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晚了
第265章 晚了
伐遼在即,河北河東兩地的強兵悍將,陸續匯集於郡。
而這次啟用的軍將,有非常多的北趙降人舊將,如代州刺史、冠軍大將軍李熊心,普州刺史、儀同大將軍段受冠,平州刺史、儀同大將軍鄭寶相,
征虜將軍、漁陽太守孫叔烈,衛尉少卿、開府大將軍段仲玄。
大司馬李峻和劉絳、張子悅率領三萬中軍和雍州駐軍達到的涿郡的時候,已經是二月了。
李峻作為前軍都督,在皇帝北上之前,整個幽州的所有軍隊也都歸他節制。
包括劉絳和張子悅所統轄的左軍和右軍。
到了薊城,幽州治所之後,劉絳第一個念頭是,往後這腳下的地都是寸土寸金啊。
雖然官位不是最高,但幽州刺史蔡機在迎接隊伍之中仍然是站在最前頭的,畢竟是他是幽州刺史,算是東道主了。
其他的兵馬只是客軍。
蔡機是張子悅的舊部,名字聽起來很菜,打仗一點都不菜,反而十分兇猛,這也是為什麼能讓他擔任幽州刺史的原因。
迎接儀式之後,李峻就迅速的召集諸將,開始詢問各部的準備情況,以及接下來進車遼東的路線問題。
實際上攻打高句麗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後勤問題,因為這個時候從河北到遼東主要是走盧龍道,
也就是後來的喜峰口。這一帶的隘道在漢魏時被稱為「盧龍塞」,盧龍道也因此而得名。盧龍道的路線是出盧龍塞沿灤河左岸北行,再沿著灤河支流北上,直到翻越燕山山脈,沿著老哈河上游西岸折而向東,沿著大凌河前往遼東。
至於後世的更為容易通行的傍海道,這個時候還沒開發出來。
而到了遼東之後,又有一個較為棘手的難題,也就是遼澤,可以理解為東西寬二百里的沼澤地,泥濘不堪,人馬難行。
要過遼澤,就得走遼燧。而高句麗目前的主要活動範圍就在遼澤以東,
因此這仗的最大難題不是擊敗敵人,而是要走過很遠很難走的路之後再擊敗敵人。
行軍是最主要的問題,如何讓大軍通過遼澤,如何運送大型的攻城器械,如何運送十萬級別大軍的糧草,這才是最終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這次打仗之所以啟用了大量的北趙鮮卑舊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段氏鮮卑起源於遼西,慕容鮮卑起於遼東,對這邊的環境明顯是更為熟悉的。
李峻也直接把話攤開說,「聖駕三月從洛陽啟程北上,在此之前,我們要做好一切出師準備,柳城和懷遠兩處,將作為大軍囤聚糧草和軍械之地..」
劉絳和張子悅則要分別前往柳城和懷遠坐鎮。
劉絳要去的柳城,在白狼水的中游,從盧龍道出發過白狼山,至於張子悅要去坐鎮的懷遠,則在醫巫間山,比柳城還要遠一點。
歸屬劉絳統轄的軍隊包括本部雍州軍六千人,李熊心統轄的代州軍四千人,北軍六千人,以及老兄弟趙夜叉所領的恆州軍四千人。
北軍的六千人,還都是他的舊部,也就是原本的淮南左營和淮北右營,
不過現在都換了營號,為「虎步營」「長林營」
虎步營現在的統軍是諸葛穆之,長林營的統軍則是曹文振,也都是他的舊部。
加上李熊心也是跟他一起打過仗的,平陽之戰和後面一路下晉陽,李熊心也都是在劉絳的節制下,這等於是李如願在做分配的時候,給各部隊調整的都是老搭檔。
此前李如願是有意對幾個大軍頭的手下軍隊進行拆分的調整的,劉絳、
毛襄、李峻、張子悅、袁鳳舉等人魔下的軍隊都已經輪換,重組,調整過了很多次了,這次卻直接讓這些大將率領舊部作戰。
可見皇帝陛下對本次出兵的重視。
四萬大軍從出了盧龍塞,過了燕山山脈,又走了好幾日才趕到柳城。
就在白狼水的中游,地處努魯爾虎山與松嶺山的中間地帶,劉絳到達了目的地,張子悅則要繼續率大軍轉向東北,沿灤河支流青龍河左岸北趨大凌河
更折向車去這道也不是說多難走,單單是行軍還好,但轉運軍糧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柳城也是慕容鮮卑的龍城,自慕容「建和龍宮,號龍城」之後,就被慕容鮮卑視作祖地。劉絳忍不住在想,金鏞先生虛構的慕容龍城也就是因為這個吧?
