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接風
范純祐是范仲淹長子,今年十七歲,常年侍奉在范仲淹的身邊。
但說實話,這人吧,太低調了,低調到范仲淹不主動提起,別人都不知道,一直跟在范仲淹身邊伺候他的人,居然是范家長子。
也不知道老范到底是怎麼教的孩子,硬生生的把自家長子給教育的超級沒存在感。
但是吧,范純祐這個人,一旦你真的對他有所了解的話,就知道,這傢伙,也同樣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事實上,范純祐十歲的時候,就被范仲淹身邊親朋好友交相稱讚。
方十歲,能讀諸書;為文章,籍籍有稱。
這就是史書上對范純祐的評價......又是一個十歲就開始研究經義的天才兒童。
雖然比他的弟弟范純仁稍微差點,但比起顧深這種十歲才開始啟蒙的小孩來說,已經是強的太多了。
但范純祐,雖然在范仲淹的身邊沒什麼存在感,在歷史上獲得的成就,也遠不如他的弟弟范純仁,范純粹來的高。
但,不是他不能,只是他不想罷了。
作為長子,范純祐放棄了一切的科考,求學的機會,全心留在自己父親身邊照顧父親,侍奉母親。
一直到范仲淹後來罷相,不得已,他才通過恩蔭入仕做官......那時候,他都已經三十好幾的人了。
這種侍奉雙親至孝之人,在任何時代,都是值得別人敬佩,並願意與之結交的。
至少,顧深和王單都願意跟范純祐交朋友。
但是吧......范純祐這個人吧,低調成這個樣子,也不是沒有一些個人的原因的。
事實上,范純祐用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社恐。
也不知道老范是怎麼教的孩子,范純祐是極其內向,不擅長跟別人打交道的性格......哪怕是顧深這種可以隨意出入府衙的人,這一年時間裡,跟范純祐說過的話,加起來可能都不到十句。
范純祐大概也知道自己這個性格,連基本的人際關係都做不好,更別說出仕做官了......所以才安心的呆在父母身邊,侍奉父母吧。
所以,當顧深和王單看到范純祐也來參加這個詩會的時候,其實是很驚訝的。
這事兒新鮮的,顧深和王單都不喝酒了,直接找了過去。
「父命難違。」
這就是范純祐的回答。
也就搭著問話的人是顧深,范純祐知道他跟自己家是什麼關係,否則的話,范純祐可能都不一定會回答。
不是看不起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但這個回答,除了告訴顧深范純祐出現在這裡是范仲淹要求的外,其他的信息,那是真的一點都沒有透漏啊。
顧深和王單自然接著追問,但范純祐支支吾吾的,就是說不清楚......這倒霉孩子的社恐病,又犯了。
但,想來,不會是太重要的事情吧......真正重要的事情,范仲淹也不會讓自己的長子來干,畢竟自己兒子什麼性格,他當爹的肯定清楚。
所以......就當時遇到了朋友,一邊喝酒,一邊閒聊唄。
大部分時間,都是顧深和王單在聊,范純祐單純陪同,一句話都不說。
等到熬到差不多了,三人一起告辭。
范純祐是不想在這麼熱鬧的上元節繼續瞎逛了,他挺怕人多的地方的。
而顧深和王單,則是結伴,去找自己媳婦兒了。
沒有什麼詩會挑釁,裝逼打臉的環節,畢竟就顧深和王單現在的身份,一個是大儒胡瑗的徒孫,范仲淹的子侄輩,另一個是蘇州首富之子,同時也是最近協調五河疏浚的掌事......蘇州城裡,也沒哪個不開眼的敢惹這倆。
甚至這倆還是貢生的身份,根本不用參加蘇州府的發解試,跟現場的這些讀書人根本就不是一個賽道的人。
沒有競爭,也沒有利益衝突,誰又會腦抽抽的冒著得罪知州和首富的風險,故意去為難兩人。
所以嘛......倆大男人,只能是抱團,沒出息的來找自家媳婦兒了。
「怎的,今日不去見見你那些妹妹們了?!」
程玉斜眼看了自己夫君一眼,嘴裡說著吃醋嫌棄的話,但心裡,明顯是很高興的。
至於蘇錦兒......她就是笑著看著顧深,悄悄的伸出了自己的小手。
一夜魚龍舞什麼的,還是留給有需要的人吧,在顧深這邊看來,自己自有美人相伴,就用不著去搶別人的名頭了。
再說人辛棄疾也不容易......
