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自《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向外商開放的通商口岸,陸續開闢英、美、法租界,1862年法租界退出聯合,自設公董局,隔年,英美租界合併,統稱為公共租界,並逐漸發展擴大。淞滬會戰中,日軍將公共租界北至周家嘴的北區和東至上海寶山交界處的東區作為進攻國內軍隊的基地,路景然的哥哥,路景行,就死在那裡。
如今鞋廠位於上海公共租界西部越界築路區內,因其性質特殊,是介於租界與華界間的半租界地區,勢力交錯,警衛模糊,暫由義大利軍隊防守,區內各機構得以在動亂戰爭中繼續運行。
也為逃難至此的民眾帶來一絲希望與庇護。
徐老三口中的再開幾天,絕非僅幾天的意思。他是在試探此事是否有緩和餘地。
她本應做足了準備,卻總在話到嘴邊時失了聲。
工人哀戚祈求的眉眼歷歷在目,不斷侵擾著她的思緒,她心中亂做一團,可笑她也不過區區世間一螻蟻,身沉浮於亂世顛簸,不見彼岸,心卻尤悲憫世間苦難。她一遍遍告誡自己不可念、不可想、不可心比天高,自取滅亡……卻無法操控眼前不時交替著的景象。然,稍有動容,腦海中又立即浮現父親臨終前鄭重囑託的畫面,一時間心愧難掩不知言,仿佛百把繡花針細細密密將她刺穿。
要怎麼做?
能怎麼做?
該怎麼做?
她難以抉擇,最終心事重重的離了廠。黃包車來緩緩行駛在水漬泥濘的道上,聽著街市里腳步匆匆踩在積雪上的嘈雜喧囂,她目光逐漸放空,直至眼前迎面掠過紛然某物,她仰頭去看,迷茫望著漫天飄零的紙錢。
「喲,小姐,前頭趕上出殯了,要不繞個道兒?」
車夫腳程慢了下來,預備著轉彎換道。
「不必,沒什麼可忌諱的,就這般走吧。」
三個月戰火廝殺,二十五萬英烈亡故,從去歲,到今春,家家戶戶掛白幡,長街泣聲不絕於耳。人們早已見怪不怪。
「得嘞,小姐不介意就好,先前的幾位老爺總有這些個的顧忌,這不得提前問問您。」
出門撞棺,畢竟不大吉利。
「有時屍身可安葬,也是種福氣。」
遙記得去年冬季,寒風凜冽似刀,漫天陰霾沉煙喧,舉家焦急待舟人,卻未料,驚聞船毀人亡命殞魂消,遷移路斷。同一時間,哥哥路景行戰死前線,屍骨無存。父親聞此噩耗,腕惋難抑,一夜間,徒生白髮,縮背塌腰。母親抱著兒子昔日衣冠,語不成句,悲傷暈厥。
思及此,路景然心中便如撕裂般顫痛。
她捂著心口,一手緊扣著糕點鋪的門框以穩身形。稍舒緩後,她抬眸見面前飄落一地的黃白紙錢正在被襤褸老幼哄撿。
一不留神紙錢浸了雪水,蹣跚老人滿臉心痛的將其夾進摻著蘆花的破棉襖里烘乾。
她略微失神,直至感到大衣細微拉扯感。低頭一看,竟是不知何時自己衣角也沾了天圓地方的紙錢,一身形瘦小滿身髒污的小童正小心翼翼的揭下紙錢。
察覺到她的視線,他頓時一驚,忙不迭拿著濕漉漉的紙錢拔腿就跑,摔在雪地里,爬起來,低頭查看懷裡的東西,又隨手擦擦凍紅的鼻尖,嘿嘿笑著。
「爺爺,我又撿了好多紙錢,可以填飽肚子啦!」
