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1295鄒元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二,你怎麼回來了?

  前些天不是還寫信說你找到個大金庫的消息,不去搶金礦,回來做什麼?」

  東吁城裡,李如松皺眉看著風風火火跑進屋來的兄弟,開口就問道。

  「大哥,金礦已經拿下了,不費一兵一卒。」

  李如柏樂和和說道,一副快誇我的表情看著李如松。

  「拿下來金礦,那就趕緊從周圍抓人開礦啊,你怎麼回東吁城了?」

  聽到這話,李如松更是奇怪。

  之前老二出去,就在東吁城北面一個叫坤東的地方拿下一個金礦,就把周圍幾十里內的緬人都抓過去挖礦,忙活了半個月才收手。

  這次搶到的金礦,據信里說比上次那個還要大。

  以自家兄弟的性子,怎麼會不去安排好就回來了,此事透著古怪。

  還不費一兵一卒,這怎麼可能。

  緬甸那些礦藏,許多都在地方部族手裡,要從他們那裡搶下來可不容易。

  雖然他們追擊緬王時捉住不少緬甸部族首領,但是緬甸部族太多了,幾乎和西南差不多,一個大山頭就有一個部族,許多小部族可是沒有資格在緬王面前露臉的,所以還有許多漏網之魚。

  這點,還是他們安定下來以後才知道的。

  也難怪緬王和那些大部族首領都投降了,可是明軍繼續向其他方向擴張,依舊面臨著重重阻力。

  那些部族首領,至少現階段還沒有要臣服大明的意思。

  哪怕只是表面上的臣服,他們也是不願意。

  他們只接受和緬王時期一樣,可以每年少量進貢,其他的就不准他們插手。

  而緬王對他們的統治也極為寬鬆,部族產出每年只會收取少量,意思意思就是了。

  「大哥,東林鎮那個金礦是在東撣和圭西族人的交界處,之前是被圭西族人控制,因為圭西族和緬王那邊關係好,所以緬王也比較偏袒他們。

  這次幫我們出手搶下高林鎮金礦的,就是東撣族人,他們還樂意幫我開礦,只是求我們出兵剿滅圭西族。」

  李如柏急忙解釋道,把他兵不血刃就搶下一個金礦的大致過程說了下。

  「等等,你說是利用緬甸當地部族之間不和,才輕易拿下的金礦?」

  李如松聞言就是一皺眉,他南下前和父親曾經商議過很久,主要就是針對他們了解到的緬甸情況。

  當然,現在這些情報還在不斷更新完善,畢竟占領緬甸的時間越久,掌握的信息就越多。

  緬甸的王朝,不管是之前的貢榜王朝、還是之後的東吁王朝,似乎和國內的情況都不一樣,更加類似於宣慰司架構,緬甸王室實際控制的領地不算多,大部分地盤其實都在各地部族手裡。

  而緬王不僅是其中實力最強大的,關鍵還是他們也是巧妙利用相鄰部族之間的矛盾,對他們進行控制。

  而大明則是皇帝控制著國內絕大部分府縣的人事和財政大權,只是邊邊角角才有這些土司生存空間那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不是為了延續前朝版圖,或許向西南這些土司林立的地區,大明都不願意投入過多資源。

  實際上,朱元璋這個人還是比較守舊的,並沒有多少開拓進取之心,這從他們恢復前朝疆域以後就不再對外擴張就能看得出來。

  對於周邊地區,朱元璋的態度基本上就是按照元制在操作。

  「你聽著,明軍絕對不能參與對緬甸地方部族的戰事,只要他們表示願意臣服。

  就算要出手搶礦,也讓周邊部族賣力,實在沒有,就派那些歸降的緬軍去做,明軍士卒絕對不能參與,這涉及到朝廷對緬甸的長治久安策略。」

  此時,李如松面色嚴肅的看著兄弟啥吩咐道。

  「大哥,這是為何?

