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啟程南行 碧波潭口
次日清晨,天際初露曙光。
風凌霜睡眼惺忪,仿佛昨天那一整日已經將她身體深處的元氣大肆掠奪。
直至深夜,才安然睡去,卻已是卯時過後了。
風凌霜輕輕推開窗戶,只見窗外積雪已半融,不遠處的綠樹又恢復原有的綠意盎然。那小二正弓著腰,用竹帚細細拂去石徑上的殘雪。
風凌霜簡單收拾行囊,便起身要下樓去。
正廳之中,三位商人正襟危坐,低聲密語。不遠處,兩位農夫已被繩索緊緊束縛,動彈不得,成了這場密談的靜默旁觀者。
紅姑依舊站在櫃檯後,指尖在算盤間來回跳躍,偶爾拿起毛筆蘸墨,在帳本上勾畫記錄。
眾人見風凌霜正從樓梯上緩步而下,便都將目光聚焦到他身上。
紅姑笑靨如花,率先打破了寧靜:「喲,公子醒了?這是要啟程了嗎?」
風凌霜抱拳微躬,聲音中帶著歉意與感激:「正是今日,多謝紅姑款待,多有打擾。」
紅姑擺擺手,笑言以對:「哪裡話,若非公子,我這腦袋上怕是要多一頂『罪人』的帽子呢!」
商人們聞言,紛紛上前,抱拳致謝,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多謝公子相助,為我兄弟尋回公道!」
風凌霜微微一笑,心中卻掛念著另一事:「不知貴兄弟的錢財可曾尋回?」
商人連成甲嘆了口氣,道出實情:「在那上房的衣櫃裡,我那弟弟將銀兩放在了包裹里,所以布袋空無一物。昨日只顧著捉賊,沒有細細查,今早收拾時才發現。唉,都是平日裡管教不嚴,招來此禍。」
談及農夫,風凌霜問道:「這兩位,可是要送往官府?」
「正是,我與二弟將親自押送到官府去,三弟留下料理四弟後事。」
紅姑此時插話,語氣中帶著幾分釋然:「對了,公子可知?那赤焰虺蛇已找到了,就在馬廄草料堆里,可惜已凍僵。我那馬兒昨天那樣鬧騰,想來是被它驚了。這下,總算是心安了。」
風凌霜聞言,心中一塊大石落地,此事終得圓滿。
正要離去時,方記起房錢還未結。她從腰間錢袋取出幾兩碎銀,欲遞給紅姑,卻見她連連擺手,不願接受。
風凌霜深知此地偏遠,人來客少,紅姑生計艱難,不忍白住,執意要給。一番推辭後,紅姑終是拗不過,只收了一日房錢。
風凌霜辭別眾人,踏上了歸途,身影漸漸消失在晨光之中。
走了大約十里路,風凌霜發現路上的行人逐漸增多,心中暗自推測應該快要到達縣城了。
不久,一座繁華熱鬧的城池便映入眼帘。
城門樓上,兩名兵卒分立牆垛兩側,手持梭槍,表情肅穆而莊嚴,目光直視前方。
城門正中央,懸掛著一塊匾額,上面用鎏金隸書寫著「永嘉城」三個大字。
城門洞內,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摩肩接踵。各種吆喝聲、喊叫聲、車馬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
行人的衣著也各有特色,有的身著綾羅綢緞,有的則穿著粗布單衣;他們的面貌也各不相同,有的高鼻深目,紅髮捲曲,有的則寬額矮個,黑髮盤繞。
「想必這就是新開闢的官道了,與先前的荒野客棧相比,這裡真是熱鬧非凡。」風凌霜心中暗自慶幸。
走了許久,風凌霜感到肚子有些餓了,便開始在街上尋找酒樓,打算吃點東西。
恰巧,這時一個小男孩正悄悄伸手準備偷她腰間的錢袋。風凌霜立刻警覺起來,迅速抓住了小男孩的手。
只見小男孩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風凌霜正要發作,好好教訓他一番,卻發現小男孩正瞪大眼睛,淚汪汪地盯著他,仿佛看到了什麼稀世珍寶。
看著小男孩年幼且落魄的模樣,風凌霜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心中湧起一股不忍之情,於是鬆開了手。
