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海轉》162知識井噴
今年是走向我學習療愈中醫心理學知識全面拓展的開始。
很早我就跟著媽媽,讀了張德芬的書,讀她的書,你會發現,她是個可愛且善良的人。
她說我們所有的成長機密,都在宇宙檔案當中,有個智慧體可以伴隨我們成長。
她筆下是角色都是經歷挫折,最後幸福美滿的。
所有關於書籍封面,關於當下、自我覺察,都是張德芬的顧問下出版的。
當時我和李辛老師差不多,那會剛上初中,覺得,覺知太複雜,太難了,當時看的書階段太高看不懂。
一些心理學療愈書的便民的,一些不是。
比如《幸福人生十大真相》李中瑩老師這本書是普通書,他的另一本《重塑自我》有很多技巧和術語,有限責任家庭和這不是你的錯都是有門檻的,周鼎文老師很多書其實也是需要門檻的,畢竟我媽媽經常很小的時候,帶著我報他們的課,工作坊來學習。
今天靜坐,初級覺知,和中級覺知,在我這裡學會了,開始懂了,做了。
想成為仙男仙女們,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是仙氣的開始,想想諸葛亮。
那會雖然沒學會什麼是自我覺察觀察,但是我很早形成的知識積累和薰陶,是我寶貴的財富。
之前我在閱讀這個章節,成為自己心智發展的程式設計師。
有這樣的情節:我們每個人要走一遍,結婚生子,買車買房。
「應該這樣或那樣。」
讓我們無法做出合乎自己意願的決定,絕大部分人的一輩子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度過。
「絕」和「一輩子」,書中這句話,這四個字,刺痛了我的心。
我總能聽到心中類似這樣的抱怨:我永遠無法擺脫悲慘命運,我會被深重的苦難包圍,無法自拔……
其實,關於悲慘命運,這個情緒還是來自父親,母親是完美的逆襲的例子,現在活的非常好。
仔細想想李辛老師說的話,我明白了,和李雪老師說過的:自戀維度差不多。
自戀維度是一個人有多大意志能力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客體維度是連結事物的本質能力。
我明白了,李雪老師說,完美的自戀維度和客體關係的延伸,就是馬斯克。
比如說,我今天想穿的帥氣出門,為什麼臨走前還是民工打扮?
我看到過一個寫小說,住230平大房子的作者,我會下意識覺得,不好吧,這樣房子太大,不好打掃衛生……真的嗎?你住進去試過嗎?你現在住的幸福嗎?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從身心對話開始?或者說,從療愈創傷角度,馬老師說,和我們內在的創傷對話開始?
想幸福,看看大伯,外界物質不是必要條件,但是我大伯也不僅幸福,還會有財富找上門……
這讓我明白了很多人身心分離的痛苦,不在於外部。
今天還是講爸爸的事情。
爸爸是天,媽媽是地。
我們不能和天斗,因此,我們會覺得父親的痛苦,是「看似無法對抗的」。
「絕大多數」「一輩子」,讓我想到了李家人。
我爸爸的核心感受,內核是悲傷的,也是匱乏空虛的。
再說了,像類似,被外人欺負,被入侵者傷害,被威脅這樣的事情和情緒,是沒有底氣,沒有根的,感受。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裡我們理解為,沒有母親的孩子,在生活當中,容易被各種算計拿捏。
奶奶親口講過這樣的話,事實上,我第一次從照片開始,見到奶奶的真容……我看到她的面相,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奶奶看上去,好嚇人,好陰森,好狹隘偏激。
努力都被辜負,努力都白費,我不行這樣的感受,和父親匹配。
焦慮,失敗,著急,這是一道悲傷的大牆,就像在海上漂泊一樣迷茫無助。
孤零零,大街上,迷茫。
這些迷失方向的感受,被欺負的感受,一定是和爸爸有關的,我媽媽這樣的人是不會被欺負的,她有智慧。
爸爸給我帶來了,農民那樣的思想薰陶……動不動講我媽媽,你媽媽這個人,誒,我那麼好個兒子啊!
