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白雪茫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33章 白雪茫茫

  懵懵懂懂的福臨就這樣成了新的皇帝,大清開國的第二位君主。

  福臨的上位可以說是各方勢力平衡的結果,但這也是最好的結果。

  為了安撫多爾袞等八旗勛貴,哲哲皇后在確定了福臨當皇帝後,特意挑選了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為輔政親王,其中濟爾哈朗為第一輔政,多爾袞為第二輔政。

  這個任命讓多爾袞很是高興,他心裡也明白哲哲這麼做是為了拉攏自己。畢竟多爾袞在八旗中的力量不弱,他們三兄弟掌控著兩白旗是八旗中的實力派,而且在這一次皇位爭奪中,多爾袞更展現出了他雄厚的根基,如果這時候不加以安撫,恐怕難以交代。

  對這個安排多爾袞也是心知肚明,雖然自己沒能當成皇帝,可當初之所以和豪格針鋒相對一方面是因為他和豪格的矛盾所至,另一方面是多爾袞想嘗試一下,萬一有機會呢?

  雖說皇位繼承人現在成了福臨,沒能當上皇帝是一個遺憾,可相比讓豪格繼位這也不是不能接受,再加上自己成了輔政親王,多爾袞的地位也就此穩固,手中的權力大增,這樣的結果雖沒意料中的那麼好,可也不算差。

  至於豪格卻成了唯一的失敗者,作為皇太極的長子,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他忙活一場卻落了空。這固然有著豪格自身的緣故,但也和各方勢力交鋒最終的結果有著關係。

  而且福臨繼位後,豪格就連輔政親王的職務都沒拿到,反而被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得到了。從這點來說,豪格心裡的失落可以想像,可大局已定他又有什麼辦法呢?而且哲哲皇后也絕對不會給豪格輔政親王的權利,要知道現在皇位已落到了福臨手裡,如果再給了豪格輔政大權,那麼以豪格的身份地位還有誰能制衡他?

  哲哲皇后看的非常明白,在皇位沒有決定的情況下她如果支持豪格是沒問題的,可當皇位落到福臨手中後,豪格就成了威脅福臨皇位的不穩定因素,豪格又不是哲哲皇后的兒子,福臨卻是不同,兩者之間誰近誰疏是明擺著的,所以在大局已定之後,哲哲皇后非但不會重用豪格,還會利用多爾袞打壓豪格,以防備豪格再對皇位有窺視之心。

  「呵呵,福臨……呵呵,順治……。」

  大明的乾清宮,朱慎錐很快也接到了從遼東傳來的消息,皇太極駕崩,皇位爭奪最終福臨繼位,大清定年號為順治,這一系列的變化怎麼能瞞得住近在咫尺的大明?

  錦衣衛在遼東也是有不少探子的,就是盛京那邊也派了人過去。雖然因為路途遙遠再加傳遞不便,這消息來的略微晚了些,可朱慎錐在福臨繼位後僅僅五日就在京師接到了錦衣衛傳來的情報,等看完情報內容後,朱慎錐不由得笑了起來。

  歷史的慣性真是大啊!原本以為自己的橫空出世會影響到皇太極那邊,但沒想皇太極依舊以這種方式突然駕崩,而隨著他的駕崩後大清內部發生了皇位爭奪,可惜這個爭奪並沒有引發大清內部的戰亂,反而很快就決出了勝負。

  勝利者並非當時針鋒相對的豪格和多爾袞,反而是由一個還不懂事的娃娃當上了皇帝。這個叫福臨的娃娃成了皇太極之後的大清皇帝,並定年號為順治,如果按照原來的歷史軌跡,順治登基後不久李自成就會打進京師,崇禎皇帝在京師走投無路最終找了顆歪脖子樹吊死,大明從名義上來說就此亡了,而之後李自成在京師登上皇位,國號大順,再接著亂鬨鬨的走馬燈一般熱鬧一場,然後和吳三桂翻臉,雙方在一片石大戰,吳三桂投了大清引清軍入關,從而拉開了最後的浩劫……。

  閉上眼,一幕幕的景象如同真實畫面在朱慎錐的面前掠過,似真似幻讓人感慨萬千。而隨著大清的入關,華夏大地就此陷入了兩百多年的黑暗之中,最終使得原本領先於世界的中華卻成了落後的代表詞,從而才有了近代的百年屈辱。

  睜開眼,看著乾清宮裡的熟悉場景,朱慎錐再一次回到了現實之中。現在一切都不同了,雖然皇太極依舊駕崩,順治登基,就連多爾袞也同樣成了輔政親王,可大明卻不是原來的大明。

  隨著自己的進位,崇禎皇帝已早就退位休養,大明皇帝的寶座上坐著的是他朱慎錐而不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這幾年裡,朱慎錐對大明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平定了內亂,擋住了外敵,就連歷史上打進京師滅亡大明的李自成也早就成了過雨雲煙。而政治和民生上,朱慎錐雖然沒有和當年張居正那樣實施什麼新政,更沒有和天啟皇帝那樣重用太監和文官爭鬥,但朱慎錐作為一個以軍事政變當上皇帝的帝王,他所使用的手段表面上看波瀾不驚,可實際上卻在潛移默化改變這個帝國。

