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抓捕藩王
第934章 抓捕藩王
一夜大雪,京師雖看起來景色比往日更好,但突然而來的大雪也帶來了諸多的麻煩。
尤其是普通百姓,一場大雪下來壓垮房屋造成傷亡不可避免,而且那些衣不裹食者冬天更是難熬,天氣每冷一分,說不定就有人凍斃,這些都需要官府去安置,以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虧得現在朝廷的財政情況好轉了許多,而且這幾年朱慎錐一直都在注重民生,尤其是京師作為首善之地更是如此。
昨天從萬歲山回到乾清宮,朱慎錐就把內閣諸閣老,包括工部、戶部的官員還有順天府府尹還有警察司的官員全部招進宮,對他們交代了一些事宜。
不僅安排了京師的積雪清掃和被雪壓垮的房屋修繕,官府還在京師各處設置了臨時安置點,以便讓受災的百姓安度。此外,朱慎錐還派出了御史和宮中侍衛對各處進行巡邏,以確保政策的實施。
除去京師,京畿各地也是如此,還有北方各省也需多加關注,這些事交代下去後,以內閣為首的閣老和部堂官員包括地方官全都動了起來,雖然朱慎錐心裡也清楚,除去少部分地方外,大部分區域這些官兒最多也就是做做表面文章罷了,並不能真正起到效果,可就算這樣也是必須的,表面文章做終究比不做的好,哪怕就是表面文章還是有點用處,只要能讓百姓們過的好些,少受些災難,這就足夠了。
為了鍛鍊太子,朱慎錐還讓太子負責京師的事務,跟著順天府和御史、侍衛們在城中巡邏,隨時查看解決情況。
太子對此很是上心,他換了一身普通侍衛的服飾,沒有表露身份和其他侍衛一起在京師中巡邏著,從早忙到晚上,回到宮中還會向朱慎錐匯報下面的實際情況,朱慎錐對太子的這個態度頗為滿意,並讓他做事不要好高騖遠,多看多學多請教,積累寶貴的經驗。
兩日後雪停了,但這個工作還在持續,而且要一直進行到來年開春才會結束。
朱慎錐把具體交給了太子去辦,這幾日太子做的很不錯,有太子盯著就夠了,他這個皇帝還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
對於藩王的處置已在進行中,由於周王的一本奏摺緣故,朱慎錐決定提前收網,先抓捕范毓馪和他的同黨,然後拿到實證,隨後再對福王、潞王、鄭王、崇王這四家下手。
十幾日前,范毓馪和他的同黨全部落網,連夜押解至京師,關押在錦衣衛的大牢里。
錦衣衛早就摸清楚了他們的情況,所以沒花多少力氣就拿到了口供和證據,有了這些再加上之前錦衣衛收集的消息還有周王的配合,朱慎錐對這四個藩王下手的時機成熟,就下達了動手的命令。
因為是藩王,而且還牽涉到福王和潞王這兩個藩王,朱慎錐沒有大張旗鼓,只是通過宗人府和周王的配合再加上給了河南巡撫兼左布政使盧象升一道聖旨,讓盧象升配合,帶兵一舉拿下了四家藩王。
這四家藩王根本就沒想到他們的小動作早就在朱慎錐的眼中了,直到凶神惡煞的錦衣衛和盧象升的士兵衝進王府的時候,這些藩王還擺著架子,大聲訓斥對方意圖何為,難道不知這是藩王府?自己是堂堂大明親王麼?
簡直翻天了!區區錦衣衛和一地巡撫就敢對藩王下手?誰給你們的膽量?甚至還威脅對方速速退出王府,要不然自己一本奏摺就要讓他們人頭落地。
可前來的錦衣衛和士兵根本就不理會,直接就拿出了聖旨還有宗人府的文書,告訴這些藩王不用再上什麼奏摺了,你們的事發了。堂堂大明親王居然勾結建奴意圖叛亂,罪證確鑿罪無可赦,你們的好日子到頭了,他們正是奉旨前來緝拿的,如果乖乖束手就擒也就罷了,皇帝或許會看在同為宗親的份上網開一面,留他們性命,假如意圖頑抗,格殺勿論!
聽到這個回答,派頭最大的福王當即就嚇傻了,整個人和一團爛泥一般癱軟在地上瑟瑟發抖。他怎麼都想不明白如此機密的事朝廷是怎麼知道的?皇帝又是怎麼知道的?早知道這樣自己何必昏了頭,去幹這樣的事呢?當一個太平藩王不好麼?雖然沒什麼實權,可富貴不愁啊!
