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改實為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22章 改實為虛

  朱聿鍵瘋狂的舉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也正是他這樣鮮明的性格引起了朱慎錐的濃厚興趣。

  這樣一個宗室中的另類,不就是朱慎錐現在想要的麼?雖說如今宗人府有朱敏灃、朱敏汌和朱求杞三人幫襯,此外還有秦王和晉王的支持,可這依舊不夠。

  秦王和晉王就不用說了,他們雖然支持朱慎錐,卻實際上幫不了什麼忙,充其量就是態度上的支持罷了。

  至於朱敏灃、朱敏汌和朱求杞,他們三人的忠誠沒有問題,能力也不算差,可問題在於他們在宗室內部的影響力不夠,要知道他們本就是低級宗室,後來因為朱慎錐的緣故這才邁入高級宗室的行列,並且協助管理宗人府。

  可這樣的出身根本無法震懾龐大的宗室群體,中低級宗室還好,對高級宗室就沒什麼作用了,哪怕背後有著朱慎錐站台,他們能做的事也有限。

  但朱聿鍵就不一樣了,他可是當初的唐王,大明的藩王之一,從爵位而言在宗室內部已是頂尖了,要論影響力也是不弱。再加上朱聿鍵之前仗殺兩個叔叔,又調動自己的護衛北上勤王的瘋狂舉動,更讓所有人明白這位王爺是不同常人的,這樣的瘋子但凡做出點什麼事來大家都能理解,並且對他的態度也自然不同。

  這一次把朱聿鍵放出來,一方面是對他之前勤王之舉和憂國憂民的做法心中欣賞,不願意看到宗室內部難得頭腦清醒,又想著有些作為的一個人就此廢了。

  另一方面,朱慎錐現在手裡需要有一個宗室中具有影響力和震懾力,能做朱敏灃、朱敏汌和朱求杞他們做不到的強力人物,而這個人從各方面來看朱聿鍵是最合適的。

  有了朱聿鍵在宗人府,再加上他的性格和地位,許多事做起來就便利多了。到時候借通敵賣國和意圖謀反再加欺君罔上的這些罪名拿下福王和潞王,甚至包括其他王爺,想來朱聿鍵絕對會大刀闊斧地去干,並不受任何干擾。

  等到處置了這些王爺,接下來朱慎錐就會著手調整大明藩王的現狀。按照大明宗室制度,哪怕福王和潞王直接捲入這樣的案子,就算不殺圈禁卻是肯定的,而且他們也絕對不可能繼續當這個王爺了,除爵雖說是個好辦法,可一旦除爵勢必會引起其他宗室親王的強烈反對,要知道大明從開國到現在除了宗室因為無嗣外除爵,從未有宗室因罪除爵的情況發生。

  畢竟這可是宗室不是勛貴,大家都是老朱家的自己人,一個人犯法不會牽連到其他人,就和朱聿鍵一樣,他當場雖然違背了朱棣定下的宗室規矩帶兵北上勤王,按理說這個罪名可是不小,放在勛貴和官員身上不光得砍了他的腦袋,就連他的族人也會受到牽連。

  可就算這樣,崇禎皇帝對朱聿鍵的處置也僅僅只是貶為庶人圈禁起來,而他這一脈的唐王爵位也沒除去,而是轉由他的弟弟繼承唐王。這還是因為朱聿鍵沒有兒子的緣故,假如他有兒子的話,唐王爵位肯定是由他兒子繼承而不是他弟弟,這就是大明對宗室的向來處置慣例。

  這種慣例一旦打破,那麼人人自危,朱慎錐的控制力再強也不可能這麼幹,因為他這樣幹了等於把所有宗室全部推到對立面去了。所以就算他處置了現在的福王和潞王后,福王和潞王的王爵也會繼續保留,由其子或者其弟承爵。

  不過這樣做也不代表朱慎錐就放過這些藩王,王爵可以保留,但接下來的實封卻會改成遙領,也就是說朱慎錐會借這個機會直接打破大明開國至今的藩王封地制度,以實封藩王變成普通的親王、郡王爵位,把封地收歸國有,以後王爵的延續不再和封地結合,大明王爵取消實封,這個改變才是朱慎錐真正想要的。

  歷代王朝中,王爵的封地遙領這種情況很多,尤其是宋朝就是這樣的情況。宋朝無論是皇子還是封王的臣子們,所擁有的爵位都是虛封,而他的領地也只是名義上的遙領,俸祿按照遙領的虛封來進行折算,由朝廷發放,這樣就改變了藩王實封的存在。

  這種做法在宋時的南北兩朝中實施的很好,而終宋一朝前後四百多年中,宗室也從未造成反叛和對皇權的損害,而且還能因為這種方式很好地控制住宗室群體,同時也避免了把宗室養成廢物的結果。

