹掉粘在睫毛上的幾粒眵目糊,朝鐘毓媛笑笑:「對,我是天文台的。」
「聽說你們有了新發現,我能進去看看嗎?」
「你……」
「我是北高師的學生。」
「嗷——進去吧!」高個子邊說,邊走向大廳的樓梯口,手在哪兒按了一下,牆上開了道門,他晃進去,門又關上了。
鍾毓媛輕手輕腳湊到觀測室門口,往裡一瞧:裡頭空間還真不小,中間是張大圓桌,周圍是顯示屏和控制面,人也不少,老老少少,足有十來個。有的盯著顯示屏,有的在桌邊悄聲討論,有的趴在桌上酣睡,還有個人,更肆無忌憚地把兩腿搭在桌面上,抱著胳膊窩在椅子裡打盹!
正對門一個蓄著山羊鬍的老頭首先發現了鍾毓媛,他欠身離座問道:「你好!小姑娘,你是來……」
鍾毓媛趕緊一鞠躬:「老先生您好,我是個學生,來參觀的。」
「噢!歡迎歡迎。」
三兩句話,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門口。談話的人也抬頭看,睡著的人也睜開眼,窩在椅子裡的也鬆開胳膊,等弄明白有陌生人進來,忙撤下架在桌上的腿。鍾毓媛捂著嘴笑了。
裡面的人或欠身、或點頭、或微笑,對鍾毓媛表示歡迎。但誰都不知道這個姑娘要幹什麼,也就都沒開口。還是山羊鬍老頭先問:「姑娘,從哪兒來呀?」
「就在北面,」鍾毓媛抬手指了指——她也沒分清東南西北,就這麼一指——「北高師。」等人們面面相覷、忍不住笑的時候,鍾毓媛才明白自己指錯了。
「小姑娘,那邊才是北。」山羊鬍老頭用拇指翹翹自己身後。
「哦——」鍾毓媛半低下頭,咬住舌尖。
「外面就可以觀察天體,你來這兒幹嗎呀?」旁邊一個中年人問。
「哦!」——鍾毓媛的尷尬終於被打破。她一步跨進觀測室,眉飛色舞道:「聽天天說,你們在這裡有了一個新發現,我想知道。」
「哦?是嗎?你對天文上的事情這麼感興趣?」山羊鬍老頭孩子似的笑了,眯起眼睛:「你是北高師的學生吧?學什麼專業的?」
「物理,」說完,鍾毓媛又補上一句:「才第一年。」
「物理?不簡單!嗯,不用說,看你的外表也就是個中學生。敢問尊姓大名呀?」
「鍾毓媛,鍾靈毓秀的鐘和毓,嬋媛的媛。」
「鍾毓媛——好名字。」除了說話的山羊鬍老頭,還有剛才那個把腿搭在桌上睡覺的人微微頷首,其他人都茫然相覷。顯然,即使他們知道「鍾靈毓秀」這個成語,也不太清楚「嬋媛」是哪兩個字。鍾毓媛立刻對他倆刮目相看。這時她注意到,那位睡姿不雅的人是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男孩,或者看著比自己還小點,圓溜溜的腦瓜,眉毛黑而濃,一雙大眼又圓又亮,一個女孩兒樣的小蒜鼻子,薄嘴唇,麵團兒似的小圓下巴,頭髮順溜溜地鋪在腦門上,活脫脫一個洋娃娃。鍾毓媛憋不住笑,「噗嗤」一聲。「洋娃娃」看出她是在笑自己,臉「刷」就紅了,趕緊低下頭。
「您叫什麼名字?」鍾毓媛意識到自己的唐突,忙把注意力轉移到老頭身上。
「我,姓時,叫時空,就是物理上的那個『時空』。」
「這也是個好名字,正配您的職業!」鍾毓媛興奮地嚷道。
「嗯,嘿嘿。」時空樂呵呵地點頭讚許。
「那,能不能告訴我,你們發現了什麼?」
「是這樣:最近幾天我們觀測到一束奇異的無源電磁輻射,持續了七十小時,昨天下午才消失。」
「無源電磁輻射?」
「就是沒有射線源的電磁波。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捕捉到這類輻射——既不是背景輻射,也不是由任何天體發出,似乎是空間中憑空產生的。它是一種聚焦度極高的線狀輻射,角寬度比脈衝星輻射還小,帶寬更小。無源、窄角、窄帶是它的三大特點。」
