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時也命也
呂亮唾罵著說完才察覺到自己已經不是天子門生,至於老師楊時他壓根就沒想過朱勔有這個膽子。
飲下道人重新滿上的酒水,呂亮只覺一股暖流立馬涌了上來,這一路行來見江南民生凋零,生民膏血不存,地方為之耗竭,呂亮所走鄉間小道,所見者大多食不果腹。
「水患不僅淹沒良田,百姓還要承擔護堤的勞役,各地官員上下貪贓剔骨吸髓,連百姓辛苦幹活得來的飯食也要剋扣。」仇道人見這群貪官污吏縱行,心裡惱恨不已,聽聞聖公欲籌劃大事,這才一展心中憤懣,星夜疾馳來這蘭若寺。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蔡京已經七十有餘,尚且為患人間,呂亮離了東京便再無顧及,一腔熱血抱負無處施展,還要看著老賊把持朝政,太學生日考夜考,能晉升者少之又少。
太學中有大把年近四十歲之人,就好像他義兄陳東一般,始終徘徊在中舍之中蹉跎歲月。
對於書生那種不得志所攜的憤恨,仇道人自然是一清二楚,他早年間也曾沉迷科舉之路,直到家中生了那般變故才看清,這世道爬上去的那些大多都成了禽獸。
害他那人不也是個讀聖賢書的,唯有徹底理清這個世道,才能還天下一個清白。
不過對於呂亮他也沒有惡意,不滿跟敢站出來表示就是兩回事,鄧肅十一首花石詩雖說被攆出東京,可也在江南獲取了巨大的人望,至少那個同樣被貶回福建老家的李綱就記住了這人。
「夜雖長終將迎來日升。」仇道人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呂亮還在琢磨間,一陣無力軟麻便席捲全身倒了下去,仇道人簡單收拾了下就離開大堂,朝著廟內一處偏殿信步而行。
「聖姑等了你好不一會。」
仇道人對著眼前人說道:「那書生後面怕還跟著野豬家的鷹犬。」
朱言聽了這話臉上瞬時間變了顏色,抽出腰刀欲走卻被仇道人一把拉住。
「那人是個義士,你只管盯住廟門,剩下的事我自然會跟聖姑交代。」若沒有仇道人這句話,只怕呂亮活不過今夜,就是方百花再好心,也不敢拿聖教大事做賭。
蘭若寺荒廢之前,廟裡十幾位和尚品行不端,後院中有一密室專行不軌之事,後來全寺和尚莫名暴死,這處密室則成了明教秘會之所。
等仇道人進了密室,陳箍桶立馬迎了上來道:「道長一路辛苦。」
密室內燈火通明不難分辨,仇道人對著那上首女子施了一禮。「趙皇倒行逆施,該是我等改天換日的時候了。」
此前都是陳箍桶四處聯絡,他與仇道人相熟也附和道:「派來個內侍王孝竭巡視,咱這位趙官家生怕洪水毀了運河,誤了他修墾岳。」
這話說完眾人都笑出聲來,隨即又是沉默,明教之所以發展壯大,信徒哪個不是徘徊在生死邊緣,光是今年這場水患,江南不知糾集多少民力,日夜不停的加固堤壩,水道修的時候官府雖然剋扣米糧,可總算能吃上口飯。
如今錯過了春耕,多少人望著沖毀的鄉田興嘆,僅這一年入明教者便有數十萬之眾。
「光明戰勝黑暗,後際終將到來。」
就在這時密室再次被推開,一年輕漢子領著三五人進來,叫在場四人一怔。
「處州洪載,見過聖姑。」那人先是對著方百花作了個禮,又對陳箍桶言道:「陳大叔多日不見,您老身子骨尚好。」
洪載長的堂堂方正,這人不僅深諳教義,講道時那沉厚的嗓音帶磁,故在處州一地遍布信徒,其勢頭甚至隱隱要壓方臘。
今日聚會偏偏就他洪載帶了人來,仇道人對此有些不滿道:「聖姑相招必有大事,還是隱秘小心些好。」
「這位乃是越州仇道人。」
洪載見對方這一身打扮哪還需陳箍桶介紹,不過洪載依舊朝這位聖教聯絡人點頭示意,隨即恭敬對著仇道人回道:「我在處州時便是借行商人身份,不比道人一個人灑脫。」
