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著通篇大論,總結四字。

  「教化蠻夷。」

  四個字簡簡單單,但其分量卻又是無比重要。

  因為這四字下面所透露的是清朝「大一統」的法理。

  小劉據想不通,看向皇帝認真道:

  「阿父,我不明白,教化蠻夷與天命有什麼關係?」

  劉徹伸手將小劉據抱進懷裡,笑了笑,正色道:

  「因為雍正自古以來的夷夏觀。」

  「此結一破,大一統的疆域統治才有了思想上的正統性,而徹底改變了自古以來的地方治理模式。」

  「最明顯的例子是就是改土歸流,從此教養不僅是內地督撫臣屬的責任,也是管轄邊緣荒蠻地區的那些封疆大吏的職責。」

  「換一種角度說,如果中原內地的百姓需要通過教養以收移風易俗之效,那麼身居蠻夷之地的民眾同樣應該有資格被納入教養範圍中來。」

  劉徹看向天幕,心中滿是無以言表的複雜之意,最終也只能嘆息道:

  「而不是像歷代前朝那樣,被歸入蠻野化外之區而遭到摒棄……」

  「易言之,教養的內涵和範圍,均已發生巨大變化。」

  「再言之,以後這些地方哪怕又被後世子孫的大不孝行為給弄丟了。」

  「哪怕其遺丟的時間是百年、千年。」

  「這地方的法理依然會是中國。」

  「因為……有了教化……」

  「有了,炎黃文脈。」

  小劉據眨著眼睛,突然道:

  「阿父,曾大父在書里批文『道根德表,以表循根』。是不是就是這樣?」

  劉徹壓根就沒仔細看過文帝寫的批文,但這不妨礙他承認。

  「是的,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

  大明。

  「天縱奇才,心智堅強。」

  朱元璋拍了拍手上的渣滓,嘴裡含糊不清著。

  「確實是名賢主。」

  馬皇后看著老朱欲言又止,最後忍不住道:

  「你要是不開心就發泄出來……」

  你這嬉皮笑臉的我覺得很不正常啊!

  朱元璋翻了個大白眼。

  「咱又沒生氣,發泄個球啊。」

  馬皇后更慌了,她伸出手摸向老朱額頭。

  「沒發熱啊……可怎麼說胡話呢?」

  老朱感受額頭上的涼意,突然道:

  「不對,你手咋這涼呢?」

  「太醫給你開的藥你吃沒吃啊?」

  馬皇后看著抓住她的手合在雙手掌心內的老朱,白了他一眼。

  「吃了!」

  卻也沒繼續刨根問底。

  一旁的朱標微笑的看著恩愛的老兩口。

  心中卻也有了一絲惆悵。

  他明白為什麼父親不想說,也明白了為什麼父親不生氣。

  因為那道只存在幻想中的藍圖實現了。

  朱標磚頭看向天幕。

  中外華夷,莫不向風。

  ……

  大明·萬曆時期

  小皇帝驚訝的無以復加。

  這是一種來自世界觀的衝擊!

  「南蠻……就這麼…就這麼……」

  多少年了。

  大明北驅戎狄、南降蠻夷。

  費盡心思卻屢禁不絕。

  然後你告訴我,只一代皇帝就完成此事?

  這是何等的天方夜譚!

  一旁的張居正只覺得滿心荒唐與無言的諷刺。

  以此觀之,明清兩代對蠻夷觀念的認知有南轅北轍般的差異。


  大明持守的是華夷之辨的言說傳統。

  基本把北狄南蠻視為未被馴化的野獸一般加以對待。

  既然是野獸,那自然要把「蠻夷」作為剿伐掃蕩的敵寇,沒有任何視其為教化對象的意思。

  「于少保在《議和虜不便疏》中就以宋代澶淵之盟為例來分析明朝與瓦剌的關係,甚至用詞都很相像,如說中國與寇有不共戴天之仇,又說醜虜貪而多詐等等。」

  「但南北夷虜之勢不同,其處之之道亦異。」

  「苗人叛則不服,服即不叛。」

  「北狄不然,去來來去,不可要結,不可盟信。」

  「但苗人種類忿爭相殺,乃本性固然,不能盡以漢法繩之。」

  「既不可速戰,又不可持久,所以自古用兵,未有大得志於南蠻者。

  小皇帝聽得直接點頭。

  是呀,對啊!這才是正常的呀!