「哎,乖孫,等下去了,爺爺給你買,都給你買……」
她望著那一大一小的身影緩緩從明亮覆雪的大街,走進昏暗逼仄的巷子裡。
天憫人間苦,散雪作紙錢。
那一瞬間,一陣酸澀無力之感侵襲她的四肢百骸,湧上心頭。她甚至無力行走。
到家時,母親阮如安已經理好了家產,正捏筆愁思畫下又一個圈圈。見人來,招呼著:
「漫漫快來,重慶,成都,西安…儂說去哪好?」
路家明病重時為她們母女選了西部地區,雖路途遙遠,卻可遠離戰火,稍得安穩。阮如安提筆猶疑思忖著人與錢與地勢風俗,卻總覺著各中失意難解。
「西安太冷,成都嘛難進難出,重慶都是山,坐船去也好,就是水路麼…儂手裡拿著啥物事兒?」
「栗子蛋糕,剛做好的。」
她將蛋糕提到桌上,學著曾經父親的模樣,切下一塊叉上叉子送到母親面前。父親每每出門,歸家時都會從凱司令那買一份栗子蛋糕,母親很喜歡這味道,時常與父親一同坐在沙發上膩歪,將奶油沾上一點偷偷抹在父親臉頰上。
如今母親習慣的食指又沾了奶油,卻在欣喜轉身的一瞬間,笑容徒然凝固。須臾,又溫婉道:
「好吃的哦,漫漫也來一塊兒。」
她眼神閃爍著水光,將食指含在嘴裡,給路景然也切了一塊蛋糕。
「姆媽,我在凱司令門口,遇到個小孩,渾身髒兮兮的,在撿紙錢。」
路景然撥動著叉子,嗓音輕飄飄的,眼眸半斂,叫人瞧不清神色。
阮如安動作微頓,須臾又自然而然道:「那就分給他,紙錢嘛又買不了東西了,這年頭吃不飽穿不暖的滿大街是,我們雖也不是大聖人,但一份蛋糕的錢還是有的咯,遇著一個就幫一個嘛。」
路景然卻輕輕搖頭。
「姆媽,有個事想跟姆媽商量下。」
她一路上都在思索著如何開口。畢竟這事關乎著逝者之遺願,和她們的未來。
栗蓉綿密香醇的味道在口腔中瀰漫而開,她開始娓娓道來今日街上所見之景。
上海開埠後,外國人不斷湧入滬上,建高樓,設洋行,處處燈紅酒綠,恍若世外桃源,吸引大批逃難百姓在英美租界的庇護下做工謀生。
路景然歸家途中瞧見了十里洋場內繁華高樓里進進出出的矜貴,亦瞧見了平坦大街上騎著洋車夾著人造革公文包行色匆匆的職工、街巷裡穿著破爛棉衣拉著黃包車滿頭大汗卻不敢歇息的車夫、逼仄街角處鬢髮斑白埋頭苦幹的老匠人、和漆黑甬道里枯瘦如柴的女子抱著毫無生氣的孩子奄奄待斃……
如今鞋廠位於上海公共租界西部越界築路區內,因其性質特殊,是介於租界與華界間的半租界地區,勢力交錯,警衛模糊,暫由義大利軍隊防守,區內各機構得以在動亂戰爭中繼續運行。
也為逃難至此的民眾帶來一絲希望與庇護。
徐老三口中的再開幾天,絕非僅幾天的意思。他是在試探此事是否有緩和餘地。
她本應做足了準備,卻總在話到嘴邊時失了聲。
工人哀戚祈求的眉眼歷歷在目,不斷侵擾著她的思緒,她心中亂做一團,可笑她也不過區區世間一螻蟻,身沉浮於亂世顛簸,不見彼岸,心卻尤悲憫世間苦難。她一遍遍告誡自己不可念、不可想、不可心比天高,自取滅亡……卻無法操控眼前不時交替著的景象。然,稍有動容,腦海中又立即浮現父親臨終前鄭重囑託的畫面,一時間心愧難掩不知言,仿佛百把繡花針細細密密將她刺穿。
要怎麼做?
能怎麼做?
該怎麼做?
