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行者闖山,牛魔王調兵遣將
第168章 行者闖山,牛魔王調兵遣將
卻說唐僧憂心,不知所措,正是擔心過不得此山,西行無望。
唐僧下馬垂淚道:「徒弟,似這般難過,若我等前行,必為所害,這怎地拜佛去。」
行者用手住唐僧,說道:「莫哭,莫哭。佛心萬不可動,任千難萬難,心不動則元神不驚,前路魔障如何凶高,斷是害不得你,再者有我護持,保你西去無礙。」
唐僧問道:「徒弟,你常說教我元神不驚,不知這元神何在?」
行者答道:「不可言說,只道你常有驚懼,生嗔,貪戀時,必是元神受驚,不再清明,故你當靜心持戒。」
唐僧合掌道:「徒弟所說有理,我依你就是。」
豬八戒上前來道:「哥啊,你說得好聽,路怎個過去,你說個章程來。
?
行者道:「你這呆子,莫要心急,依太白星君所言,山中多有妖怪,待老孫去一探究竟,拿住個妖怪,使些本事,唬一唬,教那妖怪心生畏懼,尋個路兒,那時我等若能靜靜過去,自是好的,若靜不得,再鬧他個天翻地覆過去,任前路魔障如何,老孫自當平之,保你等西去。」
沙悟淨道:「大師兄,當是仔細。」
行者道:「省得。」
豬八戒笑道:「哥啊,你怎個今時這般知禮?你往日見著李長庚,若不喚他名兒,也稱他作『老兒』
』『老星兒』『老天使』,怎個今稱個星君,甚?
是少見。
」
行者扯住豬八戒,說道:「修行先修心,學道先學禮。既然是要歸正,
任是心,禮,都該習全。」
豬八戒充耳不聞。
行者正要離去,但轉念一想,行至沙悟淨身旁,說道:「沙師弟,你是個實在人,老孫不在時,當要小心這呆子胡言胡語,若他敢胡言胡語,你只管念老孫名頭,只說老孫回來,定要收拾他。」
沙悟淨自是應下。
行者方才安心,一駕筋斗,往獅駝山中而去。
須臾間,行者便行至山中,睜圓火眼金晴一看,不見山中有小妖,若山中有妖聚齊一方,那當是日日拈槍弄棒,操演武藝才是。
如他那花果山,他兄長牛魔王的翠雲山都是如此。
怎個此獅駝山中,不見半個妖怪,這是怎個說法。
行者暗自不解,說道:「且等我再往深處看看。」
行者正要駕雲往前,忽是聽到叮叮噹噹聲響,他低頭一看,但見有個小妖兒,著一桿『令』字旗,手裡敲著擲子,正是個巡山的。
行者有心從其口中套走一些山中事兒,他變作個小妖兒模樣的妖怪,同是敲榔旗,只是衣服略長几寸,他上前與那小妖兒寒暄,一番交談認人,
才知這小妖兒乃是『小鑽風』,是個巡山的,行者靈機一動,只說自己是『總鑽風』,唬得小妖直呼『長官』。
行者見噓住小妖兒,這才問道:「你且與我說說,家中三位大王,有甚本事。」
小妖問道:「長官,你怎還問我?大王有令,要防孫行者,你莫不是孫行者變的不成。」
行者叫道:「我正是防你哩。大王有令,要防孫行者。早有聽聞,那孫行者善變化,正是恐他變成你的模樣,來詐我哩,讓你說說大王,正是要看你是不是孫行者變的。」
小妖慌張道:「長官,我不是孫行者變的。」
行者道:「既你不是,與我說道說道,我家那三個大王,有甚本事。」
小妖說道:「長官明鑑,我這就與你說道,大王神通廣大,身子能大能小,大時能撐得天界,小時就如菜子。曾一口要吞十萬天兵,唬得十萬天兵退回南天門中,不敢交鋒,本事著實高強。」
行者問道:「二大王如何?」
小妖再答:「二大王身高足有三丈,有個鼻子甚是利害,宛如蛟龍也。
若與人爭鬥,只消一鼻子捲去,無往不利,便是鐵人銅人,亦是魂飛魄散。」
行者再問:「三大王怎說?」
小妖說道:「三大王便了得,非是閻浮世界之怪也。其名雲程萬里鵬,
一扇便有九萬里,身中尚有一寶貝,名為「陰陽二氣瓶」,若將人收入瓶中,一時三刻,人便化為漿水。再者三大王,本非獅駝山中的大王,獅駝山中本就有大王和二大王罷。」
