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大結局:女首相(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16章 大結局④:女首相(中)

  「沒有任何法律規定,脫歐公投通過之後,就需要立刻脫離歐盟……」

  在喬·哈里曼成為了首相,住進唐寧街10號之後,巴倫第一次來到這個英倫權力的中心(至少是名義上的),來感受一下。

  看著身邊已經香噴噴的,穿著絲質睡衣,正在忙碌中的「女首相大人」,說道:

  「本身公投的結果,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只是作為民意的表達,脫歐的決定權掌握在議會手中,即便是脫離歐盟,也需要議會向你授權,對歐盟正式提交脫歐聲明……」

  「咳……你的意思是拖延下去?」

  剛才正在喝牛奶的喬·哈里曼不小心嗆了一下,她並沒有立刻擦拭嘴角,而是抬頭問道:

  「但那些保守黨內部的脫歐派,以及像是獨立黨這樣旗幟鮮明要求脫歐的在野黨議員,恐怕不會任由我們拖下去的。」

  「我會幫助你解決其中的一些人,並且議會裡面再吵鬧,我相信只要能夠拖延到下一次選舉之後,那麼我們能夠擁有的席位會占據絕對多數,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輕易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

  巴倫口中所說的《里斯本條約》第50條,是指歐盟成員國簽訂的《條約》所規定的成員國退出歐盟的正式機制。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就是一旦擬退出的成員國向歐盟提出脫歐申請,那麼就需要在兩年內達成退出協議,除非所有成員國一致同意延期。

  就像是原時空「接班」卡梅倫的德蕾莎·梅伊,之所以最終落得個辭職的下場,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脫歐的事情上面舉棋不定,立場模糊,沒有能夠堅定的主持大局,這引來了英倫各界,包括保守黨內部的不滿。

  於是為了平息不滿和質疑,2017年3月29日,德蕾莎·梅伊就匆忙啟動了《里斯本條約》第50條——脫歐談判的大幕拉開,脫歐程序正式啟動。

  就此,導致德蕾莎·梅伊黯然下台的多米諾骨牌也開始啟動了。

  當時在英倫脫歐程序正式啟動後,議會的「留歐派」勢力開始激烈反對。

  無奈之下,為了加強對脫歐進程的掌控,也為了讓保守黨在議會內占更大的優勢,德蕾莎·梅伊放棄了上任時的承諾,呼籲在2017年6月提前舉行大選。

  按照她的想法,提前大選能夠明顯增加當時保守黨在國會的微弱多數,畢竟工黨那時正因內部衝突而四分五裂,而保守黨各地支持率很高。

  到時候,保守黨人把持著下議院,脫歐就容易很多。

  可誰也沒想到,這次選舉之後,德蕾莎·梅伊所領導的保守黨不僅沒有獲得多數議員席位,反而失去了在議會的微弱優勢——她將面臨的,是一個反對黨議員占多數的「懸浮議會」,推進脫歐難上加難!

  雪上加霜的是,對於這次大選的結果,保守黨內部十分不滿,開始出現要求德蕾莎·梅伊辭職的聲音。

  可以說,這場選舉,使得特蕾莎梅腹背受敵,她的政治威望與執政地位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削弱,也為她之後遭遇保守黨與工黨的兩輪不信任投票埋下了伏筆。

  這邊大選已成定局,那邊艱難的脫歐談判才剛剛開始。

  起初,英歐雙方的立場皆十分強硬,談判陷入反覆拉鋸。

  後來,由於急於同歐盟協商未來關係,尤其是英歐貿易協定,德蕾莎·梅伊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

  隨著脫歐期限逼近,德蕾莎·梅伊更加急於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

  然後當德蕾莎·梅伊帶著好不容易達成的協議回到英倫後,卻遇到了更大的阻力——辛苦談判換來的脫歐協議在議會三度被否,特蕾莎梅幾乎已無計可施,最終只能含淚辭職。

  因此現在喬·哈里曼代替德蕾莎·梅伊成為卡梅倫的繼任者之後,就需要吸取原時空裡面她的教訓。

  事實上,在此之前,巴倫並沒有過多的對脫歐公投之前的輿論進行干涉——雖然在最早的時候,他有過這樣的想法。

  他這麼做其實還是主要有兩點考慮。

  其中最主要的,是沒有真正感受脫離歐盟的壞處的某些民眾,會始終為脫歐搖旗吶喊。

  就像是沒有被群狼追逐成為獵物的羊群,不會明白圍欄的必要性。

  就在脫歐公投成功之後,不但英倫的股市大跌,並且陸續有許多跨國公司都表示了在考慮將歐洲總部從倫敦遷出的可能。


  相關製造業的投資也開始停滯觀望,一旦英倫開啟脫歐,它們將同歐洲市場之間出現壁壘。

  這些,都能從本月開始上市的失業率中得以表現……

  除此之外,包括北愛爾蘭以及蘇格蘭等地區,也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一旦英倫脫歐,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將會再次封閉邊境,這自然會引起北愛爾蘭的不滿。

  在脫歐之前的造勢中,疑歐派用了許多誇大脫歐好處的宣傳,沒有現實的對比,民眾太容易被那些虛無縹緲的許諾所欺騙,認為留歐派那些「脫歐後會對英倫經濟造成打擊」的言論,只是為了自身利益誇大其詞的謊言。