  無論是對地方的休養生息還是加強控制,又或者邊貿和海貿的進行,還有通過京察對朝中史治的改善等等,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前不久的江南案更是一下子就把東林黨的脊梁骨給打斷了,通過江南案朱慎錐順勢就收回了中樞對南直隸的控制,還從京中向江南派去了大量官員以替代了捲入此案的落馬官員空缺。


  同時朱慎錐還推動了新的礦產政策,直接改革和實施了開礦權售賣,大大改善了國家經濟,也拉攏了不少勛貴、士紳、商人和包括各方面的文官集團們。

  說起來這些看似容易,可做則卻難。如沒有朱慎錐的精心謀劃和全盤計劃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朱慎錐做任何事都不以皇權壓制獨斷專行,而是拉攏大多數打擊一小撮,更重要的是朱慎錐在牽扯到利益的情況下一般都是採取「分蛋糕」的手段,以利誘人把更多的人拉到自己這邊來推行政策,這樣的做法不僅阻礙極小,也能得到更多的人的擁護,而隨著蛋糕越做越大,也越分越多,各方面的勢力也逐步圍繞朱慎錐成為了一個新的利益共同體,潛移默化進行改變。

  這些變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這遠遠不夠。大明早就沉疴宿疾,問題眾多,要徹底改變何談容易?不過朱慎錐心裡很清楚,許多事急不得。這些事需要一步步做,一點點來,動作一旦大了很容易扯著蛋,非但不利於國家,甚至還會帶來危害,就連他的皇位也不會穩固。

  笑著搖搖頭,把這些雜念拋到了腦後,朱慎錐起身朝著殿外走去,幾步到了門口,伸手推開緊閉的大門,一陣凌厲寒風瞬間從外席捲而來。

  天空看起來有些灰濛濛,空氣中帶著從北方而來的寒意,看起來似乎要下雪了。

  是啊,馬上就要嚴冬到來,不過這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麼?

  「皇爺,外面天涼,您注意身子……。」身後傳來盧九德的聲音,盧九德取來一件大氅幫著朱慎錐披上,關切地說道。

  「這天似乎要下雪了。」朱慎錐沒有看他,依舊抬頭仰望著天空。

  「算日子的確是要下雪了,這雪下來也是吉兆,瑞雪兆豐年,一場大雪下來,等明年開春,地里的收成會好,這百姓的日子也會更好過些。」盧九德附和著說了這麼一句,雖是平常話,可言語中也存著拍馬屁的心思。

  朱慎錐當然明白他話里的意思,笑笑也不搭話,看了一眼天色,隨後就對盧九德道:「跟著朕,去萬歲山轉轉。」

  「是……。」盧九德應聲,心裡卻是納悶。這個天怎麼皇帝突然想起去萬歲山了?不過在朱慎錐身邊伺候久了,盧九德也明白這個主子的性格,朱慎錐雖然平日裡待人和顏悅色,相比當年的崇禎皇帝可好伺候多了,可朱慎錐卻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尤其是對身邊的太監很是嚴厲,宮中的規矩可比以前大得多,而且他所做出的決定一般人很難改變。

  既然皇帝要去萬歲山,自己作為奴婢跟著就是。盧九德當即就給身後的幾個小太監使了個眼神,讓他們去做準備,而他連忙跟著朱慎錐朝著萬歲山而去。

  萬歲山就是後世的景山,也叫煤山。之所以有後面這個名字是因為永樂年間修建紫禁城的時候在這裡堆煤的緣故,所以就有了這個名字。當然這個煤早就沒了,現在的萬歲山是位於皇宮北邊的一個景點,離著後宮很近,從北邊宮門而出就是萬歲山了。

  邁步走去,不一會兒就到了萬歲山,抬頭看著這個並不高的人工山,朱慎錐也不說話,不緊不慢地走上台階,沿著山道緩行。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在後面跟著的盧九德不明白朱慎錐來這裡究竟幹嘛,不過他也不敢問,只能離著朱慎錐稍後幾步的距離隨時伺候著。

  萬歲山並不高,朱慎錐沒花多少時間就到了山頂,站在山頂眺望著,這裡能看到紫禁城的大部分建築還包括其他方向京師中的布局。

  站了許久,朱慎錐隨後也不說話就下山了,下山的時候朱慎錐選了另一條路,邊走邊看,不多時他突然停住腳步,目光朝著一顆模樣有些奇怪的歪脖子樹望去,也不知怎麼回事,凝神看了許久。

  「皇爺……。」盧九德見朱慎錐看著那顆歪脖子樹好一會兒,忍不住上前詢問。

  朱慎錐擺擺手,收回目光:「回去吧,這風越發大了,天夠冷的,看來馬上就要下雪了。」

  「是……。」盧九德應道,也不敢多問,繼續跟著朱慎錐下了萬歲山,隨後重新回到了皇宮。

  等他們回到乾清宮的時候,天空果然飄起了片片雪花,這雪沒一會兒越下越大,僅僅半日漫天的白雪就覆蓋了紫禁城,把整個京師渲染成了白色。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