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拿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01章 拿下

  這件事的安排是臨時起意,除朱慎錐和周安民兩個當事人外其他人一概不知,就連皇后徐靜秋,太子、宋王、大長公主朱秀兒、徐憲成、還有周安民的兩個兒子都不知道。

  所以後來發生的一切會顯得那麼真實,所有人都以為周安民這次徹底完蛋了,錦衣衛也將一蹶不振,可誰能知道在家中「閉門思過」沒多久的周安民就悄悄離開了京師,化妝前往江南,在江南他暗中布置,配合張錫鈞一明一暗把這些人盯的死死的,高弘圖、鄭三俊、徐石麒、王畿這些官員根本就不知道周安民在暗中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就連袁崇煜、楊德化、喬昌福的舉動也是一清二楚,根本就沒逃脫周安民的監察。

  等到袁崇煜準備北上朝鮮的時候,周安民已先一步判斷出了他們的後續計劃,提前派人北上做了布置。不僅調動了山東水師,更讓可靠的人暗中潛入朝鮮王城見了朝鮮國王李倧。

  朝鮮國王李倧如今雖和傀儡差不多,但畢竟是一國之主,建奴入侵朝鮮,在漢城駐軍控制朝鮮上下,把他這個國王當成吉祥物,那是因為朝鮮實在是打不過建奴的無奈之舉,而且朝鮮被皇太極控制之後,這幾年的日子越發難過,因為皇太極和大明的戰爭持續再加上遼東的出產嚴重不足,此外還有大明對建奴的經濟、軍事封鎖原因導致皇太極手上嚴重缺糧,如果繼續下去,皇太極別說逐鹿中原了,就算維持眼下的局面恐怕都很難做到。

  無奈之下皇太極拿下朝鮮的用意除去從朝鮮那邊獲得人口和戰爭資源外,更重要的就是糧食的來源了。雖然朝鮮是小國,可畢竟也是一國,以朝鮮之糧來養八旗之兵,皇太極這才有繼續下去的能力,要不然早就不成了。

  而這樣干對朝鮮的傷害卻是極大的,朝鮮國小貧弱,糧食本就出產不多,現在每年皇太極又要從朝鮮征糧,使得朝鮮上下苦不堪言。普通朝鮮百姓眼下吃了上頓沒下頓,許多地方都有因為糧食不足而餓死的人存在,別說那些朝鮮百姓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朝鮮的貴族、官員們也漸漸吃不消了,無度的索取這樣下去怎能了得?這還給不給活路了?

  再者,朝鮮本就是大明屬國,一直以來朝鮮為自己作為大明屬國的身份驕傲,並有「小中華」的自稱。而且在所有朝鮮人眼裡,大明才是真正的父母之邦,當年豐臣秀吉大軍入侵朝鮮,朝鮮差一點遭到亡國之難,如果不是大明出手相助擊退日軍,哪裡還有今日的朝鮮?

  大明援朝抗日的戰爭過去僅幾十年而已,朝鮮上下依舊念著大明的好,再加上大明和大清完全不同針對朝鮮的政策,一個是當自己兒子一般保護,時不時還給點賞賜。而另一個把自己當成奴才使喚,動不動就搬空家裡的糧食甚至順手殺人。兩者相比,傻子都知道那個好,大清對朝鮮越是壓制的厲害,朝鮮上下就越懷念大明,更心中傾向於大明這個父母之國。

  朝鮮國王李倧也是一樣,他巴不得大明有朝一日能幫著朝鮮把這些野蠻人給趕出國土,自己脫離大清的控制成為真正的朝鮮國王。這個念頭隨著兩年前大明和大清的戰爭持續,尤其是鄭鴻逵和李佑聯手渡海北擊,把建奴後方攪的翻天覆地,甚至在海戰中直接殲滅了建奴和朝鮮的聯合水師,恢復了皮島基地後,李倧非但不生氣反而高興,心中更看到了希望。

  在李倧看來,大明就是大明,哪裡是大清這種蠻夷之國能比的?眼下大明的內亂已經平定,憑著大明的實力滅掉所謂的大清只是時間問題,等到那時候,架在朝鮮人腦袋上的那把刀子就沒了,朝鮮依舊是原來的朝鮮,而他也是之前真正的朝鮮國王,不會像現在這樣只是一個傀儡。

  正因為朝鮮君臣大多都是這個想法,所以當周安民聯繫到李倧的時候,李倧根本沒多想就表示會全力配合。當然李倧這個配合也是有條件的,李倧希望儘量不要把自己給牽扯進去,他會私下給與大明在朝鮮的一些便利,至於怎麼做就看大明自己了,更多的實在也幫不了。

  雖說這個結果差強人意,但對周安民來講也足夠。何況站在大明這邊的不僅是朝鮮國王,還有朝鮮的權貴們,這些人苦建奴已久,既然大明願意出手,他們如何不會配合呢?