  就像是你告訴一個漂亮的女學生,逃課去夜店會有危險,如果沒有真實的相關案例或者她自己的遭遇,那麼很容易被認為只是為了將她留在學校上學的誇大其詞,「那裡安全著呢」……

  只不過漂亮女學生在夜店遭遇不幸的真實案例,有很多,不用每個女孩都去遭遇一番才能相信這不是「誇大其詞」。

  但「脫歐」的事情,還沒有發生過,英倫那些一味要脫歐的民眾,還是需要自己體驗一番的。

  至於說另外的一個原因,也算是順帶的,那就是「脫歐公投」成功之後,卡梅倫必然會同原時空一樣辭職,喬·哈里曼在巴倫的支持下,在保守黨內的支持者數量超過了德蕾莎·梅伊,這也是讓她快速「登頂」的最好方式。

  目前來說,事情的發展就在按照巴倫的計劃進行著。

  在喬·哈里曼就任首相,入住唐寧街10號的當天,她也同新內閣成員一起露面。

  喬·哈里曼內閣的核心成員包括——

  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曾在卡梅倫內閣中出任過運輸大臣和國防大臣,是喬·哈里曼的政治盟友,同樣也是堅定的留歐派。

  外交大臣:格蕾絲·奧利維拉,曾經在喬·哈里曼出任女性和平等事務大臣的時候擔任她的副手,在喬·哈里曼轉任商業、創新和技能大臣之後,格蕾絲·奧利維拉擔任女性及平等事務大臣,她自然是喬·哈里曼的頭號親信,將在新內閣擔任外交大臣,兼任女性及平等事務大臣。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內政大臣:德蕾莎·梅伊,是的,雖然德蕾莎·梅伊作為喬·哈里曼在黨魁競爭中的對手,但她的傾向依然是偏向於留歐的,屬於是可以團結的力量——畢竟喬·哈里曼不可能把自己的內閣全部打造成由她的親信組成,還需要用一些職位來團結保守黨內部能夠合作的力量。

  求同存異,才是政治的真諦,許多時候都需要一定的妥協的。

  並且德蕾莎·梅伊的個性,雖然不適合作為領導者,但在內政大臣的職位上,還是做得不錯的。

  在之前的事件之後,她也用一些方式對巴倫釋放了善意。

  除了這些核心內閣成員之外,在喬·哈里曼的內閣之中,還有一位首次進入內閣的女性政客,那就是擔任司法大臣的利茲·特拉斯……

  在上任後不久,喬·哈里曼在掌控了內閣,以及獲得了保守黨內部的大多數議員的支持之後,開始宣布了她關於脫歐的主張。

  那就是尊重民眾在脫歐公投中的意願,將會審慎的對待未來英倫同歐盟之間的關係。

  但是「雖然投票支持脫歐的民眾稍稍超過了50%,但投票支持留在歐盟的將近一半的民意,同樣需要尊重」……

  喬·哈里曼表示,在涉及到「脫歐」這種關係到英倫未來的歷史性選擇上,作為首相,她需要更加的慎重,將會任命戴維·戴維斯作為英-歐事務大臣(民間習慣稱為脫歐大臣),由戴維·戴維斯負責組建一個相關的智庫,對此問題的各種選擇進行推演以及分析,並負責同歐盟關於雙方事務的談判。

  同時,喬·哈里曼則開啟了她上任後的外交出訪,包括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同歐盟方面就英倫的「脫歐公投」結果進行了溝通。

  雖然說假如英倫選擇脫歐,對於其自身會有許多的負面影響,但對於歐盟來說,同樣也不是什麼好事情,會有相當的損失。

  除了會為歐盟的成員國們做出一個反面示範,令其中一些國家的「脫歐」想法蠢蠢欲動之外,作為歐盟的重要經濟體,英倫脫歐,最直接的就會造成歐盟失去一個重要的經濟貢獻者,對歐盟預算產生直接影響。

  並且英倫脫離歐盟,會影響雙方的貿易關係,增加彼此間的貿易成本,對歐盟中一些同英倫有密切貿易關係的國家,比如愛爾蘭、荷蘭等,產生衝擊。

  因此歐盟也是不希望見到英倫最終選擇脫歐的。

  但歐盟同樣不希望英倫以此作為要挾,從而向歐盟提出更多的對其有利的條件。

  而對於喬·哈里曼來說,脫歐是不可能脫的,條件也會真的去盡力的要,這其中就需要把握好分寸——卡梅倫當時答應脫歐公投,也未嘗沒有以此向歐盟提條件的想法,只不過他玩砸了……

  在布魯塞爾,喬·哈里曼分別同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以及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荷蘭首相馬克·呂特進行了會面。

  這次會面中,喬·哈里曼表示,她不會擅自的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但同樣的,脫歐公投的結果,表明英倫民眾對於歐盟的難民、漁業以及歐盟預算上繳等許多方面存在不滿,她也需要尊重民眾的意見,對此,希望同歐盟就雙方未來關係的走向進行更多的磋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歐盟理事會的輪值主席,同時也是荷蘭首相,而荷蘭本身就是英倫在歐盟內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因此對方自然不希望看到英倫脫離歐盟,可以說在馬克·呂特的居中協調之下,喬·哈里曼這一次的歐盟之行還是非常具有收穫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