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風向變了
第669章 風向變了
議事廳中微微有些安靜。
看著上首面帶微笑的曹瑋,在場的一干管軍面面相,心中不約而同的升起一陣想要跑路的衝動。
樞密院長官和所有的三衙管軍聚在一個地方,然後,樞密使讓人放下記錄,要說幾句「閒話」。
這場景,怎麼看怎麼覺得有點不對勁兒啊·—·
要不是眼下一旁,還有個官家的心腹宦官張從訓在,他們怕不是聽完這句話,就真的要腳底抹油了。
等等,樞密使,三衙管軍,再加上官家的心腹宦官。
這個組合好像更不對勁兒了矣··
眾人紛紛咽了咽口水,心中不停的安慰自己,這青天白日的,不至於不至於,但是那坐在椅子上的屁股,卻忍不住像是放了個錐子一樣,頗有幾分坐立不安的意味。
眼瞧著這般狀況,曹瑋不由一陣皺眉。
這幫人這是,集體內急了?
「咳咳·——」
輕咳了兩聲,曹瑋的神情有些不悅,這才勉強讓議事廳中重新安靜下來。
忽略掉眾人對他投來的略顯奇怪的目光,曹瑋道。
「就在今日諸位來之前,本院剛剛得到消息,官家已經降旨斥責了昨日口出狂言的中書大臣,兩位相公被各自罰俸一個月,魯宗道被罰俸三個月,
以做效尤。」
這件事這些管軍當然是知道的,畢竟,當時他們也在現場。
只不過,讓他們有些不明白的是,曹瑋在這裡,又再次重提這件事,是想做什麼?
眼瞧著眾人沉默不語,曹瑋倒是也沒有繼續等待,而是道。
「諸位都是軍中的頂樑柱,有些曾屢立戰功,沙場浴血,有些曾統兵多年,治軍有方,如今,各位都已是禁軍的一方執掌大臣,有些脊樑和骨氣,
該撿起來的,還是要撿起來的。」
「咱們是私底下說話,所以,本院也就沒什麼可藏著掖著的,動不動就想著跪著的將軍,帶不出能打能戰的兵。」
「話不好聽,但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此前雲驍衛訓練的時候,官家對我說的。」
「今日,我也將此言贈與諸位,希望諸位能夠好好想想。」
「近年來邊境局勢不穩,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延州一戰,康侯和狄青都得了爵位,如今朝廷整軍備戰,建功之機就在眼前,還望諸位,勿要懈怠。」
長長的一番話說完,曹瑋也沒等在場眾人細細品味,便站起身來,掃視一周之後,起身離開了。
緊隨其後,在場唯一的文臣夏,眼神複雜的嘆了口氣,也起身離開了。
跟著他一起走的,還有從頭到尾,一言不發的張從訓。
待得這三人都離開了之後,議事廳中先是安靜了一瞬,但是很快,便爆發出一陣嘈雜的議論之聲。
這些管軍們站起身來,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時而竊竊私語,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哈哈大笑。
更有不少人直奔仍舊停留在此處的王德用,將其圍了起來,七嘴八舌的問東問西,完全忘了剛剛他們的心中的志忑。
再關起門來說的話,基本也都會流傳出去。
更不要提,除了樞密院這邊,中書那邊發生的事,也很快就被傳了出去。
於是,整個京城當中,很快就炸了鍋。
官員們紛紛開始相互拜訪,各家府門前的拜帖經久不息,而且,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一回,不僅有文臣,武將之家間的往來,也多了不少。
以往時候,京中的這些武勛世家,為了避嫌,相互之間很少有直接的往來,即便是有姻親關係,最多也就是後宅之間的婦人會相互串門。
但是,隨著這些「閒話」被傳出去之後,首先是幾個三衙管軍之間,借著溝通禁軍改革細節的理由,開始相互來回的拜訪,而且,每次擺的排場都不小,似乎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
他們的這番作為,顯然佐證了傳言的可靠性。