..............................
上元花燈節,終究有結束的時候,而過了上元節,日子就又恢復到日常的狀態。
蘇州府的五河疏浚工程,重新開工了,王單也跟著忙碌了起來。
而顧深,自然也要恢復每天去府衙報到,跟著胡瑗一起讀書學習的日子。
不過嘛,最近顧深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
也許是因為剛剛過完上元節,胡老爺子心情還不錯,又可能是因為蘇州郡學籌備順利,立春後就可以正式開始招生了......總而言之,顧深最近沒有被老爺子盯得太緊,小日子過的還算不錯。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一月下旬......張方平來了。
很神奇的一件事,張方平這個崑山知縣,來找范仲淹這個蘇州知州述職,居然不是在年前,而是在年後過完了上元節。
但這事兒吧,也有個解釋......張方平一個人當四個人用啊,他是真的忙不過來。
因此,范仲淹特許張方平,可以稍微晚一點來蘇州府城述職......但再怎麼拖,拖不過一月底去。
否則就不是述職,而是范仲淹招張方平過來問責了。
張方平跟范仲淹說了什麼,顧深不知道,但張方平難得的來一趟蘇州府城,顧深和王單一起,還是給張方平安排了一個接風宴。
地點,就定在百花樓。
是的,最近王單又有心思來百花樓了,因為啊......程玉懷孕了。
上元節回去後,程玉的身體就一直不太好,總感覺身體發虛,噁心想吐啥的......王單不敢怠慢,請來大夫一看,才得知程玉已經懷孕兩個月了。
算算時間,其實程玉年前就已經懷上孩子了。
這下給程玉氣的,心情更不好了......過年期間挨的那頓說,不是挨的冤枉嘛?!
所以,現在程玉不想看到王單,直接把王單從家裡給趕出來了。
然後,王單就樂呵呵的上百花樓來了。
這事兒吧......挺離譜的。
自家媳婦兒剛剛懷孕,王單不好好的在家照顧媳婦兒,卻跑來逛青樓......要擱到現代,非被人罵死不可。
但,在這個時代,王單這麼做,反而是程玉希望的。
一來,程玉根本不需要王單在身邊照顧,她這一懷孕,就是整個王家的皇太后,有的是人來伺候她......王單在跟前幫不上忙不說,還讓程玉莫名的生氣,覺得礙眼。
二來,這年月,一個男人,放著好好的正事兒不做,天天圍著一個女人轉,可沒有人會稱讚他是愛妻,只會認為他是不求上進,沉迷女色。
再加上前段時間,王單為程玉好受一些做出的那些努力,程玉也都看在眼裡......所以,就放羊了唄。
只要不是隔天領個妹妹回家來,去青樓就去青樓唄。
更何況,這次王單也是有正當理由的......招待崑山知縣張方平啊。
不管在什麼時代,商人的地位都不高,哪怕是商業發達的北宋,商人終究只是商人。
甚至,王單這次能接待張方平,還不是因為他商人之子的身份,而是他作為安定書院貢生的身份,同為讀書人,才有資格招待張方平。
這種機會,哪怕是王家,也不是一直都能遇到的。
總而言之,王單在青樓招待張方平這事兒,除了顧深略微吐槽了王單幾句外,還真的誰都挑不出理來。
當然,雖然招待場所是選在了青樓,但不管是王單還是張方平,都不會選擇在青樓過夜。
王單是不敢,來歸來,真要夜不歸宿,他明天回去得在家跪搓衣板。
而張方平顯然也不會這麼幹。
北宋其實是明令禁止官員狎妓的,但是這條規定吧,就比較兩可了。
身為官員,你要是去青樓吃頓飯,請幾個歌姬舞姬助興,那自然沒人會來閒著沒事兒跟你摳字眼。
但你要是在青樓過夜,那沒的說,明天等著別人彈劾你吧,誰都跑不了。
所以,張方平可以接受顧深和王單在百花樓給自己接風洗塵,但絕對不會在百花樓過夜的。
甚至,連王家,張方平都沒去,他寧可跟著顧深一起出城,去顧深的小院內住,也不願意去王家過夜。
說到底,王家終究是商賈之家。
張方平可以跟王單論友,是因為王單是貢生,但王家不一樣,王家可不是詩書之家。
官員夜宿商賈之家不是不行,但總容易被人聯想到一些權錢交易,為了自己的官聲著想,張方平寧可住在相對簡陋的顧家。
就這樣,張方平就在顧家住下了,而且一住就是十天的時間。
