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精益求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孟村二號隧道,這條蜿蜒於湄公河半島無人區腹地的巨龍,全長5874米,不僅是中老鐵路建設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全線工程中最難以征服的險峻之地。

  隧道穿越之地,地質條件極端複雜,岩層猶如被歲月揉碎的拼圖,軟弱且破碎,加之高地溫與高應力的雙重考驗,使得每一次掘進都如同在刀尖上舞蹈,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坍塌與災難。

  更為棘手的是,隧道內湧水突泥現象頻發,如同潛伏的巨獸,隨時可能吞噬一切努力。

  面對如此艱巨的挑戰,白天明與李偉總工站在隧道口,想著如何才能將地質條件如此複雜的隧道打通。

  白天明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孟村二號,是我們必須跨越的障礙。李總工,你有什麼想法?」

  李偉總工推了推眼鏡,若有所思地道:「我們必須採取最先進的技術手段,結合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才能確保施工安全與質量。我建議採用超前地質預報與注漿加固技術,提前摸清前方地質情況,對不良地質體進行預加固處理,同時加強支護措施,確保隧道掘進過程中的穩定性。」

  白天明點頭贊同,隨即轉身對身後的團隊成員說:「立即成立專項技術小組,由李總工親自掛帥,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我們要確保每一步都精準無誤,每一環都萬無一失。」

  此時,奕沙萬等老方項目人員也圍攏過來,他們雖然對這樣的高難度施工感到陌生,但眼中卻充滿了學習的渴望與合作的熱情。

  奕沙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道:「白天明兄弟,李總工,我們非常願意參與到這項偉大的工程中來,學習你們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請相信,我們會全力以赴,與你們並肩作戰。」

  白天明拍了拍奕沙萬的肩膀,微笑著回應:「奕沙萬哥哥,你們的加入是我們最大的榮幸。我們將毫無保留地分享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共同克服孟村二號的所有困難。」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孟村二號隧道內,燈光晝夜不息,映照著中老兩國工程人員堅毅不屈的身影。

  白天明身先士卒,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頭戴安全帽,手持手電筒,穿梭在幽深的隧道之中。

  他的目光如炬,不放過任何一處細微的裂縫或異常的聲響,他的存在,就像是一座無形的燈塔,引領著團隊前行。

  「大家注意,這裡的岩層看起來比預計的還要鬆散,必須加強支護!」白天明的聲音在空曠的隧道中迴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他親自指導工人們安裝鋼拱架,每一根鋼樑都精準對接,每一顆螺絲都擰緊到位,確保支護結構的穩固可靠。

  而另一邊,李偉總工則坐在臨時搭建的辦公室里,四周堆滿了地質勘察報告、施工圖紙和計算數據。

  他的眼鏡上偶爾會蒙上一層薄霧,那是長時間專注工作後的自然反應。

  但他總是迅速地抬手擦去,繼續埋頭於那些複雜的圖表和公式之中。

  他的手指在鍵盤上跳躍,屏幕上不斷閃爍著新的分析結果。

  每當有新的發現或優化方案出爐,他都會立即召集團隊成員進行討論,確保每一個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每一項措施都能精準到位。

  「超前帷幕注漿必須精確到毫米級,不能有絲毫偏差。」李偉總工的聲音沉穩有力,他緊盯著屏幕上的模擬動畫,向技術小組詳細講解著注漿作業的關鍵要點。

  在李偉總工的指導下,注漿機轟鳴著啟動,水泥漿液如同細密的針線,緩緩注入到隧道周圍的岩體中,將那些潛在的威脅一一化解。

  與此同時,排水系統的安裝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工人們不畏艱難,克服了空間狹小、環境惡劣等重重困難,將一根根排水管鋪設到位。

  隨著水泵的啟動,隧道內的積水開始緩緩下降,原本沉悶潮濕的空氣也逐漸變得清新起來。

  這一切努力,都為隧道的順利掘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一次深夜的巡查中,白天明突然發現隧道前方出現了輕微的滲水現象。

  他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新的隱患點,立即召集團隊進行緊急會議。

  在昏暗的燈光下,大家圍坐在一起,緊張地討論著對策。

  「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立即採取措施。」白天明的話語中帶著果敢的決斷力。

  他提議再次進行超前地質預報,同時加強注漿加固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經過一夜的緊張工作,新的注漿帷幕成功建立,滲水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隧道的盡頭,照進這個充滿汗水與智慧的空間時,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在孟村二號隧道深處,項目部隧道質量控制小組如同一群精密的工匠,正用智慧與汗水雕琢著這條穿越艱難險阻的巨龍。