  就這樣,朝鮮那邊的一舉一動也全在周安民的監視之下,包括袁崇煜回到朝鮮後的一系列安排也沒逃脫周安民的監控。

  所以當後續從江南去往朝鮮船隻從杭州、寧波兩地出發時,周安民的命令就已經到了北方,暗中設下了一個巨大的網,等著他們自投羅網呢。

  後續的一切就更簡單了,船到木浦的當日周安民安排的人就動了,雖然袁崇煜身邊有些八旗兵守護,還有不少朝鮮軍隊協助,可後者早就把袁崇煜和八旗兵給賣了個乾乾淨淨,在這些朝鮮軍隊的幫助下,周安民的人很是容易地就把八旗兵給解決了,隨後趁著夜色潛入袁崇煜的府邸,神不知鬼不覺把袁崇煜包括睡夢中的楊德化、喬昌福等人全部一網打盡。


  在天亮之前,這些人被轉移到船上,隨後載著出海朝大明而去。至於這些船運來的貨物什麼的,一部分已經入庫的就算是給朝鮮人的「報酬」,有了這些好處他們自然能找「合適」的理由匯報給阿濟格,絕對不會牽扯到其他。至於其他一部分,全部被周安民帶了回去,這些都是贓物,甚至包括袁崇煜早就準備好的交易所用的大量金銀等。有了這些,罪證確鑿,根本無法抵賴。

  船隊從木浦離開後就向西航行,僅僅不到三日就抵達了登州。在登州上岸後,當看見自己所處的地方是哪裡,袁崇煜面如土色,嚇得站都站不穩了。

  為了保密起見,周安民沒有把這些人押回京師,而是直接在登州審訊。山東現在是李信在,李信是徐憲成的好友,算是靠得住的自己人,而且周安民身上還有聖旨,李信自然全力配合,在李信的安排之下,外人根本不知曉這些情況。

  審訊一開始很是順利,其實在船上的時候袁崇煜的心態就崩潰了,他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更明白自己所做的這些事就算殺幾次頭都不為過。但人有貪生之念,為了活命袁崇煜不僅主動交代了他的罪行,更說出了一件讓周安民都感覺意外的大事,這件大事周安民聽後頭皮發麻,連忙寫密折給京中,派最信任的手下八百里加急送去。

  袁崇煜這邊順利的太過,但其他兩人就不是那麼好解決了。楊德化知道情況的嚴重性,他明白自己一旦交代不光他活不了,就連他楊家滿門恐怕也都要被牽連進去。

  為此,楊德化採取了避重就輕的策略,絲毫不承認自己和建奴勾結,只承認因為貪財的緣故動用關係同朝鮮那邊走私罷了。至於袁崇煜的身份更是一問三不知,裝瘋賣傻說他只認識朝鮮朴家的人,而袁崇煜是誰他根本就不知道。

  不僅如此,楊德化還大喊冤枉,說自己是遭人矇騙上了當什麼的,這傢伙當了多年的師爺,對於刑名很是了解,所有罪只要重一點的不是矢口否認就是能推就推,表現出一副極為無辜的樣子。

  而喬昌福和楊德化的表現幾乎如出一轍,甚至更過。哪怕有袁崇煜的口供和指認都不認罪,還口口聲聲說自己就是應朋友之邀去朝鮮看看走走罷了,難不成大明還有如等罪名?對於走私什麼的,更是全盤否認,表現的極為強硬,咬著牙死活不認。

  假如是在官府審案,他們這種態度自然沒問題,只要沒有確鑿的口供證詞,誰都拿他們沒辦法,何況他們都是有背景的人,身後最低的都是正三品的官員,有這些背景後台護著,就算是到了三法司也是不怕。

  可偏偏他們忘記了,周安民這裡不是三法司,他也不是普通的官府機構,他之前可是錦衣衛都指揮使,而他的這些手下全是錦衣衛里挑選出來的精銳,一個個的手段只有你想像不到的,卻沒有做不到的。

  錦衣衛哪裡來這麼多規矩?錦衣衛的詔獄談之色變可不是開玩笑的,雖然他們現在不在京師,也不在詔獄之中,可所用的手段卻絲毫不缺。

  既然不肯乖乖主動交代,那麼就不要怪錦衣衛動用手段了,僅僅才過一日時間,一直咬緊牙關的楊德化先招了,隨著楊德化的缺口打開,喬昌福多挺了一日也沒挺過去,一五一十承認了自己罪行,不僅把這一次和建奴勾結走私售賣物資的事倒了個乾淨,就連私下開礦,假借朝廷名義增收賦稅,巧立名目斂財的勾當也交代了個十足。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兩人的口供寫了厚厚幾本,其中的內容簡直觸目驚心,而且牽扯出來的各級官員包括地方士紳、商人等多達數百人,周安民在仔細看過後不敢怠慢,連忙派人送去了京師。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