但說實話,這人吧,太低調了,低調到范仲淹不主動提起,別人都不知道,一直跟在范仲淹身邊伺候他的人,居然是范家長子。
也不知道老范到底是怎麼教的孩子,硬生生的把自家長子給教育的超級沒存在感。
但是吧,范純祐這個人,一旦你真的對他有所了解的話,就知道,這傢伙,也同樣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事實上,范純祐十歲的時候,就被范仲淹身邊親朋好友交相稱讚。
方十歲,能讀諸書;為文章,籍籍有稱。
這就是史書上對范純祐的評價......又是一個十歲就開始研究經義的天才兒童。
雖然比他的弟弟范純仁稍微差點,但比起顧深這種十歲才開始啟蒙的小孩來說,已經是強的太多了。
但范純祐,雖然在范仲淹的身邊沒什麼存在感,在歷史上獲得的成就,也遠不如他的弟弟范純仁,范純粹來的高。
但,不是他不能,只是他不想罷了。
作為長子,范純祐放棄了一切的科考,求學的機會,全心留在自己父親身邊照顧父親,侍奉母親。
一直到范仲淹後來罷相,不得已,他才通過恩蔭入仕做官......那時候,他都已經三十好幾的人了。
這種侍奉雙親至孝之人,在任何時代,都是值得別人敬佩,並願意與之結交的。
至少,顧深和王單都願意跟范純祐交朋友。
但是吧......范純祐這個人吧,低調成這個樣子,也不是沒有一些個人的原因的。
事實上,范純祐用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社恐。
也不知道老范是怎麼教的孩子,范純祐是極其內向,不擅長跟別人打交道的性格......哪怕是顧深這種可以隨意出入府衙的人,這一年時間裡,跟范純祐說過的話,加起來可能都不到十句。
范純祐大概也知道自己這個性格,連基本的人際關係都做不好,更別說出仕做官了......所以才安心的呆在父母身邊,侍奉父母吧。
所以,當顧深和王單看到范純祐也來參加這個詩會的時候,其實是很驚訝的。
這事兒新鮮的,顧深和王單都不喝酒了,直接找了過去。
「父命難違。」
這就是范純祐的回答。
也就搭著問話的人是顧深,范純祐知道他跟自己家是什麼關係,否則的話,范純祐可能都不一定會回答。
不是看不起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但這個回答,除了告訴顧深范純祐出現在這裡是范仲淹要求的外,其他的信息,那是真的一點都沒有透漏啊。
顧深和王單自然接著追問,但范純祐支支吾吾的,就是說不清楚......這倒霉孩子的社恐病,又犯了。
但,想來,不會是太重要的事情吧......真正重要的事情,范仲淹也不會讓自己的長子來干,畢竟自己兒子什麼性格,他當爹的肯定清楚。
所以......就當時遇到了朋友,一邊喝酒,一邊閒聊唄。
大部分時間,都是顧深和王單在聊,范純祐單純陪同,一句話都不說。
等到熬到差不多了,三人一起告辭。
范純祐是不想在這麼熱鬧的上元節繼續瞎逛了,他挺怕人多的地方的。
而顧深和王單,則是結伴,去找自己媳婦兒了。
沒有什麼詩會挑釁,裝逼打臉的環節,畢竟就顧深和王單現在的身份,一個是大儒胡瑗的徒孫,范仲淹的子侄輩,另一個是蘇州首富之子,同時也是最近協調五河疏浚的掌事......蘇州城裡,也沒哪個不開眼的敢惹這倆。
甚至這倆還是貢生的身份,根本不用參加蘇州府的發解試,跟現場的這些讀書人根本就不是一個賽道的人。
沒有競爭,也沒有利益衝突,誰又會腦抽抽的冒著得罪知州和首富的風險,故意去為難兩人。
所以嘛......倆大男人,只能是抱團,沒出息的來找自家媳婦兒了。
「怎的,今日不去見見你那些妹妹們了?!」
程玉斜眼看了自己夫君一眼,嘴裡說著吃醋嫌棄的話,但心裡,明顯是很高興的。
至於蘇錦兒......她就是笑著看著顧深,悄悄的伸出了自己的小手。
一夜魚龍舞什麼的,還是留給有需要的人吧,在顧深這邊看來,自己自有美人相伴,就用不著去搶別人的名頭了。
再說人辛棄疾也不容易......
..............................
