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我相信翟兄弟為人
姚仲既服,王稟又環視其他人等,卻笑道:「哪位兄弟還有雅興,與我較一較槍棒之術,王稟隨時恭候。」
種家三人和翟進卻都把腦袋搖晃的如撥浪鼓一般,紛紛道:「王將軍神勇無敵,我等皆不如也!豈敢班門弄斧,自取其辱焉?我等受經略相公調遣而來,必唯尊下馬首是瞻。」
王稟卻道:「奸不廝欺,俏不廝瞞。諸位兄弟來此,非為公務,乃我因自家私事找經略相公,邀借些武藝高強的好手助戰,相公方點撥得諸位。」
折可存早服膺王稟甚矣,尤其是見得王稟三番一合打倒姚仲,更讓他感懷王稟與其留得情面,故叫道:「哥哥休多言,但為哥哥事,便無經略相公差點,小弟亦義不容辭。只不知哥哥須我等做的甚事助戰?」
王稟看了看其他幾人,見他等都無些介懷之意。
他便深吸一口氣,道:「我本名非是王稟,乃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是也。
年前為因新任一個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今作得殿帥府太尉,懷挾舊仇要奈何王進。我不合屬他所管,和他爭不得,只得攜母出逃。
前番王進將老母於華州朋友處安頓了,自改了名字來渭州投軍,得小種經略相公賞識,作得一寨軍將。本將效命疆場,也好立功受賞,只不曾我母處卻發生些變故。」
隨後王進卻把自家老母在華州所遇之事複述了一遍。
最後王稟道:「此我家私事,但做得更得罪當朝高太尉。諸位兄弟若有顧慮者,盡可自去便是,我絕不怪罪,若能義氣襄助者,王某更感激不盡,來日必戮命報答恩德。」
幾人當中有消息靈通的知曉王進其人,也有不知曉的,如姚仲、翟進兩個。
種浩、種浤近前拜道:「我等只道哪裡冒出來的如此神通人物,卻原來是王進兄弟,怪不得槍棒之術這般奢遮。兄弟且放心,嬸娘之事便是我種家兄弟之事,豈敢言報答。」
種彥崇身為小輩,親爹和堂叔已表明立場,他自不敢多言。
至於折可存卻是最不在乎的一個,莫說他對王稟的崇敬,單只論家世他就不曾懼高太尉些。
唯有姚仲,翟進兩個有些猶豫。
不過姚仲雖然有些擔心得罪當朝太尉,但是先前被王稟三打而服,故只猶豫了一秒,便自放棄了擔憂,轉而決心加入王稟的隊伍。
唯一真正猶豫不決的人只有翟進。
因為沒有人比翟進更能明白高太尉的權勢有多麼令人驚懼,包括王稟。
翟進乃河南府伊陽(今河南汝陽縣)人氏,早年因捉捕強盜的功勞補任下班殿侍,累官充任京西第一將。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翟進所部被調入西北,受劉仲武指揮參與了臧底河城之戰,僥倖全師而還。
而接下來大宋朝廷對此番慘敗的一系列責任處置算是徹底打碎了翟進對這個世道的固有認知。
最該為此番慘敗負責的兩個人,童貫和高俅各自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賞賜和擢升。
尤其是高俅,其本為劉仲武所部監軍,臧底河城之戰初始,這廝為搶頭功,威逼劉仲武搶先向臧底河城發動突襲。
奈何劉仲武有明牌掛,渾不顧與高俅多年的「交情」,不但不肯發動突襲,反而率部消極避戰。
高俅無可奈何,又捨不得功勞,便領自家親兵和伴當跑到童貫帳前聽用,然後被未知義軍一網成擒。
過後劉仲武向敵人贖回了宋軍被俘的諸多將校官員,其中就有高俅。
高俅脫困後立刻與童貫合謀,使了些陰私手段,將劉仲武的全師之功據為己有,化敗績為勝功。
然後就是高俅因「功」回京受賞,被徽宗擢升為殿帥府太尉,這才有了高太尉報復王進,導致王進攜母遠遁之事的發生。
而翟進的遭遇亦與劉仲武相類,他的功勞同樣被高俅奪走,成為了其麾下伴當升官發財的資本。
最令翟進心塞的是,他不但功勞被奪,最後卻還被高俅等人蓋了一口「隨劉法一起覆師敗績」的黑鍋,以致他個堂堂京西第一將(相當於後世旅團級),竟被降職發配來西北作得個微末隊將(連排級),麾下一部兵馬亦被權貴瓜分,填補了邊軍兵力空缺。
須知那些兵馬都是他從京西老家帶出來的鄉黨,更有些同族親故子弟,如今卻都做了邊地配軍。
實際上翟家亦非甚小門小戶,其家族在京西可稱得上是郡望之家,宗族中多有子弟在朝堂或地方為官為吏。
只是當翟進兄長翟興托人尋朝中權貴為兄弟說情時,說情人傳回來的消息卻是告誡翟家須得安分守己不可多言,否則必然大禍臨頭。
甚至京中權貴為了警醒翟家,卻把翟氏在朝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一位同宗發配宿州作稅監。
自此翟家卻才明白童貫、高俅一夥兒是多麼的不好惹。
現在王稟突然說他是高太尉的對頭,卻要尋找幫手與高太尉為敵,翟進的心裡卻是既開心又憂慮。
翟進很樂於看到有人對付高太尉,可讓他親自下場參與,翟進還真不太敢。
不是翟進膽小,而是他身後還牽連著一大家子族人,幾千幾萬人的那一種。
或許很多人不明白翟進的族人有多猛?