  「但先生,為什麼他就可以?」

  張居正看著天幕里的雍正,看著那句「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低頭苦澀道:

  「因為我們錯了……我們走錯了……理解錯了。」

  小皇帝的心提起來了,他的直覺告訴他,「我們」這個兩字的內含很重。

  舔了舔嘴唇,澀聲問道:

  「先生,我不明白。」

  張居正依然低著頭,長吁短嘆著。

  「當年桂太傅在為《大明輿地圖》作序時,就對大明的一統之局提出了異議。」

  「他認為,大一統的真義應該是仁澤廣被、功德並隆,不是一種單純的區域統治概念。」

  「因為當年太祖皇帝的一統思路就是用夏變夷,而不是簡單謀取四方的土地人民。」

  「而是以「中外華夷,莫不向風」為目標。」

  說到此處,張居正忍不住捶了捶的胸口,緩了一口氣道:

  「以前我只以為此等言論無非是勸導仁政罷了,此時才醒悟過來。」

  「是後來的官吏曲解了太祖皇帝的意思,只一味從利益的角度去課徵土著之民,並與之不斷發生戰鬥,完全喪失了仁澤覆蓋蠻地的教化初衷!」

  「故國異政,家或殊俗!」

  「有一統之名,迄不見一統之盛治!」

  張居正恨啊!

  他恨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只會鑽機攀附全無大志!

  張居正悔啊!

  他悔怎麼沒有早先看透其中玄機!明明早已有人說透其中奧秘!

  「故窮覆載而言之,則華夷為中國,四裔為夷狄!」

  「就華夏而言之,則中原為中國,邊徼為夷狄!」

  「本非如禽獸之異類也!」

  「陸楫所言非虛啊!」

  張居正又開始欣喜。

  喜得是,西南之地可以徹底歸化大明了!

  ……

  大清·乾隆時期

  「嘩啦」一聲響。

  乾隆自得道:

  「所謂普天率土,皆吾赤子!」

  底下的永琰默默翻著眼睛。

  這話你都快說爛了。

  「這就是我大清的格局!」

  但跟瑪法對著幹就是您的格局。

  「王夫之那幫人一直說什麼,夷狄與華夏之人的區別就在於生長於不同地區,所以華夏之生民亦受其吞噬而憔悴。」

  「說什麼皇帝的職責就是要繼續保持這種種族界限的清晰可辨。」

  「哼,方孝孺之徒。小家子氣。」

  乾隆嗤之以鼻了一下,隨即又笑道:

  「豈知!天下無倫外之道,即無道外之人!」

  「天下無道外之人,即無人外之教!」

  「即為赤子,亦該教化!」

  「哈哈哈哈!」

  ……

  【雍正是孤獨的。】


  【其實這也是所有王者的感受。】

  【在雍正辦公的養心殿西暖閣內,懸掛著他親筆的「為君難」三個字。】

  【「為君難」出自《論語》。】

  【定公問:「一言可以興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人們都說為君難,為臣也不易。】

  【可是君主能夠知道為君之艱難,就會勤勉有加,嚴於律己,也就實現一言以興邦了。】

  【一言以蔽之,明君是可以一言興邦的。】

  【雍正就是要做千古明君,因此更感知到為君難和高處不勝寒的孤獨。】

  【更別說整飭吏治,攤丁入畝等銳意改革所遭受的各種非議。】

  【但雍正享受這種孤獨。】

  【「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

  【他要的不僅是唯我獨尊的權勢,更是不願做天下人高高捧著的無用皇帝。】

  ……

  大唐。

  李世民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就是那個被他一怒之下斬於東市的張蘊古所寫的文章。

  「君臨天下、乾綱獨斷,符合雍正的脾氣。」

  「做有才能、操守極高的帝王,是雍正的本心。」

  「君王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孤獨包含多方面,由孤獨而衍生的獨裁,漸漸演繹,成為一種獨特的君王標配。」

