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李義府再拜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9章 李義府再拜相

  朝會結束後,群臣各自前往衙署。

  這場朝會雖然沒有大的人事變動,卻也讓群臣都明白,皇帝改革的決心非常強烈。

  田制只是開始,今日這場役之爭,其實就是稅制改革的前戰。

  李義府一向是看皇帝臉色行事,皇帝想怎麼改革,他就會怎麼支持。

  原本他還想著今日役廢除之事,必定十分艱難,他甚至還準備了一套說辭,幫長孫詮一臂之力。

  誰知長孫詮三言兩句,竟將幾位反對之人全部說服,似乎早已準備好了一切,事情推進的極為順利。

  這讓他幾日的苦心準備,白費了一番。

  他回到中書省後,立即派人把張柬之請了過來。

  張柬之剛才也參加了朝會。

  朝堂發生的一切他也都見到了,不必李義府多解釋,他便猜到李義府喊他過來的用意。

  「李公,您是來找我商議稅制改革之事嗎?」張柬之進入辦公房後,詢問道。

  李義府伸手示意張柬之坐下,笑道:「正是如此,柬之,剛才朝會的情況你也看到了,長孫詮竟如此輕易推動稅制改革,背後若沒有人指點,我是不信的。」

  「您懷疑是陛下站在他背後?」張柬之眉毛聳動了一下。

  李義府低聲道:「陛下當年任命他為魯城縣令時,只怕就是為了這一天。」

  張柬之沉吟片刻,低聲道:「照您這麼說,陛下當初被長孫無忌壓制時,很可能已經籌劃好了一切。」

  李義府目光一亮,道:「你我想法一致,不然改革速度不會這麼快,安排也不會這般細緻。」

  張柬之緩緩道:「陛下目前的改革,效果雖看不出來,但可以瞧出來,是一心想讓國家變得更好。」

  李義府道:「這是自然,所以你我更應支持陛下。我打算上奏,提交新的稅制方案,你意下如何?」

  其實從去年田制改革起,就陸續有大臣上奏,提議修改稅制。

  皇帝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眾臣都不明白皇帝心思,見皇帝沒有表示,慢慢的也就不再上奏。

  這次的朝會,每一個大臣也終於明白過來,皇帝先前毫無反應,目的就是為了今日的朝會,想先解決役的問題。

  役原本就是稅制的一部分,如今大頭已經解決,剩下的稅制修改方案,自然也要推進。

  張柬之正色道:「李公,您準備怎麼修改呢?」

  李義府道:「從陛下先前表露的態度來看,並非想要加稅,而是希望簡化稅制流程,那麼將徵收的粟、絹、布、麻全部換成銅錢,一年收一次,你看如何?」

  唐朝的租庸調規定,不論土地、財產多少,都要按丁繳納同等數量的賦稅。

  其中粟二石,稱做租;絹二丈、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做調;服役二十天,是為正役,可用絹布替代服役,是為庸。