等洪載解釋完了還不忘問一句聖姑。「想必聖公也被狗子盯得緊吧,我若不帶這麼多人出來,怕也是瞞不過。」
他這話半真半假,官府雖沒有這個閒心去管信教之人,架不住村裡有里正礙事,洪載帶人來除了不引人口舌外,把手伸進衢州也是目的之一。
不過洪載這話也沒錯,方臘可不正是被那方有常盯得死,這才叫陳箍桶四處聯絡。
仇道人對他這番言辭也挑不出個不是,便也不再深究,等眾人一一坐下,還未來得及說話,門外又衝進一人,他先是對著洪載耳語了一番,隨後看了一眼仇道人,便又出了密室。
「道長還說我帶人來,那大殿上的書生是怎麼回事。」換做他人這話就顯得咄咄逼人,可偏偏洪載語調平慢,絲毫沒有質問的感覺。
呂亮又不是他帶來的,不過只有他跟呂亮有過接觸,面對問話仇道人不看洪載,卻把頭轉向方百花道:「那人是東京來的書生,只因得罪了老野豬,也才被人追到了此處。」
仇道人這話說完洪載臉色立馬變了,立馬開口道:「這人留不得。」
「如何留不得。」仇道人見洪載急了,心中反倒平靜下來,這期間他已經想好說辭。
「那書生被我麻翻了,老野豬的人若是追到這,只能怪他的命不好,若把人草草殺了,野狗找不到食,只會四處亂轉。」
仇道人肯定不會讓教中人草草結果書生性命,哪怕真有人追來,人數不多也不是不能保住對方性命,若今夜無事更好,明日一早便領他離開這地是了。
見方百花點頭,洪載便對著身邊人吩咐了幾句,又叫屋內剩的吳邦領他們在山間探聽,待屋內還是剩了四人,方百花才開口說道:「聖公已決意領教眾渡中際。」
明教除了光明與黑暗兩宗,還有初、中、後三際,所謂初際指天地之初,光明黑暗互不侵擾,中際時黑暗入侵光明,帶來了愚痴、淫慾、自大、亂他、嗔恚、不淨、破壞、銷散、死亡、誑惑。
由此構建起了現實世界,而光明驅散黑暗則稱為回歸初際,戰勝並消滅黑暗則又指後際。
這話說完洪載、仇道人皆喜形於色,尤其是仇道人眼神熱切,他等這一刻太久。「依我說也不必再等,便趁著年春起事最好。」
這下堂內又安靜了下來,眾人也知他經歷,對於具體的起事時間,方臘也是猶疑不定,仇道人所言不是沒有道理,人一旦安定下來,提著腦袋的事就要考量一番。
趁著這個春耕無以為繼的檔口,聚攏的信眾意志會更堅定。
「還得等宋廷大軍去了北境再作打算。」洪載堅決不同意現在起事,如今風頭正勁越拖他能發展的信徒越多,而且只要大宋參與伐遼,一時半會必不能抽身,到時候才更容易成事。
陳箍桶與洪載同是處州人,早些年陳箍桶因偷狗被抓下獄,還多虧了洪載義助才逃出升天,他咳嗽一聲語重心長道:
「處州有洪法王,越州有仇道長,婺州有陳十四,台州有呂師囊,湖州有陸行兒,平江府有石生。」
說到此處陳箍桶頓了頓神繼續說道:「一旦起事江南頃刻間便可易手,此等聲勢前所未有,而宋軍陷在幽燕之地,就算僥倖抽身也無力南顧。」
宋遼既然必有一戰,那到時江南剝削之會更深,陳箍桶沒說待拿下江南北伐宋軍就連糧草都難以為繼這些話,可意思也十分明了,明教起義聲勢雖大也最容易引宋廷關注,山東宋江雖離東京更近,可不過蘚足之患。
其核心三十六人,所依附者最盛時才過千,如今更是在漂泊於海上惶惶不可終日。
仇道人也知他說的有理,便也壓下心頭狂熱,聽那聖姑訓示道:「今日起護法各回本地,招心腹立排序只等聖公號令便可。」
次日一早呂亮昏昏沉沉醒來,立刻察覺大事不妙,忍著頭疼欲裂先去檢查隨行包裹,等點清了裡面錢引才安下心來,竟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呂兄弟起的早。」仇道人大大咧咧推開殿門,精神尚且有些萎靡,他那壺中自有一番乾坤,碰觸機關便會引入藥酒,平常人睡到日曬三更也正常,大抵還是呂亮年輕,火力旺這才起了個大早。
