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造海船,開啟海上絲綢之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4章 造海船,開啟海上絲綢之路

  遼東。

  平壤城外。

  李承乾從各地召集了上千造船工匠。

  屋內。

  七位在高麗,新羅,馳名已久的造船大師,正戰戰兢兢的跪在地上。

  「好了,免禮吧。」

  「孤讓人召你們過來,是要給孤造最新的大船,能夠在海面上有效抵禦風暴的海船。」

  「今日,便是集思廣益,把最新大船的雛形敲定下來。」

  造船,對於李承乾來說,是很關鍵的事情。

  這涉及到整個大唐對外的開發教化之事,包括海上貿易的開闢。

  王朝時代,海上貿易的興盛,大致是起源於唐朝,在宋朝至明朝初期達到鼎盛。

  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繁盛,海商足跡遍布東南亞與印度洋,遠抵非洲東海岸。從東北方的膠州灣,到中部的杭州灣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再到南部的廣州灣、瓊州海峽,布滿開展市舶的港口。宋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被廣泛交易到東南亞、南亞、中東乃至非洲。

  李承乾想要提前打造海上絲綢之路,這其中貿易所用的海船就必不可少。

  只是大唐初的造船技術雖說不錯,但更多是用於在內陸行駛,涉及到遠洋貿易,就比較拉胯了,屬於水船而非是海船。

  現如今,李承乾要打造的,就是能夠在大海上長久航行的海船。

  遼東山多樹多,木材資源豐富,加上沿海,為造海船提供了不少條件。

  在海船的製作上,本身也有一定的技術儲備。

  李承乾要做的是,讓這些原本技術上敝掃自珍的造船大師們,共同探討,研究,再加上自己的一點提示,造出能夠進行遠洋貿易的海船。

  「孤要造的,是能夠遠洋的大船,汝等先給孤講述一番,這造船一般是如何造的。」

  李承乾擺擺手,侍衛搬來七條椅子過來,讓七個造船大師坐下。

  七位造船大師面面相覷,在太子的命令下入座。

  一番對視後,最終還是由那位年逾花甲、白髮蒼蒼的李姓大師率先打破沉默。他恭敬地朝李承乾拱了拱手,聲音帶著幾分滄桑與專業。

  「稟太子殿下,這造遠洋海船,選材可是開篇第一道難題,馬虎不得。遼東山林雖廣袤無垠,木材看著多不勝數,但真正合用的,著實得費一番心思去挑。」

  「就拿那柚木來說,質地堅硬似鐵,紋理細密緊實,任是海水成年累月地侵蝕,也難以傷它分毫。」

  「只是柚木生長緩慢,在這山林里尋覓起來,頗為不易,還得差人漫山遍野去甄別。鐵力木亦是上選,分量沉,入水即沉,耐腐性極佳,可伐取時,普通斧頭砍上去,沒幾下就卷了刃,非得用上特製的利刃才行。」

  李承乾聽得專注,不時點頭,示意他接著講。李大師歇了口氣,繼續說道:「挑好木材,乾燥處理也極為關鍵。新砍下的木料,濕漉漉的飽含水汽,要是貿然用上,船板不出半年,準會裂得像龜殼。」

  「須得尋一處通風乾爽之地,將木材規整碼放,慢慢陰乾。這一晾,短則數月,長則一年有餘,還得時不時派人查看,倘若碰上連陰雨,濕氣滲進去,前功盡棄不說,糟蹋了好料子,更是心疼。」

  新羅來的朴大師見縫插針,拱手接著話題:「稟太子殿下,等木材幹燥妥當了,開料又是精細活。」

  「匠人們得依照事先繪好的圖紙,一毫一厘都不能差。」

  「這用鋸之時,鋸齒得時時打磨,鈍了的鋸子,不僅費力,還容易把木料扯出毛刺,壞了品相。」

  「斧子劈砍時,角度也有門道,稍有偏差,船板薄厚不均,後面拼接就成了大麻煩。」

  兩人開了頭,氣氛頓時從肅然變得緩和很多。

  幾個大師也明白了,太子殿下是真準備造遠洋大船。

  於是開始紛紛建言。

  高麗的金大師緊接著說道:「船板拼接更是重中之重,咱大唐如今常用的榫接釘合,用到海船上,還得改良精進。」

  「那釘子,需用上好的精鐵,投入洪爐反覆鍛打,加粗加長,釘入船板前,還得在桐油里浸泡個三五日,防鏽蝕。」

  「拼接時,光平接可不夠,還得有斜搭、燕尾榫相互嵌套,如此才能讓船板渾然一體。」


  「說起這龍骨,更是海船的根基命脈,須得尋那兩人合抱粗的巨木,去皮刨光,再細細打磨,直至順滑無比,嵌入船底時,還得用楔子、鐵釘雙重加固,一絲縫隙都不能留,不然遇上大風浪,龍骨鬆動,整艘船都得散架。」