柳城作為遼東重鎮,但駐守的兵卒卻不多,只有不足兩千人,城中民戶多是鮮卑人和漢人,也有契丹人和高車人,加起來也就幾萬人。
柳城太守慕容邛,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的後代,跟此前北趙當政的慕容太后同出一脈,但彼此之間親屬關係已經很遠了,慕容邛在北趙的時候僅僅是幽州邊軍的一個軍主,還是大梁立國之後,慕容邛才得到了提拔,任命為柳城太守。
劉絳進入柳城之後,也沒住進慕容邛讓出太守府,而是讓大軍駐紮在城外,他自己也還是住軍帳。
不打仗的時候劉絳對於物資生活要求極高,但一打起仗來,那就是沒什麼要求了。
有的睡就睡,有的吃就吃。畢竟打仗不是郊遊。
張子悅在柳城休整一天之後,再次出發前往懷遠,
本來劉絳是請命去懷遠的,但張子悅卻說以往北伐大紅多有建功,這次不要跟我爭先。
於是張子悅主動請纓去往更靠近遼澤的懷遠。
而劉絳在柳城也還有別的任務,那就是震北面契丹、奚人、高車等部族。
柳城作為作為東北前沿的第一重鎮,除了為東征軍隊準備糧草、提供歇息的空間之外,軍隊進入柳城之後,還對北部的奚與契丹等部族形成一種威鑷,爭取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於是劉絳在大軍修整三日之後,就帶看三千騎兵北上了,全軍穿看鍠光瓦亮的甲冑,打著旗號遮天蔽日的往來於柳城之北的山谷和廊道,契丹等部族見到梁朝軍隊威武雄壯,全都有些膽戰心驚。
等到大軍做完了耀武揚威的工作之後,劉絳又派遣使者告知,大梁皇帝陛下要征伐高麗逆賊高元朗,跟你們沒關係啊,但是你們如果不懂事不聽話,順手就把你們滅了!
一番敲打之後,奚丹和奚人酋長們全都過來拜見劉大將軍,表示大皇帝陛下要征伐高元朗這太對了,就該打他們...我們都願意幫助大梁作戰,有人出人有馬出馬。
很明顯,這些契丹和奚人們的腦迴路就跟高句麗高氏那幫人不太一樣。
他們覺得,當年北趙打我們跟打孫子似的,但梁軍直接滅了北趙,這就是我們祖宗啊,現在大軍來了,必須恭敬啊。
高句麗高氏那幫人的腦迴路則是,北趙當年也沒奈何的了我們,運氣不好被大梁滅了,大梁又能奈我何?
等到斥候看到張子悅率領兩萬精兵入駐懷遠的時候,遠在二百里開外的遼澤那頭遼東城裡的高元朗終於是有點慌了。
緊忙寫了封謝罪書送到懷遠。
張子悅這邊也沒難為使者,你跟我說沒用,我武將,皇帝讓我來就一個字,干!
想要求和,你得去找我們皇帝陛下,我說了不算。
隨後派人護送使者往河北走。
等到使者到達河北的時候,正趕上李如願率領大軍到達河北重鎮信都。
在看過高句麗送來的謝罪國書之後,大笑道:「現在才知道求和?辱殺我使者,掠我臣民,奪我土地?現在說一句求和就讓朕罷兵?」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回去告訴高元朗,如果真有心請罪,就放下武器,等著朕去遼東城的時候,打開城門,負荊請罪!」
李如願只覺得這幫高句麗簡直就是可笑,我前部大軍都趕到懷遠了,你跟我不打了?你說了算?
我之前為了出兵合禮法可是走了整套流程,現在求和?