「它真是無源的?是不是零勢場偶然受激產生的?」
「這種可能性我們考慮過。輻射周圍的背景勢場均無異常,倒是引力波有些奇怪:很像白洞附近的引力波。」
「這麼說它是從一個白洞裡面冒出來的!」
「在沒有新發現之前,這是唯一可能的科學解釋。」
「那就是白洞輻射!」
鍾毓媛隨口而出的這個新名詞,馬上使人聯想到「黑洞輻射」。其實若細究起來,白洞是無所謂「輻射」的,它本來就是光「吐」不「納」:什麼東西都從它那張大「嘴」里吐出來,卻沒有東西能進去。然而即便它真的是「白洞輻射」,窄角、窄帶這兩條,也無法得到解釋。
「它的信號有規律嗎?」
「這正是個大問題!」時空一下子激動起來:「它若是頻帶很寬,就不會這麼引人注意了。可是它帶窄而有規律,頻譜、能譜圖像都堪稱絕美。可惜我們看不懂,也無從獲知這些規律是如何造成的:特殊的天體,特殊的勢場,抑或其他可能?」
「外星人信號?」
「白洞裡不可能住人。」門口有人應聲,大個子男人回來了。
「它不能是從黑洞進入的嗎?」
這倒提醒了人們:是啊,在黑-白洞假說中,白洞只是一個出口,黑洞則是一個入口。它們都是引力場彎曲至極點的一種天體,按通俗的理解,就是空間彎曲的「奇點」。這裡有一個白洞,宇宙另外某處必有一個黑洞,與它在「第四維空間」上連通。從那裡進入的物質,會在白洞這裡湧出。不過,若論起一對黑-白洞在三維空間上的距離,那就說不準了,可能近在咫尺(就天文距離來說),也可能遠在天涯,甚或在「另一個宇宙」。就算這種輻射真的是從某個黑洞進入,而黑洞所納的,真是某個文明星球發送出來的信息,這種美好的故事也只可去想,無從驗證。也許沒等他們的光信號到達地球,地球上的人類就早已經滅絕好幾代了。
「唉,要是外星人,那就不歸我們管啦。」時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天文學家不也該關注一下外星文明嗎?您是不是台長?」
「不不不……」時空連連擺手:「我不是台長,我是帶著『徒弟』來實習的。」
「『徒弟』……實習?」鍾毓媛疑惑地歪了歪腦袋。
「就他,這個小娃娃——」時空用山羊鬍指指「洋娃娃」:「可能和你年齡差不多吧……哦,你是新生,應該比他小。」
「唔……」鍾毓媛的目光又轉到「洋娃娃」身上。為了確證一下誰大誰小,她報出自己的出生年:「我是二八〇年的。」
「那我猜對了!他是二七八年的,大三了。」沒等「洋娃娃」說話,時空就搶了先。「洋娃娃」索性一言不發,讓老師替他把話都說了:「我們是星雲大學的。這孩子聰明好學,成績也很好,我就幫他申請了提前半年實習,然後好好做一篇畢業論文。」
「哇——」鍾毓媛一向是「英雄惜英雄」。從他知道自己名字的含義,到聽說他被老師看中、提前半年實習,她已經對這個男孩心生敬佩。頓了幾秒,她對「洋娃娃」點點頭,問了句:「你好!」
「呃,你好!」對方拘謹地答道。
「你叫什麼名字?」
「宇——文——城。」對方慢悠悠說出三個字。
「是不是複姓宇文?」
「對。」
「哪個成?」
「城市的城。」
「唉,你們歷史上的名人,我就知道有個宇文成都。」
「我們家和他沒關係。」宇文城紅著臉笑道。
「那更奇了!現在這個姓好少!」
「嗯。」應完一聲,見鍾毓媛還盯著自己,宇文城硬起頭皮找了句話:「你是南方人?」
「你怎麼知道?」鍾毓媛的老家的確是江南。但她父母很早就移居到了次大陸,至今已二十多年。她生在次大陸、長在次大陸,周圍人多講標準話,她從小聽的、說的都是這些,江南口音早模糊了。
「南方人愛拿『好』當副詞用,我有不少同學都這樣。」
「你說得也算對。我家是艾北的,爸媽老家是江京。」