  李承乾忍不住插話問道:「金大師,孤聽聞,這造船時,木材之間契合不好,還容易生蟲,可有法子應對?」

  金大師忙不迭點頭:「殿下英明,這海船長期泡在水裡,濕熱環境最招蛀蟲。老奴的法子是,把船板先擱在大鍋里蒸煮一番,水裡再添些防蟲的草藥,像苦楝皮、雷公藤這類,煮透之後,任是再刁鑽的蛀蟲,也啃不動船板。」

  新羅的朴大師又接過話茬:「殿下,船身內設水密隔艙也是關鍵一環。這隔艙看著簡單,實則工藝繁雜,艙壁得用厚實木板,與船身連接處要用麻絲、桐油灰密封緊實,半點不能透氣透水。只是做這隔艙時,尺寸最難把控,大一分小一分,都影響艙室布局,還得一次次丈量校準。」

  擅長帆具的那位大師這時站了出來,微微欠身道:「殿下,帆的講究絲毫不比船身少。現有的帆到遠洋里就顯得單薄無力。要造新帆,先得織料,嶺南新出的綢布雖說輕便,可韌性不足,還得混紡些麻線進去,增強拉力。」

  「裁剪時,形狀得是多邊梯形,這角度每一處都得精心計算,太鈍兜不住風,太銳又易破損。還有啊,這帆索,用普通麻繩,經不住海風長時間吹刮,得用上三股擰成的特製纜繩,裡頭還得夾著細鋼絲,方能經久耐用。」

  李承乾點點頭,對於造船,也基本上有個大概的知曉了。

  只是這跟他自己揣測的想法有很多出入,尤其是造海船這等事情,顯然不是個容易事。

  一艘海船造出來,少說也需要個一年半載,即便是建立標準化的造船流程,恐怕也不能縮短太多時間。

  有些程序,譬如木材的處理上,就不是能輕易節省掉時間的。

  「諸位大師說得頭頭是道,孤很是欣慰。只是遠洋航行,風雲變幻莫測,遇上風暴如何?船身穩固性又該如何額外加固?」

  這算是給出個難題了。

  眾人又是一番思忖,許久,李大師才緩緩道:「太子殿下,遇上風暴,船身重心得壓低,可在船底增設壓艙石,用鐵索固定。船舷兩側,還得加裝厚實的護板,用榫卯牢牢鎖住,風暴裏海浪拍擊,能擋上一擋。」

  「為防萬一,還得多備些應急修補材料,像備用船板、桐油、麻絲,萬一船身破損,能及時搶修。」

  李承乾清楚了。

  造船主要是通過六個步驟。

  選材,乾燥處理,開料制板,拼接組裝,帆具製作,還有最後的防護與輔助設施配置。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最為主要的船體結構設計。

  到最後,還要重新制定新的建造標準流程。

  這無疑是個不小的工程。

  但必須要從現在開始就準備。

  ——

  七日後。

  神武宮。

  李承乾都感覺到有些累了,好歹大概的造船方案定下。

  接下來是對船體製造各方面技術的匯總和優化。

  譬如優化龍骨結構,改進船板連接方式,優化水密隔艙技術,改良船帆形狀和材質,增加船帆數量和布局等等。

  這些技術,不是說李承乾自己就能全部搞定的,還是需要慢慢聚集人才,而後逐步進行改良。

  當然,至少現在來說,已經可以開始進入到造船的步驟來了。

  「殿下,好消息。」

  李德謇匆匆忙忙的趕過來進行匯報。

  「什麼好消息?」

  李承乾放下筆,他正在寫關於船廠的章程。

  李德謇一臉驚喜的回道:「殿下,剛從長安傳來的消息,陛下在朝堂上,通過了殿下的新政,在經過百官討論後,決定先在一些縣城進行嘗試,如果有效果的話,那麼就會在整個大唐進行改制。」