  「高明可知是什麼?」

  李承乾還是看過《韓非子》的。

  「是八奸。」

  「一曰同床,說的是夫妻之間的危險。同床的貴妃常常巧言佞色迷惑君王,乘君王醉飽之時,訴說她的欲求。」

  「二曰在旁,說的是身旁的人,也包括內侍等人,看起來在君王面前唯唯諾諾,但對外卻大行不法之事。」

  「三曰父兄,即側室公子,因為特殊的王室貴胄身份,最能挑撥大臣與君王之間的關係。」

  「四曰養殃,即臣子利用民脂民膏為君王美宮室台池,飾子女狗馬,以娛亂君王之心。做奢靡頹廢之事,耗民脂民膏,只為博取君王一樂。」

  「五曰民萌,做臣子的散發公財,向百姓行小惠,名譽歸大臣,不滿之情歸於君。」

  「六曰流行,臣子指使說客以巧文之言,籠絡君王,使君王對養客之臣言聽計從。若不幸聽從奸言。則禍國殃民。」

  「七曰威強,做臣子聚帶劍之客,養必死之士,為己謀利、為己樹威,損害群臣百姓利益,也損害君王利益。」

  「八曰四方,臣子故意利用國與國的矛盾以威脅、要挾君王,或者提高百姓賦稅、搜刮國庫金銀賄賂他國,或者陳兵邊境以削弱內部力量。」

  李世民捻著鬍鬚滿意的點點頭。

  「書背的不錯。」

  「有什麼感想。」

  李承乾抿了抿嘴角。

  「做君王,並非易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處處危險,無時不獨。」

  李世民笑了,他知道這孩子有點被嚇到了。

  也是,只是背文其實是沒有什麼感受的。

  但經歷一旦與心中雄文所吻合。

  那文中真意這輩子都難以忘記。

  而天幕里的皇帝可以是是這「八奸」涵義的種種外象……

  尤其是唐朝……

  李世民收斂了笑意。

  這八條你在唐朝都能找到。

  甚至某位皇帝身居數條!

  彼其娘之!

  想起他就手癢!

  「所以,你要時刻警覺。」

  李世民面無表情的說著,背負雙手,捏緊拳頭。

  「朕有點事,去去就回。」

  ……


  【而想做一個優秀的明君,那就不能耳目閉塞。】

  【雍正很感謝明朝皇帝,因為他們,所以雍正知道自己面對的不是臣,而是臣工的組合體。】

  【而面對他們,皇帝只能勝利。】

  【因為不勝利的下場就是明朝皇帝那般。】

  ……

  大明一眾皇帝齊齊嘆氣。

  別說了……趕緊拿出方案吧。

  我們準備好了。

  ……

  【然後,雍正開啟了特務的高光時刻。】

  【密折制度在他手裡閃耀出了最璀璨的光芒。】

  【清朝皇帝都知道,明朝獲取官員信息,多依賴宦官和身旁近侍,這種制度的危害是容易導致宦官亂政。】

  【為了國祚永續,當然要找到一種更為合適且不易滋生亂政的方式。】

  【於是滿清一入關,順治皇帝就開始提出一種「密封奏摺」的新方式——官員與皇帝可以直接「對話」,將所見所聞匯報給皇帝。】

  【但這種方式僅僅是個嘗試,並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

  【康熙朝則鞏固了這種方式,奏摺範圍及對象多了起來。】

  【但康熙朝運用這種制度還停留在秘密進行。】

  【因為康熙覺得,不能讓每個官員都感覺時時處處有一雙眼睛在盯著自己,這樣不利於朝政穩定。】

  ……

  {還是不太理解密折制度,為什麼會有密折?臣子不一直給皇帝上摺子嗎?這摺子也就皇帝能看啊?}

  {不是,你理解差了,臣對君的報告,有章、奏、表、議、疏、啟、書、記、札子、封事等多種樣式。}

  {按照慣例,清代臣工的報告,主要有題本和奏本兩種。}

  {關於錢糧、彈劾、兵馬、命盜、刑名等需要公開的,多用題本。這種報告極其正規,有固定格式,也必須鈐印,意思就是官員必須明確蓋章。}

  {另外的奏本,涉及的不是國家正規法令,多是私人性質的,比如到任、升轉、謝恩及個人私事,則不用正式的印鑑,等於是給皇帝匯報私下裡的工作。}

  {題本一般首先經過內閣審核,然後交給皇帝。兩種文體都經通政司轉送給內閣,再直接轉交給天子。}

  {題本因為太正規,必須用正楷字,而且還要有摘要,等等,要求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所以,這種文書寫起來繁複而緩慢。}

