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法眼無差?
陳通等人繳納了青鹽、皮張的稅金,拿了監當官填完的報稅文牒,卻才趕著車馬入得邠州城,尋館驛歇息一夜。
只那監當官遠遠看著十八好漢入城時,面上卻露出些奇怪的詭笑。
直到先前被趕開的一個稅吏湊到監當官近前,卻道:「恩官,小人方才見那一行人當中,有個漢子拿著兵器,卻是召寨鎮的大官人召忻慣用的丈二金钂;還有個矮子,拿的是申老莊申勃兒的那對雪花刀。這些廝們莫不是害了那兩位?」
監當官道:「召忻那廝依仗前教首弟子身份,常常肆意妄為,頗壞我大事!如今被人斬殺,乃取死有道也!且不管他!」
那稅吏又問道:「看這十幾個潑廝,都是猛虎一般的人物,卻不知哪裡冒出來的?」
監當官嘿笑一聲道:「渭州經略使府出來的驕兵悍將,自然不凡。休管他事,你且持我信物,乘快船走一趟九嵕山,請筍冠真人來此與我密見。」
那稅吏聽得,雖得心有疑惑,卻不敢多言,接了監當官的信物轉身去了。
卻說陳通一行入得館驛,先訂了房舍,又卸了車馬,與畜力馬匹歇腳添料,隨後十八人聚到館驛廳堂中,將幾張桌子拼作一體。
十八人圍坐了一團,著驛夫上了大塊的豬羊魚肉,時令菜蔬,本地好酒更點了幾瓮,大傢伙兒放開肚量吃的好不暢快。
待酒至半酣,肉已足飽時,王稟卻先起身與眾兄弟拜謝道:「為我一人家事,勞累眾兄弟奔波至此!」
眾人皆道:「哥哥何須如此客氣!我等只為義氣相投,些許奔波算得個甚!」
王稟與眾人客氣了一番,相互之間關係愈發融洽。
只這時,年紀最小的吳璘卻與陳通道:「哥哥,先前那監官看了咱們暗藏的兵刃,卻輕輕放過,可是哥哥與了他甚好處?」
只吳璘此話一出,正在吃喝的兄弟們卻都為之一靜,個個拿眼去瞅陳通。
方今世道,向貪官污吏行賄可算是一種雖上不得台面,卻又難以避免的事情。
尤其是對許多心懷不忿之氣的江湖好漢們來說,但作這等行徑,若只為權變,比如救個無辜之人啥的,卻是令人難以啟齒。
如未來施恩賄賂衙差保護武二郎,便是這般。
若有那賂官為圖些私利的,則是好漢們絕對無法容忍的腌臢,恨不能揮刀殺盡了去,也好替天行道。
故陳通與那監當官一番交集,眾人心中多有猜測,只大家心照不宣,不曾言語,只為看顧陳通的臉面。
唯有吳璘年紀尚小,不通些世故,直接開口問了出來。
吳玠見得自家弟弟這般莽撞,不等陳通開口,便早已作色怒斥道:「吳璘!陳通兄弟只作些權宜之計,豈是你能置喙耶?!還不與我住口!」
陳通卻搖手道:「吳玠哥哥休著惱,吳璘心性耿直,心有疑惑便來問,何須怪他。」
吳玠看了看面帶惶恐之色的吳璘,卻嘆了一口氣,與陳通道:「我弟年幼無知,忌言冒犯,賢弟不以為惱,著實令吳玠汗顏。」
陳通卻笑道:「本來就沒影的事兒,吳璘便問些,又有甚冒犯之說!」
其他人聽得,卻好奇問道:「陳通兄弟果真沒給那官兒使些錢?」
陳通笑道:「那監當官在本城作稅監,本處又是去關西的要衝,流財如江河,他怎會看得上你我些蠅頭小利?我只使得一個障眼法,讓他認我等作了押綱之人,故不曾為難。」
又有人問道:「甚麼是押綱?」
這個不用陳通作答,王稟早道:「朝廷但運發物資,大都編組為綱。如運馬者稱『馬綱』﹐運米的稱『米餉綱』。馬以五十匹為一綱﹐米以萬石為一綱。近些年東南多興花石綱,乃宦閹諂媚官家,深為士民所不齒。因此之故,天下但有向官家諂媚獻寶者,皆以『綱』作名目也。所謂押綱,便是押運綱物往東京的腳夫護衛。」
陳通道:「哥哥所言不錯!我使一秘法,讓那廝以為我們是押送密綱的軍將,故以硃筆與我等籤押文牒。」
接著陳通與眾兄弟介紹了硃筆皇帳與藍筆稅帳之別。
眾人聽得卻都恍然大悟,如李彥仙、吳玠等目光深遠者,更是深深佩服為大宋設計此計稅法的賢才之士。