至於潞王和鄭王也沒好到哪裡去,這些色厲內荏的傢伙根本就是外強中乾,多年的富貴生活早就沒了半點抗衡的勇氣,別看他們之前一個個叫囂的厲害,可真當事到臨頭卻全萎了,根本就沒半點反抗的念頭。
反而是崇王倒有幾分血性,崇王不僅不肯束手就擒,反而大呼對方亂臣賊子,帶人意圖反抗,可惜他的反抗並沒有帶來什麼改變,王府的大部分護衛根本就不聽他的,只有少數鐵桿幾個人跟著崇王反抗,但這些人沒一會兒就被錦衣衛和如狼似虎的士兵殺了個乾淨,看著一地的死屍和撲鼻的血腥味,崇王僅存的勇氣瞬間不翼而飛,丟下手裡的寶劍當場吐得稀里嘩啦,臉色更是慘白到了極點。
最終,崇王也被抓了起來,不僅是他一人,包括崇王府的家眷老小一個都沒跑,全部落網。
抓到人後,錦衣衛對王府進行了搜索,直接就找出了不少罪證,除去查實的反叛的罪證外,還有諸多的逾越器物被發現,這些東西平日裡皇帝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是大明藩王在封地不成氣候,只要不出事也就罷了。可現在不同,因為他們勾結建奴意圖謀反,這些器物也成了最好的證據,根本無法狡辯。
另外查抄的藩王財物、土地等更是不計其數,其中最有錢的當屬於福王和潞王了。
這兩位藩王一個是萬曆皇帝最疼愛的兒子,另一個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弟弟的兒子也就是他的侄兒。兩位藩王在封地經營許久,這麼多年下來搜刮民財可謂不計其數,家中用金山銀海來形容絲毫不為過,這些財物被查抄出來後,直接就由跟隨行動的皇家銀行接手,然後清點造冊入庫,再上交朱慎錐。
四家藩王包括他們的家人按照朱慎錐的意思直接押往京師,今天就是他們抵達京師的當日。
朱慎錐早就得知了消息,而朝廷眾臣們在各藩王出事後不久也陸續接到了地方傳來的消息,所有人對朱慎錐突然對這四個藩王出手大為驚訝,要知道大明開國以來除去建文帝因為削藩的緣故對藩王採取過嚴厲手段,後來永樂皇帝靖難登基後對各藩王也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外,在之後的兩百多年中,朝廷除正德帝時期的寧王叛亂外,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更不用說一下子處置了四位藩王的大事了。
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朝廷,所有人都對朱慎錐突然向四位藩王下手驚愕不已,甚至有人擔心朱慎錐是不是打算直接向天下宗室下手,意圖清洗各地藩王。可很快消息傳來根本不是這回事,宗人府的動作極為迅速,就在四家藩王落網的同時,宗人府就通報了大明各藩王府,告知了對這四人下手的真正原因。
由於宗人府的解釋,再加上宗室中有強大號召力的周王作證,而且之前被廢王爵現在又恢復親王待遇的安王受旨負責此事,讓忐忑不安的各藩王很快就打消了顧慮,再加上朱慎錐對他們的保證,這些藩王非但沒有鬧起來,反而一個個爭先恐後上書把福王他們罵得狗血淋頭,要求朝廷嚴厲處置這些意圖反叛的藩王,並以此引以為戒,以往鑒來。
藩王和其他宗室的態度讓這件事的推行順利了許多,而且對藩王的態度大明的文官集團向來就不是一路人,抑制藩王的事文官們一直在干,現在皇帝向藩王下手,他們拍手叫好都來不及呢,哪裡會為這些藩王出頭?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而且聽說這四位藩王出事關鍵在於和建奴私下勾結,意圖叛亂謀反。這個罪名不由得讓許多人想到了剛剛結束的江南一案。江南的案子不也是和建奴私下勾結麼?而且江南一案中最終被處死、流放、革職的大小官員近百人,還有好幾百地方士紳和商人也牽扯其中,已成為了永明第一案。
現在福王等人的出事包括他們的罪名不能不讓有心人把兩件事聯繫到了一起,但凡聰明一些的人都能察覺出這兩個案子是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在這種情況下誰敢為藩王出頭說好話?一個個巴不得皇帝對這些藩王嚴厲處置呢。
何況皇帝處置了這些藩王對他們來說也並無壞處,先不說文官本就對大明藩王不對付,僅僅查抄的這些藩王的財產就是一個龐大數字。
雖然大部分錢財都落到了皇帝口袋中,也被皇家銀行所收去,可別忘了這僅僅只是浮財,除去這些外藩王還擁有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眼下可都在朝廷手裡,中國人對土地的欲望是無法想像的,土地就代表著根本,如果能借這一次讓朝廷把這些土地拿出來發賣,那麼無論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佬還是地方的官員包括士紳都能從中獲利,大家都眼巴巴盯著呢,猶如餓狼一般那個肯放棄這樣的好機會?