行者道:「那三大王何來?」
小妖道:「三大王原在此處往西四百里處一國中居住,那國原名獅駝國,三大王五百年前吃盡了國中文武百官連同國王,便是國中大小男女,也盡被吃了個乾淨,方才奪了這個住處。後聽聞唐僧乃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他一塊肉,便能長生不老,但聽聞那唐僧有個徒弟,名為孫行者,又名為孫悟空,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本事了得,故來與大王,二大王結拜為兄弟,共謀唐僧。」
行者聞聽,心中十分發怒,他一來怒那妖怪謀算唐僧,二來怒那妖怪作惡多端,吃人無數。
他又問小妖平日可有吃人。
小妖只道一日三餐,盡食人肉。
行者聽了,心中大怒,出金箍棒,一棒了帳,收了性命。
行者不再多疑,知了洞中事情,他要入洞一觀,探個虛實。
待那行者入內,近了獅駝洞中,果真見得上萬的妖魔正在練兵,行者是個聰慧的,上前去一通哄騙,言說齊天大聖的利害,使上萬妖魔驚的驚,怕的怕,爭先逃走。
行者見這些妖魔被哄走,心情大好,再往洞中走入,一入洞中,他一發惱怒。
但見那洞口兩邊『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髮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干焦晃亮如銀』。
再往裡看些,又見『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
真箇群魔亂舞,屍山血海。
行者鋼牙咬響,往裡走去,若非大聖英雄膽,換作旁人,定是入不得此處,行者入里之事,暫是不提。
話表西牛賀洲,翠雲山中。
牛魔王駕雲回到芭蕉洞中,羅剎女聽聞大王歸來,領著紅孩兒一起來見。
牛魔王高坐檯中,與妻兒一陣寒暄,方才說道:「夫人,此次歸來,乃有要事。」
羅剎女道:「大王有何要事?早前大王不是為真人護法去,怎個今時歸家。」
牛魔王道:「早些時候同老爺降伏南瞻部洲淮河那水猿大聖,老爺七敗水猿大聖,使水猿大聖服氣歸正,老爺有感悟空賢弟有些難處,故我請令來助。」
羅剎女說道:「既是叔叔須助,大王何不趕去,歸家作甚,是以事有輕重緩急,此事莫要耽擱,歸家何時皆可。」
牛魔王搖頭道:「夫人有所不知,西行大路,能難住悟空的,無非是那獅駝山,早聞那獅駝山作惡多端,又有兵馬無數,我若單槍匹馬去助陣,恐力有不逮,故來調兵遣將。」
羅剎女拜道:「大王儘管點兵,山中大王離去,但大王威名因與叔叔一戰,廣為流傳,不少妖怪前來投靠,我只留從善者,作惡者一律剔除,山中攏共有一萬五六兵馬,精銳者三千。」
牛魔王感慨道:「有夫人在山中,我無慮也。」
羅剎女笑道:「大王,你我夫妻,不必言說這等。大王速速調兵去相助叔叔。」
牛魔王道:「既山中有一萬五六兵馬,精銳三千,我調二千精銳連一萬兵馬,前去相助,余者留山中,助夫人守山。」
羅剎道應答下來。
牛魔王正是要率兵出征,紅孩兒攔下,說道:「父親,孩兒同你一道助陣老叔。」
牛魔王細細一看,見是紅孩兒,便是拒絕,說道:「你尚年幼,此番征戰兇險,非比尋常,你在家中等待就是,不可弄險。」
紅孩兒道:「父親,莫忘孩兒久隨上老爺修行,有武藝在身,更有火候在身,若是爭鬥,孩兒不曾弱得。再者說,老叔與孩兒關係密切,老叔有難,孩兒定要相助。」
牛魔王啞然失笑,他這孩兒自幼得祖師憐愛,使其餐風飲露,後跟隨真人修行,又歷練許久,身中本事可不弱得。
他遂道:「罷,罷,罷。既是孩兒你要隨我一同,便走吧,且讓西行大路上的妖祟,見一見我父子二人的本事。」