李彥仙道:「設此朱藍計法的人,必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能臣良吏,卻不知是本朝哪個英傑所為?」
陳通還真知道此法來歷,卻道:「要說那人,諸位兄弟當也聽說過其名,乃仁宗朝范文正公是也。」
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寫就【岳陽樓記】,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名垂千古的那一位。
論治政救國之才,范仲淹絕不遜色於王安石,操盤水平甚至更勝於王荊公,只不過范仲淹所託非人,其所事之主宋仁宗甚麼都好,就是患有趙宋皇室的遺傳通病——骨頭軟,不能抗壓。
故而范仲淹所主持的慶曆改革只稍遇波折,宋仁宗就忙不迭的甩鍋了。
王安石就是親眼目睹了范仲淹的改革失敗,卻才蟄伏十年搞了個變法派小圈子,然後跑出來搞事兒,繼而引發了後來的新舊黨爭。
這時一直作得路人甲的史進卻忽與魯達道:「哥哥,咱們此番若作得諂媚皇帝老兒的押綱人,傳到江湖上豈不讓人恥笑?」
魯達卻笑罵道:「賢弟好不曉事兒!你忘了咱們弟兄此番是幹什麼去?!咱又不是真給那道君皇帝送貢禮,何來恥笑之說!」
史進這才醒悟,哂笑道:「卻是俺腦子發昏,忘了咱們的正事了!」
也有人問陳通,到底與那監當官看了甚麼。
陳通卻以自家障眼法關節所在,不可說透之語拒之。
一眾人等吃飽喝足,卻各自歇息了。
只他等在廳堂的言語對話,卻幾乎一字不漏的傳到了那監當官的耳朵里。
而與監當官一同聽聞下屬匯報的,卻還有一個青褐道袍,頭戴高冠的道人。
那道人聽完後,卻與監當官道:「師弟,你果真見得甚通靈神玉,而不是被那廝們用障眼法蒙了?」
監當官忿然道:「筍冠師兄!你可以質疑我的人品,卻不能污衊我的能力。想我張銘珂出身名族,所見珍寶多矣,便那陳家小兒使甚障眼法,又豈能瞞過我的法眼!如我所料不差,神玉是真,只此番种師中那蠢才所託非人,押送之人怕是生了二心,卻要截吞寶物!」
只那監當官遠遠看著十八好漢入城時,面上卻露出些奇怪的詭笑。
直到先前被趕開的一個稅吏湊到監當官近前,卻道:「恩官,小人方才見那一行人當中,有個漢子拿著兵器,卻是召寨鎮的大官人召忻慣用的丈二金钂;還有個矮子,拿的是申老莊申勃兒的那對雪花刀。這些廝們莫不是害了那兩位?」
監當官道:「召忻那廝依仗前教首弟子身份,常常肆意妄為,頗壞我大事!如今被人斬殺,乃取死有道也!且不管他!」
那稅吏又問道:「看這十幾個潑廝,都是猛虎一般的人物,卻不知哪裡冒出來的?」
監當官嘿笑一聲道:「渭州經略使府出來的驕兵悍將,自然不凡。休管他事,你且持我信物,乘快船走一趟九嵕山,請筍冠真人來此與我密見。」
那稅吏聽得,雖得心有疑惑,卻不敢多言,接了監當官的信物轉身去了。
卻說陳通一行入得館驛,先訂了房舍,又卸了車馬,與畜力馬匹歇腳添料,隨後十八人聚到館驛廳堂中,將幾張桌子拼作一體。
十八人圍坐了一團,著驛夫上了大塊的豬羊魚肉,時令菜蔬,本地好酒更點了幾瓮,大傢伙兒放開肚量吃的好不暢快。
待酒至半酣,肉已足飽時,王稟卻先起身與眾兄弟拜謝道:「為我一人家事,勞累眾兄弟奔波至此!」
眾人皆道:「哥哥何須如此客氣!我等只為義氣相投,些許奔波算得個甚!」
王稟與眾人客氣了一番,相互之間關係愈發融洽。
只這時,年紀最小的吳璘卻與陳通道:「哥哥,先前那監官看了咱們暗藏的兵刃,卻輕輕放過,可是哥哥與了他甚好處?」
只吳璘此話一出,正在吃喝的兄弟們卻都為之一靜,個個拿眼去瞅陳通。
方今世道,向貪官污吏行賄可算是一種雖上不得台面,卻又難以避免的事情。
尤其是對許多心懷不忿之氣的江湖好漢們來說,但作這等行徑,若只為權變,比如救個無辜之人啥的,卻是令人難以啟齒。
如未來施恩賄賂衙差保護武二郎,便是這般。
若有那賂官為圖些私利的,則是好漢們絕對無法容忍的腌臢,恨不能揮刀殺盡了去,也好替天行道。
