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孵化室(第一更,求收藏追讀)
培育繁殖中心大樓雖然投入使用了。
但依舊沒有滿員。
因為需要的技術員工太多了。
現在李沉舟連高中生、中專、大專生都招,只要在養殖大場中工作過的,有一定經驗的,都招。
再說了,很多東西都是要學的,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是厲害的,也有很多水貨來著。
以現在的世道,掌握一門技術,遠比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大學生還要吃香。
當然,重點大學,雙一流大學除外。
因為這些大學是教真東西的。
李綿城教授他帶來了十三名徒弟,李沉舟給他們每人每月的工資是一萬元起步。
這對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已經很高了。
而且現在物價在不斷上漲,像他們這種專業的可不好找工作,水產養殖,也不是人人都能搞的,工作崗位有限。
搞養殖,首先你需要大量的資金,需要大量專業的設備,還有專業的技術人員,然後還要有虧本的心理準備。
培育繁殖中心有很多監控屏幕,主要是監測各養殖水池中各種數據的,一些投餵設備正在使用中。
如果出現某種環境超限,智能系統就會及時通知李教授或相關的技術人員去處理。
李教授和他的徒弟們也不是時刻盯著的,他們會對一些課題進行研究,如果研究出成果,理論突破自然也是好事。
「像這樣的魚苗池,這裡一共有多少個?」李沉舟並沒有打擾李教授多久,叫上這裡的一名技術員工就到處巡查這棟大樓。
「暫時有113個。」這名技術員工是李教授的徒弟,全名叫做嚴金樺,他沉聲跟李沉舟解釋道。
「這麼多嗎?似乎每個魚苗池裡面的魚苗都不一樣?」
李沉舟來到一個巨大的魚苗池面前,看著魚苗池裡面的密密麻麻不斷遊走的小魚苗,問道。
「是的,一個魚苗池就代表著一種魚類。」嚴金樺說道
113個魚苗池,那就代表這裡一共有113種魚類,包括淡水魚和海水魚。
相比起人類所知道的約三萬種魚類,就少得可憐了。
在藍星的自然界中,人類已經知道的現生魚類約有3萬種,淡水魚約1.5萬種,海水魚約1.5萬種。
知道歸知道,但並非所有的魚類,人類都能養殖的。
除了養殖技術難度大之外,還有諸多因素影響,比如有些魚類,至今科學家都搞不清楚它們是如何繁殖後代的。
有些深海魚,以目前的人類所掌控的技術,還無法模擬出它們所需要的溫度以及環境等等。
就算能夠模擬類似的環境,也會因為成本原因而放棄。
因為根本就不值得這樣浪費錢和資源。
「淡水魚和海水魚各有多少種?」
「淡水魚有60種,海水魚少了些,只有53種。」
「不錯。」
李沉舟滿意的點點頭。
這113種魚類,大部分都是人類目前能夠養殖,且技術相對而言比較成熟。
能保住這113種魚類,已經很不錯了。
誰也不知道自然界中那3萬多種魚類,在經歷一波又一波的天災打擊下,還能剩下多少種類。
至少這113種魚類能保住就已經很不錯了。
弱者死,強者生,適應不了環境,絕跡滅種也不奇怪。
李沉舟在這裡除了見到各種淡水魚、海水魚,還看到了各種蝦、蟹。
不過這是另一名何姓的專家教授所培育繁殖的。
在一樓轉了一圈,李沉舟繼續上了二樓。
培育繁殖中心的二樓、三樓、四樓是專門用於孵化的。
例如二樓,這一層一共有三十間孵化室,而且每一間孵化室的設備、作用和功能都是不一樣的。
這是因為每一間孵化室所孵化的生物是不一樣的。
有的孵化室的面積很大,占地面積近上千平,設備很先進,還有的孵化室面積則相對較小,不過所孵化設備也是很先進。
比如有孵化室是專門孵化某種淡水魚類的魚卵或某種海水魚類的魚卵的。
而有的孵化室是用來孵化雞蛋、鴨蛋、鵝蛋、鴕鳥蛋、鵪鶉蛋等家禽類的。
李沉舟換上工作服,戴上口罩,上到二樓,就看到不少穿著工作服員工正在忙進忙出,但他沒有打擾這些員工們的工作。
「二樓有蛋雞孵化室?」才在二樓剛走幾步,李沉舟好像聽到了小雞叫喊的聲音,於是詢問道。
「沒有,在三樓,三樓最大的孵化室就是蛋雞孵化室,一天能孵化幾萬隻小雞。」嚴金樺解釋道。
「一天孵化幾萬隻小雞?」
不問不知道,李沉舟都不知道自己招來的這些人搞得這麼猛。
其實這個數字並不算很大,目前國內最大單體規模的蛋種雞產業園,年孵化能力是8000萬以上。
每天能孵化兩百多萬隻小雞苗。
「我聽同事說過,準確來說,一天最多能孵化八萬隻。」嚴金樺說道。
聽到這個數字,李沉舟忽然感到了一些幸福的煩惱。
孵化培育能力強是好事,但是末日後找不到這麼多飼料餵養,也是一件壞事。
這麼多小雞苗,得打多少疫苗?
