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1293廷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曆年間圍繞張居正「奪情」事件,無疑是對大明朝廷影響極為深遠的大事件。

  特別是許多人都發現,張居正在奪情事件發生後,與之前相比判若兩人。

  其實到目前為止,就魏廣德所知,張居正的首輔生活其實還是很簡樸,並沒有後世傳聞的什麼驕奢淫逸。

  至於傳說中喜好美色,魏廣德也沒有發覺。

  最起碼,所謂喜好美色的重要參與人之一,抗倭名將戚繼光已經不大可能給他府上送美女了。

  這半月時間裡,張居正也是在府中守靈。

  不過,隨著昨日聖旨下發,張居正也連夜趕寫了一篇謝恩奏疏。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派人直接送到宮門。

  作為大明朝內閣首輔,他的奏疏是可以通過司禮監直接送到皇帝御前的。

  魏廣德還在內閣處理政務的時候,門外蘆布拿著一張小紙條快步走了進來。

  「老爺,這是陳公公叫人送來的條子。」

  蘆布恭敬的把紙條送到魏廣德面前,彎著腰就退出了值房。

  魏廣德看了眼紙條上的字跡,是陳矩所寫。

  不過紙條內容,卻也沒出乎他的意料。

  原來,半個時辰前,小皇帝在乾清宮看到了馮保專門送過去的謝恩奏疏,知道張居正已經答應留下來輔政,還很是高興。

  不管這麼說,張居正對於朱翊鈞來說都很重要。

  他不僅是朝廷的首輔,為他治理著這個國家,還是他的老師,教導他聖賢之道、

  朱翊鈞對張居正的博學還是很推崇的,對他也很是尊敬。

  雖然說地球少了誰都一樣轉,可是現如今的大明朝,如果真的忽然換了一個首輔,朝政多少還是會受影響的。

  朱翊鈞也知道自己未成年,雖然比高拱說自己是「稚童」已經過去好些年,自己長大了不少,可依舊沒有靠自己能力治理好這個國家的信心。

  在此之前張居正處理朝政很好,朝廷各方面被打理的井井有條不說,也有了復甦的跡象,特別是一向拮据的朝廷財政,明顯有了起色。

  所以,無論如何,朱翊鈞對張居正還是更加信任。

  而對於魏廣德,朱翊鈞雖然也有信心,但能不動自然最好,維持現在的大好局面比什麼都重要。

  小皇帝很高興,他能留下張先生繼續為他打理朝政,不過也就在這個時候,馮保拿出了吳中行、趙用賢等人的反對奏疏。

  原來,魏廣德以為是被留中的奏疏,卻是被馮保大膽的壓在手裡沒有遞上去。

  小皇帝朱翊鈞正在高興頭上,轉眼就看到他們反對自己覺得的奏疏,頓時臉就垮了下來。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因為腿疾的原因,雖然身為九五之尊,但因為走路一瘸一拐很不雅觀,本身心理多少都有些自卑。

  不說其他,中國曆朝歷代對於儀容都極為注重,所以才有選進士都要挑人,長的奇奇怪怪的人,身體有殘疾的人,基本上是不可能有好名次。

  就算有幸考過了會試,也會被降級。

  這個降級,不是剝奪你參加殿試的資格,而是名次會很靠後,基本上不會讓皇帝看到你。

  所以,圍繞在皇帝身邊的人,不說都是像貌堂堂,一表人才,但至少不能醜陋。

  被一群姑且稱之為「美男子」的官員環繞,朱翊鈞自然感覺相形見絀,即便他是皇帝,也是如此。

  有了這個的心態,在小皇帝看到自己好不容易才成功挽留張先生之後,還有這些人跳出來反對,心情可想而知。

  適時地,那些支持皇帝「奪情」的奏疏,也被馮保一股腦拿了出來。

  鮮明對比之下,小皇帝朱翊鈞終於抑制不住內心的怒火,他認為自己被這些人輕視了。

  不過終究受到過張居正、魏廣德悉心教導,雖然心裡很不高興,但朱翊鈞還是耐著性子把所有奏疏都看了一遍。

  「居正每自言聖賢義理,祖宗法度。祖宗之制何如也?事系萬古綱常,四方視聽,惟今日無過舉,然後後世無遺議,銷變之道無逾此者。」

  當朱翊鈞念起吳中行的奏疏,嘴角不住冷笑,「奪情既不近人倫情理,也不合義理法度,那祖宗定下奪情制度難道是錯的?他還敢非議祖制。」


  聽到小皇帝的氣話,馮保心裡是樂開了花,這就是他要的結果。

  只不過高興歸高興,他臉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實在止不住笑臉,就果斷低頭佯裝生氣的樣子。