故陳通與那監當官一番交集,眾人心中多有猜測,只大家心照不宣,不曾言語,只為看顧陳通的臉面。
唯有吳璘年紀尚小,不通些世故,直接開口問了出來。
吳玠見得自家弟弟這般莽撞,不等陳通開口,便早已作色怒斥道:「吳璘!陳通兄弟只作些權宜之計,豈是你能置喙耶?!還不與我住口!」
陳通卻搖手道:「吳玠哥哥休著惱,吳璘心性耿直,心有疑惑便來問,何須怪他。」
吳玠看了看面帶惶恐之色的吳璘,卻嘆了一口氣,與陳通道:「我弟年幼無知,忌言冒犯,賢弟不以為惱,著實令吳玠汗顏。」
陳通卻笑道:「本來就沒影的事兒,吳璘便問些,又有甚冒犯之說!」
其他人聽得,卻好奇問道:「陳通兄弟果真沒給那官兒使些錢?」
陳通笑道:「那監當官在本城作稅監,本處又是去關西的要衝,流財如江河,他怎會看得上你我些蠅頭小利?我只使得一個障眼法,讓他認我等作了押綱之人,故不曾為難。」
又有人問道:「甚麼是押綱?」
這個不用陳通作答,王稟早道:「朝廷但運發物資,大都編組為綱。如運馬者稱『馬綱』﹐運米的稱『米餉綱』。馬以五十匹為一綱﹐米以萬石為一綱。近些年東南多興花石綱,乃宦閹諂媚官家,深為士民所不齒。因此之故,天下但有向官家諂媚獻寶者,皆以『綱』作名目也。所謂押綱,便是押運綱物往東京的腳夫護衛。」
陳通道:「哥哥所言不錯!我使一秘法,讓那廝以為我們是押送密綱的軍將,故以硃筆與我等籤押文牒。」
接著陳通與眾兄弟介紹了硃筆皇帳與藍筆稅帳之別。
眾人聽得卻都恍然大悟,如李彥仙、吳玠等目光深遠者,更是深深佩服為大宋設計此計稅法的賢才之士。
李彥仙道:「設此朱藍計法的人,必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能臣良吏,卻不知是本朝哪個英傑所為?」
陳通還真知道此法來歷,卻道:「要說那人,諸位兄弟當也聽說過其名,乃仁宗朝范文正公是也。」
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寫就【岳陽樓記】,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名垂千古的那一位。
論治政救國之才,范仲淹絕不遜色於王安石,操盤水平甚至更勝於王荊公,只不過范仲淹所託非人,其所事之主宋仁宗甚麼都好,就是患有趙宋皇室的遺傳通病——骨頭軟,不能抗壓。
故而范仲淹所主持的慶曆改革只稍遇波折,宋仁宗就忙不迭的甩鍋了。
王安石就是親眼目睹了范仲淹的改革失敗,卻才蟄伏十年搞了個變法派小圈子,然後跑出來搞事兒,繼而引發了後來的新舊黨爭。
這時一直作得路人甲的史進卻忽與魯達道:「哥哥,咱們此番若作得諂媚皇帝老兒的押綱人,傳到江湖上豈不讓人恥笑?」
魯達卻笑罵道:「賢弟好不曉事兒!你忘了咱們弟兄此番是幹什麼去?!咱又不是真給那道君皇帝送貢禮,何來恥笑之說!」
史進這才醒悟,哂笑道:「卻是俺腦子發昏,忘了咱們的正事了!」
也有人問陳通,到底與那監當官看了甚麼。
陳通卻以自家障眼法關節所在,不可說透之語拒之。
一眾人等吃飽喝足,卻各自歇息了。
只他等在廳堂的言語對話,卻幾乎一字不漏的傳到了那監當官的耳朵里。
而與監當官一同聽聞下屬匯報的,卻還有一個青褐道袍,頭戴高冠的道人。
那道人聽完後,卻與監當官道:「師弟,你果真見得甚通靈神玉,而不是被那廝們用障眼法蒙了?」
監當官忿然道:「筍冠師兄!你可以質疑我的人品,卻不能污衊我的能力。想我張銘珂出身名族,所見珍寶多矣,便那陳家小兒使甚障眼法,又豈能瞞過我的法眼!如我所料不差,神玉是真,只此番种師中那蠢才所託非人,押送之人怕是生了二心,卻要截吞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