有好農民,也有壞農民。
我們要正確看待,因為這也是創傷帶給我的,需要處理的感受。
我爸爸怕事,好像一種感受,都是他們有問題,他們有精神病,進家門的愛人,之前要她和家人全部斷絕關係。
其實,我都能看出來,我爸爸渴望內心深處,大伯那樣的生活,自駕游,有錢,幸福。
況且,就算娘家人斷絕來往,事情和欺負,這些事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
這個時候奶奶說,我們一家人關起門,我明白了,害怕出門左轉,遇到比自己強的人,發現自己是騾子,人家是馬。
也就是說,這些方法很愚蠢好嘛?
喂喂,表面功夫能不能不要再這樣了。
這個時候還嘆氣抱怨,有什麼用呢?
後來我爸爸告訴我,大姑家的大兒子,也被慣壞了。
但不管怎麼樣,李家自己形成了一個小圈子,不需要往來了。
他們不解決問題,再錯誤的「誕生」新的矛盾。
我學會了覺察,對於過去的發生任何事,它們都像山川河海,一步步影響我們的當下。
我生氣的時候,就像彈鋼珠,觀察這些負面情緒的加重,和無意識跳出來類似的情節,有半年前的,幾年前的,千絲萬縷層層疊疊。
我們不是經驗力和技巧不夠,是注意力覺察和心力不夠。
我只能夠覺察爺爺奶奶和父親的更多,然後去愛他們……這是覺察的愛,不是盲目的愛,不是懦弱的愛。
觀察意願,行使我們自己,不要在意結果。
回想到從小到大,我和母親是真正意義上的「同路人」,我應該怎樣理解母親,同情母親,接納母親,有了更好的理解。
爸爸的問題應該從「接納」開始,多讀書,也是我的課題,多學習療愈和美麗有關的東西。
心大一寸,也好一寸。
很早我就跟著媽媽,讀了張德芬的書,讀她的書,你會發現,她是個可愛且善良的人。
她說我們所有的成長機密,都在宇宙檔案當中,有個智慧體可以伴隨我們成長。
她筆下是角色都是經歷挫折,最後幸福美滿的。
所有關於書籍封面,關於當下、自我覺察,都是張德芬的顧問下出版的。
當時我和李辛老師差不多,那會剛上初中,覺得,覺知太複雜,太難了,當時看的書階段太高看不懂。
一些心理學療愈書的便民的,一些不是。
比如《幸福人生十大真相》李中瑩老師這本書是普通書,他的另一本《重塑自我》有很多技巧和術語,有限責任家庭和這不是你的錯都是有門檻的,周鼎文老師很多書其實也是需要門檻的,畢竟我媽媽經常很小的時候,帶著我報他們的課,工作坊來學習。
今天靜坐,初級覺知,和中級覺知,在我這裡學會了,開始懂了,做了。
想成為仙男仙女們,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是仙氣的開始,想想諸葛亮。
那會雖然沒學會什麼是自我覺察觀察,但是我很早形成的知識積累和薰陶,是我寶貴的財富。
之前我在閱讀這個章節,成為自己心智發展的程式設計師。
有這樣的情節:我們每個人要走一遍,結婚生子,買車買房。
「應該這樣或那樣。」
讓我們無法做出合乎自己意願的決定,絕大部分人的一輩子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度過。
「絕」和「一輩子」,書中這句話,這四個字,刺痛了我的心。
我總能聽到心中類似這樣的抱怨:我永遠無法擺脫悲慘命運,我會被深重的苦難包圍,無法自拔……
其實,關於悲慘命運,這個情緒還是來自父親,母親是完美的逆襲的例子,現在活的非常好。
仔細想想李辛老師說的話,我明白了,和李雪老師說過的:自戀維度差不多。
自戀維度是一個人有多大意志能力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客體維度是連結事物的本質能力。
我明白了,李雪老師說,完美的自戀維度和客體關係的延伸,就是馬斯克。
比如說,我今天想穿的帥氣出門,為什麼臨走前還是民工打扮?