羅剎女不曾阻攔,只目中擔憂,再三叮囑紅孩兒要當心紅孩兒叩別羅剎女,方才說道:「父親,請將孩兒五行車帶上,紅孩兒不懼那獅駝山妖怪也。」
牛魔王應下,再道:「孩兒,那獅駝山三魔,西行路上聞名,莫要大意,你悟空老叔有天大的本事,恐亦難過此處。」
紅孩兒道:「孩兒不懼。」
父子二人一陣談說,遂點齊兵馬,往獅駝山中而去。
淮河水府之中。
姜緣正在此中,與水猿大聖攀談,水猿大聖設席以待,左良亦在他身旁,他看著水猿大聖遣散一批又一批的妻妾,但大部分妻妾不願離去,皆留在水府之中,陪伴水猿大聖。
左良見之,多有不解,低聲問道:「先生,這是怎說?水府不曾有金銀,也不曾有富貴香華,這些女子乃是被擄來,怎個這般多人死心塌地?」
姜緣笑而不語。
水猿大聖何等修行,自是聽聞,坐在席間,答道:「老兒,你只知其一,不知二三。」
左良起身拜禮,說道:「願聞其詳。」
水猿大聖道:「我這等妻妾,雖是擄來,但多為苦命人,如今的世道,
何曾在意過他等,若是他等留在家中,怎有個好下場?你乃人身,若你生女,豈會與男丁同等待遇?在我這水府中,卻也有個自在。」
左良動容,說道:「受教了。」
水猿大聖笑道:「再者說,我有個戰之法,你這老兒,怎知其中樂趣。」
左良聞言,沉默不語。
姜緣說道:「你這廝,今即歸正,切記修行,不可再胡作非為。』
水猿大聖見姜緣開口,端肅答道:「真人,既是應下,我當持守戒律,
不再作惡。」
姜緣正要再說些甚。
忽有水兵來報,言有雷曹要見真人。
姜緣聞聽,知那雷曹乃是先前在河外報信與他者,他即使水猿大聖將人放入。
雷曹入了水府,再三叩拜真人。
姜緣問道:「今水猿大聖已歸正,不再作祟,你可安心。『
雷曹拜道:「真人,此來非為水猿大聖之事。乃昔日為奸人所害,故貶下界來,乃請真人能知我之冤屈。」
姜緣沉吟良久,說道:「冤屈之事,你與我言說,有何用處?我不曾受仙篆,乃下界一太乙仙罷,如何能聽你之冤屈?」
雷曹垂淚道:「小神人微言輕,冤屈上不達天聽,正是無處申冤。小神所犯之罪,不算嚴重,比不得天蓬,捲簾那等,只貶下界三年,便可歸天然此事與人間修行人有關,故請真人得知。」
姜緣問道:「與人間修行人有關?你且說與我聽。」
雷曹眼中淚,說道:「自閻浮世界各法脈而出,修行人多有借法之能,若其借法時,我等不至,則有罪論,若是等閒,自無不可。然有些修行人,心有,因我與其不合,便挑選我忙碌時借法調令,我不曾而至,故有罪行,幸是神官有情,只貶我下界三年,不然我性命不保矣。」
姜緣聞聽,知了事情,心中有數,只讓雷曹歸去,記下了此事。
水猿大聖可不管這等事兒,他歸正修行,護佑一地,保淮河不亂,天下有水災,他方前往。但此時無須前往,他見雷曹離去,小心翼翼的問起了姜緣一些修行之事。
姜緣見水猿大聖這般模樣,不曾取笑,只道願聞道者,自當解惑。
光陰迅速,不覺二三日去。
卻說行者使變化,在獅駝洞中一陣鬧騰,要試探三魔虛假,怎料教看出端倪,竟是個猴尾被看出,行者不曾全天地數,未有人身,終是大禍。
行者一時不察,教三魔捆住,那大鵬取出陰陽二氣瓶,將行者收入瓶中,這瓶兒甚是了得,行者出不得去,正是危難之時。
卻說唐僧憂心,不知所措,正是擔心過不得此山,西行無望。
唐僧下馬垂淚道:「徒弟,似這般難過,若我等前行,必為所害,這怎地拜佛去。」
行者用手住唐僧,說道:「莫哭,莫哭。佛心萬不可動,任千難萬難,心不動則元神不驚,前路魔障如何凶高,斷是害不得你,再者有我護持,保你西去無礙。」
唐僧問道:「徒弟,你常說教我元神不驚,不知這元神何在?」
行者答道:「不可言說,只道你常有驚懼,生嗔,貪戀時,必是元神受驚,不再清明,故你當靜心持戒。」
唐僧合掌道:「徒弟所說有理,我依你就是。」
豬八戒上前來道:「哥啊,你說得好聽,路怎個過去,你說個章程來。
?
