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冗兵與強軍
第658章 冗兵與強軍
底下一眾宰執大臣臉色頗不自然,但是,趙禎卻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他召這些人過來,也不是為了炫耀的。
『冗官問題,如今已經得到了緩解,那麼剩下擺在你我君臣面的,便是冗兵之患。」
開宗明義,趙禎很快便點出了他將眾人召集起來的用意。
「我大宋的軍費甚高,占到每年歲入的七成左右,朝中對此詬病已久,
卻始終沒有良策。」
「而且,此次戰事當眾,雖然大軍獲勝,但是,天力大於人力,封賞大軍固然緊要,可也不能忽視,此戰當中顯露而出的問題。」
這話一出,眾人頓時微微有些皺眉,也陷入了沉思當中。
他們都是宰執大臣,不管是文臣武將,在軍制之上,都是由一定了解的,更不要說,他們基本都或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了此次戰事。
正因如此,他們很清楚,趙禎所說的,天力大於人力到底是什麼意思。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大宋的這次勝績,其實是占了出其不意,迅速攻城之利,輔以外交施壓,周旋談判才達成的,並不全是戰場之功。
一念至此,中書幾人不由暗暗有些腹誹。
原來官家您還知道這一點啊,要知道,當初他們之所以給呂夷簡,范仲淹同樣封爵的賞賜,本質上也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可結果------所有人都知道了。
往事不提,單說現下,趙禎所說的這次戰事暴露出的問題,其實有很多。
最典型的,就是劉平魯莽抗命的問題,但這只是最表層的,細著往下深究就會發現,宋軍即便是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其戰損比仍然是很高的。
而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複雜,有將領怯弱,有軍紀不嚴,有平時操練不勤,還有禁軍普遍的戰鬥意志不強等方方面面。
只不過——.-官家在此刻提起冗軍,又是何意?
「過往之時,朕和樞密院也曾在軍制上下過功夫,但是,皆是以強軍為要,並非是為了解決冗兵之患。」
「但其實,這二者互為表里,密不可分。」
「所以今日,朕便想跟諸卿,細細論一論我大宋的軍制。」
要打仗,得先有一支戰鬥力足夠強的軍隊,否則的話,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這一點,趙禎打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
但是,大宋的積弊實在太多,想要一口吃個胖子,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他需要一點點的撥冗尋跡,掃除擺在面前的障礙,試圖去觸碰到核心的部分。
甚至於,說句有些誇張的話,從此前的官制改革,雲驍衛,乃至是禁軍此前就有過的更成法改革,都是為了這個在做準備。
但是,即便是做了這麼多,也僅僅只是觸碰到了核心而已,真正大刀闊斧的改革,其實還未開始。
「陛下,要解決冗兵之患,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裁減兵員。」
「朝廷如今在冊的禁軍數量,有近八十二萬,在冊的廂軍有四十三萬,
總計有一百二十五萬餘人。」
「如此數量,相較於太祖太宗年間,已經翻了一倍有餘,然而細究其戰力,卻未必如開國之時。」
「故而,臣以為為除冗兵之患,也是為強軍計,裁軍勢在必行。」
說這話的,是樞密副使夏。
如果說換到以前,像是兵員數量這樣的問題,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敏感機密,是不適宜在中書的面前談論的。
但是,經歷過之前的戰事之後,兩府互通,御前議事已經成了常態,自然也就少了許多忌諱。
說起裁軍,這個話題聽著好像敏感,但實際上,在大宋一朝當中,其實稀鬆平常。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就像夏說的那樣,軍隊的擴張數量太快了。