「哦。」
「你家是哪裡的?」
「合靜。」
「就是本地的?」
「嗯。」合靜是緊挨著北辰的一座小城,在北辰南面,隔了條河。
「哎呀!都十一點半啦!忙了三天,沒吃一頓飯!好啦,先去吃飯再說!鍾毓媛,你要不嫌棄,也留下來一起?你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發。算是感謝,我們請客!」時空真是個外向開朗的老頭,和宇文城完全相反。
鍾毓媛想了想,點頭答應了。
大家陸續起身,走出觀測室。時空走在最前頭,宇文城在斜後方緊跟著老師。他們從剛才那個高個子男人走的門進去,原來裡面還有一層台階。順台階往下走,也分三層:二層有衛生間,一層是個小餐廳。餐廳中央也有一張圓桌,周圍是幾張小方桌。圓桌上提供菜飯和飲料。
「人人」也在這兒服務,點什麼她給上什麼,都從圓桌中央的開口出來。鍾毓媛要了一份點心,一杯牛奶。有人讓「人人」打開電視,電視裡正播新聞。鍾毓媛就喜歡看這個。她眼睛盯住電視,手拿勺子舀著蛋糕,嘴含吸管啜著牛奶,看到激動之處,情不自禁擱下勺子吐出吸管拍手大叫。其他人見來客都這麼活躍,也被帶動起來,一邊看一邊品頭論足。
鍾毓媛無意間瞟了宇文城一眼:他仍舊一言不發,好像和誰都無話可說。時空在他身邊,和另一位中年人爭得唾沫橫飛,他都無動於衷。
「這人,可算呆到家了!」鍾毓媛正這麼想著,宇文城的一個舉動忽然讓她停了勺子住了嘴——他吃完飯,舉起咖啡杯「咕咚……咕咚」幾口就把一杯咖啡喝乾了,然後拿勺子把杯底的咖啡豆渣也撥進嘴,嚼了嚼,咽了。
鍾毓媛含在嘴裡的牛奶「噗」地噴出來,濺了一桌,把大家嚇了一跳。鍾毓媛忙拿餐巾去擦,宇文城也往這邊看。鍾毓媛一著急,把責任都歸到宇文城身上:「你怎麼還吃咖啡豆渣子!讓人……」——「噁心」兩個字沒出口。
時空瞧瞧鍾毓媛,又回頭看看宇文城,笑著說:「哎,別見怪,這孩子習慣啦,不拘小節。再說這咖啡豆也不髒。但還是……實在很不好意思——要麼叫人人再換一份牛奶?」
「哦不,謝謝!我吃飽了。」鍾毓媛也感覺自己的行為很失態(甚至還不如宇文城呢)。她咬著牙把剩下的一小塊點心送進嘴裡,就放下了勺子和叉子。
宇文城吃完飯,放下餐具,站起身:「時老師,我去算頻譜了!」就離開餐廳,自己上了樓。鍾毓媛思忖半天,不好馬上就走,也不好繼續坐著,尷尬了一會兒,見好多人都往外走,她也跟大家告別:「時空老師,老師們,謝謝你們款待!我先走啦!」
「啊,好!不送,不送!」這些人都不講虛禮,只有時空囑咐了一句:「出門左轉,到樓梯口旁邊,右手邊按身份指紋,就到服務廳啦!」
「謝謝!」鍾毓媛回身在門口探了個頭,吐吐舌頭。
從天文台出來,已是正午,雲開日出,天晴了。滿地的雪,亮白亮白的晃眼。鍾毓媛打出遮光幕,擋住了刺眼的白光,抬頭看看天上圓圓的、懶洋洋的太陽,又想起宇文城嚼咖啡豆,有點反胃。她一路琢磨著這個怪人,一路沿山道往南。南邊就是時空和宇文城的星雲大學了。
星雲大學背靠天台山,幾乎沒有一幢像樣的高樓,只有一座座小樓散落在山腳,也沒有圍牆。午飯剛過,校園裡挺熱鬧。經過餐廳的時候,鍾毓媛突然被一張海報吸引住了:
「研究報告:《宇宙真空能的激發態種類及其輻射頻域簡析》。報告人:宇文城,三年級本科生。地點:天體物理系大樓二四三室。時間:二九七年四月十四日下午三點至五點。」
海報旁邊,是報告人的半身照,那張笑眯眯的娃娃臉。
「這傢伙還真了不起!」鍾毓媛暗忖:「算得上一個天才!」
可能海報剛打出不久,每個經過的人都要看一眼。鍾毓媛正想轉身離開,無意間聽到幾個人在議論:
「蛋蛋又鬧講座啦!」