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中層的將領也受到了影響,同樣開始相互拜訪起來,甚至於,還有一些膽子大的,趁看這股東風,將小字輩之間的婚事給敲定了下來。
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宣告看,大宋朝多年以來,崇文抑武的風氣,似平真的正在一步步的鬆動起來福寧殿中。
趙禎看著皇城司送來的一份份文書,也不由微微點了點頭。
所以說,這世上之人,其實永遠都不會放棄向上的機會的,哪怕是這麼多年以來長久的壓制,可只要有那麼一絲亮光,就總會有敢先嘗螃蟹的那個人。
大宋崇文抑武的狀況是肯定要改變的,但是,這個改變不能只靠趙禎一個人。
他要提高武將的地位,可要是這幫武將自己不爭氣,在面對文臣的時候,依舊畏畏縮縮的,那也沒用。
因此,怎麼讓這些武將自己意識到,風向已經變了,才是最重要的,
這件事,如果要是趙禎親自出面,其實效果反而不好,倒像是故意在試探這些武將。
反而是讓曹瑋,用這種半遮半露的方式傳播出去,更容易讓人相信些。
如今看來,他的預料沒錯。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效果是有的,但是,是不是所有武將如今數二文臣了呢2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這些三衙管軍之間的相互拜訪,之所以他們要把陣仗擺的極大,並不是在炫耀或者示威,更多的其實是在自證,同時也是在試探。
陣仗擺的大,其實就是在委婉的表示,他們並沒有私底下見不得人的交往。
同時,也是在試探消息傳出去之後,朝野上下,乃至是趙禎這個皇帝的態度。
說白了,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一旦風向不對,他們也可以有充足的理由來解釋,
當然,這些舉動落在文臣的眼中,肯定就不是這樣了。
看著張從訓又捧來的一厚厚的奏札,趙禎不由嘆了口氣。
這些日子以來,隨著京城上下的躁動,他已經收到了不知道多少彈劾的奏札了。
其內容也很一致,基本上都是彈劾這些武將相互勾連往來,私交甚密,
要求朝廷予以懲戒的。
所以說,這世上之事,從來就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夠解決的。
哪怕是趙禎已經明確的表達出了自己的態度,甚至不惜血染紅袍,親自授爵,最多也只是壓下了那些最為衝動不講理的文臣。
但還有更多的人,他們並不是那般魯莽,甚至都並不是刻意的想要打壓武將,大宋多年的風氣,他們多年以來接受的耳濡目染,已經將有些東西,
印刻進了他們的骨子裡。
想要真正改變崇文抑武的風氣,趙禎要面臨的挑戰,也才剛剛開始而已
議事廳中微微有些安靜。
看著上首面帶微笑的曹瑋,在場的一干管軍面面相,心中不約而同的升起一陣想要跑路的衝動。
樞密院長官和所有的三衙管軍聚在一個地方,然後,樞密使讓人放下記錄,要說幾句「閒話」。
這場景,怎麼看怎麼覺得有點不對勁兒啊·—·
要不是眼下一旁,還有個官家的心腹宦官張從訓在,他們怕不是聽完這句話,就真的要腳底抹油了。
等等,樞密使,三衙管軍,再加上官家的心腹宦官。
這個組合好像更不對勁兒了矣··
眾人紛紛咽了咽口水,心中不停的安慰自己,這青天白日的,不至於不至於,但是那坐在椅子上的屁股,卻忍不住像是放了個錐子一樣,頗有幾分坐立不安的意味。
眼瞧著這般狀況,曹瑋不由一陣皺眉。
這幫人這是,集體內急了?
「咳咳·——」
輕咳了兩聲,曹瑋的神情有些不悅,這才勉強讓議事廳中重新安靜下來。
忽略掉眾人對他投來的略顯奇怪的目光,曹瑋道。
「就在今日諸位來之前,本院剛剛得到消息,官家已經降旨斥責了昨日口出狂言的中書大臣,兩位相公被各自罰俸一個月,魯宗道被罰俸三個月,
以做效尤。」
這件事這些管軍當然是知道的,畢竟,當時他們也在現場。
只不過,讓他們有些不明白的是,曹瑋在這裡,又再次重提這件事,是想做什麼?