  {奏本就可以省去這些瑣碎的程序,讓皇帝儘早得到信息。唯一的問題是,奏本要經過通政司,這樣就難以保證保密。}

  {慢的題本,雖然正式,常常得到時已是「舊聞」。奏本雖然快捷,卻因為手續問題難以保密。}

  {但皇帝需要一種更快捷卻能夠保密的報告形式,於是密折應運而生。}

  ……

  大明·永樂時期

  「唉……」

  朱棣無話可說。

  別說為什麼明朝皇帝想不到密折……

  從朱見深開始皇帝都懶得上朝了,密折給誰看啊?

  太監啊?

  但話又說回來……

  用太監這事還是自己開的先例。

  所以大哥也別說二哥了。

  都一樣。

  也別問為什麼自己沒想到了。

  先不提自己半路出家根本無法做到康熙那種程度。

  不是有錦衣衛嗎……

  雖然廢了……

  ……

  【這也對,畢竟是秘密嗎。】

  【但很明顯,雍正不這麼想。】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有點麻了。

  他知道他這個好大兒要幹什麼了。

  ……

  天幕上。

  一個簡筆畫的皇帝手裡拿著一本奏摺。


  然後挨個發到大臣手裡。

  畫面轉到一名大臣手上。

  奏摺打開,上寫四個明晃晃大字。

  『你是特務』

  ……

  【雍正要想獲得機密的信息,就必須培養自己的情報隊伍。】

  【而他貴為皇上,不能也不屑與官員們結成聯盟。】

  【所以他打起了密折制度的想法。】

  【所謂密折,不就是幾個大臣與君主間往來,並未擴大到整個朝野嗎。】

  【說白了,不就是告密嗎。】

  【既然是告密,誰能玩得秦朝呢?】

  【雍正悟了。】

  【所以,他把告密和密折一合併,開啟了鼓勵大臣當「特務」先例。】

  【是的,雍正的情報部門並非是一個專門的組織。】

  【而是他的每一個大臣!】

  【皇帝只需要官員對他的忠心,並隨時揭發身邊的其他官員。】

  【官員們需要以這種情報的交換來贏得皇帝的信任。】

  【康熙時期,密折一般為各省督撫獨有的特權,此舉能讓封疆大吏在心理上更為驕傲,願意為皇帝出「正式制度」外的私人力氣。】

  【雍正則將這一制度進行了擴充,提督、總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和學政等官員,也具有了這種權利。】

  ……

  大漢。

  「嚯……」

  劉邦摸著鬍鬚,甚是驚奇。

  「他這工作量……不小啊……」

  「你又朱元璋那體力嗎?」

  「別給累死咯。」

  呂雉白了他一眼。

  「說那些有的沒的,不如想想他這密折制度能不能用。」

  劉邦身體僵了一下。

  你是想讓乃公每天看上百斤的竹簡嗎?

  惡婦!你居然想活活累死乃公!

  「娥姁啊……真要這麼幹……那每天往來的竹簡可是上千斤都打不住啊……這可不太現實啊。」

  呂雉明顯很失望。

  劉邦恨的牙痒痒。

  果然!你就是想累死乃公!

  ……

  天啦嚕我都沒寫乾隆呢說我黑乾隆?

  不怕打你臉啊……

  我現在還記得有個人在章節說里跟別人打賭,說作者敢寫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打個盟主。

  然後我寫了,他刪評了。

  哈哈哈哈!

  別跟我犟啊!咱手裡可有截圖!

  ……

  彼其娘之……一本網文爽文讓我寫成明清史料分析了。

  別說起點了,其他網站也沒有這種不寫情緒死磕明清史料的天幕文了!

  叉腰驕傲一會兒。

  ……但寫情緒文掙得多……

  OTZ

  ……

  加更?沒有加更。

  作者非但不加更,甚至這個月還要再請兩天假!

  一天買年貨,一天春節。

  ……

  看了看作品銷售,看了是破不了萬訂了,

  可惜。

  ……

  雍正……給啥獎勵呀!!!

  好難想!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