  這個消息確實很驚喜。

  就連李承乾自己也沒想到,二鳳竟然會選擇套用他的新政。

  這裡面的象徵意義,要更加大於實際意義。

  李世民這麼做,幾乎是在像所有人宣布,他對於太子新政的支持,也意味著對於太子正統之位的支持。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旁人看來,這次的新政,很有可能就是陛下跟太子都已經商量好的,現在遼東進行,然後蔓延到大唐。

  「還真是個好消息。」

  李承乾表示了肯定。

  李德謇略微遲疑後說道:「陛下這般做,想來對於殿下還是很認可的。」

  「或許拿下百濟後,便可返回大唐了。」

  李承乾不可能一直待在遼東的,等到一統海東,自然還是要返回大唐。

  否則偏安一偶,這大唐皇帝位,還要不要了。

  真要拖到二鳳駕崩,那還不知道多少年了,況且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等拿下百濟再說吧。」

  李承乾跳過這個話題,轉而說道:「據說百濟聯合倭國,似乎是答應了倭國那邊不少條件,請倭國出動了數百艘戰船,要對沿海一帶進行騷擾。」

  「眼下我打算操練一批水軍,如今新羅那邊,已然是穩定得差不多了,我需要找個人接替蘇將軍,你覺得該讓誰去。」

  蘇定方是個全能型選手,不僅是陸戰,歷史上水戰也是很有天賦。

  在唐高宗時期,沒百濟的戰役中,蘇定方率領水軍渡海作戰,成功登陸並擊敗百濟軍隊,為唐朝征服百濟、擴大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立下汗馬功勞,展現出了出色的水陸兩棲作戰指揮能力。

  這次操練水軍的事情,李承乾思來想去,還是交給蘇定方來干。

  能者多勞是一方面。

  更多的方面,是現在李承乾麾下缺乏優秀且能獨當一面的將領。

  裴行儉,薛仁貴這等名將,畢竟還是沒完全的成長起來。

  「我認為,或許可以讓賀蘭楚石去。」

  李德謇說出了自己的人選。

  李承乾微微皺眉:「為什麼是他。」

  對於賀蘭楚石,沒殺已經算是恩德了,還把新羅交給他,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李德謇無奈道:「賀蘭楚石在東宮任職多年,經驗豐富,眼下練兵的練兵,備戰的備戰,算來算去,也沒有比他更為適合的了。」

  李承乾眉頭舒展開來。

  這話倒是沒錯。

  賀蘭楚石治理地方不行,軍事管理也不行,但終究是為官多年,在政治鬥爭這塊,也是有經驗的。

  「好,就讓他去吧。」

  新羅如今更多的問題,是對於貴族的鎮壓,權力的爭鬥,儘量平穩的進行過渡。

  這方面,賀蘭楚石是能幹的。

  眼下新羅,因為沒有經過高麗那樣的武力掃蕩,大的風浪沒有,小的麻煩還是很多的。

  這就需要足夠的人手跟時間去做。

  另一邊。

  賀蘭楚石得到消息後,欣喜若狂。

  這些日子,他基本賦閒在家,因為丈人被抓走之後,太子對他的冷落越發明顯了。

  這讓他一直都感到很是不安。

  如今有了新的任命,心裡頭頓時就安穩許多。

  「太子還是在乎我的。」

  賀蘭楚石新心中,很快就為自己先前對太子的誤會感到羞愧。

  想來是因為自己治理地方跟操練軍隊的能力不行。

  現在有了用武之地,太子立即就想到自己了。

  四月末。

  百濟這邊的王太子扶餘隆,帶著一眾麾從,終於是趕到了長安。

  望著偌大的長安城門,堅固高聳偉岸的城牆。

  此刻扶餘隆終於意識到,百濟跟大唐的差距有多大。

  「這般大的城牆,看不見半點縫隙,猶如是一整塊巨石,當真是巧奪天工。」

  扶餘隆下意識的發出感嘆。

  這是因為如今的長安城牆,已經在李世民的吩咐下,全部都鋪上了一層水泥。

  所以咋一看到,不明白的人,會以為整個長安城牆都是塊巨大的石頭雕刻出來。

  「哪裡來的土包子。」

  路過的長安商人正好是聽到了這句哈,不由是嗤笑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