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上當受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城南五城兵馬司外,數千學子齊聚,在衙門外也不喊口號,反倒像在舉辦什麼盛大文化活動一樣。

  有人在揮毫潑墨寫詩,有人在輕攏慢捻譜曲,有人在妙筆生花畫下這一幕。

  跪行葬父的主角趙憐兒反而倒像是外人,她被眾人裹挾而來,敬奉在最前列。

  明明屍體已經發臭難聞,卻偏偏無人離開,發而圍在附近進行文化寫生。

  最諷刺的,是附近百姓們,也一圈圈圍上來,一個勁說趙憐兒命好,遇上這麼多貴人襄助。

  忽聞一聲高呼:「桐城阮大鋮來了,大家快來。」

  阮大鋮在徐文爵的陪同下,慢悠悠地來到五城兵馬司。

  看到現場排上倒海般的人潮,人數之眾遠超他原本所料。

  剛開始他讓人在南京城物色一些富有悲劇色彩的人和事,管家回報此類事例繁多,後來在層層篩選之後,才選中趙憐兒。

  從城北覆舟山走到城南鳳凰山也是阮大鋮有意為之,因為這樣才能途經最多學府。

  時間也是阮大鋮選的,因為中秋過後就是秋闈,科舉是江南士子們畢生大事,目前全都聚集在南京。

  一來溫習準備科舉,二來相求文名自然要在文氣鼎盛的南京金陵城。

  第一批詩詞也是阮大鋮親筆所寫,他故意不把這跪行葬父寫成他最擅長的戲曲,雖然隨著事態發展,此事簡直是天賜題材,很適合編成戲曲。

  但是他不想讓自己的作品成為這段故事的高潮所在。

  一定要讓士人們嘗到甜頭,他們才會繼續踴躍參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前提也要有足夠的草木燃料,才能助燃。

  於是趙憐兒的事開始在士人之間瘋傳,一傳十、十傳百,竟逐漸超越科舉,成為眾人皆津津樂道之熱門話題。

  「徐文爵,這次學亂到底是誰在幕後主持,為何如此秩序井然?」

  阮大鋮滿心好奇,事件能演變成學亂並非他設計,但既然木已成陰,他也樂見其成。

  在他看來,背後一定有能人,而且此人屈屈不得志,正好可以為福王所用。

  大明朝堂百廢待興,正是亟需人才之時。

  徐文爵稍作思索,便道:「曾聽我父提及,朝廷要搜捕清江人楊廷麟。」

  「楊廷麟?」這人阮大鋮也知道,崇禎四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與倪元璐、黃道周齊名,時人稱之為「三翰林」。

  楊廷麟這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黃道周不一樣,此人在崇禎十一年,因為在一場御前會議上,雄辯滔滔,「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慄。」

  能與黃道周齊名之人,又怎會沒有本事?

  就這一場學亂,規模和行動就恰到好處,沒有過猶不及,過剛則易折,過柔則易靡。

  否則只會太早引發朝廷直接出兵彈壓,扼殺於萌芽。

  阮大鋮心中記下此人,等福王入城之後,再向殿下推薦。

  未幾,阮大鋮就被眾人發現,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從進入人群開始,便從懷中取出一錠五十兩的金花銀,

  此金花銀乃是各地政府用以上交戶部完成納稅之的專門銀子,成色極佳,在陽光映照之下,反射出耀眼奪目光芒。

  阮大鋮知道千言萬語都抵不上銀子實在,本來眾人還對他罵罵咧咧,但是看到真拿出銀子後,氣勢也減弱不少。

  趙憐兒此前未見過阮大鋮本人,但是如今就算是傻子都知道,所謂的桐城人戲曲家就是阮大鋮。

  「恩公,你終於來了。民女無所求,只願我父能儘早安葬,如今屍首腐敗,皆是民女不孝。」

  趙憐兒並非有意指責阮大鋮,但在其他人聽起來,就是哭訴被阮大鋮折磨。

  於是番茄、雞蛋、墨水通通向阮大鋮飛來,雖然徐文爵已經打飛了部分,但阮大鋮還是狼狽不堪。

  但阮大鋮並沒有生氣,他本就預料到自己會因為此事名譽掃地,但對於他要做的事,這些許羞辱根本不重要。

  「打開裹屍布!」阮大鋮陡然高呼。

  眾人都不明所以,只覺得阮大鋮已瘋魔不成,竟敢提出這要求?

  是想活生生把大家熏死?


  不對,是想侮辱趙父屍體泄憤?

  於是罵聲連連,而阮大鋮卻不理眾人的話,還是直勾勾地看著趙憐兒:「打開,這金花銀就是你的。」

  趙憐兒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於是聽話打開,可越解開裹屍布,越感覺不對勁。

  才幾天她的父親竟然會腐敗成一塊塊長條般的爛肉?

  「這不是人肉,是豬肉!」

  趙憐兒不知所措地揭開全部裹屍布,看到豬肉掉落一地。

  她捶胸頓足,悲痛欲絕,她擔心父親屍體去向。

  但是士子卻在暴怒邊緣,他們被耍了。

  本來是可憐趙憐兒上當受騙,出於滿腔熱血才挺身而出。

  如今被告知上當受騙的是自己,個個都面紅耳赤,正想擇人而噬討個說法。

  「阮大鋮,肯定是你!羞辱我等,都是你的陰謀詭計。」

  此時,史可法和張鳳翔正好來到人群的外圍,他們雖然不知道前方究竟發生何事。

  兩人相視一眼,果然此事阮大鋮在作妖,想來圖謀不小。

  張鳳翔一向秉持明哲保身之道,所以他並沒有繼續自己上前,而是轉身躲進一家酒館,在閣樓花高價找來一張臨窗的桌子。

  但是史可法不一樣,他從來都是衝鋒陷陣在第一線,所以他隨著家丁一同前往,想知道究竟發生什麼事。

  史可法邊走著,他發現一個熟人,正是偽裝過後的楊廷麟。

  此時他臉上貼了道大鬍子,因為只顧著墊腳看前方的阮大鋮,掉了半條假鬍子都還不自知。

  史可法認得楊廷麟,是甲申之變後,從京城南逃的官員之一,聽聞便是他主導這場學亂。

  楊廷麟的才華他很認可,可是朝廷如今用度不足,大片江山淪陷,實在沒有能力任命更多官員。

  所以就一直讓他寄住在應天學府擔任教習,工資僅夠溫飽。

  雖然貧乏,但史可法覺得已經足夠,這年頭能吃飽就已經不錯。

  史可法正想上前捉拿楊廷麟,前方突然爆發騷動,震得史可法耳朵嗡嗡作響。

  「逆天!豬肉裡面竟然包藏皇上的十二章袞龍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