晚了!
伐遼在即,河北河東兩地的強兵悍將,陸續匯集於郡。
而這次啟用的軍將,有非常多的北趙降人舊將,如代州刺史、冠軍大將軍李熊心,普州刺史、儀同大將軍段受冠,平州刺史、儀同大將軍鄭寶相,
征虜將軍、漁陽太守孫叔烈,衛尉少卿、開府大將軍段仲玄。
大司馬李峻和劉絳、張子悅率領三萬中軍和雍州駐軍達到的涿郡的時候,已經是二月了。
李峻作為前軍都督,在皇帝北上之前,整個幽州的所有軍隊也都歸他節制。
包括劉絳和張子悅所統轄的左軍和右軍。
到了薊城,幽州治所之後,劉絳第一個念頭是,往後這腳下的地都是寸土寸金啊。
雖然官位不是最高,但幽州刺史蔡機在迎接隊伍之中仍然是站在最前頭的,畢竟是他是幽州刺史,算是東道主了。
其他的兵馬只是客軍。
蔡機是張子悅的舊部,名字聽起來很菜,打仗一點都不菜,反而十分兇猛,這也是為什麼能讓他擔任幽州刺史的原因。
迎接儀式之後,李峻就迅速的召集諸將,開始詢問各部的準備情況,以及接下來進車遼東的路線問題。
實際上攻打高句麗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後勤問題,因為這個時候從河北到遼東主要是走盧龍道,
也就是後來的喜峰口。這一帶的隘道在漢魏時被稱為「盧龍塞」,盧龍道也因此而得名。盧龍道的路線是出盧龍塞沿灤河左岸北行,再沿著灤河支流北上,直到翻越燕山山脈,沿著老哈河上游西岸折而向東,沿著大凌河前往遼東。
至於後世的更為容易通行的傍海道,這個時候還沒開發出來。
而到了遼東之後,又有一個較為棘手的難題,也就是遼澤,可以理解為東西寬二百里的沼澤地,泥濘不堪,人馬難行。
要過遼澤,就得走遼燧。而高句麗目前的主要活動範圍就在遼澤以東,
因此這仗的最大難題不是擊敗敵人,而是要走過很遠很難走的路之後再擊敗敵人。
行軍是最主要的問題,如何讓大軍通過遼澤,如何運送大型的攻城器械,如何運送十萬級別大軍的糧草,這才是最終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這次打仗之所以啟用了大量的北趙鮮卑舊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段氏鮮卑起源於遼西,慕容鮮卑起於遼東,對這邊的環境明顯是更為熟悉的。
李峻也直接把話攤開說,「聖駕三月從洛陽啟程北上,在此之前,我們要做好一切出師準備,柳城和懷遠兩處,將作為大軍囤聚糧草和軍械之地..」
劉絳和張子悅則要分別前往柳城和懷遠坐鎮。
劉絳要去的柳城,在白狼水的中游,從盧龍道出發過白狼山,至於張子悅要去坐鎮的懷遠,則在醫巫間山,比柳城還要遠一點。
歸屬劉絳統轄的軍隊包括本部雍州軍六千人,李熊心統轄的代州軍四千人,北軍六千人,以及老兄弟趙夜叉所領的恆州軍四千人。
北軍的六千人,還都是他的舊部,也就是原本的淮南左營和淮北右營,
不過現在都換了營號,為「虎步營」「長林營」
虎步營現在的統軍是諸葛穆之,長林營的統軍則是曹文振,也都是他的舊部。
加上李熊心也是跟他一起打過仗的,平陽之戰和後面一路下晉陽,李熊心也都是在劉絳的節制下,這等於是李如願在做分配的時候,給各部隊調整的都是老搭檔。
此前李如願是有意對幾個大軍頭的手下軍隊進行拆分的調整的,劉絳、
毛襄、李峻、張子悅、袁鳳舉等人魔下的軍隊都已經輪換,重組,調整過了很多次了,這次卻直接讓這些大將率領舊部作戰。
可見皇帝陛下對本次出兵的重視。
四萬大軍從出了盧龍塞,過了燕山山脈,又走了好幾日才趕到柳城。
就在白狼水的中游,地處努魯爾虎山與松嶺山的中間地帶,劉絳到達了目的地,張子悅則要繼續率大軍轉向東北,沿灤河支流青龍河左岸北趨大凌河
更折向車去這道也不是說多難走,單單是行軍還好,但轉運軍糧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柳城也是慕容鮮卑的龍城,自慕容「建和龍宮,號龍城」之後,就被慕容鮮卑視作祖地。劉絳忍不住在想,金鏞先生虛構的慕容龍城也就是因為這個吧?
