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孔子出遊(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衛靈公在得知孔子師徒一行人來到衛國後,親自率臣僚降階迎候。他和夫人南子(君主授權處理政務,受專寵)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不久又給予孔子年六萬石粟的俸祿。

  南子非常仰慕孔子的學識,也很想推行其以仁德、誠信治理國家的主張。但由於衛靈公及其他大臣跟孔子玩起了太極,並不想讓他參與衛國決策。

  他們只是將自己當做道德標杆,充當門面而已。此時的孔子心裡五味雜陳,與其被邊緣化還不如早離疆界。

  平心而論,孔聖人其實不虛此行。他在衛國創辦了幾乎和魯國一樣的私人學校,孔子傳播了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同時啟迪了民智。

  仁的核心是什麼呢?現在讓我們來揭開其神秘的面紗。簡言之,仁就是愛人。具體來說就愛親人,愛朋友,甚至「泛

  愛眾「(愛人民大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語)

  孔聖人用意在於建立一個和諧、公平、公正的理想社會,「天下為公「即大同社會。

  這種崇高而偉大的理想源自古代聖賢對天地自然及現實世界的思考和深刻感悟。

  孔子師徒離開衛國後,曾路過鄭國、曹國、宋國作了短暫停留,只是過客而已。此次他們把陳國當做事業發展的第二個基地,據史載,孔子及其弟子先後在衛國待了十年,三進三出。他們又在陳國居住了近四年。

  陳國管轄範圍大致在今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以及安徽省毫州一帶,地處淮水(河)之北,西南臨近楚國。儘管它是一個彈丸小國,在當時卻為交通樞紐。

  因其國勢衰微,故不得不依附於實力相對強盛的楚國和晉國還有吳國。弱小國家仰人鼻息,在夾縫中求生存,實屬不易。陳若向楚,晉則怒目相向;若倒向吳,楚則懷恨在心。

  歷史再次證明:弱國無外交,實乃至理名言。就拿今天的老美來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朝鮮的核威懾。

  公元前595年這年冬天,正當孔子一行在陳國遭受舉目無親的境遇時,卻經人介紹有幸結識了朝廷要員司城貞子(時仼司空)。真可謂看似山重水複,實則柳岸花明呵,孔子不禁拈花微笑。

  說起司城貞子,人如其名,這是諡號(古代具有較高身份或社會的人死後,後人給予的或褒或貶的評價)。他一生清正濂潔,有操守,正如南宋所云「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史記》上說孔子居住在司城貞子家且被主人熱情招待。主人早就聽聞孔子大名,很仰慕他的人品學問,兩人談得很投機,正所謂天下英雄所見略同。諸如兩人對治理國家如烹飪,須拿捏住火候才好,要恰到好處。對待百姓要寬嚴相濟,也不能失信於民。

  主客二人相談甚歡,正如君子切磋琢磨,相互研討,相互勉勵,共同進步。

  不久,愛才心切的司城貞子當面向陳湣公力薦孔子,稱讚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陳湣王忙於應對大國的紛爭,有時到了焦頭爛額的田地。他只是輕輕的點了點頭,等有了空閒我會單獨召見孔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