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安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20章 安王

  朱慎錐對朱聿鍵很是欣賞,大明宗室雖多,卻都是貪圖享樂的酒囊飯袋之輩,真正有能力者屈指可數,而朱聿鍵作為曾經的唐王卻是不同,他明明當年可以置之度外不冒任何風險,和其他王爺一樣呆在封地悠閒度日,可偏偏因憂心國家社稷毅然做出了那番舉動,雖然他的舉動在朱慎錐來看太過莽撞,也毫無作用,可僅憑這一腔熱血和那種堅持就讓朱慎錐刮目相看了。

  而且朱聿鍵在見面後所說的一番話和表現出來的態度讓朱慎錐很是滿意,原本朱慎錐以為既然能做出帶護衛勤王的朱聿鍵是一個愣頭青性格的人,再加上這些年一直被關在鳳陽,關了這麼久恐怕性子也被磨平了,但沒想朱聿鍵的話語中雖有謹慎,卻依舊保持著原有的堅持,只不過沒有最初的鋒芒畢露罷了。

  看來這些年他在鳳陽也改變了不少,這個改變不能說錯,反而讓這個唐王變的成熟了許多。

  笑罷,繼續之前的話題,朱慎錐問了問朱聿鍵在鳳陽的情況,朱聿鍵大致說了說,同時也對皇帝的關心表示感謝。此外,兩人還聊了些關於宗室的事,朱聿鍵對許多事也不遮掩,更不隱瞞,基本是皇帝怎麼問他就怎麼答,雙方聊的很是不錯,等到中午時分,朱慎錐特意留了他一起用膳,簡單用過膳後,朱慎錐開口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

  朱聿鍵一時間也不知怎麼說,這個問題他自然是考慮過的,按理說他應該回南陽去,可現在他已不是唐王了,自從被崇禎皇帝問罪貶為庶人後,他的唐王爵位就被奪了,眼下唐王已由他弟弟朱聿鏼來繼承。

  一個宗庶人,哪裡還有什麼資格再回南陽,南陽是唐王的封地沒錯,但他已不再是唐王。而且朱聿鍵和弟弟朱聿鏼的關係很好,既然唐王之位已由朱聿鏼所有,他這個當哥哥的總不能奪了自己弟弟的王爵吧?何況以朱聿鍵的性格也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來京的路上,朱聿鍵曾經想過皇帝可能會重新安置自己,而且在鳳陽被放出來的時候谷國珍私下告訴自己有恢復爵位的可能,但這在朱聿鍵來看並不切實,親王爵位哪裡是這麼容易恢復的?再加上唐王已有人繼承,朱聿鍵對此已不奢望,唯一所想的只是能夠當一個普通人,在他看來王位不王位的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徹底恢復自由能和妻子在一起。

  「陛下放臣自由,臣已是求之不得,臣不敢有太多奢求。」朱聿鍵小心回答道。

  「你就不想回南陽去?」朱慎錐反問。

  朱聿鍵苦笑搖頭:「南陽乃唐王封地,臣如今只是庶人,何必再回去呢?」

  「那你對王爵又是如何想的?」

  「臣絲毫沒想過這事,其實在臣看來,當一個庶人未嘗不是好事,唐王之位雖好,但臣已不合適再為唐王,如陛下允許,可隨意安置臣居住一地,臣以後當個普通人就是了。」

  朱慎錐點點頭,若有所思看了一眼對方,隨後道:「既然你不想回南陽也好,如此就居住在京師吧,你現在所住的所在乃是前信王府,此處不適長居,朕這幾日重新賜第於你。」

  「另外,唐王之爵就依你所願,依舊由朱聿鏼為唐王,你之前庶人之罪就此免了,宗人府重新恢復你的宗籍,朕再給你一個安王的爵號,但這王爵不再實封,僅遙領王俸,如何?」

  朱聿鍵一愣,他怎麼都沒想皇帝居然會這樣安排自己。雖然他丟了唐王的王爵,可現在卻有了一個安王的爵號,雖然朱慎錐說的明白,他這個安王和大明其他藩王不同,因為沒有實封只是遙領,可親王爵就是親王爵,這對於他一個曾經的罪人,甚至被貶為庶人的罪人來說已算是皇恩浩蕩了。

  回過神來,朱聿鍵連忙起身朝著朱慎錐伏拜謝恩,神情帶著無比的激動,更是眼眶濕潤。

  「好了,以後你就安心住在京師,等過些日子去宗人府領個差事做做,朕聽說你在鳳陽經常讀史書?這個習慣不錯,你曾經為唐王,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鑑的道理,當以此勉之。」

  「謝陛下,臣聽陛下的……。」朱聿鍵五體投地,連忙答應。

  再安撫他幾句,這場會面就算結束了。等朱聿鍵被領著離開乾清宮後,朱慎錐望向一直沒說話的太子朱敏瀾,笑問他今天對朱聿鍵的看法。

  對於朱敏瀾,今天見朱聿鍵全程他都在一旁,而現在問他對此人的看法,朱敏瀾想了想說道:「孩兒覺得安王的確是個人才,宗室中如安王這樣的少之又少,安王一腔熱血卻落得如此下場,不能不說有些可惜了。」

  「但孩兒看來,安王這人雖有能力,卻不如爹您甚多,要知道他當初身為唐王,乃我大明堂堂親王,還實領安陽一地,可卻因為區區勤王事就成了庶人。而爹您卻以普通宗室身份卻能入京掌控天下,安王根本無法同您相比……。」