(本章完)
一夜大雪,京師雖看起來景色比往日更好,但突然而來的大雪也帶來了諸多的麻煩。
尤其是普通百姓,一場大雪下來壓垮房屋造成傷亡不可避免,而且那些衣不裹食者冬天更是難熬,天氣每冷一分,說不定就有人凍斃,這些都需要官府去安置,以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虧得現在朝廷的財政情況好轉了許多,而且這幾年朱慎錐一直都在注重民生,尤其是京師作為首善之地更是如此。
昨天從萬歲山回到乾清宮,朱慎錐就把內閣諸閣老,包括工部、戶部的官員還有順天府府尹還有警察司的官員全部招進宮,對他們交代了一些事宜。
不僅安排了京師的積雪清掃和被雪壓垮的房屋修繕,官府還在京師各處設置了臨時安置點,以便讓受災的百姓安度。此外,朱慎錐還派出了御史和宮中侍衛對各處進行巡邏,以確保政策的實施。
除去京師,京畿各地也是如此,還有北方各省也需多加關注,這些事交代下去後,以內閣為首的閣老和部堂官員包括地方官全都動了起來,雖然朱慎錐心裡也清楚,除去少部分地方外,大部分區域這些官兒最多也就是做做表面文章罷了,並不能真正起到效果,可就算這樣也是必須的,表面文章做終究比不做的好,哪怕就是表面文章還是有點用處,只要能讓百姓們過的好些,少受些災難,這就足夠了。
為了鍛鍊太子,朱慎錐還讓太子負責京師的事務,跟著順天府和御史、侍衛們在城中巡邏,隨時查看解決情況。
太子對此很是上心,他換了一身普通侍衛的服飾,沒有表露身份和其他侍衛一起在京師中巡邏著,從早忙到晚上,回到宮中還會向朱慎錐匯報下面的實際情況,朱慎錐對太子的這個態度頗為滿意,並讓他做事不要好高騖遠,多看多學多請教,積累寶貴的經驗。
兩日後雪停了,但這個工作還在持續,而且要一直進行到來年開春才會結束。
朱慎錐把具體交給了太子去辦,這幾日太子做的很不錯,有太子盯著就夠了,他這個皇帝還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
對於藩王的處置已在進行中,由於周王的一本奏摺緣故,朱慎錐決定提前收網,先抓捕范毓馪和他的同黨,然後拿到實證,隨後再對福王、潞王、鄭王、崇王這四家下手。
十幾日前,范毓馪和他的同黨全部落網,連夜押解至京師,關押在錦衣衛的大牢里。
錦衣衛早就摸清楚了他們的情況,所以沒花多少力氣就拿到了口供和證據,有了這些再加上之前錦衣衛收集的消息還有周王的配合,朱慎錐對這四個藩王下手的時機成熟,就下達了動手的命令。
因為是藩王,而且還牽涉到福王和潞王這兩個藩王,朱慎錐沒有大張旗鼓,只是通過宗人府和周王的配合再加上給了河南巡撫兼左布政使盧象升一道聖旨,讓盧象升配合,帶兵一舉拿下了四家藩王。
這四家藩王根本就沒想到他們的小動作早就在朱慎錐的眼中了,直到凶神惡煞的錦衣衛和盧象升的士兵衝進王府的時候,這些藩王還擺著架子,大聲訓斥對方意圖何為,難道不知這是藩王府?自己是堂堂大明親王麼?
簡直翻天了!區區錦衣衛和一地巡撫就敢對藩王下手?誰給你們的膽量?甚至還威脅對方速速退出王府,要不然自己一本奏摺就要讓他們人頭落地。
可前來的錦衣衛和士兵根本就不理會,直接就拿出了聖旨還有宗人府的文書,告訴這些藩王不用再上什麼奏摺了,你們的事發了。堂堂大明親王居然勾結建奴意圖叛亂,罪證確鑿罪無可赦,你們的好日子到頭了,他們正是奉旨前來緝拿的,如果乖乖束手就擒也就罷了,皇帝或許會看在同為宗親的份上網開一面,留他們性命,假如意圖頑抗,格殺勿論!
聽到這個回答,派頭最大的福王當即就嚇傻了,整個人和一團爛泥一般癱軟在地上瑟瑟發抖。他怎麼都想不明白如此機密的事朝廷是怎麼知道的?皇帝又是怎麼知道的?早知道這樣自己何必昏了頭,去幹這樣的事呢?當一個太平藩王不好麼?雖然沒什麼實權,可富貴不愁啊!