  白天明和李偉總工深知,孟村二號隧道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是對自然挑戰的有力回應,也是對中老鐵路工程質量承諾的堅守。

  李偉總工不愧為在隧道建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將,他深知軟弱圍岩的注漿效果直接關乎隧道的安全與穩定。

  於是,他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試驗,不斷調整漿液的水灰比,尋找那個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岩體強度的黃金比例。

  經過無數次失敗與嘗試,他們終於研發出一種新型注漿材料,其水灰比經過精細計算與實地驗證,能夠深入岩縫,形成堅固的固結體,極大地提高了隧道周圍岩體的整體強度與穩定性。

  與此同時,爆破作業作為隧道掘進的關鍵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提高光面爆破質量,減少圍岩擾動,小組成員們集思廣益,創新性地提出了交叉式掏槽眼的設計方案。

  他們通過精密計算,調整爆破參數,優化炮眼間距與布置形式,確保每一聲轟鳴都能精準地擊碎岩石,而又不至於對周圍岩體造成過大的破壞。

  在李偉總工的親自指揮下,一次次的爆破試驗在隧道內進行,每一次爆炸後,岩石表面都更加平滑,光面爆破的效果顯著提升,為後續施工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然而,隧道建設中的挑戰遠不止於此。

  二次襯砌,這隧道的最後一道防線,猶如匠人精心雕琢的玉璧,不僅承載著抵禦外界侵蝕、維護結構穩定的重任,更是對工程質量與安全的終極承諾。

  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守護者,靜靜地躺在岩石深處,以其堅不可摧之姿,守護著這條穿越崇山峻岭的鋼鐵巨龍。

  在孟村二號隧道的深處,白天明與李偉總工深知,二次襯砌的施工質量不容絲毫馬虎。

  他們深知,任何細微的瑕疵,在時間的侵蝕下都可能成為安全隱患的溫床。

  因此,從材料的選擇到施工工藝的每一個細節,都需經過嚴格把關,精益求精。

  他們引入了先進的混凝土配比技術,通過科學計算與反覆試驗,確保混凝土既具備足夠的強度以抵抗外部壓力,又擁有良好的耐久性以應對惡劣環境。

  同時,為了確保混凝土澆築的均勻性與密實性,項目部還引進了自動化澆築設備,利用高精度傳感器與智能控制系統,對澆築過程進行實時監控與調整,確保每一方混凝土都能精準到位,不留死角。

  在施工工藝上,白天明與李偉總工更是親力親為,帶領團隊不斷優化施工方案。

  他們採用了先進的模板支護技術,確保模板的穩固與平整,為混凝土成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同時,他們還注重施工縫與變形縫的處理,採用高性能的防水材料與密封技術,有效防止了水分與有害物質的滲透,保障了隧道結構的長期穩定性。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二次襯砌的施工質量與效率,項目部還積極探索並應用了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

  通過構建隧道的數字孿生模型,對二次襯砌的施工過程進行模擬與優化,提前發現並解決潛在的問題,實現了施工過程的可視化、精細化與智能化管理。

  面對傳統施工工藝中存在的錯台、漏漿等問題,白天明帶領的質量控制小組沒有退縮,他們勇於創新,將台車軟搭接、橡膠堵頭與液位報警器等新工藝引入施工流程。

  在昏暗而深邃的隧道深處,白天明和他的質量控制小組正進行著一場無聲的革命。

  台車軟搭接技術,如同細膩的舞者,在鋼筋水泥間輕盈穿梭,將原本生硬的接縫化作柔韌的紐帶,既保證了結構的穩固,又避免了應力集中。

  橡膠堵頭,則像是隧道內壁的溫柔守護者,緊緊貼合,嚴絲合縫,將混凝土漿液牢牢鎖在既定的軌跡中,杜絕了漏漿的隱患。

  而那液位報警器,更是智慧的結晶,它如同隧道的眼睛,時刻監視著澆築的每一個瞬間,一旦液位異常,便立刻發出警報,確保每一立方米的混凝土都精準無誤地填充到位。

  這一系列新工藝的引入,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讓隧道的二次襯砌變得堅不可摧,仿佛為這條巨龍披上了一層無懈可擊的鎧甲。

  每當一環又一環的襯砌順利完成,隧道內部便多了一份堅實與穩固,那是對工程師們智慧與汗水的最好見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