「還沒跟咱們說過嘞。」
「肯定又是時空安排的。」
「我們蛋蛋也就得遇上時空這樣的老師,要不一肚子學問憋的裡頭,撐壞啦。」
「噫!啥時候成你們蛋蛋啦!?」
「我就說了呀,我們——蛋蛋。」說「我們蛋蛋」的女生用手指點著包括自己在內的四個人。
「哈哈……」
「你還有個『家』字不敢說出來哇?」
「球大個東西!你瞎說啥?」
「哎!淑女!淑女!注意形象!」
「我就不!你咋樣?」
鍾毓媛滿心好奇,又把身子轉回來,湊過去,指指宇文城的頭像,問他們四個:「你們叫他——蛋蛋?」
四個人互相看了看,又打量打量鍾毓媛。他們看出這是個「小」姑娘,有人就問:「你新生吧?」
「嗯。」鍾毓媛含糊答應,沒多作解釋。
「是,我們叫他『蛋蛋』。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蛋蛋』。」
「哦,那為什麼呢?」
他們相視一笑,那個說「我們蛋蛋」的女生瞄了一眼宇文城的頭像,又盯著鍾毓媛:「你還不明白?」
鍾毓媛更懵了。
「哎呀!小妹呀!」一個男生從兜里摸出個圓不溜丟的小彈球,往地上一摔,「嘣」地彈起來,再伸手一把抓住,翻轉手心,把它亮給鍾毓媛,同時拿眼斜斜宇文城的頭像,問:「你看,這東西和他的頭,哪個圓?」
鍾毓媛「噗嗤」笑出了聲,趕忙用手掩住嘴。但還有一個問題讓她迷惑不解:「這個不叫『球』嗎?『蛋』又不是圓的,你們叫他『球球』才對。」
「哎,叫『蛋蛋』才親切,叫『球』就是罵人了。」
鍾毓媛記起剛才那個女生說完「球大個東西」以後,別人提醒她注意形象,想必這不是什麼好詞。好奇心驅使她想問個究竟:「那『球』是什麼意思?」
連男帶女都「嘎嘎嘎」地笑了,像四隻鴨子。
「人家外地小姑娘,剛來北辰沒多長時間。」拋彈球的男生先止住笑,擺出一副「過來人」的模樣對鍾毓媛說:「告訴你,『球』就是……」
「少兒不宜!」——「淑女」扯住那男生的胳膊,打斷了他的話。
「哎!你菜啥?!人家在當地肯定早知道這類詞了。」
「那也不行!」「淑女」糊弄小孩兒似的對付鍾毓媛道:「小妹妹,慢慢的你就知道啦,啊?現在你還小,你在北辰的年頭還長的嘞。」
「哦。」
「哎,你哪個系的?」男生雖被扯住胳膊,還不忘問一句,又招來「淑女」一頓奚落:「行啦!又見人家長得惜人,動歪心啦?去年新生來了你就緊得忙,今年沒爭取上接新不甘心是咋的?」
「我是北高師的!」鍾毓媛扔下一句話,故意像小姑娘似的一蹦一跳跑遠了,把那四個人丟在了原地。
鍾毓媛一邊跑一邊還在想——她想不透「蛋」和「球」之間有什麼相似。要說「球球」不好聽,「蛋蛋」也不合適,還不如叫「圓圓」好。
日薄西山的時候,鍾毓媛坐上了返程的公交。車上沒幾個人,她收起攝像紐扣,投出白天錄下的影像,一邊看,一邊笑。這是她從小的習慣: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遇到有趣的人和事,她就會用私網機打出攝像紐扣,拍上一段影像,存到私網裡,這就是她的「日記」。
車過十環右斜街口,上來一對兒情意纏綿的戀人。倆人像綁在一起似的,上車都一個拽一個。他們往鍾毓媛前面的座位「嘎吱」一坐,就嘁嘁嚓嚓說起沒完,說到高興處還嗤嗤嗤地笑。鍾毓媛耳朵里聽著他們說笑,心裡就像有小耗子在撓,說不出的膈應。本來打算坐到市心,再坐一路車回學校,因為受不了他們,剛到六環右斜街口,她就提前下了車,倒三環線——北高師在二環和三環之間——回了學校。繞這麼個大圓弧,多走了不少路,但她寧願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