上元花燈節,終究有結束的時候,而過了上元節,日子就又恢復到日常的狀態。
蘇州府的五河疏浚工程,重新開工了,王單也跟著忙碌了起來。
而顧深,自然也要恢復每天去府衙報到,跟著胡瑗一起讀書學習的日子。
不過嘛,最近顧深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
也許是因為剛剛過完上元節,胡老爺子心情還不錯,又可能是因為蘇州郡學籌備順利,立春後就可以正式開始招生了......總而言之,顧深最近沒有被老爺子盯得太緊,小日子過的還算不錯。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一月下旬......張方平來了。
很神奇的一件事,張方平這個崑山知縣,來找范仲淹這個蘇州知州述職,居然不是在年前,而是在年後過完了上元節。
但這事兒吧,也有個解釋......張方平一個人當四個人用啊,他是真的忙不過來。
因此,范仲淹特許張方平,可以稍微晚一點來蘇州府城述職......但再怎麼拖,拖不過一月底去。
否則就不是述職,而是范仲淹招張方平過來問責了。
張方平跟范仲淹說了什麼,顧深不知道,但張方平難得的來一趟蘇州府城,顧深和王單一起,還是給張方平安排了一個接風宴。
地點,就定在百花樓。
是的,最近王單又有心思來百花樓了,因為啊......程玉懷孕了。
上元節回去後,程玉的身體就一直不太好,總感覺身體發虛,噁心想吐啥的......王單不敢怠慢,請來大夫一看,才得知程玉已經懷孕兩個月了。
算算時間,其實程玉年前就已經懷上孩子了。
這下給程玉氣的,心情更不好了......過年期間挨的那頓說,不是挨的冤枉嘛?!
所以,現在程玉不想看到王單,直接把王單從家裡給趕出來了。
然後,王單就樂呵呵的上百花樓來了。
這事兒吧......挺離譜的。
自家媳婦兒剛剛懷孕,王單不好好的在家照顧媳婦兒,卻跑來逛青樓......要擱到現代,非被人罵死不可。
但,在這個時代,王單這麼做,反而是程玉希望的。
一來,程玉根本不需要王單在身邊照顧,她這一懷孕,就是整個王家的皇太后,有的是人來伺候她......王單在跟前幫不上忙不說,還讓程玉莫名的生氣,覺得礙眼。
二來,這年月,一個男人,放著好好的正事兒不做,天天圍著一個女人轉,可沒有人會稱讚他是愛妻,只會認為他是不求上進,沉迷女色。
再加上前段時間,王單為程玉好受一些做出的那些努力,程玉也都看在眼裡......所以,就放羊了唄。
只要不是隔天領個妹妹回家來,去青樓就去青樓唄。
更何況,這次王單也是有正當理由的......招待崑山知縣張方平啊。
不管在什麼時代,商人的地位都不高,哪怕是商業發達的北宋,商人終究只是商人。
甚至,王單這次能接待張方平,還不是因為他商人之子的身份,而是他作為安定書院貢生的身份,同為讀書人,才有資格招待張方平。
這種機會,哪怕是王家,也不是一直都能遇到的。
總而言之,王單在青樓招待張方平這事兒,除了顧深略微吐槽了王單幾句外,還真的誰都挑不出理來。
當然,雖然招待場所是選在了青樓,但不管是王單還是張方平,都不會選擇在青樓過夜。
王單是不敢,來歸來,真要夜不歸宿,他明天回去得在家跪搓衣板。
而張方平顯然也不會這麼幹。
北宋其實是明令禁止官員狎妓的,但是這條規定吧,就比較兩可了。
身為官員,你要是去青樓吃頓飯,請幾個歌姬舞姬助興,那自然沒人會來閒著沒事兒跟你摳字眼。
但你要是在青樓過夜,那沒的說,明天等著別人彈劾你吧,誰都跑不了。
所以,張方平可以接受顧深和王單在百花樓給自己接風洗塵,但絕對不會在百花樓過夜的。
甚至,連王家,張方平都沒去,他寧可跟著顧深一起出城,去顧深的小院內住,也不願意去王家過夜。
說到底,王家終究是商賈之家。
張方平可以跟王單論友,是因為王單是貢生,但王家不一樣,王家可不是詩書之家。
官員夜宿商賈之家不是不行,但總容易被人聯想到一些權錢交易,為了自己的官聲著想,張方平寧可住在相對簡陋的顧家。
就這樣,張方平就在顧家住下了,而且一住就是十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