不打疫苗,這些小雞又會生病,發雞瘟等等,不好養。
估計連疫苗都得自己生產,甚至連飼料也得自己生產。
而李沉舟手下的一批專家學者們是真有這個打算,打算搞一個全面的養殖產業鏈。
但民間俗話有一句話叫做: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這側面說明,這錢不好賺。
不過,目前來說。
養殖場中的小雞苗、45天速成雞、雞蛋等產品,還是能很好的出手的,現在國內各類物資都在上漲,所以無論李沉舟出多少貨。
全國各地的商家都會立即吃下。
加上末日的消息即將傳開,而李沉舟所掌控的資源越多,所能換取的資源就越多。
「一天孵化八萬隻小雞,那一年下來就是兩千九百二十萬隻雛雞。」一個巨大數字快速在李沉舟腦子中閃過。
近三千萬隻小雞,一年要吃多少飼料才夠?
避難所基地囤積的飼料和自己生產飼料是有限的。
沒有外來的物資輸入,養殖這麼多牲口,終會有一天搞不下去的,只能不斷縮減養殖規模。
除非避難所與企業避難所或官方避難所互有貿易進出。
要不然,根本就頂不住這巨大的消耗。
這還不算養殖基地中的魚、蝦、蟹、豬、牛、羊等牲口所需要的飼料呢。
算上的話,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到了,這裡就是我們的三文魚孵化室。」嚴金樺說道。
……
(跪求收藏追讀!)
但依舊沒有滿員。
因為需要的技術員工太多了。
現在李沉舟連高中生、中專、大專生都招,只要在養殖大場中工作過的,有一定經驗的,都招。
再說了,很多東西都是要學的,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是厲害的,也有很多水貨來著。
以現在的世道,掌握一門技術,遠比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大學生還要吃香。
當然,重點大學,雙一流大學除外。
因為這些大學是教真東西的。
李綿城教授他帶來了十三名徒弟,李沉舟給他們每人每月的工資是一萬元起步。
這對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已經很高了。
而且現在物價在不斷上漲,像他們這種專業的可不好找工作,水產養殖,也不是人人都能搞的,工作崗位有限。
搞養殖,首先你需要大量的資金,需要大量專業的設備,還有專業的技術人員,然後還要有虧本的心理準備。
培育繁殖中心有很多監控屏幕,主要是監測各養殖水池中各種數據的,一些投餵設備正在使用中。
如果出現某種環境超限,智能系統就會及時通知李教授或相關的技術人員去處理。
李教授和他的徒弟們也不是時刻盯著的,他們會對一些課題進行研究,如果研究出成果,理論突破自然也是好事。
「像這樣的魚苗池,這裡一共有多少個?」李沉舟並沒有打擾李教授多久,叫上這裡的一名技術員工就到處巡查這棟大樓。
「暫時有113個。」這名技術員工是李教授的徒弟,全名叫做嚴金樺,他沉聲跟李沉舟解釋道。
「這麼多嗎?似乎每個魚苗池裡面的魚苗都不一樣?」
李沉舟來到一個巨大的魚苗池面前,看著魚苗池裡面的密密麻麻不斷遊走的小魚苗,問道。
「是的,一個魚苗池就代表著一種魚類。」嚴金樺說道
113個魚苗池,那就代表這裡一共有113種魚類,包括淡水魚和海水魚。
相比起人類所知道的約三萬種魚類,就少得可憐了。
在藍星的自然界中,人類已經知道的現生魚類約有3萬種,淡水魚約1.5萬種,海水魚約1.5萬種。
知道歸知道,但並非所有的魚類,人類都能養殖的。
除了養殖技術難度大之外,還有諸多因素影響,比如有些魚類,至今科學家都搞不清楚它們是如何繁殖後代的。