至於潞王和鄭王也沒好到哪裡去,這些色厲內荏的傢伙根本就是外強中乾,多年的富貴生活早就沒了半點抗衡的勇氣,別看他們之前一個個叫囂的厲害,可真當事到臨頭卻全萎了,根本就沒半點反抗的念頭。
反而是崇王倒有幾分血性,崇王不僅不肯束手就擒,反而大呼對方亂臣賊子,帶人意圖反抗,可惜他的反抗並沒有帶來什麼改變,王府的大部分護衛根本就不聽他的,只有少數鐵桿幾個人跟著崇王反抗,但這些人沒一會兒就被錦衣衛和如狼似虎的士兵殺了個乾淨,看著一地的死屍和撲鼻的血腥味,崇王僅存的勇氣瞬間不翼而飛,丟下手裡的寶劍當場吐得稀里嘩啦,臉色更是慘白到了極點。
最終,崇王也被抓了起來,不僅是他一人,包括崇王府的家眷老小一個都沒跑,全部落網。
抓到人後,錦衣衛對王府進行了搜索,直接就找出了不少罪證,除去查實的反叛的罪證外,還有諸多的逾越器物被發現,這些東西平日裡皇帝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是大明藩王在封地不成氣候,只要不出事也就罷了。可現在不同,因為他們勾結建奴意圖謀反,這些器物也成了最好的證據,根本無法狡辯。
另外查抄的藩王財物、土地等更是不計其數,其中最有錢的當屬於福王和潞王了。
這兩位藩王一個是萬曆皇帝最疼愛的兒子,另一個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弟弟的兒子也就是他的侄兒。兩位藩王在封地經營許久,這麼多年下來搜刮民財可謂不計其數,家中用金山銀海來形容絲毫不為過,這些財物被查抄出來後,直接就由跟隨行動的皇家銀行接手,然後清點造冊入庫,再上交朱慎錐。
四家藩王包括他們的家人按照朱慎錐的意思直接押往京師,今天就是他們抵達京師的當日。
朱慎錐早就得知了消息,而朝廷眾臣們在各藩王出事後不久也陸續接到了地方傳來的消息,所有人對朱慎錐突然對這四個藩王出手大為驚訝,要知道大明開國以來除去建文帝因為削藩的緣故對藩王採取過嚴厲手段,後來永樂皇帝靖難登基後對各藩王也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外,在之後的兩百多年中,朝廷除正德帝時期的寧王叛亂外,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更不用說一下子處置了四位藩王的大事了。
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朝廷,所有人都對朱慎錐突然向四位藩王下手驚愕不已,甚至有人擔心朱慎錐是不是打算直接向天下宗室下手,意圖清洗各地藩王。可很快消息傳來根本不是這回事,宗人府的動作極為迅速,就在四家藩王落網的同時,宗人府就通報了大明各藩王府,告知了對這四人下手的真正原因。
由於宗人府的解釋,再加上宗室中有強大號召力的周王作證,而且之前被廢王爵現在又恢復親王待遇的安王受旨負責此事,讓忐忑不安的各藩王很快就打消了顧慮,再加上朱慎錐對他們的保證,這些藩王非但沒有鬧起來,反而一個個爭先恐後上書把福王他們罵得狗血淋頭,要求朝廷嚴厲處置這些意圖反叛的藩王,並以此引以為戒,以往鑒來。
藩王和其他宗室的態度讓這件事的推行順利了許多,而且對藩王的態度大明的文官集團向來就不是一路人,抑制藩王的事文官們一直在干,現在皇帝向藩王下手,他們拍手叫好都來不及呢,哪裡會為這些藩王出頭?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而且聽說這四位藩王出事關鍵在於和建奴私下勾結,意圖叛亂謀反。這個罪名不由得讓許多人想到了剛剛結束的江南一案。江南的案子不也是和建奴私下勾結麼?而且江南一案中最終被處死、流放、革職的大小官員近百人,還有好幾百地方士紳和商人也牽扯其中,已成為了永明第一案。
現在福王等人的出事包括他們的罪名不能不讓有心人把兩件事聯繫到了一起,但凡聰明一些的人都能察覺出這兩個案子是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在這種情況下誰敢為藩王出頭說好話?一個個巴不得皇帝對這些藩王嚴厲處置呢。
何況皇帝處置了這些藩王對他們來說也並無壞處,先不說文官本就對大明藩王不對付,僅僅查抄的這些藩王的財產就是一個龐大數字。
雖然大部分錢財都落到了皇帝口袋中,也被皇家銀行所收去,可別忘了這僅僅只是浮財,除去這些外藩王還擁有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眼下可都在朝廷手裡,中國人對土地的欲望是無法想像的,土地就代表著根本,如果能借這一次讓朝廷把這些土地拿出來發賣,那麼無論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佬還是地方的官員包括士紳都能從中獲利,大家都眼巴巴盯著呢,猶如餓狼一般那個肯放棄這樣的好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