未來金兵南下時,翟進因麾下兵馬在伐遼時血戰峰山,傷亡亦盡不得補充,無奈回家鄉招族人、鄉黨為兵,並與兄長翟興分領之,後數克金兵,保衛鄉里,成為京西一代最重要的抗金武裝力量,時人稱「大翟、小翟」。
故翟進思慮良久,卻才抱拳與王稟道:「王···王教頭,非是罪將不知忠義,我與那高太尉亦有仇怨,數年前他曾奪我戰功,誣我拜醉,以致罪將被有司削官奪職,發來本地流配,只我家中親族頗多,不敢稍有得罪高太尉。故教頭之事,恕翟進不能參與也。」
折可存聽得卻大怒,喝道:「你這廝既與高俅那廝有仇,何以懼之耶?哼!如此無膽鼠輩,便來我等亦嫌之也!」
種浤低聲與王稟道:「哥哥,翟進這廝知曉了我等身份謀劃,若放他離開,只恐他去別處告密,坑害了我等。莫若···」
說著種浤做了一個殺人的手勢,而且種浤說話的聲音雖小,但在場之人皆是耳聰目明之人,卻都把他的話聽了個分明。
於是所有人都用詭異的目光看了翟進一眼,然後又望向王稟,等待著他下令,甚至大部分人都下意識的把手掌放在了隨身的兵器上,包括翟進自己也是如此。
王稟看了看眾人,卻道:「王某救母乃私事也,豈能因私而害公人。翟進兄弟,你顧忌家人不敢行些險事,我自不怪你。只望你能顧念些義氣,不要去有司告發我等,免得大家日後難作人。你走吧!」
眾人聽得吃驚,卻都忍不住與王稟道:「哥哥,不可作濫好人!須得三思啊!」
王稟卻大義凜然道:「諸兄弟毋須多言,我相信翟進兄弟非是那等賣友求榮之人。翟兄弟,且去便是!」
種家三人和翟進卻都把腦袋搖晃的如撥浪鼓一般,紛紛道:「王將軍神勇無敵,我等皆不如也!豈敢班門弄斧,自取其辱焉?我等受經略相公調遣而來,必唯尊下馬首是瞻。」
王稟卻道:「奸不廝欺,俏不廝瞞。諸位兄弟來此,非為公務,乃我因自家私事找經略相公,邀借些武藝高強的好手助戰,相公方點撥得諸位。」
折可存早服膺王稟甚矣,尤其是見得王稟三番一合打倒姚仲,更讓他感懷王稟與其留得情面,故叫道:「哥哥休多言,但為哥哥事,便無經略相公差點,小弟亦義不容辭。只不知哥哥須我等做的甚事助戰?」
王稟看了看其他幾人,見他等都無些介懷之意。
他便深吸一口氣,道:「我本名非是王稟,乃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是也。
年前為因新任一個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今作得殿帥府太尉,懷挾舊仇要奈何王進。我不合屬他所管,和他爭不得,只得攜母出逃。
前番王進將老母於華州朋友處安頓了,自改了名字來渭州投軍,得小種經略相公賞識,作得一寨軍將。本將效命疆場,也好立功受賞,只不曾我母處卻發生些變故。」
隨後王進卻把自家老母在華州所遇之事複述了一遍。
最後王稟道:「此我家私事,但做得更得罪當朝高太尉。諸位兄弟若有顧慮者,盡可自去便是,我絕不怪罪,若能義氣襄助者,王某更感激不盡,來日必戮命報答恩德。」
幾人當中有消息靈通的知曉王進其人,也有不知曉的,如姚仲、翟進兩個。
種浩、種浤近前拜道:「我等只道哪裡冒出來的如此神通人物,卻原來是王進兄弟,怪不得槍棒之術這般奢遮。兄弟且放心,嬸娘之事便是我種家兄弟之事,豈敢言報答。」
種彥崇身為小輩,親爹和堂叔已表明立場,他自不敢多言。
至於折可存卻是最不在乎的一個,莫說他對王稟的崇敬,單只論家世他就不曾懼高太尉些。
唯有姚仲,翟進兩個有些猶豫。
不過姚仲雖然有些擔心得罪當朝太尉,但是先前被王稟三打而服,故只猶豫了一秒,便自放棄了擔憂,轉而決心加入王稟的隊伍。
唯一真正猶豫不決的人只有翟進。
因為沒有人比翟進更能明白高太尉的權勢有多麼令人驚懼,包括王稟。
翟進乃河南府伊陽(今河南汝陽縣)人氏,早年因捉捕強盜的功勞補任下班殿侍,累官充任京西第一將。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翟進所部被調入西北,受劉仲武指揮參與了臧底河城之戰,僥倖全師而還。