「道長這酒厲害,小生只飲了三五杯怎就醉倒。」呂亮也是個善飲之人,怎會只喝了三五杯就不醒人事,故他才自覺著了道,可包裹中錢引一張未少,那又何必麻翻自己,莫非真是什麼仙穹玉釀不成。
「倒不是我這酒厲害,蘭若寺百鬼縱行,我受鄉人所託來此暫住也是除妖滅怪,兄弟既被野豬盯上此處也不是久居之地,我暫且先送你一程,再復來除這廟中鬼怪。」
這世間莫非還真有鬼怪不成,這仇道人藉此生計,呂亮自然不好細問,出了廟門只見山間墳塋累累卻不見碑文,清晨升騰起霧來,幾株歪脖白楊伴隨山中鴉聲顯得十分詭異。
呂亮雖不問可仇道人卻自顧自的說了起來,只道山中有一千年夜叉專食男子精血,手下更是有女鬼勾引路上行人,故常有人暴斃於廟內。
仇道人說的煞有其事,想起那狐狸眼中的綠光,心下一動,故而開口問道:「那廟中可有狐妖,昨夜未見道長前似有一白影莫非就是那夜叉手下。」
仇道人也不知他差點與聖姑打了個照面,見其相問便回道:「倒是有一白衣女鬼,卻非是什麼狐妖。」
「那女鬼本姓聶閨名小倩,生前只活到十八,葬在這附近被那夜叉脅迫害人,兄弟可是見到了什麼。」
仇道人還在試探,若先前真被他瞧見了什麼那可不能輕易放他下山,只聽那呂亮道:「本想細查不想被一狐狸驚擾,怕著了這女鬼的道。」
說話間呂亮腳下一軟被藤蔓絆倒,還不等他爬起來,只見一道白光閃過,原來是仇道人擲出長劍,把一條黑蛇死死釘住。
「有我在,他們傷不得你。」
黃中輔插手此事本意是不想生出變故,哪怕他不勸朱勔也是猶疑不定,陸十三隻是與胡三交涉的功夫,這呂亮便趁機逃脫了出去。
待陸十三問過客店小二後,立刻分出兩波人馬,一路向西一路北上,奔著官道細細盤查,還沒探聽出個動靜就等來了太尉府的人。
本想拿個書生替大衙內出氣,這下書生也沒拿到,便灰溜溜離了衢州,可巧合的是傳言方臘起義有一呂姓太學生不僅替其出謀劃策,還親寫討朱檄文,後來方臘被滅這呂姓太學生也渺無音信。
陰差陽錯之下,方臘再未遇到這人,呂亮雖因此失了一段姻緣,卻能重新回到歷史的舞台上。
飲下道人重新滿上的酒水,呂亮只覺一股暖流立馬涌了上來,這一路行來見江南民生凋零,生民膏血不存,地方為之耗竭,呂亮所走鄉間小道,所見者大多食不果腹。
「水患不僅淹沒良田,百姓還要承擔護堤的勞役,各地官員上下貪贓剔骨吸髓,連百姓辛苦幹活得來的飯食也要剋扣。」仇道人見這群貪官污吏縱行,心裡惱恨不已,聽聞聖公欲籌劃大事,這才一展心中憤懣,星夜疾馳來這蘭若寺。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蔡京已經七十有餘,尚且為患人間,呂亮離了東京便再無顧及,一腔熱血抱負無處施展,還要看著老賊把持朝政,太學生日考夜考,能晉升者少之又少。
太學中有大把年近四十歲之人,就好像他義兄陳東一般,始終徘徊在中舍之中蹉跎歲月。
對於書生那種不得志所攜的憤恨,仇道人自然是一清二楚,他早年間也曾沉迷科舉之路,直到家中生了那般變故才看清,這世道爬上去的那些大多都成了禽獸。
害他那人不也是個讀聖賢書的,唯有徹底理清這個世道,才能還天下一個清白。
不過對於呂亮他也沒有惡意,不滿跟敢站出來表示就是兩回事,鄧肅十一首花石詩雖說被攆出東京,可也在江南獲取了巨大的人望,至少那個同樣被貶回福建老家的李綱就記住了這人。
「夜雖長終將迎來日升。」仇道人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呂亮還在琢磨間,一陣無力軟麻便席捲全身倒了下去,仇道人簡單收拾了下就離開大堂,朝著廟內一處偏殿信步而行。
「聖姑等了你好不一會。」
仇道人對著眼前人說道:「那書生後面怕還跟著野豬家的鷹犬。」
朱言聽了這話臉上瞬時間變了顏色,抽出腰刀欲走卻被仇道人一把拉住。
