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家事
大婚過後,顧家的生活雖然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對顧深來說,反倒是有一種回歸日常的感覺。
顧深現在每天的生活節奏,就跟以前一樣,上午去村學學堂教書,下午回來自己打發時間,等到晚上......嗯,晚上稍微有點變化,家裡多了三個女人一起吃飯。
蘇錦兒雖然是嫁給顧深了,但是蘇記布莊的生意,她還是放不下的。
蘇錦兒每天起的比顧深還早,不僅要早起準備一家人的朝食,還得趕在府城城門開的時間入城,去布莊巡視一番,打理一下生意,然後趕在關城門前,趕回自家小院。
因此嘛,晚飯這一頓,蘇錦兒肯定是來不及自己動手做了。
本來按照蘇錦兒的意思,是她在府城的時候定好酒樓的菜餚,等回家的時候帶上,回去一起吃......但顧深覺得吧,幹嘛要給王單他們家送錢呢?!
蘇州府城的酒樓,有一半都是王單他們家開的。
再一個,吃酒樓的菜,就沒有家的味道了.......所以,顧深決定了,晚飯就由他來做好了。
反正蘇錦兒沒嫁過來之前,三餐都是顧深自己做的,如今蘇錦兒都已經分走了一半的工作量了,剩下的一頓飯自己不做的話,顧深都覺得不好意思。
至於為什麼不讓月兒或者漁娘做......是因為這倆也不會做飯。
月兒呢,雖然是個陪嫁丫鬟的身份,但實際上,這些年,一直都是蘇錦兒在生意上最得力的助手,擱到現代,起碼得是個總裁辦首席秘書的精英女強人。
你讓月兒陪著自家小姐處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兒,或者頂多做一些點心什麼的,她還能做,做飯這種事兒,月兒是真的不擅長。
至於漁娘......她倒是會烤魚,但問題是,這年月的烤魚,連去腥的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顧深是真的吃不下去啊。
所以啊,還不如自己來吧。
還有一點,家裡攏共就四個人,湊一桌飯而已,工作量又不大,沒啥麻煩不麻煩的。
甚至晚上吃飯的時候,四個人都是在一張桌子上吃的。
對這一點,其實本來蘇錦兒是不太樂意的......哪有丫鬟上桌,跟主人家一起吃飯的道理。
但是呢,因為顧深堅持,而蘇錦兒稍微想了一下,月兒和漁娘,以後大概率也不會一直是丫鬟的身份......就當是提前適應一下吧。
不過嘛,當家主母的位置,蘇錦兒可是占據的牢牢的,甚至還花了點小心思,把漁娘的位置,安排在桌子的下位,幫月兒保住僅次於自己的位置。
嗯,這年月,一張桌子怎麼坐,也是很有講究的。
當然,這點顧深是不在意的,而漁娘顯然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這兩人圖的就是一起吃飯熱鬧而已。
因此,這兩人經常在飯桌上吵嘴鬧騰,鬧得蘇錦兒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愧疚之心,都被這倆給鬧騰沒了。
確實不合這個時代的用餐禮儀和規矩,但是......就像顧深說的那樣,家裡就四個人,用餐禮儀啥的,做給誰看吶。
還不如放開拘束,吃的熱鬧一點的好。
家嘛,就該有個家的感覺。
一家之主都發話了,蘇錦兒也就放棄了......而且說起來,蘇錦兒未必就不喜歡這樣的氛圍。
畢竟,蘇錦兒從十五歲開始,就只能一個人吃飯了......她只是習慣了安靜,不代表她喜歡安靜。
新婚過後,類似的小磨合一直在進行中,顧深和蘇錦兒都很小心的在遷就著彼此,也開始慢慢習慣彼此的存在。
兩個大齡青年的抱團婚姻,慢慢的,越來越有個家的樣子了。
關於這一點,數日後來訪的王單和張岊,深有體會。
王單是覺得,如今顧深也是已婚人士了,自己終於可以跟顧深一起吐槽一下婚後的生活了......但王單卻忘了,顧深和蘇錦兒是新婚。
新婚夫婦之間,哪有那麼多的槽可以吐,人家現在正是如漆似膠的時候呢。
王單一個不小心,就被塞了一嘴的狗糧。
而張岊吧......張岊現在的興趣,不在顧深身上,他最近幾次來找顧深,更多的時間,是跟漁娘呆在一塊的。
起初吧,顧深還以為,張岊這是看著老實,實際上一肚子的花花腸子......連十三歲的小姑娘都不放過,這也太不要臉了!
但......