小男孩揉了揉被捏紅的手腕,風凌霜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從錢袋裡拿出一些碎銀放在了他的手裡。小男孩緊緊攥著錢,呆呆地站在原地,片刻後轉身跑進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風凌霜看著小男孩瞬間消失在人群中,本也沒打算追究,便沒有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吃完午飯,填飽了肚子,見天色尚早,風凌霜決定即刻啟程前往渡口,繼續南行前往瀘州。
走了沒多久,風凌霜就看到了渡口。
只見渡口處的牌子上寫著幾個大字:「碧波潭」。
碼頭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有婦女帶著孩童,有往來經商的商販牽著幾頭滿載貨物的馬匹,還有幾個文人模樣的騷客。
水邊停泊著一艘巨船,高三丈,寬約九丈,船艙分為兩層。雖然算不上奢華,但也頗為壯觀。
風凌霜走到收錢處,只見旁邊一個商販正與收錢的老叟爭執不休,似乎就要動手打起來。
「你們怎麼收得這麼貴?五百文?你們是強盜嗎?」商販氣憤地喊道。
「客官,您不是本地人吧?我們一直都是這個價格,絕對沒有坑您的道理。這裡雖然叫潭,但水域廣闊,風浪說來就來,有時候浪高一丈都不止!很多小船都在這裡翻了,只有我這等大船才能安全航行!貴自然有貴的道理!」那收費老叟解釋道。
商販見此地確實只有這一艘船,而且急著去瀘州販賣貨物,便懶得再爭執,交了錢後牽著馬匹和貨物登上了船。
風凌霜在旁邊看著,不想插手閒事,也交了錢,隨後走上了船。
原來這碧波潭雖然名字叫譚,其實叫海也不為過。
據《永嘉縣誌》記載:碧波潭者,雖名曰潭,其廣袤之勢,實可比於海也。其長延百里,闊逾二百里,最狹之處猶有數十里之遙。
近岸之處,水產豐饒,漁人常於此捕撈。據傳,上古之時,此地曾有古碧波國,地處九州之要衝,因地利之便,貿易興盛,四方之物皆匯聚於此,市井繁榮,人聲鼎沸。
然不知何故,一日之間,觸怒真仙,遂遭天譴。天地異變,東南之地陷落,西北之地升騰,地崩山摧,碧波國遂沒於水下,化為碧波潭。
古人有語云:「碧波陷,永嘉漲」,蓋言其變也。
風凌霜睡眼惺忪,仿佛昨天那一整日已經將她身體深處的元氣大肆掠奪。
直至深夜,才安然睡去,卻已是卯時過後了。
風凌霜輕輕推開窗戶,只見窗外積雪已半融,不遠處的綠樹又恢復原有的綠意盎然。那小二正弓著腰,用竹帚細細拂去石徑上的殘雪。
風凌霜簡單收拾行囊,便起身要下樓去。
正廳之中,三位商人正襟危坐,低聲密語。不遠處,兩位農夫已被繩索緊緊束縛,動彈不得,成了這場密談的靜默旁觀者。
紅姑依舊站在櫃檯後,指尖在算盤間來回跳躍,偶爾拿起毛筆蘸墨,在帳本上勾畫記錄。
眾人見風凌霜正從樓梯上緩步而下,便都將目光聚焦到他身上。
紅姑笑靨如花,率先打破了寧靜:「喲,公子醒了?這是要啟程了嗎?」
風凌霜抱拳微躬,聲音中帶著歉意與感激:「正是今日,多謝紅姑款待,多有打擾。」
紅姑擺擺手,笑言以對:「哪裡話,若非公子,我這腦袋上怕是要多一頂『罪人』的帽子呢!」
商人們聞言,紛紛上前,抱拳致謝,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多謝公子相助,為我兄弟尋回公道!」
風凌霜微微一笑,心中卻掛念著另一事:「不知貴兄弟的錢財可曾尋回?」
商人連成甲嘆了口氣,道出實情:「在那上房的衣櫃裡,我那弟弟將銀兩放在了包裹里,所以布袋空無一物。昨日只顧著捉賊,沒有細細查,今早收拾時才發現。唉,都是平日裡管教不嚴,招來此禍。」
談及農夫,風凌霜問道:「這兩位,可是要送往官府?」
「正是,我與二弟將親自押送到官府去,三弟留下料理四弟後事。」
紅姑此時插話,語氣中帶著幾分釋然:「對了,公子可知?那赤焰虺蛇已找到了,就在馬廄草料堆里,可惜已凍僵。我那馬兒昨天那樣鬧騰,想來是被它驚了。這下,總算是心安了。」
風凌霜聞言,心中一塊大石落地,此事終得圓滿。
正要離去時,方記起房錢還未結。她從腰間錢袋取出幾兩碎銀,欲遞給紅姑,卻見她連連擺手,不願接受。
風凌霜深知此地偏遠,人來客少,紅姑生計艱難,不忍白住,執意要給。一番推辭後,紅姑終是拗不過,只收了一日房錢。