事實上,夏說的還是保守了,要知道,太祖皇帝最初立國的時候,全國的軍隊加起來不過三十餘萬,禁軍只有不到二十萬。
然而,到了太宗年間,軍隊總額就迅速增加到了六十餘萬,可最矛盾的地方就在於,數量多了,戰鬥力反而下降。
事實上,打從太宗年間起,就曾經有大臣上奏,認為朝廷兵威不振,國用轉急,其原因就在於所蓄之兵冗而不銳,所用之將眾而不專,提議要簡銳卒,去冗兵。
只可惜,這個意見未被採納。
而到了真宗年間,軍隊數量繼續暴增,最巔峰時,禁軍和廂軍加起來號稱養軍百萬,然而結果·—··
所以事實上,冗兵的問題,雖然是趙禎首次在朝堂上正式提出,但是,
朝中許多大臣對此的關注,卻是由來已久。
正因如此,他們對於裁軍的積極性,也一直都很強,
「裁軍的確是消除冗兵之患的良法,但是,只恐軍隊數量雖裁,可卻只裁減了數量,而並未起到強軍之用。」
曹瑋皺眉開口,顯然對夏的積極態度,頗有幾分不滿。
話說起來,其實關於裁軍的這個話題,曹瑋接觸的,比夏還要早些。
早在當初軍制改革的時候,就曾經有人提過這個提議,當時和現在一樣,也是為了解決軍費支出的問題,
而那個時候,最終的結果是,讓趙禎這個皇帝從宮中庫中撥銀,暫時解決了燃眉之急。
如今,這個問題再次擺到眼前,顯然,只會比之前更難解決。
夏聞言,倒是並不慌張,道。
「事要一點點做,飯要一口口吃,如今要解決的冗兵問題,至於裁軍之後如何強軍,那是下一步再考慮之事。」
這就開始有爭論的跡象了。
眼見此景,趙禎及時開口,打斷了二人略有些針鋒相對的局面。
「不論是冗兵還是強軍,都要考慮清楚,再做決斷。」
「所以,諸卿可曾想過,我大宋軍隊數量越多,戰力卻越低,軍紀越發廢弛的原因何在?」
這話一出,在場眾人反而有些沉默,
有些事知道歸知道,但是要說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是,今天趙禎已經是下定了決心,要開誠布公的直面大宋身上的這道毒瘤,自然,也不會再放任這種沉默繼續下去。
於是,他目光掃視了在場眾人一圈,嘆了口氣,便道。
「其實癥結要說出來,也很簡單,諸位卿家皆是國之棟樑,其實心中也不會不清楚,無非是八個字而已——.」
「不收為兵,則恐為盜!」
底下一眾宰執大臣臉色頗不自然,但是,趙禎卻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他召這些人過來,也不是為了炫耀的。
『冗官問題,如今已經得到了緩解,那麼剩下擺在你我君臣面的,便是冗兵之患。」
開宗明義,趙禎很快便點出了他將眾人召集起來的用意。
「我大宋的軍費甚高,占到每年歲入的七成左右,朝中對此詬病已久,
卻始終沒有良策。」
「而且,此次戰事當眾,雖然大軍獲勝,但是,天力大於人力,封賞大軍固然緊要,可也不能忽視,此戰當中顯露而出的問題。」
這話一出,眾人頓時微微有些皺眉,也陷入了沉思當中。
他們都是宰執大臣,不管是文臣武將,在軍制之上,都是由一定了解的,更不要說,他們基本都或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了此次戰事。
正因如此,他們很清楚,趙禎所說的,天力大於人力到底是什麼意思。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大宋的這次勝績,其實是占了出其不意,迅速攻城之利,輔以外交施壓,周旋談判才達成的,並不全是戰場之功。
一念至此,中書幾人不由暗暗有些腹誹。
原來官家您還知道這一點啊,要知道,當初他們之所以給呂夷簡,范仲淹同樣封爵的賞賜,本質上也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可結果------所有人都知道了。
往事不提,單說現下,趙禎所說的這次戰事暴露出的問題,其實有很多。
最典型的,就是劉平魯莽抗命的問題,但這只是最表層的,細著往下深究就會發現,宋軍即便是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其戰損比仍然是很高的。
而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複雜,有將領怯弱,有軍紀不嚴,有平時操練不勤,還有禁軍普遍的戰鬥意志不強等方方面面。
只不過——.-官家在此刻提起冗軍,又是何意?