「這憨娘子,倒是一副練武的好身體......可惜,空有力氣,卻沒有名師指導,再拖兩年,就白瞎了這身力氣了。」
這是張岊對漁娘的評價......他居然是對漁娘有天賦而沒有名師教導,感到可惜。
「若如此,岊哥兒傳她兩手,何如?!」顧深湊過來,跟張岊說了這麼一句話。
顧深的本意,就是讓張岊隨便教漁娘兩手,哄著小姑娘玩玩......顧深也沒想過讓一個小姑娘承擔護院這樣的責任。
但張岊一聽這話,覺得也有些道理......當場就要漁娘拜他為師。
既然是要傳藝嘛,總得講究一個名正言順,不能不明不白的就亂傳武藝......師父是要對弟子負責的。
而漁娘嘛,一開始還不以為意......畢竟像張岊這樣個頭的男人,她也不是打過一個兩個了。
但是吧......漁娘根本沒在張岊手下走過一合,直接被張岊給一腳踹倒在地了。
給顧深心疼的......人小姑娘那麼點年紀,你說踹就踹啊?!
「不拘私鬥還是公斗,廝殺之時,何人會在意對手是男是女?!」張岊對顧深的埋怨,嗤之以鼻,說道,「既要跟我練武,自無男女之別,只有師徒情分......如此,你可還願拜我為師?!」
顧深剛想說咱不拜了......漁娘當場一跪,一個頭磕在地上了。
就這樣,漁娘正式的拜了張岊為師,開始在張岊的教導下,學習武藝了。
你還真的別說,張岊這個人吧,平日裡看著不顯山不露水的,手上功夫還真的挺紮實的......顧深曾經看見張岊耍過一套棍法,直接打趴下十幾個潑皮無賴。
漁娘跟著張岊學武,顧深倒是不擔心張岊教不好,他就擔心......現在自己已經不是漁娘的對手了,這要是再學了武藝,自己就更加不是對手了吧?!
家庭地位堪憂啊!
但很快,顧深就沒有心思來考慮這些有的沒的了。
范仲淹派人來傳話,讓顧深在九月二十八日這天,帶上蘇錦兒一起去一趟府衙。
范仲淹的老師,顧深的師公,宋初三傑之一,大教育家,胡瑗要來了。
胡瑗來蘇州,當然是來執掌蘇州郡學的......雖然現在蘇州郡學依然還是一塊平地,但作為未來的山長,胡瑗還是得過來,主持一些事情。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對顧深來說,胡瑗的到來,就意味著,他必須每天去找胡瑗報到,在胡瑗的監視和教導下,努力學習各種經義。
等於是又回到了當初在安定書院時候的日子,甚至比那時候還要嚴格。
畢竟,顧深在安定書院讀書的時候,胡瑗已經是半休養的狀態了,偶爾會來學院上幾節課而已。
可如今,范仲淹拜託之下,胡瑗要親自盯著顧深讀書,準備科舉......這日子能好過才怪咧。
但這個,就是范仲淹想要的結果。
在范仲淹看來,顧深的學業吧,想要考上科舉,多少還是需要加倍用功努力才行的。
一方面,顧深的經學造詣還行,但也只是還行而已,他對經學的涉獵還不夠廣,應試經貼的把握並不算太大。
另一方面,顧深在聲律上的造詣很一般,恐怕是很難做出符合聲律格調的駢詩來,詩賦貼考試很容易被刷下來。
而大宋的科舉,不管考哪一科,基本都是這兩個主要考試內容......顧深都不夠出彩,競爭力自然不如別人。
說實話,胡瑗本人,其實對范仲淹如此看重顧深,也是不太理解的。
其實胡瑗比顧深本人以為的,要更加了解他......畢竟當初顧深是拿著周溫的推薦信,進的安定學院。
周溫是胡瑗的弟子,而這個弟子,跟安定書院的普通學生還不一樣,是正兒八經的入室弟子。
安定書院的學生,出去了也可以說自己是胡公門下弟子,但問題是,胡瑗認不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周溫不一樣,周溫是正兒八經磕頭拜師,拜在胡瑗門下求學的人,是胡瑗承認的入室弟子。
而顧深,又是正兒八經拜了周溫為師的入室弟子,這麼算起來,顧深叫胡瑗一聲「師公」,胡瑗還真的得認。
但是,顧深在安定書院的表現吧,實在不能讓胡瑗感到滿意。
他胡瑗的徒孫,就算天賦再不行,至少也得在書院的學子中名列前茅吧......但顧深的表現和最後結業式的成績,也不過是不上不下,排名中等。
而最讓胡瑗無法忍受的,是顧深的學習態度.......別人家的學子進了安定書院,基本都是刻苦讀書的,而顧深卻不是。
這小子還有功夫,三天兩頭的跑出去玩耍,還在酒樓跟潑皮無懶們打了一架,直接鬧到了書院裡。
嗯,就是顧深和王單,張岊相識的那一次打架。
因此......胡瑗對顧深,其實印象不是很好。
顧深現在每天的生活節奏,就跟以前一樣,上午去村學學堂教書,下午回來自己打發時間,等到晚上......嗯,晚上稍微有點變化,家裡多了三個女人一起吃飯。
蘇錦兒雖然是嫁給顧深了,但是蘇記布莊的生意,她還是放不下的。
蘇錦兒每天起的比顧深還早,不僅要早起準備一家人的朝食,還得趕在府城城門開的時間入城,去布莊巡視一番,打理一下生意,然後趕在關城門前,趕回自家小院。
因此嘛,晚飯這一頓,蘇錦兒肯定是來不及自己動手做了。
本來按照蘇錦兒的意思,是她在府城的時候定好酒樓的菜餚,等回家的時候帶上,回去一起吃......但顧深覺得吧,幹嘛要給王單他們家送錢呢?!
