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橋段似曾相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6章 這橋段似曾相識

  偷馬的,劉絳見過,偷軍馬的劉絳也見過。

  但跑到幾萬人大軍營里偷軍馬的,劉絳尋思這老鄉也是真夠虎逼啊。

  偷盜軍馬的兩個人,剛摸進了騎兵營地不久之久就被按住了。

  能被選拔參加此次伐遼東征的軍隊,就沒有不是精銳的,又是到了遼西這樣形勢複雜的地區,劉絳對下面的部隊要求很高,必須布置明暗崗哨,烽隧,以及斥候多久匯報一次都有具體的規定,晚上還有夜巡隊,彼此交接還都得有口令。

  可以說布置的相當完善,想要夜襲的,基本上是沒可能成功,除非有內應。

  劉終一覺醒來聽說抓了兩個偷馬賊只覺得搞笑,隨後便讓人拿了口供過來。

  按理說這種地方盜竊軍用馬匹,可以直接砍了。

  但這種刑罰卻需要劉絳作為主官簽字核准,之後才能行刑。

  口供上,說了這兩人一個叫郭金叉,一個叫安元。

  兩人都算半個漢人,郭金叉母親是契丹人,父親是漢人,安元相反,父親是契丹人母親是漢人,兩人還是表兄弟。

  以打獵,採藥,偷盜,種地,打鐵,捕魚.:.為生。

  說白了,什麼都干。能活著混口飯吃就行。

  大營里,被吊起來凍得發抖的安元牙上下打著寒顫,嘴裡還嘟著,「我說我不來,你非拉著我來,現在完蛋了,就算不砍頭,這吊一天也凍死了個屁地..:」

  郭金叉道:「誰能想到這梁軍守衛這麼嚴密?還沒摸到馬呢就被巡夜的給發現了....」

  兩人都穿著破舊的皮袍,被吊在轅門處。東北的二三月之交,正是倒春寒的時候,安元說的也不錯,再吊一會,都不用看頭,直接凍死了...

  不過劉絳卻來了好奇心,非得看看這兩個二百五長啥樣,這樣的大聰明可不多見了。

  來到轅門處,劉絳看了一眼這倆人,怎麼說呢,看著就跟二流子似的,

  笑了笑搖搖頭然後示意一旁的軍法官直接走流程,該殺就殺吧。

  郭金叉卻是個眼尖的,看見下面有那個好像是當大官模樣的人準備走了,就大聲喊道:1「天將軍,如今正好要打高句麗了,難道在打仗之前還要殺壯士嗎!」

  劉絳聞言直接轉過頭,這倆人正好也從下面被放下來了。

  「你可知道我是誰?有何本事,敢在我面前自稱壯士?」

  郭金叉被放下來,自然不是輕拿輕放,摔了一下之後才立馬跪倒地上回話道:「小的不知道大將軍是何人,但大將軍威武雄健,定是天下第一好漢,請大將軍饒過我兄弟二人性命,願為大將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另一邊的安元也急忙跪地磕頭,「請將軍饒命,願為將軍效死。」

  劉絳突然來了點興趣,這個郭金叉跟他在鍾離回師的時候遇到的管白虎,好像是一類人。有些狡,有些勇猛,若是培養得當,說不定就能出個什麼。

  而這種類似的橋段,他好像在什麼地方聽過?是誰來著?

  張守和安祿山?