我看到過一個寫小說,住230平大房子的作者,我會下意識覺得,不好吧,這樣房子太大,不好打掃衛生……真的嗎?你住進去試過嗎?你現在住的幸福嗎?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從身心對話開始?或者說,從療愈創傷角度,馬老師說,和我們內在的創傷對話開始?
想幸福,看看大伯,外界物質不是必要條件,但是我大伯也不僅幸福,還會有財富找上門……
這讓我明白了很多人身心分離的痛苦,不在於外部。
今天還是講爸爸的事情。
爸爸是天,媽媽是地。
我們不能和天斗,因此,我們會覺得父親的痛苦,是「看似無法對抗的」。
「絕大多數」「一輩子」,讓我想到了李家人。
我爸爸的核心感受,內核是悲傷的,也是匱乏空虛的。
再說了,像類似,被外人欺負,被入侵者傷害,被威脅這樣的事情和情緒,是沒有底氣,沒有根的,感受。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裡我們理解為,沒有母親的孩子,在生活當中,容易被各種算計拿捏。
奶奶親口講過這樣的話,事實上,我第一次從照片開始,見到奶奶的真容……我看到她的面相,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奶奶看上去,好嚇人,好陰森,好狹隘偏激。
努力都被辜負,努力都白費,我不行這樣的感受,和父親匹配。
焦慮,失敗,著急,這是一道悲傷的大牆,就像在海上漂泊一樣迷茫無助。
孤零零,大街上,迷茫。
這些迷失方向的感受,被欺負的感受,一定是和爸爸有關的,我媽媽這樣的人是不會被欺負的,她有智慧。
爸爸給我帶來了,農民那樣的思想薰陶……動不動講我媽媽,你媽媽這個人,誒,我那麼好個兒子啊!
有好農民,也有壞農民。
我們要正確看待,因為這也是創傷帶給我的,需要處理的感受。
我爸爸怕事,好像一種感受,都是他們有問題,他們有精神病,進家門的愛人,之前要她和家人全部斷絕關係。
其實,我都能看出來,我爸爸渴望內心深處,大伯那樣的生活,自駕游,有錢,幸福。
況且,就算娘家人斷絕來往,事情和欺負,這些事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
這個時候奶奶說,我們一家人關起門,我明白了,害怕出門左轉,遇到比自己強的人,發現自己是騾子,人家是馬。
也就是說,這些方法很愚蠢好嘛?
喂喂,表面功夫能不能不要再這樣了。
這個時候還嘆氣抱怨,有什麼用呢?
後來我爸爸告訴我,大姑家的大兒子,也被慣壞了。
但不管怎麼樣,李家自己形成了一個小圈子,不需要往來了。
他們不解決問題,再錯誤的「誕生」新的矛盾。
我學會了覺察,對於過去的發生任何事,它們都像山川河海,一步步影響我們的當下。
我生氣的時候,就像彈鋼珠,觀察這些負面情緒的加重,和無意識跳出來類似的情節,有半年前的,幾年前的,千絲萬縷層層疊疊。
我們不是經驗力和技巧不夠,是注意力覺察和心力不夠。
我只能夠覺察爺爺奶奶和父親的更多,然後去愛他們……這是覺察的愛,不是盲目的愛,不是懦弱的愛。
觀察意願,行使我們自己,不要在意結果。
回想到從小到大,我和母親是真正意義上的「同路人」,我應該怎樣理解母親,同情母親,接納母親,有了更好的理解。
爸爸的問題應該從「接納」開始,多讀書,也是我的課題,多學習療愈和美麗有關的東西。
心大一寸,也好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