柳城作為遼東重鎮,但駐守的兵卒卻不多,只有不足兩千人,城中民戶多是鮮卑人和漢人,也有契丹人和高車人,加起來也就幾萬人。
柳城太守慕容邛,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的後代,跟此前北趙當政的慕容太后同出一脈,但彼此之間親屬關係已經很遠了,慕容邛在北趙的時候僅僅是幽州邊軍的一個軍主,還是大梁立國之後,慕容邛才得到了提拔,任命為柳城太守。
劉絳進入柳城之後,也沒住進慕容邛讓出太守府,而是讓大軍駐紮在城外,他自己也還是住軍帳。
不打仗的時候劉絳對於物資生活要求極高,但一打起仗來,那就是沒什麼要求了。
有的睡就睡,有的吃就吃。畢竟打仗不是郊遊。
張子悅在柳城休整一天之後,再次出發前往懷遠,
本來劉絳是請命去懷遠的,但張子悅卻說以往北伐大紅多有建功,這次不要跟我爭先。
於是張子悅主動請纓去往更靠近遼澤的懷遠。
而劉絳在柳城也還有別的任務,那就是震北面契丹、奚人、高車等部族。
柳城作為作為東北前沿的第一重鎮,除了為東征軍隊準備糧草、提供歇息的空間之外,軍隊進入柳城之後,還對北部的奚與契丹等部族形成一種威鑷,爭取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於是劉絳在大軍修整三日之後,就帶看三千騎兵北上了,全軍穿看鍠光瓦亮的甲冑,打著旗號遮天蔽日的往來於柳城之北的山谷和廊道,契丹等部族見到梁朝軍隊威武雄壯,全都有些膽戰心驚。
等到大軍做完了耀武揚威的工作之後,劉絳又派遣使者告知,大梁皇帝陛下要征伐高麗逆賊高元朗,跟你們沒關係啊,但是你們如果不懂事不聽話,順手就把你們滅了!
一番敲打之後,奚丹和奚人酋長們全都過來拜見劉大將軍,表示大皇帝陛下要征伐高元朗這太對了,就該打他們...我們都願意幫助大梁作戰,有人出人有馬出馬。
很明顯,這些契丹和奚人們的腦迴路就跟高句麗高氏那幫人不太一樣。
他們覺得,當年北趙打我們跟打孫子似的,但梁軍直接滅了北趙,這就是我們祖宗啊,現在大軍來了,必須恭敬啊。
高句麗高氏那幫人的腦迴路則是,北趙當年也沒奈何的了我們,運氣不好被大梁滅了,大梁又能奈我何?
等到斥候看到張子悅率領兩萬精兵入駐懷遠的時候,遠在二百里開外的遼澤那頭遼東城裡的高元朗終於是有點慌了。
緊忙寫了封謝罪書送到懷遠。
張子悅這邊也沒難為使者,你跟我說沒用,我武將,皇帝讓我來就一個字,干!
想要求和,你得去找我們皇帝陛下,我說了不算。
隨後派人護送使者往河北走。
等到使者到達河北的時候,正趕上李如願率領大軍到達河北重鎮信都。
在看過高句麗送來的謝罪國書之後,大笑道:「現在才知道求和?辱殺我使者,掠我臣民,奪我土地?現在說一句求和就讓朕罷兵?」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回去告訴高元朗,如果真有心請罪,就放下武器,等著朕去遼東城的時候,打開城門,負荊請罪!」
李如願只覺得這幫高句麗簡直就是可笑,我前部大軍都趕到懷遠了,你跟我不打了?你說了算?
我之前為了出兵合禮法可是走了整套流程,現在求和?
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