「過往之時,朕和樞密院也曾在軍制上下過功夫,但是,皆是以強軍為要,並非是為了解決冗兵之患。」
「但其實,這二者互為表里,密不可分。」
「所以今日,朕便想跟諸卿,細細論一論我大宋的軍制。」
要打仗,得先有一支戰鬥力足夠強的軍隊,否則的話,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這一點,趙禎打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
但是,大宋的積弊實在太多,想要一口吃個胖子,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他需要一點點的撥冗尋跡,掃除擺在面前的障礙,試圖去觸碰到核心的部分。
甚至於,說句有些誇張的話,從此前的官制改革,雲驍衛,乃至是禁軍此前就有過的更成法改革,都是為了這個在做準備。
但是,即便是做了這麼多,也僅僅只是觸碰到了核心而已,真正大刀闊斧的改革,其實還未開始。
「陛下,要解決冗兵之患,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裁減兵員。」
「朝廷如今在冊的禁軍數量,有近八十二萬,在冊的廂軍有四十三萬,
總計有一百二十五萬餘人。」
「如此數量,相較於太祖太宗年間,已經翻了一倍有餘,然而細究其戰力,卻未必如開國之時。」
「故而,臣以為為除冗兵之患,也是為強軍計,裁軍勢在必行。」
說這話的,是樞密副使夏。
如果說換到以前,像是兵員數量這樣的問題,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敏感機密,是不適宜在中書的面前談論的。
但是,經歷過之前的戰事之後,兩府互通,御前議事已經成了常態,自然也就少了許多忌諱。
說起裁軍,這個話題聽著好像敏感,但實際上,在大宋一朝當中,其實稀鬆平常。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就像夏說的那樣,軍隊的擴張數量太快了。
事實上,夏說的還是保守了,要知道,太祖皇帝最初立國的時候,全國的軍隊加起來不過三十餘萬,禁軍只有不到二十萬。
然而,到了太宗年間,軍隊總額就迅速增加到了六十餘萬,可最矛盾的地方就在於,數量多了,戰鬥力反而下降。
事實上,打從太宗年間起,就曾經有大臣上奏,認為朝廷兵威不振,國用轉急,其原因就在於所蓄之兵冗而不銳,所用之將眾而不專,提議要簡銳卒,去冗兵。
只可惜,這個意見未被採納。
而到了真宗年間,軍隊數量繼續暴增,最巔峰時,禁軍和廂軍加起來號稱養軍百萬,然而結果·—··
所以事實上,冗兵的問題,雖然是趙禎首次在朝堂上正式提出,但是,
朝中許多大臣對此的關注,卻是由來已久。
正因如此,他們對於裁軍的積極性,也一直都很強,
「裁軍的確是消除冗兵之患的良法,但是,只恐軍隊數量雖裁,可卻只裁減了數量,而並未起到強軍之用。」
曹瑋皺眉開口,顯然對夏的積極態度,頗有幾分不滿。
話說起來,其實關於裁軍的這個話題,曹瑋接觸的,比夏還要早些。
早在當初軍制改革的時候,就曾經有人提過這個提議,當時和現在一樣,也是為了解決軍費支出的問題,
而那個時候,最終的結果是,讓趙禎這個皇帝從宮中庫中撥銀,暫時解決了燃眉之急。
如今,這個問題再次擺到眼前,顯然,只會比之前更難解決。
夏聞言,倒是並不慌張,道。
「事要一點點做,飯要一口口吃,如今要解決的冗兵問題,至於裁軍之後如何強軍,那是下一步再考慮之事。」
這就開始有爭論的跡象了。
眼見此景,趙禎及時開口,打斷了二人略有些針鋒相對的局面。
「不論是冗兵還是強軍,都要考慮清楚,再做決斷。」
「所以,諸卿可曾想過,我大宋軍隊數量越多,戰力卻越低,軍紀越發廢弛的原因何在?」
這話一出,在場眾人反而有些沉默,
有些事知道歸知道,但是要說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是,今天趙禎已經是下定了決心,要開誠布公的直面大宋身上的這道毒瘤,自然,也不會再放任這種沉默繼續下去。
於是,他目光掃視了在場眾人一圈,嘆了口氣,便道。
「其實癥結要說出來,也很簡單,諸位卿家皆是國之棟樑,其實心中也不會不清楚,無非是八個字而已——.」
「不收為兵,則恐為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