眼瞧著眾人沉默不語,曹瑋倒是也沒有繼續等待,而是道。
「諸位都是軍中的頂樑柱,有些曾屢立戰功,沙場浴血,有些曾統兵多年,治軍有方,如今,各位都已是禁軍的一方執掌大臣,有些脊樑和骨氣,
該撿起來的,還是要撿起來的。」
「咱們是私底下說話,所以,本院也就沒什麼可藏著掖著的,動不動就想著跪著的將軍,帶不出能打能戰的兵。」
「話不好聽,但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此前雲驍衛訓練的時候,官家對我說的。」
「今日,我也將此言贈與諸位,希望諸位能夠好好想想。」
「近年來邊境局勢不穩,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延州一戰,康侯和狄青都得了爵位,如今朝廷整軍備戰,建功之機就在眼前,還望諸位,勿要懈怠。」
長長的一番話說完,曹瑋也沒等在場眾人細細品味,便站起身來,掃視一周之後,起身離開了。
緊隨其後,在場唯一的文臣夏,眼神複雜的嘆了口氣,也起身離開了。
跟著他一起走的,還有從頭到尾,一言不發的張從訓。
待得這三人都離開了之後,議事廳中先是安靜了一瞬,但是很快,便爆發出一陣嘈雜的議論之聲。
這些管軍們站起身來,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時而竊竊私語,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哈哈大笑。
更有不少人直奔仍舊停留在此處的王德用,將其圍了起來,七嘴八舌的問東問西,完全忘了剛剛他們的心中的志忑。
再關起門來說的話,基本也都會流傳出去。
更不要提,除了樞密院這邊,中書那邊發生的事,也很快就被傳了出去。
於是,整個京城當中,很快就炸了鍋。
官員們紛紛開始相互拜訪,各家府門前的拜帖經久不息,而且,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一回,不僅有文臣,武將之家間的往來,也多了不少。
以往時候,京中的這些武勛世家,為了避嫌,相互之間很少有直接的往來,即便是有姻親關係,最多也就是後宅之間的婦人會相互串門。
但是,隨著這些「閒話」被傳出去之後,首先是幾個三衙管軍之間,借著溝通禁軍改革細節的理由,開始相互來回的拜訪,而且,每次擺的排場都不小,似乎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
他們的這番作為,顯然佐證了傳言的可靠性。
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中層的將領也受到了影響,同樣開始相互拜訪起來,甚至於,還有一些膽子大的,趁看這股東風,將小字輩之間的婚事給敲定了下來。
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宣告看,大宋朝多年以來,崇文抑武的風氣,似平真的正在一步步的鬆動起來福寧殿中。
趙禎看著皇城司送來的一份份文書,也不由微微點了點頭。
所以說,這世上之人,其實永遠都不會放棄向上的機會的,哪怕是這麼多年以來長久的壓制,可只要有那麼一絲亮光,就總會有敢先嘗螃蟹的那個人。
大宋崇文抑武的狀況是肯定要改變的,但是,這個改變不能只靠趙禎一個人。
他要提高武將的地位,可要是這幫武將自己不爭氣,在面對文臣的時候,依舊畏畏縮縮的,那也沒用。
因此,怎麼讓這些武將自己意識到,風向已經變了,才是最重要的,
這件事,如果要是趙禎親自出面,其實效果反而不好,倒像是故意在試探這些武將。
反而是讓曹瑋,用這種半遮半露的方式傳播出去,更容易讓人相信些。
如今看來,他的預料沒錯。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效果是有的,但是,是不是所有武將如今數二文臣了呢2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這些三衙管軍之間的相互拜訪,之所以他們要把陣仗擺的極大,並不是在炫耀或者示威,更多的其實是在自證,同時也是在試探。
陣仗擺的大,其實就是在委婉的表示,他們並沒有私底下見不得人的交往。
同時,也是在試探消息傳出去之後,朝野上下,乃至是趙禎這個皇帝的態度。
說白了,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一旦風向不對,他們也可以有充足的理由來解釋,
當然,這些舉動落在文臣的眼中,肯定就不是這樣了。
看著張從訓又捧來的一厚厚的奏札,趙禎不由嘆了口氣。
這些日子以來,隨著京城上下的躁動,他已經收到了不知道多少彈劾的奏札了。
其內容也很一致,基本上都是彈劾這些武將相互勾連往來,私交甚密,
要求朝廷予以懲戒的。
所以說,這世上之事,從來就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夠解決的。
哪怕是趙禎已經明確的表達出了自己的態度,甚至不惜血染紅袍,親自授爵,最多也只是壓下了那些最為衝動不講理的文臣。
但還有更多的人,他們並不是那般魯莽,甚至都並不是刻意的想要打壓武將,大宋多年的風氣,他們多年以來接受的耳濡目染,已經將有些東西,
印刻進了他們的骨子裡。
想要真正改變崇文抑武的風氣,趙禎要面臨的挑戰,也才剛剛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