  「你這小子,我讓你說安王,怎麼扯到你老子身上來了?這能相提並論麼?」朱慎錐越聽越不對勁,直接打斷他的話笑罵了起來。

  朱敏瀾嘿嘿一樂,接著又道:「孩兒這可不是拍馬屁,安王的確不如爹,安王做事太過莽撞,又無準備,僅憑一腔熱血執意而為,這才導致後來的禍事。依孩兒看,此人能力的確有些,在宗室中也算出色之輩,但要說有多大的本事卻不然,假如當初爹您是唐王的話,自然不會和他那樣的做法,以爹之能恐怕早就暗中準備,抓住時機一舉發動了……。」

  說到這,朱敏瀾看了一眼自己老爹,發現朱慎錐的表情並無不悅,這才放心繼續說道:「爹您這一次放他出來,又給了安王的爵位,恐怕真正的用意是想讓他在宗人府任職,並讓其攪動宗室內部之事吧?」

  「哦,你為何這樣說?」朱慎錐眉毛微挑,笑問。

  朱敏瀾撇撇嘴,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這還能難猜麼?您是什麼樣的人孩兒能不知曉?這些日子您可沒少招姑父入宮議事,雖孩兒不知姑父和您聊了什麼,可孩兒卻明白您和姑父的性子,你們兩人之前暗中謀劃把天下人都瞞了進去,就連孩兒和母后都上了您的當,真以為您要嚴厲處置姑父呢。」

  「現在江南事差不多快完了,可姑父依舊半點不敢放鬆,而爹您也是一樣,要說你們沒些圖謀孩兒是絕對不信的。再加上之前的一些事,孩兒判斷十有八九和宗室有關,宗人府之前出事孩兒也聽說一二,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消息,這些聯想起來,再加上這一次你給了安王優待,還特意關照他入宗人府任職,這些全加在一起,孩兒還如何想不通?」

  「哈哈哈!好小子!」朱慎錐大笑,他沒想到朱敏瀾能看明白這些,自己這個太子的確成熟了不少,尤其這敏銳性和對政治的敏感更讓他欣慰。

  雖然朱敏瀾這番話大部分都是猜測,有些真實情況他絕對不會知道,可僅憑這些蛛絲馬跡再加上猜測就能猜得八九不離十,這實在是不容易。

  微微點頭,朱慎錐也不隱瞞他,對於太子來說這件事還是需要讓他知道的,畢竟太子是儲君,而且朱慎錐現在已經逐步在培養太子了,今天帶著他一起見朱聿鍵就有這樣的用意。

  朱慎錐告訴朱敏瀾猜的沒錯,他的確是想對宗室下手。大明宗室的問題一直都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大明的藩王,包括親王和郡王這些頂級宗室。

  在朱元璋時期,大封藩王,用親王塞邊領軍震懾地方,朱元璋這個做法是出於對文臣武將的不信任,意圖用自家人來鞏固軍權,掌控地方。這樣做雖然起到了效果,可也埋下了王朝未來不穩定因素的隱患,其中建文時期的朱棣靖難之役就是鮮明的例子。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建文帝之所以會鬧到最後的結果,起因也是因為藩王的緣故。作為皇帝建文帝登基後就著手開始削藩,意圖加強中樞的控制,把全國的軍權都歸於皇帝而不是像那時候藩王領軍對中樞造成威脅的局面。

  從道理來說建文帝這樣做並沒問題,削藩一事古就有之,最有名的就是漢初景帝時期因為削藩引發的七王之亂了,七王之亂差一點把剛建立沒多久的大漢王朝實質分裂,好不容易花了巨大代價這才平定。之後漢武帝實施推恩令,逐步削弱藩王的實權和封地,用了近百年的時間,這才漸漸解決了這個問題。

  可實際上真正解決大漢藩王問題是在漢武帝之後的事了,當時只是把這種矛盾逐步削弱罷了,而後來的朝代中,這樣類似的情況也多次發生,可謂數不勝數。

  建文帝的用意是沒問題,在當時大明的情況來看削藩也是勢在必行。可惜建文帝太過理想化,所用的人也是眼高手低之輩實在不堪,而且建文帝做事瞻前顧後,既想削藩又擔心激起強烈反對,既當又立不夠果斷,所用的手段也實在上不了台面,這才最終鬧出了親王不堪受辱自焚,宗室人心惶惶,最後逼的燕王朱棣反叛,靖難之役爆發的嚴重後果。

  建文帝雖然失敗了,朱棣也借靖難之役的成功登上了皇位。可他當了皇帝後轉手做起了和建文帝一樣的事,就是繼續削藩。

  以手中的兵權為震懾,再加上之前建文帝已把事做了一半了,朱棣之後推行削藩就順利許多,再加上朱棣的手段可不是嘴上沒毛的建文能比的,他的手段極其老辣,沒花多少力氣就基本達到了削藩的成果。

  可就算這樣,朱棣的削藩並沒真正解決問題,只是表面上完成了削藩的狀態,這樣做朱棣也是無奈,畢竟作為藩王出身的他不敢逼迫宗室和其他兄弟太過,除了拿回軍權,對藩王權力做了一系列限制外,後續朱棣就沒繼續做下去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