蘇州府城的酒樓,有一半都是王單他們家開的。
再一個,吃酒樓的菜,就沒有家的味道了.......所以,顧深決定了,晚飯就由他來做好了。
反正蘇錦兒沒嫁過來之前,三餐都是顧深自己做的,如今蘇錦兒都已經分走了一半的工作量了,剩下的一頓飯自己不做的話,顧深都覺得不好意思。
至於為什麼不讓月兒或者漁娘做......是因為這倆也不會做飯。
月兒呢,雖然是個陪嫁丫鬟的身份,但實際上,這些年,一直都是蘇錦兒在生意上最得力的助手,擱到現代,起碼得是個總裁辦首席秘書的精英女強人。
你讓月兒陪著自家小姐處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兒,或者頂多做一些點心什麼的,她還能做,做飯這種事兒,月兒是真的不擅長。
至於漁娘......她倒是會烤魚,但問題是,這年月的烤魚,連去腥的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顧深是真的吃不下去啊。
所以啊,還不如自己來吧。
還有一點,家裡攏共就四個人,湊一桌飯而已,工作量又不大,沒啥麻煩不麻煩的。
甚至晚上吃飯的時候,四個人都是在一張桌子上吃的。
對這一點,其實本來蘇錦兒是不太樂意的......哪有丫鬟上桌,跟主人家一起吃飯的道理。
但是呢,因為顧深堅持,而蘇錦兒稍微想了一下,月兒和漁娘,以後大概率也不會一直是丫鬟的身份......就當是提前適應一下吧。
不過嘛,當家主母的位置,蘇錦兒可是占據的牢牢的,甚至還花了點小心思,把漁娘的位置,安排在桌子的下位,幫月兒保住僅次於自己的位置。
嗯,這年月,一張桌子怎麼坐,也是很有講究的。
當然,這點顧深是不在意的,而漁娘顯然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這兩人圖的就是一起吃飯熱鬧而已。
因此,這兩人經常在飯桌上吵嘴鬧騰,鬧得蘇錦兒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愧疚之心,都被這倆給鬧騰沒了。
確實不合這個時代的用餐禮儀和規矩,但是......就像顧深說的那樣,家裡就四個人,用餐禮儀啥的,做給誰看吶。
還不如放開拘束,吃的熱鬧一點的好。
家嘛,就該有個家的感覺。
一家之主都發話了,蘇錦兒也就放棄了......而且說起來,蘇錦兒未必就不喜歡這樣的氛圍。
畢竟,蘇錦兒從十五歲開始,就只能一個人吃飯了......她只是習慣了安靜,不代表她喜歡安靜。
新婚過後,類似的小磨合一直在進行中,顧深和蘇錦兒都很小心的在遷就著彼此,也開始慢慢習慣彼此的存在。
兩個大齡青年的抱團婚姻,慢慢的,越來越有個家的樣子了。
關於這一點,數日後來訪的王單和張岊,深有體會。
王單是覺得,如今顧深也是已婚人士了,自己終於可以跟顧深一起吐槽一下婚後的生活了......但王單卻忘了,顧深和蘇錦兒是新婚。
新婚夫婦之間,哪有那麼多的槽可以吐,人家現在正是如漆似膠的時候呢。
王單一個不小心,就被塞了一嘴的狗糧。
而張岊吧......張岊現在的興趣,不在顧深身上,他最近幾次來找顧深,更多的時間,是跟漁娘呆在一塊的。
起初吧,顧深還以為,張岊這是看著老實,實際上一肚子的花花腸子......連十三歲的小姑娘都不放過,這也太不要臉了!
但......