  我還想從你這裡要點兵馬,直接把圭西族滅了,他們長期占領高林鎮金礦,應該有不少好東西。」

  李如柏急忙說道。

  顯然,他是有心調動明軍進攻圭西族的,只是礙於手裡兵馬有限。

  圭西族也不是個小部族,有人口數萬人,就他手裡那點兵馬,搶一城一鎮沒有問題,可要把人家一個部族滅掉,可就有些難度了。


  到滅族的時候,這樣的小部族全民皆兵,怎麼也能拉出一兩萬男子作戰。

  而且那裡有屬於丘陵地形,反正不是平原,對於不熟悉地形的明軍來說,如果沒有優勢兵力,李如柏心裡還是有點虛。

  雖然明軍已經有火器化的趨勢,但是這年代的火器還是一言難盡。

  如果兩軍正面交戰,明軍手裡的火器優勢就能有效發揮出來。

  可若是對方不正面交戰,而是利用地形優勢和你打游擊,那火器的優勢就會被極大的限制住,根本不能發揮有效戰力。

  畢竟,這年頭的火器還不是後世的機槍大炮,殺傷力也沒想像中那麼大。

  李如松看了眼兄弟,躊躇片刻,終於還是決定把一些情況告訴自己這個二弟,免得他不知啥時候犯傻,真參與到緬甸部族內部的爭鬥之中。

  「如柏,有些情況看你還不知道,或許知道一些,或是猜出來一些,今天哥哥就給你好好說說。」

  李如松看著兄弟,開始把朝廷對緬甸的安排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當初這些事兒,基本上都是魏廣德和李成梁商議的,但是魏廣德只提供大方向,細節得是李成梁來把握。

  而李成梁確定的一些情況,則是在魏廣德提供的大方向上,和自己這個大兒子商量定下來的方案,所以李如松也算是知之甚詳。

  「緬甸的部族你現在也知道了,可謂是多如牛毛,朝廷是要長期統治緬甸,不是打服了我們就撤。

  否則,現在你我這個時候應該是在昆明城裡喝酒慶賀,等待朝廷的封賞。

  朝廷要實現長治久安,就不能讓地方部族對我大明心懷怨懟。

  人,不是不能殺,但得是反對大明的人才能殺。

  對于于那些地方部族,更多就是利用部族之間的恩怨讓他們自相殘殺。

  這樣,不僅可以削弱他們的力量,還能讓他們相互之間仇怨更深,深到無法化解的程度。

  而我大明則是高高在上,從中進行調解,讓他們既傷筋動骨,又不能斬草除根。

  這樣,弱的一方需要依靠我們生存,而強的一方雖然或許對我們有所不滿,但也就這樣,因為他們還要時刻提防別人對於他們的報復。

  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下,各方才會甘心接受我們的統治。

  而我們呢,就是表個態,既要保護弱小部族不被滅族,還要適當削弱那些強大部族,挑動他們對周圍其他部族的戰爭。

  不僅消耗他們的實力,還在周圍布下許多敵人。

  適當時候,讓這些人聯合其他對抗他們。

  到時候,緬甸這塊土地上,不管是強的還是弱的,都得聽我們的。

  即便他們發現我的計策,也會以為相互之間已經無法化解的恩怨而不得不依附我大明。」

  李如松算是把話講得很清楚了,李如柏也是聽著不斷點頭。

  「就算真到了要我們必須出手的時候,也不能出動明軍,而是調動那些緬人軍隊,放任他們去殺人。

  到時候,那些被打擊的部族,也只會把仇記在緬人頭上。

  甚至為了活命,他們還要更加討好我大明,否則就真的毫無生機了。

  這也是父親不斷讓我們收攏緬軍潰兵,重新把他們編練起來的原因。

  以後的緬甸,還需要他們出力維持我大明的統治。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朝廷短期內不會從緬甸抽調回人馬,依舊會在這裡駐留足夠多的軍隊,以維持我大明的威懾。」

  說完這些話,李如松才長長呼出一口氣,認真對兄弟說道:「這個思路,大方向是內閣魏閣老定下來的,細節是我和父親商定的。

  你帶兵在外,可得給我把仔細了,千萬別因小失大。

  現在那些小部族,許多都已經向我們表示臣服,所以我們得保護他們,因為一些實力稍大的部族,就想趁著混亂的機會吞併他們,進一步擴充自己的實力。

  之前,他們被緬王壓制。

  以後,他們還要被我大明壓制。

  我們是不能在允許有實力超強部族存在,那些軍中俘虜的緬甸部族首領,他們的那些部族,是必須要肢解的。

  除了那幾個部族外,我們就不能再動其他部族了。


  至於你說的那個東撣和圭西,圭西族實力一般,東撣好像更強,之所以失去高林鎮金礦,我想就和緬王也是執行類似的策略有關。

  所以,先保證東撣族對高林鎮金礦的控制,然後打探清楚東撣族的實力,若是實力強大,還得想辦法肢解他們,讓他們分裂成幾個小部族才好控制拿捏。

  我可不信他們部族內部是一塊鐵板,肯定還是有團體的。」

  「大哥,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李如柏聽到這裡,哪裡還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做什麼,馬上就說道。