她難以抉擇,最終心事重重的離了廠。黃包車來緩緩行駛在水漬泥濘的道上,聽著街市里腳步匆匆踩在積雪上的嘈雜喧囂,她目光逐漸放空,直至眼前迎面掠過紛然某物,她仰頭去看,迷茫望著漫天飄零的紙錢。
「喲,小姐,前頭趕上出殯了,要不繞個道兒?」
車夫腳程慢了下來,預備著轉彎換道。
「不必,沒什麼可忌諱的,就這般走吧。」
三個月戰火廝殺,二十五萬英烈亡故,從去歲,到今春,家家戶戶掛白幡,長街泣聲不絕於耳。人們早已見怪不怪。
「得嘞,小姐不介意就好,先前的幾位老爺總有這些個的顧忌,這不得提前問問您。」
出門撞棺,畢竟不大吉利。
「有時屍身可安葬,也是種福氣。」
遙記得去年冬季,寒風凜冽似刀,漫天陰霾沉煙喧,舉家焦急待舟人,卻未料,驚聞船毀人亡命殞魂消,遷移路斷。同一時間,哥哥路景行戰死前線,屍骨無存。父親聞此噩耗,腕惋難抑,一夜間,徒生白髮,縮背塌腰。母親抱著兒子昔日衣冠,語不成句,悲傷暈厥。
思及此,路景然心中便如撕裂般顫痛。
她捂著心口,一手緊扣著糕點鋪的門框以穩身形。稍舒緩後,她抬眸見面前飄落一地的黃白紙錢正在被襤褸老幼哄撿。
一不留神紙錢浸了雪水,蹣跚老人滿臉心痛的將其夾進摻著蘆花的破棉襖里烘乾。
她略微失神,直至感到大衣細微拉扯感。低頭一看,竟是不知何時自己衣角也沾了天圓地方的紙錢,一身形瘦小滿身髒污的小童正小心翼翼的揭下紙錢。
察覺到她的視線,他頓時一驚,忙不迭拿著濕漉漉的紙錢拔腿就跑,摔在雪地里,爬起來,低頭查看懷裡的東西,又隨手擦擦凍紅的鼻尖,嘿嘿笑著。
「爺爺,我又撿了好多紙錢,可以填飽肚子啦!」
「哎,乖孫,等下去了,爺爺給你買,都給你買……」
她望著那一大一小的身影緩緩從明亮覆雪的大街,走進昏暗逼仄的巷子裡。
天憫人間苦,散雪作紙錢。
那一瞬間,一陣酸澀無力之感侵襲她的四肢百骸,湧上心頭。她甚至無力行走。
到家時,母親阮如安已經理好了家產,正捏筆愁思畫下又一個圈圈。見人來,招呼著:
「漫漫快來,重慶,成都,西安…儂說去哪好?」
路家明病重時為她們母女選了西部地區,雖路途遙遠,卻可遠離戰火,稍得安穩。阮如安提筆猶疑思忖著人與錢與地勢風俗,卻總覺著各中失意難解。
「西安太冷,成都嘛難進難出,重慶都是山,坐船去也好,就是水路麼…儂手裡拿著啥物事兒?」
「栗子蛋糕,剛做好的。」
她將蛋糕提到桌上,學著曾經父親的模樣,切下一塊叉上叉子送到母親面前。父親每每出門,歸家時都會從凱司令那買一份栗子蛋糕,母親很喜歡這味道,時常與父親一同坐在沙發上膩歪,將奶油沾上一點偷偷抹在父親臉頰上。
如今母親習慣的食指又沾了奶油,卻在欣喜轉身的一瞬間,笑容徒然凝固。須臾,又溫婉道:
「好吃的哦,漫漫也來一塊兒。」
她眼神閃爍著水光,將食指含在嘴裡,給路景然也切了一塊蛋糕。
「姆媽,我在凱司令門口,遇到個小孩,渾身髒兮兮的,在撿紙錢。」
路景然撥動著叉子,嗓音輕飄飄的,眼眸半斂,叫人瞧不清神色。
阮如安動作微頓,須臾又自然而然道:「那就分給他,紙錢嘛又買不了東西了,這年頭吃不飽穿不暖的滿大街是,我們雖也不是大聖人,但一份蛋糕的錢還是有的咯,遇著一個就幫一個嘛。」
路景然卻輕輕搖頭。
「姆媽,有個事想跟姆媽商量下。」
她一路上都在思索著如何開口。畢竟這事關乎著逝者之遺願,和她們的未來。
栗蓉綿密香醇的味道在口腔中瀰漫而開,她開始娓娓道來今日街上所見之景。
上海開埠後,外國人不斷湧入滬上,建高樓,設洋行,處處燈紅酒綠,恍若世外桃源,吸引大批逃難百姓在英美租界的庇護下做工謀生。
路景然歸家途中瞧見了十里洋場內繁華高樓里進進出出的矜貴,亦瞧見了平坦大街上騎著洋車夾著人造革公文包行色匆匆的職工、街巷裡穿著破爛棉衣拉著黃包車滿頭大汗卻不敢歇息的車夫、逼仄街角處鬢髮斑白埋頭苦幹的老匠人、和漆黑甬道里枯瘦如柴的女子抱著毫無生氣的孩子奄奄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