而接下來大宋朝廷對此番慘敗的一系列責任處置算是徹底打碎了翟進對這個世道的固有認知。
最該為此番慘敗負責的兩個人,童貫和高俅各自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賞賜和擢升。
尤其是高俅,其本為劉仲武所部監軍,臧底河城之戰初始,這廝為搶頭功,威逼劉仲武搶先向臧底河城發動突襲。
奈何劉仲武有明牌掛,渾不顧與高俅多年的「交情」,不但不肯發動突襲,反而率部消極避戰。
高俅無可奈何,又捨不得功勞,便領自家親兵和伴當跑到童貫帳前聽用,然後被未知義軍一網成擒。
過後劉仲武向敵人贖回了宋軍被俘的諸多將校官員,其中就有高俅。
高俅脫困後立刻與童貫合謀,使了些陰私手段,將劉仲武的全師之功據為己有,化敗績為勝功。
然後就是高俅因「功」回京受賞,被徽宗擢升為殿帥府太尉,這才有了高太尉報復王進,導致王進攜母遠遁之事的發生。
而翟進的遭遇亦與劉仲武相類,他的功勞同樣被高俅奪走,成為了其麾下伴當升官發財的資本。
最令翟進心塞的是,他不但功勞被奪,最後卻還被高俅等人蓋了一口「隨劉法一起覆師敗績」的黑鍋,以致他個堂堂京西第一將(相當於後世旅團級),竟被降職發配來西北作得個微末隊將(連排級),麾下一部兵馬亦被權貴瓜分,填補了邊軍兵力空缺。
須知那些兵馬都是他從京西老家帶出來的鄉黨,更有些同族親故子弟,如今卻都做了邊地配軍。
實際上翟家亦非甚小門小戶,其家族在京西可稱得上是郡望之家,宗族中多有子弟在朝堂或地方為官為吏。
只是當翟進兄長翟興托人尋朝中權貴為兄弟說情時,說情人傳回來的消息卻是告誡翟家須得安分守己不可多言,否則必然大禍臨頭。
甚至京中權貴為了警醒翟家,卻把翟氏在朝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一位同宗發配宿州作稅監。
自此翟家卻才明白童貫、高俅一夥兒是多麼的不好惹。
現在王稟突然說他是高太尉的對頭,卻要尋找幫手與高太尉為敵,翟進的心裡卻是既開心又憂慮。
翟進很樂於看到有人對付高太尉,可讓他親自下場參與,翟進還真不太敢。
不是翟進膽小,而是他身後還牽連著一大家子族人,幾千幾萬人的那一種。
或許很多人不明白翟進的族人有多猛?
未來金兵南下時,翟進因麾下兵馬在伐遼時血戰峰山,傷亡亦盡不得補充,無奈回家鄉招族人、鄉黨為兵,並與兄長翟興分領之,後數克金兵,保衛鄉里,成為京西一代最重要的抗金武裝力量,時人稱「大翟、小翟」。
故翟進思慮良久,卻才抱拳與王稟道:「王···王教頭,非是罪將不知忠義,我與那高太尉亦有仇怨,數年前他曾奪我戰功,誣我拜醉,以致罪將被有司削官奪職,發來本地流配,只我家中親族頗多,不敢稍有得罪高太尉。故教頭之事,恕翟進不能參與也。」
折可存聽得卻大怒,喝道:「你這廝既與高俅那廝有仇,何以懼之耶?哼!如此無膽鼠輩,便來我等亦嫌之也!」
種浤低聲與王稟道:「哥哥,翟進這廝知曉了我等身份謀劃,若放他離開,只恐他去別處告密,坑害了我等。莫若···」
說著種浤做了一個殺人的手勢,而且種浤說話的聲音雖小,但在場之人皆是耳聰目明之人,卻都把他的話聽了個分明。
於是所有人都用詭異的目光看了翟進一眼,然後又望向王稟,等待著他下令,甚至大部分人都下意識的把手掌放在了隨身的兵器上,包括翟進自己也是如此。
王稟看了看眾人,卻道:「王某救母乃私事也,豈能因私而害公人。翟進兄弟,你顧忌家人不敢行些險事,我自不怪你。只望你能顧念些義氣,不要去有司告發我等,免得大家日後難作人。你走吧!」
眾人聽得吃驚,卻都忍不住與王稟道:「哥哥,不可作濫好人!須得三思啊!」
王稟卻大義凜然道:「諸兄弟毋須多言,我相信翟進兄弟非是那等賣友求榮之人。翟兄弟,且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