行者道:「你這呆子,莫要心急,依太白星君所言,山中多有妖怪,待老孫去一探究竟,拿住個妖怪,使些本事,唬一唬,教那妖怪心生畏懼,尋個路兒,那時我等若能靜靜過去,自是好的,若靜不得,再鬧他個天翻地覆過去,任前路魔障如何,老孫自當平之,保你等西去。」
沙悟淨道:「大師兄,當是仔細。」
行者道:「省得。」
豬八戒笑道:「哥啊,你怎個今時這般知禮?你往日見著李長庚,若不喚他名兒,也稱他作『老兒』
』『老星兒』『老天使』,怎個今稱個星君,甚?
是少見。
」
行者扯住豬八戒,說道:「修行先修心,學道先學禮。既然是要歸正,
任是心,禮,都該習全。」
豬八戒充耳不聞。
行者正要離去,但轉念一想,行至沙悟淨身旁,說道:「沙師弟,你是個實在人,老孫不在時,當要小心這呆子胡言胡語,若他敢胡言胡語,你只管念老孫名頭,只說老孫回來,定要收拾他。」
沙悟淨自是應下。
行者方才安心,一駕筋斗,往獅駝山中而去。
須臾間,行者便行至山中,睜圓火眼金晴一看,不見山中有小妖,若山中有妖聚齊一方,那當是日日拈槍弄棒,操演武藝才是。
如他那花果山,他兄長牛魔王的翠雲山都是如此。
怎個此獅駝山中,不見半個妖怪,這是怎個說法。
行者暗自不解,說道:「且等我再往深處看看。」
行者正要駕雲往前,忽是聽到叮叮噹噹聲響,他低頭一看,但見有個小妖兒,著一桿『令』字旗,手裡敲著擲子,正是個巡山的。
行者有心從其口中套走一些山中事兒,他變作個小妖兒模樣的妖怪,同是敲榔旗,只是衣服略長几寸,他上前與那小妖兒寒暄,一番交談認人,
才知這小妖兒乃是『小鑽風』,是個巡山的,行者靈機一動,只說自己是『總鑽風』,唬得小妖直呼『長官』。
行者見噓住小妖兒,這才問道:「你且與我說說,家中三位大王,有甚本事。」
小妖問道:「長官,你怎還問我?大王有令,要防孫行者,你莫不是孫行者變的不成。」
行者叫道:「我正是防你哩。大王有令,要防孫行者。早有聽聞,那孫行者善變化,正是恐他變成你的模樣,來詐我哩,讓你說說大王,正是要看你是不是孫行者變的。」
小妖慌張道:「長官,我不是孫行者變的。」
行者道:「既你不是,與我說道說道,我家那三個大王,有甚本事。」
小妖說道:「長官明鑑,我這就與你說道,大王神通廣大,身子能大能小,大時能撐得天界,小時就如菜子。曾一口要吞十萬天兵,唬得十萬天兵退回南天門中,不敢交鋒,本事著實高強。」
行者問道:「二大王如何?」
小妖再答:「二大王身高足有三丈,有個鼻子甚是利害,宛如蛟龍也。
若與人爭鬥,只消一鼻子捲去,無往不利,便是鐵人銅人,亦是魂飛魄散。」
行者再問:「三大王怎說?」
小妖說道:「三大王便了得,非是閻浮世界之怪也。其名雲程萬里鵬,
一扇便有九萬里,身中尚有一寶貝,名為「陰陽二氣瓶」,若將人收入瓶中,一時三刻,人便化為漿水。再者三大王,本非獅駝山中的大王,獅駝山中本就有大王和二大王罷。」
行者道:「那三大王何來?」
小妖道:「三大王原在此處往西四百里處一國中居住,那國原名獅駝國,三大王五百年前吃盡了國中文武百官連同國王,便是國中大小男女,也盡被吃了個乾淨,方才奪了這個住處。後聽聞唐僧乃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他一塊肉,便能長生不老,但聽聞那唐僧有個徒弟,名為孫行者,又名為孫悟空,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本事了得,故來與大王,二大王結拜為兄弟,共謀唐僧。」