「那人是個義士,你只管盯住廟門,剩下的事我自然會跟聖姑交代。」若沒有仇道人這句話,只怕呂亮活不過今夜,就是方百花再好心,也不敢拿聖教大事做賭。
蘭若寺荒廢之前,廟裡十幾位和尚品行不端,後院中有一密室專行不軌之事,後來全寺和尚莫名暴死,這處密室則成了明教秘會之所。
等仇道人進了密室,陳箍桶立馬迎了上來道:「道長一路辛苦。」
密室內燈火通明不難分辨,仇道人對著那上首女子施了一禮。「趙皇倒行逆施,該是我等改天換日的時候了。」
此前都是陳箍桶四處聯絡,他與仇道人相熟也附和道:「派來個內侍王孝竭巡視,咱這位趙官家生怕洪水毀了運河,誤了他修墾岳。」
這話說完眾人都笑出聲來,隨即又是沉默,明教之所以發展壯大,信徒哪個不是徘徊在生死邊緣,光是今年這場水患,江南不知糾集多少民力,日夜不停的加固堤壩,水道修的時候官府雖然剋扣米糧,可總算能吃上口飯。
如今錯過了春耕,多少人望著沖毀的鄉田興嘆,僅這一年入明教者便有數十萬之眾。
「光明戰勝黑暗,後際終將到來。」
就在這時密室再次被推開,一年輕漢子領著三五人進來,叫在場四人一怔。
「處州洪載,見過聖姑。」那人先是對著方百花作了個禮,又對陳箍桶言道:「陳大叔多日不見,您老身子骨尚好。」
洪載長的堂堂方正,這人不僅深諳教義,講道時那沉厚的嗓音帶磁,故在處州一地遍布信徒,其勢頭甚至隱隱要壓方臘。
今日聚會偏偏就他洪載帶了人來,仇道人對此有些不滿道:「聖姑相招必有大事,還是隱秘小心些好。」
「這位乃是越州仇道人。」
洪載見對方這一身打扮哪還需陳箍桶介紹,不過洪載依舊朝這位聖教聯絡人點頭示意,隨即恭敬對著仇道人回道:「我在處州時便是借行商人身份,不比道人一個人灑脫。」
等洪載解釋完了還不忘問一句聖姑。「想必聖公也被狗子盯得緊吧,我若不帶這麼多人出來,怕也是瞞不過。」
他這話半真半假,官府雖沒有這個閒心去管信教之人,架不住村裡有里正礙事,洪載帶人來除了不引人口舌外,把手伸進衢州也是目的之一。
不過洪載這話也沒錯,方臘可不正是被那方有常盯得死,這才叫陳箍桶四處聯絡。
仇道人對他這番言辭也挑不出個不是,便也不再深究,等眾人一一坐下,還未來得及說話,門外又衝進一人,他先是對著洪載耳語了一番,隨後看了一眼仇道人,便又出了密室。
「道長還說我帶人來,那大殿上的書生是怎麼回事。」換做他人這話就顯得咄咄逼人,可偏偏洪載語調平慢,絲毫沒有質問的感覺。
呂亮又不是他帶來的,不過只有他跟呂亮有過接觸,面對問話仇道人不看洪載,卻把頭轉向方百花道:「那人是東京來的書生,只因得罪了老野豬,也才被人追到了此處。」
仇道人這話說完洪載臉色立馬變了,立馬開口道:「這人留不得。」
「如何留不得。」仇道人見洪載急了,心中反倒平靜下來,這期間他已經想好說辭。
「那書生被我麻翻了,老野豬的人若是追到這,只能怪他的命不好,若把人草草殺了,野狗找不到食,只會四處亂轉。」
仇道人肯定不會讓教中人草草結果書生性命,哪怕真有人追來,人數不多也不是不能保住對方性命,若今夜無事更好,明日一早便領他離開這地是了。
見方百花點頭,洪載便對著身邊人吩咐了幾句,又叫屋內剩的吳邦領他們在山間探聽,待屋內還是剩了四人,方百花才開口說道:「聖公已決意領教眾渡中際。」
明教除了光明與黑暗兩宗,還有初、中、後三際,所謂初際指天地之初,光明黑暗互不侵擾,中際時黑暗入侵光明,帶來了愚痴、淫慾、自大、亂他、嗔恚、不淨、破壞、銷散、死亡、誑惑。
由此構建起了現實世界,而光明驅散黑暗則稱為回歸初際,戰勝並消滅黑暗則又指後際。
這話說完洪載、仇道人皆喜形於色,尤其是仇道人眼神熱切,他等這一刻太久。「依我說也不必再等,便趁著年春起事最好。」
這下堂內又安靜了下來,眾人也知他經歷,對於具體的起事時間,方臘也是猶疑不定,仇道人所言不是沒有道理,人一旦安定下來,提著腦袋的事就要考量一番。