「這憨娘子,倒是一副練武的好身體......可惜,空有力氣,卻沒有名師指導,再拖兩年,就白瞎了這身力氣了。」
這是張岊對漁娘的評價......他居然是對漁娘有天賦而沒有名師教導,感到可惜。
「若如此,岊哥兒傳她兩手,何如?!」顧深湊過來,跟張岊說了這麼一句話。
顧深的本意,就是讓張岊隨便教漁娘兩手,哄著小姑娘玩玩......顧深也沒想過讓一個小姑娘承擔護院這樣的責任。
但張岊一聽這話,覺得也有些道理......當場就要漁娘拜他為師。
既然是要傳藝嘛,總得講究一個名正言順,不能不明不白的就亂傳武藝......師父是要對弟子負責的。
而漁娘嘛,一開始還不以為意......畢竟像張岊這樣個頭的男人,她也不是打過一個兩個了。
但是吧......漁娘根本沒在張岊手下走過一合,直接被張岊給一腳踹倒在地了。
給顧深心疼的......人小姑娘那麼點年紀,你說踹就踹啊?!
「不拘私鬥還是公斗,廝殺之時,何人會在意對手是男是女?!」張岊對顧深的埋怨,嗤之以鼻,說道,「既要跟我練武,自無男女之別,只有師徒情分......如此,你可還願拜我為師?!」
顧深剛想說咱不拜了......漁娘當場一跪,一個頭磕在地上了。
就這樣,漁娘正式的拜了張岊為師,開始在張岊的教導下,學習武藝了。
你還真的別說,張岊這個人吧,平日裡看著不顯山不露水的,手上功夫還真的挺紮實的......顧深曾經看見張岊耍過一套棍法,直接打趴下十幾個潑皮無賴。
漁娘跟著張岊學武,顧深倒是不擔心張岊教不好,他就擔心......現在自己已經不是漁娘的對手了,這要是再學了武藝,自己就更加不是對手了吧?!
家庭地位堪憂啊!
但很快,顧深就沒有心思來考慮這些有的沒的了。
范仲淹派人來傳話,讓顧深在九月二十八日這天,帶上蘇錦兒一起去一趟府衙。
范仲淹的老師,顧深的師公,宋初三傑之一,大教育家,胡瑗要來了。
胡瑗來蘇州,當然是來執掌蘇州郡學的......雖然現在蘇州郡學依然還是一塊平地,但作為未來的山長,胡瑗還是得過來,主持一些事情。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對顧深來說,胡瑗的到來,就意味著,他必須每天去找胡瑗報到,在胡瑗的監視和教導下,努力學習各種經義。
等於是又回到了當初在安定書院時候的日子,甚至比那時候還要嚴格。
畢竟,顧深在安定書院讀書的時候,胡瑗已經是半休養的狀態了,偶爾會來學院上幾節課而已。
可如今,范仲淹拜託之下,胡瑗要親自盯著顧深讀書,準備科舉......這日子能好過才怪咧。
但這個,就是范仲淹想要的結果。
在范仲淹看來,顧深的學業吧,想要考上科舉,多少還是需要加倍用功努力才行的。
一方面,顧深的經學造詣還行,但也只是還行而已,他對經學的涉獵還不夠廣,應試經貼的把握並不算太大。
另一方面,顧深在聲律上的造詣很一般,恐怕是很難做出符合聲律格調的駢詩來,詩賦貼考試很容易被刷下來。
而大宋的科舉,不管考哪一科,基本都是這兩個主要考試內容......顧深都不夠出彩,競爭力自然不如別人。
說實話,胡瑗本人,其實對范仲淹如此看重顧深,也是不太理解的。
其實胡瑗比顧深本人以為的,要更加了解他......畢竟當初顧深是拿著周溫的推薦信,進的安定學院。
周溫是胡瑗的弟子,而這個弟子,跟安定書院的普通學生還不一樣,是正兒八經的入室弟子。
安定書院的學生,出去了也可以說自己是胡公門下弟子,但問題是,胡瑗認不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周溫不一樣,周溫是正兒八經磕頭拜師,拜在胡瑗門下求學的人,是胡瑗承認的入室弟子。
而顧深,又是正兒八經拜了周溫為師的入室弟子,這麼算起來,顧深叫胡瑗一聲「師公」,胡瑗還真的得認。
但是,顧深在安定書院的表現吧,實在不能讓胡瑗感到滿意。
他胡瑗的徒孫,就算天賦再不行,至少也得在書院的學子中名列前茅吧......但顧深的表現和最後結業式的成績,也不過是不上不下,排名中等。
而最讓胡瑗無法忍受的,是顧深的學習態度.......別人家的學子進了安定書院,基本都是刻苦讀書的,而顧深卻不是。
這小子還有功夫,三天兩頭的跑出去玩耍,還在酒樓跟潑皮無懶們打了一架,直接鬧到了書院裡。
嗯,就是顧深和王單,張岊相識的那一次打架。
因此......胡瑗對顧深,其實印象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