  朱元璋時期實封王爵,在這點上等於開了歷史倒車。當然這是因為當初朱元璋時期的特殊性所至,當時的實封王爵的確起到了穩定地方,加強王朝控制的結果。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後續的弊端不斷顯露出來,哪怕沒有朱棣出現,以當時大明藩王掌控實權的情況來看,大明早晚會爆發藩王和皇權之間的內戰,等到那時候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就不得而知了。

  歷史上的大清在入主中原後也採取了類同於宋朝的制度,徹底取消了朱元璋藩王實封制度,改為虛封。


  在大明一朝中,無論是親王和郡王都是以國名封爵,比如秦王、晉王、燕王、遼王等等,這些王爵都是以國名為封,實封地也在其國。

  秦王封在秦地,晉王自然就是三晉地了,燕王朱棣是燕雲,遼王就是遼東,以此類推很是明顯。

  朱慎錐之前郡王爵是交城王,交城王這個爵位是他祖上擁有的,封地自然在交城。後來進位吳王,封地按理說是吳地,當然朱慎錐的王爵和其他藩王不同,他的王爵更多的只是意義象徵而已,一個要當皇帝的人封在哪裡根本無所謂,所要的只是一個名義。

  可歷史上的大清就不一樣了,因為大清實施了宋朝的虛封王爵制度,就不再需要進行實封,刻意避開了實封國名的情況。

  所以大清的王爵大多都不是國名,採用的是用其他字來進行替代,比如說禮親王、廉親王、雍親王、怡親王、寶親王、恭親王、勇毅郡王、承順郡王等等,這些都非國名。

  朱慎錐今天封朱聿鍵為安王,安這個字雖來源於春秋,古時安國是春秋諸侯國之一,但只是小國,無法和唐這樣大國相提並論。所以封其為安王從法理來說沒有任何問題,同時安這個國名還有另一層意義,那就是朱慎錐希望朱聿鍵這個安王能安心留在京師,安安穩穩替朝廷做事,不要有其他想法。

  安王的封號出現,是朱慎錐目前的一個試探,也是借安王長居京師的緣故改實封為虛封的一個開端。

  自安王后,大明的所有王爵以後都會逐步從實封轉為虛封,而下一步要動手的就是福王和潞王,眼下大明擁有親王爵位的有三十一人,這裡不算剛剛封的安王和皇后所出的二皇子宋王朱敏澄。

  這三十一人中,福王和潞王等處置後就會改為虛封,之後再藉此機會處置掉一批福王系和潞王系的郡王,由此打開局面。未來,這種情況還會繼續,一直會延續到所有藩王全部改為虛封的情況,而到那時候大明地方藩王的問題就能解決掉一大半,至於剩下來的普通宗室就容易的多了,宗室條例會逐步放開,普通宗室未來也無需遵守不得離開封地的強行規定,至於對宗室的一些關於種地、經商甚至讀書的限制也會陸續取消,這樣的話宗室問題就再也不會成為大明的負擔了。

  朱聿鍵從皇宮回到住處,還沒來得及和曾氏細說進宮面君的事呢,傳旨的太監就到了。

  朱聿鍵帶著曾氏連忙擺好香案接旨,傳旨太監洋洋灑灑一堆話後,終於念到了關鍵之處,聖旨中所言,赦免朱聿鍵宗庶人的身份,令其重歸宗冊,同時勉勵他當年為國之舉,雖然未得旨私自勤王違背宗室制度,可當今皇帝念其忠義,不再論罪。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因為唐王爵位已有人繼承,所以在朱聿鍵親王身份另封其為安王爵位,同時這個王爵雖世襲罔替,屬於大明親王,但不再實封,封地遙領,按親王俸祿定期發放。

  皇帝在京師賜第,為安王府,讓安王在京居住。至於曾氏本是唐王妃,如今改為安王妃,一應待遇如前。此外,皇帝和皇后還賜下了不少財物、奴僕等,令安王這些日先把家中安頓好,隨後去宗人府報導任職。

  宣完旨意,來宣旨的太監笑容滿面向朱聿鍵恭喜,這時候曾氏在一旁已聽傻了,她連自己是怎麼站起來的,又是怎麼謝恩的,就連後來是怎麼回的屋都忘了。

  等小半天后終於回過神,曾氏這才迫不及待地追問丈夫剛才的聖旨是不是真的?朱聿鍵的親王爵位恢復了?她也再一次成為王妃,這一切不是夢吧?

  直到朱聿鍵肯定地告訴她一切都是真的,他進宮和皇帝交談的時候皇帝就說了此事,只是回來後沒想聖旨來的這麼快,他還沒來得及和妻子細說呢。而且宣旨的聖旨就在手邊,裡面寫得真真切切,這些可做不了半點假。

  取來聖旨細看,等確定裡面的內容一切都是真的後,曾氏高興的不行,可不一會兒就掉起了眼淚,忍不住就抱著丈夫痛哭了起來,看著妻子喜極而泣,朱聿鍵心中也酸楚萬分,伸手摟著妻子,任其在自己懷中哭個痛快。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