  大哥可是把之後對待東撣族的策略都說給他聽了,先和那邊的人熟悉起來,再暗中挑撥就好了。

  「對了大哥,父親那邊什麼時候對蒲甘城出兵?」

  這段時間,東吁城和阿瓦城的聯絡非常緊密,李如松和李成梁相互之間不斷溝通信息。

  是打算兩路同時進兵,一舉消滅蒲甘城裡殘餘的緬甸軍隊。

  就現在掌握的情況,忠於緬王的緬軍正在向那裡集合,而城裡因為爭奪權力也鬧得非常厲害,不斷出現大魚吃小魚的情況。

  但即便如此,緬軍還是在集結。

  畢竟,聚在一起總好過逐個擊破,對大部分緬將來說,本來他們也對掌權沒野心,那是幾個殘餘貴族才有資格玩的遊戲。

  現在的緬甸,其實就好比三國。

  大明及附屬實力占一頭,緬甸東吁王朝的殘餘力量占一塊,剩下的地方部族算一塊。

  大明要繼續用兵,主要就是消滅東吁王朝的殘餘力量,讓地方部族臣服。

  只是大明一貫作風,這些地方上的小部族還有觀望,他們還不能確定明軍是否會長期占領緬甸,自然不會急急忙忙表態。

  別到最後大明又撤兵了,到時候他們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緬甸的局勢並沒有因為明軍進入變得清晰起來,反而越發複雜。

  而在大明的京師,局勢也沒有因為宮裡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就平復下去。

  就在大部分官員以為,吳中行、趙用賢等人挨了廷杖後會老實起來的時候,鄒元標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新科進士,再次跳出來。

  或許之前他的奏疏被淹沒在浩瀚的奏疏海里,並沒有人關注到。

  可現在沒有人繼續上奏張居正「奪情」之事,鄒元標還不管不顧繼續上奏,那就有點打臉後廷和內閣了。

  消息傳到魏廣德耳朵里,也把他嚇了一跳。

  「奏疏在哪兒?送進宮裡沒有?」

  魏廣德直接對蘆布追問道,「馬上去查下,如果在通政使司,就叫他們先壓一壓。」

  魏廣德吩咐蘆布接下來要做的事兒,馬上又拿出紙條,快速寫好一張字條交到蘆布手裡,說道:「這張字條你馬上送到刑部交給魏時亮,讓他馬上叫鄒元標去通政司拿回奏疏,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告訴他危害,現在還上奏,這是打陛下的臉,到時候絕對不會輕饒,我也救不了他。」

  「是,老爺。」

  蘆布知道事情緊急,拿上字條就往外跑。

  現在關鍵就是把奏疏留在通政使司,只要不交到宮裡來,就還有轉圜餘地。

  之前,魏廣德聽說鄒元標上奏,還只是笑笑。

  畢竟,那時候許多人都在上奏,他一個新科進士湊熱鬧也沒人關注。

  可現在不同,沒人繼續追究此事了,還有人往上湊,那就是找死。

  魏廣德也想不到,他會攤上這麼一個老鄉。

  就算要追名逐利,也別在這個時候啊,傻啦吧唧。

  鄒元標字爾瞻,別號南皋,今吉水縣城小東門鄒家人,是明代東林黨首領之一,與顧憲成、趙南星成為「東林黨三君」。

  不過,魏廣德可不知道這位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林黨的早期領袖之一,更是因為上奏諫言太多,最後一度長達三十年只能在鄉野講學。

  當然,若沒有這段經歷,互相也不會和顧憲成攪合在一起,跑東林書院講學,成為東林的一份子。

  說白了,早期的東林黨,其實就是一群朝堂上的失意者聯盟,聚在一起以講學為名、諷議朝政,也因此他們嘲貶時政非常辛辣,極盡醜化。

  也因為是一個失意者聯盟,所以內里也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