行者聞聽,心中十分發怒,他一來怒那妖怪謀算唐僧,二來怒那妖怪作惡多端,吃人無數。
他又問小妖平日可有吃人。
小妖只道一日三餐,盡食人肉。
行者聽了,心中大怒,出金箍棒,一棒了帳,收了性命。
行者不再多疑,知了洞中事情,他要入洞一觀,探個虛實。
待那行者入內,近了獅駝洞中,果真見得上萬的妖魔正在練兵,行者是個聰慧的,上前去一通哄騙,言說齊天大聖的利害,使上萬妖魔驚的驚,怕的怕,爭先逃走。
行者見這些妖魔被哄走,心情大好,再往洞中走入,一入洞中,他一發惱怒。
但見那洞口兩邊『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髮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干焦晃亮如銀』。
再往裡看些,又見『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
真箇群魔亂舞,屍山血海。
行者鋼牙咬響,往裡走去,若非大聖英雄膽,換作旁人,定是入不得此處,行者入里之事,暫是不提。
話表西牛賀洲,翠雲山中。
牛魔王駕雲回到芭蕉洞中,羅剎女聽聞大王歸來,領著紅孩兒一起來見。
牛魔王高坐檯中,與妻兒一陣寒暄,方才說道:「夫人,此次歸來,乃有要事。」
羅剎女道:「大王有何要事?早前大王不是為真人護法去,怎個今時歸家。」
牛魔王道:「早些時候同老爺降伏南瞻部洲淮河那水猿大聖,老爺七敗水猿大聖,使水猿大聖服氣歸正,老爺有感悟空賢弟有些難處,故我請令來助。」
羅剎女說道:「既是叔叔須助,大王何不趕去,歸家作甚,是以事有輕重緩急,此事莫要耽擱,歸家何時皆可。」
牛魔王搖頭道:「夫人有所不知,西行大路,能難住悟空的,無非是那獅駝山,早聞那獅駝山作惡多端,又有兵馬無數,我若單槍匹馬去助陣,恐力有不逮,故來調兵遣將。」
羅剎女拜道:「大王儘管點兵,山中大王離去,但大王威名因與叔叔一戰,廣為流傳,不少妖怪前來投靠,我只留從善者,作惡者一律剔除,山中攏共有一萬五六兵馬,精銳者三千。」
牛魔王感慨道:「有夫人在山中,我無慮也。」
羅剎女笑道:「大王,你我夫妻,不必言說這等。大王速速調兵去相助叔叔。」
牛魔王道:「既山中有一萬五六兵馬,精銳三千,我調二千精銳連一萬兵馬,前去相助,余者留山中,助夫人守山。」
羅剎道應答下來。
牛魔王正是要率兵出征,紅孩兒攔下,說道:「父親,孩兒同你一道助陣老叔。」
牛魔王細細一看,見是紅孩兒,便是拒絕,說道:「你尚年幼,此番征戰兇險,非比尋常,你在家中等待就是,不可弄險。」
紅孩兒道:「父親,莫忘孩兒久隨上老爺修行,有武藝在身,更有火候在身,若是爭鬥,孩兒不曾弱得。再者說,老叔與孩兒關係密切,老叔有難,孩兒定要相助。」
牛魔王啞然失笑,他這孩兒自幼得祖師憐愛,使其餐風飲露,後跟隨真人修行,又歷練許久,身中本事可不弱得。
他遂道:「罷,罷,罷。既是孩兒你要隨我一同,便走吧,且讓西行大路上的妖祟,見一見我父子二人的本事。」