  然而要用絹布替代二十天正役,需要六丈絹,負擔極大,一般百姓難以承受皇帝既然取消了役,庸也就不存在了,只剩下租調,這兩項收的都是實物。

  絹、粟,庸調由縣尉負責徵收,八月開始收斂,九月運往京師或指定地點。

  租則在收割後,十一月開始運送。

  若是統一用錢幣,則不需要分兩次收,一年一次,方便簡單。

  張柬之沉聲道:「李公,在下以為不妥。」

  李義府愣道:「哪裡不妥?」

  張柬之道:「按照原來的收稅方法,百姓只需將產出的一部分,交給朝廷,

  不需太麻煩。若是改收銅錢,百姓則需將手中糧食、布帛,都轉化為銅錢,對他們來說,就麻煩多了。」

  李義府皺眉道:「每個縣城中都有糧商,運過去賣掉便可,能有多麻煩?」

  張柬之道:「李公,您想想,那些糧商見這麼多百姓來賣糧,還會按原價收嗎?」

  李義府心中一驚,沉默下來。

  張柬之道:「百姓們跟商人打交道,本就容易被欺騙,到時候朝廷收的稅一樣,百姓卻需要多交糧食,利潤都被商人賺取了。」

  李義府道:「那依你之見,還是收實物?」


  張束之道:「下官以為可以折中一下,百姓們還是交實物,讓地方官員去換成銅錢,就不會吃虧了。」

  百姓與商人相比,是弱勢群體,官員則相反,膽子再大的商人也不敢賺朝廷的便宜。

  李義府點點頭,道:「那就按照你說的,上一道奏試試吧。」

  當天夜裡,李義府便寫好一份奏章,次日派人送到了甘露殿。

  其他官員也都和他一般,紛紛上奏,導致左偏殿內的高有道幾人,工作量大為增加。

  不僅如此,因為李治下了旨意,凡是與田制、稅制有關的奏章,直接送到正殿。

  李治的龍案上,久違的堆滿了奏摺。

  為防止頭疾惡化,他不敢太過操勞,每天就處理兩個時辰。

  結果足足花了五天時間,才將這些奏章看完。

  這其中李義府的奏章最合他心意。

  這天上午,他將李義府喊了過來。

  「李卿,你呈上來的奏章朕看過了,你能考慮到民間換糧的不易,足見對民生的關注,朕很欣慰。」

  李義府微笑道:「陛下過譽了,臣平日休沐時,就喜歡去長安城外的田舍走走,與村莊的百姓們交流,故而對他們的情況還算了解。」

  李治道:「你這個習慣很好。中書省一直少一個中書令,閻立本又需要兼顧工部的差事,朕看你可以補上去了。」

  李義府欣喜不已,躬身道:「臣多謝陛下!」

  李治想了想,道:「稅制改革的事先不急,等田制改革全部推進之後,沒有任何問題,再慢慢推進。你可以先準備著,到時候此事就由你來辦!」

  李義府振奮道:「臣領旨!」

  李義府拜相的旨意,兩天之後才頒布。

  群臣得知他再次拜相後,都十分吃驚,紛紛打聽,才知他在稅制改革的事情上,迎合了皇帝心思,才再次拜相。

  許敬宗得知此事後,氣的差點吐血,他一次沒拜相,李義府竟連拜兩次,人比人,真是氣死人。

  去年官員考評的結果也出來了,除了李義府的官職變動外,還有很多官員的職位發生變化。

  杜正倫升為了中書侍郎,長孫詮被任命為萬年縣令,杜易簡和盧照鄰的本階官也終於升了,元萬頃和郭正一也各升一級。

  薛元超被補為戶部侍郎,李元芳也升為內領衛中郎將。

  除了官員官職變化之外,還有一名吏員的升品,引起了不小動靜。

  升品之人正是杜復,他的中書省令史幹了還不到一年,竟升為了崇文館校書郎。

  雖說皇帝降低了吏員升品的流程,但杜復這升職速度,比同期的科舉前三甲都要快,不得不令人驚異。

  眾官員只當是鄭氏在背後出了力,畢竟鄭貴妃曾派人關照過杜復。

  只有高有道知道,杜復是因為協助內領府,探聽大食國的消息,才升了官職一月開年,官員的變動,也讓大唐廟堂呈現一番新的態勢。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從去年十二月末,已經半個多月,前線都沒有傳來新的軍情。

  蘇毗部是否打下了邏些城?

  祿東贊還在阻擋薛仁貴大軍,又或者已經撤軍回援?

  還有北面戰場,欽陵與大食人的戰爭,可分出了勝負,蘇定方又有什麼行動?

  正日的喜慶與喧鬧逐漸遠去,等在前方的是關乎大唐未來的吐蕃戰事結果。

  就在李治和群臣等的越來越心焦之時,一份八百里加急的軍報,隨著驛卒進入了長安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