有些深海魚,以目前的人類所掌控的技術,還無法模擬出它們所需要的溫度以及環境等等。
就算能夠模擬類似的環境,也會因為成本原因而放棄。
因為根本就不值得這樣浪費錢和資源。
「淡水魚和海水魚各有多少種?」
「淡水魚有60種,海水魚少了些,只有53種。」
「不錯。」
李沉舟滿意的點點頭。
這113種魚類,大部分都是人類目前能夠養殖,且技術相對而言比較成熟。
能保住這113種魚類,已經很不錯了。
誰也不知道自然界中那3萬多種魚類,在經歷一波又一波的天災打擊下,還能剩下多少種類。
至少這113種魚類能保住就已經很不錯了。
弱者死,強者生,適應不了環境,絕跡滅種也不奇怪。
李沉舟在這裡除了見到各種淡水魚、海水魚,還看到了各種蝦、蟹。
不過這是另一名何姓的專家教授所培育繁殖的。
在一樓轉了一圈,李沉舟繼續上了二樓。
培育繁殖中心的二樓、三樓、四樓是專門用於孵化的。
例如二樓,這一層一共有三十間孵化室,而且每一間孵化室的設備、作用和功能都是不一樣的。
這是因為每一間孵化室所孵化的生物是不一樣的。
有的孵化室的面積很大,占地面積近上千平,設備很先進,還有的孵化室面積則相對較小,不過所孵化設備也是很先進。
比如有孵化室是專門孵化某種淡水魚類的魚卵或某種海水魚類的魚卵的。
而有的孵化室是用來孵化雞蛋、鴨蛋、鵝蛋、鴕鳥蛋、鵪鶉蛋等家禽類的。
李沉舟換上工作服,戴上口罩,上到二樓,就看到不少穿著工作服員工正在忙進忙出,但他沒有打擾這些員工們的工作。
「二樓有蛋雞孵化室?」才在二樓剛走幾步,李沉舟好像聽到了小雞叫喊的聲音,於是詢問道。
「沒有,在三樓,三樓最大的孵化室就是蛋雞孵化室,一天能孵化幾萬隻小雞。」嚴金樺解釋道。
「一天孵化幾萬隻小雞?」
不問不知道,李沉舟都不知道自己招來的這些人搞得這麼猛。
其實這個數字並不算很大,目前國內最大單體規模的蛋種雞產業園,年孵化能力是8000萬以上。
每天能孵化兩百多萬隻小雞苗。
「我聽同事說過,準確來說,一天最多能孵化八萬隻。」嚴金樺說道。
聽到這個數字,李沉舟忽然感到了一些幸福的煩惱。
孵化培育能力強是好事,但是末日後找不到這麼多飼料餵養,也是一件壞事。
這麼多小雞苗,得打多少疫苗?
不打疫苗,這些小雞又會生病,發雞瘟等等,不好養。
估計連疫苗都得自己生產,甚至連飼料也得自己生產。
而李沉舟手下的一批專家學者們是真有這個打算,打算搞一個全面的養殖產業鏈。
但民間俗話有一句話叫做: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這側面說明,這錢不好賺。
不過,目前來說。
養殖場中的小雞苗、45天速成雞、雞蛋等產品,還是能很好的出手的,現在國內各類物資都在上漲,所以無論李沉舟出多少貨。
全國各地的商家都會立即吃下。
加上末日的消息即將傳開,而李沉舟所掌控的資源越多,所能換取的資源就越多。
「一天孵化八萬隻小雞,那一年下來就是兩千九百二十萬隻雛雞。」一個巨大數字快速在李沉舟腦子中閃過。
近三千萬隻小雞,一年要吃多少飼料才夠?
避難所基地囤積的飼料和自己生產飼料是有限的。
沒有外來的物資輸入,養殖這麼多牲口,終會有一天搞不下去的,只能不斷縮減養殖規模。
除非避難所與企業避難所或官方避難所互有貿易進出。
要不然,根本就頂不住這巨大的消耗。
這還不算養殖基地中的魚、蝦、蟹、豬、牛、羊等牲口所需要的飼料呢。
算上的話,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到了,這裡就是我們的三文魚孵化室。」嚴金樺說道。
……
(跪求收藏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