  「這兩人打二十軍棍,算是懲戒他們擅闖軍營,然後給我送到部曲營里,我要了。」

  「諾。」

  於是郭金叉和安元兩個盜馬賊,被打了二十軍棍之後,就稀里糊塗的被送到了親兵營里。

  這也是劉絳特意為之,故意說兩人只是擅闖軍營,畢竟偷盜的事還沒來得及干就被逮住了。要是上綱上線,直接砍了一點毛病沒有。

  劉絳一句話就能決定,這可是假節的大都督,軍中將領都隨便砍,別說兩個小賊了。

  從事校尉馮靈官還特意過來看了看這兩人,對著剛打完軍棍只能趴著的兩人道:「我是馮靈官,日後你們兩個賊寇就歸我管了,雖然蒙大將軍恩未爾龍之務腦袋也就一個,你們要是要是想試試自己幾個腦袋幾條命,那就儘管試試。這幾日就在這裡養傷,沒事不要亂走動,過幾日試你們的本事...」

  「那個將軍..:」

  馮靈官剛準備走,安元就叫住了他,

  「我不是什麼將軍,是大將軍魔下的參軍兼從事校尉,想問什麼說。」

  「方才那位大將軍,到底是哪位大將軍啊?」


  馮靈官跟著劉絳也有十年了,他的叔父馮抗曾經是九江王桓瑛舊部,後來東郊之戰立下戰功得到赦免,就跟著劉絳魔下參加了平東楚之戰,戰後就留在郢州任職,後來歷任太守、將軍,如今也是刺史。

  馮靈官是劉絳從郢州刺史任上轉任豫州刺史的時候因為叔父的關係到劉絳身邊當個親衛,這十年跟隨劉大紅也是南征北戰,按照戰功最少也是個郎將,但馮靈官卻跟著一起來的堂弟馮元靜拒絕劉絳給他們出去帶兵的機會,

  一直留在身邊,因此也被劉絳引為心腹,統率私兵部曲,宿衛一直是馮氏兄弟和酈飛負責。同時還給他們在驃騎大將軍府掛了參軍的職位。

  跟了劉大紅這麼久,馮靈官還頭一次見到這種二貨,居然連燕國公,劉大將軍的名號都沒聽過?

  「驃騎大將軍劉燕公的名號,你們不知曉?

  「原來是燕國公劉大將軍?就是那個家..:」

  郭金叉這邊剛想說話直接就被安元捂住了嘴,「校尉,您別跟他一般見識,他腦子不好...大將軍威名遠播,我們知道知道...」

  馮靈官則冷笑了一聲,「大將軍向來坦蕩,從來不避諱自己的過去,但咱們做下屬的還是要為尊者諱的,這嘴要是不會用,就縫上。」

  說罷轉身走了,郭金叉也意識到了自己剛才險些說吐露嘴了。

  「難怪了,那人問我有什麼本事,敢在他面前自稱好漢的時候,那眼神就跟在山裡看見山君一樣,虎視耽的,真要是這位大將軍,那沒的說,天下第一好漢咱也真說對了!」

  安元則沒好氣道:「你要死別連累我,你那家奴兩個字說出口,咱們不死都得脫層皮。剛挨了軍棍,你沒夠啊!」

  郭金叉嘿嘿的笑了笑,「我這不是一時情急了?這可是劉驃騎劉大將軍啊,咱們過去哪能想到還能見到這種人物?」

  在郭金叉看來,這天下的王侯將相,那都是生出來的,命裡帶的。

  因此格外佩服那些出身低微,白手起家的大人物。

  你什麼北趙武帝,段氏豪酋,本就是大楚的官,大梁皇帝李如願,倒是雄才大略,但也是豪強大族出身。

  因此他極為佩服漢高祖劉邦,以及漢昭烈帝劉備,這兩人的大名和故事,哪怕是柳城這種邊郡也是耳熟能詳。

  而當代人物之中,要說英雄好漢,他獨獨佩服劉絳。

  原因無他,劉絳出身夠低,但是現在達到的位置足夠高!

  都特麼混成家奴了,還能逆風翻盤,做大將軍,封國公!這太燃了!

  他一7日己轉廠

  麼

  我為仕麼不行!

  但偷馬的時候,他真是不知道這軍隊的主將姓甚名誰啊...不過這劉大將軍也是寬宏大量,居然只打了他們軍棍就饒了他們的狗命...還讓他們加入部曲。

  這前途一片光明啊。

  劉邦,劉備,還有這劉大將軍都姓劉,莫非是天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