趁著這個春耕無以為繼的檔口,聚攏的信眾意志會更堅定。
「還得等宋廷大軍去了北境再作打算。」洪載堅決不同意現在起事,如今風頭正勁越拖他能發展的信徒越多,而且只要大宋參與伐遼,一時半會必不能抽身,到時候才更容易成事。
陳箍桶與洪載同是處州人,早些年陳箍桶因偷狗被抓下獄,還多虧了洪載義助才逃出升天,他咳嗽一聲語重心長道:
「處州有洪法王,越州有仇道長,婺州有陳十四,台州有呂師囊,湖州有陸行兒,平江府有石生。」
說到此處陳箍桶頓了頓神繼續說道:「一旦起事江南頃刻間便可易手,此等聲勢前所未有,而宋軍陷在幽燕之地,就算僥倖抽身也無力南顧。」
宋遼既然必有一戰,那到時江南剝削之會更深,陳箍桶沒說待拿下江南北伐宋軍就連糧草都難以為繼這些話,可意思也十分明了,明教起義聲勢雖大也最容易引宋廷關注,山東宋江雖離東京更近,可不過蘚足之患。
其核心三十六人,所依附者最盛時才過千,如今更是在漂泊於海上惶惶不可終日。
仇道人也知他說的有理,便也壓下心頭狂熱,聽那聖姑訓示道:「今日起護法各回本地,招心腹立排序只等聖公號令便可。」
次日一早呂亮昏昏沉沉醒來,立刻察覺大事不妙,忍著頭疼欲裂先去檢查隨行包裹,等點清了裡面錢引才安下心來,竟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呂兄弟起的早。」仇道人大大咧咧推開殿門,精神尚且有些萎靡,他那壺中自有一番乾坤,碰觸機關便會引入藥酒,平常人睡到日曬三更也正常,大抵還是呂亮年輕,火力旺這才起了個大早。
「道長這酒厲害,小生只飲了三五杯怎就醉倒。」呂亮也是個善飲之人,怎會只喝了三五杯就不醒人事,故他才自覺著了道,可包裹中錢引一張未少,那又何必麻翻自己,莫非真是什麼仙穹玉釀不成。
「倒不是我這酒厲害,蘭若寺百鬼縱行,我受鄉人所託來此暫住也是除妖滅怪,兄弟既被野豬盯上此處也不是久居之地,我暫且先送你一程,再復來除這廟中鬼怪。」
這世間莫非還真有鬼怪不成,這仇道人藉此生計,呂亮自然不好細問,出了廟門只見山間墳塋累累卻不見碑文,清晨升騰起霧來,幾株歪脖白楊伴隨山中鴉聲顯得十分詭異。
呂亮雖不問可仇道人卻自顧自的說了起來,只道山中有一千年夜叉專食男子精血,手下更是有女鬼勾引路上行人,故常有人暴斃於廟內。
仇道人說的煞有其事,想起那狐狸眼中的綠光,心下一動,故而開口問道:「那廟中可有狐妖,昨夜未見道長前似有一白影莫非就是那夜叉手下。」
仇道人也不知他差點與聖姑打了個照面,見其相問便回道:「倒是有一白衣女鬼,卻非是什麼狐妖。」
「那女鬼本姓聶閨名小倩,生前只活到十八,葬在這附近被那夜叉脅迫害人,兄弟可是見到了什麼。」
仇道人還在試探,若先前真被他瞧見了什麼那可不能輕易放他下山,只聽那呂亮道:「本想細查不想被一狐狸驚擾,怕著了這女鬼的道。」
說話間呂亮腳下一軟被藤蔓絆倒,還不等他爬起來,只見一道白光閃過,原來是仇道人擲出長劍,把一條黑蛇死死釘住。
「有我在,他們傷不得你。」
黃中輔插手此事本意是不想生出變故,哪怕他不勸朱勔也是猶疑不定,陸十三隻是與胡三交涉的功夫,這呂亮便趁機逃脫了出去。
待陸十三問過客店小二後,立刻分出兩波人馬,一路向西一路北上,奔著官道細細盤查,還沒探聽出個動靜就等來了太尉府的人。
本想拿個書生替大衙內出氣,這下書生也沒拿到,便灰溜溜離了衢州,可巧合的是傳言方臘起義有一呂姓太學生不僅替其出謀劃策,還親寫討朱檄文,後來方臘被滅這呂姓太學生也渺無音信。
陰差陽錯之下,方臘再未遇到這人,呂亮雖因此失了一段姻緣,卻能重新回到歷史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