羅剎女不曾阻攔,只目中擔憂,再三叮囑紅孩兒要當心紅孩兒叩別羅剎女,方才說道:「父親,請將孩兒五行車帶上,紅孩兒不懼那獅駝山妖怪也。」
牛魔王應下,再道:「孩兒,那獅駝山三魔,西行路上聞名,莫要大意,你悟空老叔有天大的本事,恐亦難過此處。」
紅孩兒道:「孩兒不懼。」
父子二人一陣談說,遂點齊兵馬,往獅駝山中而去。
淮河水府之中。
姜緣正在此中,與水猿大聖攀談,水猿大聖設席以待,左良亦在他身旁,他看著水猿大聖遣散一批又一批的妻妾,但大部分妻妾不願離去,皆留在水府之中,陪伴水猿大聖。
左良見之,多有不解,低聲問道:「先生,這是怎說?水府不曾有金銀,也不曾有富貴香華,這些女子乃是被擄來,怎個這般多人死心塌地?」
姜緣笑而不語。
水猿大聖何等修行,自是聽聞,坐在席間,答道:「老兒,你只知其一,不知二三。」
左良起身拜禮,說道:「願聞其詳。」
水猿大聖道:「我這等妻妾,雖是擄來,但多為苦命人,如今的世道,
何曾在意過他等,若是他等留在家中,怎有個好下場?你乃人身,若你生女,豈會與男丁同等待遇?在我這水府中,卻也有個自在。」
左良動容,說道:「受教了。」
水猿大聖笑道:「再者說,我有個戰之法,你這老兒,怎知其中樂趣。」
左良聞言,沉默不語。
姜緣說道:「你這廝,今即歸正,切記修行,不可再胡作非為。』
水猿大聖見姜緣開口,端肅答道:「真人,既是應下,我當持守戒律,
不再作惡。」
姜緣正要再說些甚。
忽有水兵來報,言有雷曹要見真人。
姜緣聞聽,知那雷曹乃是先前在河外報信與他者,他即使水猿大聖將人放入。
雷曹入了水府,再三叩拜真人。
姜緣問道:「今水猿大聖已歸正,不再作祟,你可安心。『
雷曹拜道:「真人,此來非為水猿大聖之事。乃昔日為奸人所害,故貶下界來,乃請真人能知我之冤屈。」
姜緣沉吟良久,說道:「冤屈之事,你與我言說,有何用處?我不曾受仙篆,乃下界一太乙仙罷,如何能聽你之冤屈?」
雷曹垂淚道:「小神人微言輕,冤屈上不達天聽,正是無處申冤。小神所犯之罪,不算嚴重,比不得天蓬,捲簾那等,只貶下界三年,便可歸天然此事與人間修行人有關,故請真人得知。」
姜緣問道:「與人間修行人有關?你且說與我聽。」
雷曹眼中淚,說道:「自閻浮世界各法脈而出,修行人多有借法之能,若其借法時,我等不至,則有罪論,若是等閒,自無不可。然有些修行人,心有,因我與其不合,便挑選我忙碌時借法調令,我不曾而至,故有罪行,幸是神官有情,只貶我下界三年,不然我性命不保矣。」
姜緣聞聽,知了事情,心中有數,只讓雷曹歸去,記下了此事。
水猿大聖可不管這等事兒,他歸正修行,護佑一地,保淮河不亂,天下有水災,他方前往。但此時無須前往,他見雷曹離去,小心翼翼的問起了姜緣一些修行之事。
姜緣見水猿大聖這般模樣,不曾取笑,只道願聞道者,自當解惑。
光陰迅速,不覺二三日去。
卻說行者使變化,在獅駝洞中一陣鬧騰,要試探三魔虛假,怎料教看出端倪,竟是個猴尾被看出,行者不曾全天地數,未有人身,終是大禍。
行者一時不察,教三魔捆住,那大鵬取出陰陽二氣瓶,將行者收入瓶中,這瓶兒甚是了得,行者出不得去,正是危難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