風凌霜辭別眾人,踏上了歸途,身影漸漸消失在晨光之中。
走了大約十里路,風凌霜發現路上的行人逐漸增多,心中暗自推測應該快要到達縣城了。
不久,一座繁華熱鬧的城池便映入眼帘。
城門樓上,兩名兵卒分立牆垛兩側,手持梭槍,表情肅穆而莊嚴,目光直視前方。
城門正中央,懸掛著一塊匾額,上面用鎏金隸書寫著「永嘉城」三個大字。
城門洞內,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摩肩接踵。各種吆喝聲、喊叫聲、車馬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
行人的衣著也各有特色,有的身著綾羅綢緞,有的則穿著粗布單衣;他們的面貌也各不相同,有的高鼻深目,紅髮捲曲,有的則寬額矮個,黑髮盤繞。
「想必這就是新開闢的官道了,與先前的荒野客棧相比,這裡真是熱鬧非凡。」風凌霜心中暗自慶幸。
走了許久,風凌霜感到肚子有些餓了,便開始在街上尋找酒樓,打算吃點東西。
恰巧,這時一個小男孩正悄悄伸手準備偷她腰間的錢袋。風凌霜立刻警覺起來,迅速抓住了小男孩的手。
只見小男孩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風凌霜正要發作,好好教訓他一番,卻發現小男孩正瞪大眼睛,淚汪汪地盯著他,仿佛看到了什麼稀世珍寶。
看著小男孩年幼且落魄的模樣,風凌霜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心中湧起一股不忍之情,於是鬆開了手。
小男孩揉了揉被捏紅的手腕,風凌霜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從錢袋裡拿出一些碎銀放在了他的手裡。小男孩緊緊攥著錢,呆呆地站在原地,片刻後轉身跑進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風凌霜看著小男孩瞬間消失在人群中,本也沒打算追究,便沒有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吃完午飯,填飽了肚子,見天色尚早,風凌霜決定即刻啟程前往渡口,繼續南行前往瀘州。
走了沒多久,風凌霜就看到了渡口。
只見渡口處的牌子上寫著幾個大字:「碧波潭」。
碼頭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有婦女帶著孩童,有往來經商的商販牽著幾頭滿載貨物的馬匹,還有幾個文人模樣的騷客。
水邊停泊著一艘巨船,高三丈,寬約九丈,船艙分為兩層。雖然算不上奢華,但也頗為壯觀。
風凌霜走到收錢處,只見旁邊一個商販正與收錢的老叟爭執不休,似乎就要動手打起來。
「你們怎麼收得這麼貴?五百文?你們是強盜嗎?」商販氣憤地喊道。
「客官,您不是本地人吧?我們一直都是這個價格,絕對沒有坑您的道理。這裡雖然叫潭,但水域廣闊,風浪說來就來,有時候浪高一丈都不止!很多小船都在這裡翻了,只有我這等大船才能安全航行!貴自然有貴的道理!」那收費老叟解釋道。
商販見此地確實只有這一艘船,而且急著去瀘州販賣貨物,便懶得再爭執,交了錢後牽著馬匹和貨物登上了船。
風凌霜在旁邊看著,不想插手閒事,也交了錢,隨後走上了船。
原來這碧波潭雖然名字叫譚,其實叫海也不為過。
據《永嘉縣誌》記載:碧波潭者,雖名曰潭,其廣袤之勢,實可比於海也。其長延百里,闊逾二百里,最狹之處猶有數十里之遙。
近岸之處,水產豐饒,漁人常於此捕撈。據傳,上古之時,此地曾有古碧波國,地處九州之要衝,因地利之便,貿易興盛,四方之物皆匯聚於此,市井繁榮,人聲鼎沸。
然不知何故,一日之間,觸怒真仙,遂遭天譴。天地異變,東南之地陷落,西北之地升騰,地崩山摧,碧波國遂沒於水下,化為碧波潭。
古人有語云:「碧波陷,永嘉漲」,蓋言其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