  這一幕,被御前伺候的陳矩看的真真的,心裡只能佩服馮保的大膽妄為。

  這段時間朝局變化,他也是看在眼裡,但是這個時候卻不敢揭穿。

  一是他前日已經收到魏廣德的小紙條,知道他無心摻和此事。

  二是陳矩也沒信心能扳倒馮保,他可是從小伺候小皇帝長大的太監,現在皇帝還叫他「大伴」。

  不止於此,就算是宮裡的兩位娘娘,對馮保也是信任有加。

  也不知道是造的什麼孽,嘉靖皇帝起子嗣不興,就沒幾個孩子能順利長大,到了隆慶皇帝的時候也是如此。

  馮保伺候長大的小皇帝,算是嘉靖帝一脈留下來的獨苗。

  當然,朱翊鈞還有個親弟弟,不過不管怎麼說,馮保伺候小皇帝長大,這功勞就足夠大了,這也是兩宮太后放心他的原因。

  有太后看好,宮裡還真沒人能動搖馮保的地位。

  最起碼,有馮保在乾清宮伺候皇帝,她們放心。

  更何況,就算他扳倒馮保,對他其實也沒太多好處。

  宮裡,可還有張宏等太監的地位在他之上。

  他現在也算是宮裡有名號的大太監了,實在犯不著為此事得罪馮保。

  不過得空,陳矩還是把剛才看到的情況傳遞給魏廣德,讓他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的事兒。

  魏廣德這邊剛把紙條揉成團,大白天的也沒個火星,想把紙條燒掉都很困難,也只能一會兒吃飯那會兒處理掉。

  門外,就有腳步聲響起,傳來低語之聲。

  沒一會兒,蘆布就進屋,在魏廣德耳邊小聲耳語道:「老爺,剛收到宮裡的消息,皇帝派人捉拿吳中行、趙用賢、艾穆和沈思孝,要廷杖他們,還要罷官去職。」

  魏廣德聞言,也只是緩緩點頭。

  這些處罰,其實剛才陳矩的條子裡就已經說了。

  小皇帝朱翊鈞龍顏大怒,他覺得吳中行四人的矛頭不只是對著張先生「奪情」問題,也是對自己權威的藐視。

  因此,他決定效法列祖列宗對直言犯諫的建言大臣所慣用的手法,對此四人執行廷杖。

  吳中行和趙用賢各杖六十,逐出京城,發回原籍為民,永不敘用;艾穆和沈思孝各杖八十發配邊地,不在大赦之列。

  毫無疑問,看到艾穆和沈思孝聯名奏疏說「居正獨非人子而方寸不亂耶?位極人臣,反不修匹夫常節,何以對天下後世?奏請令張居正回籍守耕」,讓小皇帝很生氣,非常生氣。

  不過,魏廣德看了也就看了,他並沒打算做什麼。

  畢竟,他早就打定主意,在「奪情」一事上裝鴕鳥,什麼也不做。

  「去拿人了嗎?」

  魏廣德只是淡淡問了句。

  「去了,宮裡值守錦衣衛已經去翰林院和刑部拿人了。」

  蘆布急忙說道。

  「知道了,下去吧。」

  魏廣德揮揮手,示意蘆布出去。

  宮裡派人出去了,說明廷杖這個事兒,已經得到了兩宮太后的同意。

  雖然朱翊鈞是皇帝,但是宮裡宮外的權利,他其實並沒有多少。

  或許,他只是乾清宮裡的皇帝。

  內廷的權利,還是掌握在兩宮太后手裡。

  而外朝大權,則是內廷和內閣共同掌握。

  太后都已經同意了,還能說什麼?

  而此時,錦衣衛直接闖進了翰林院。

  雖然是清貴之地,但是一群翰林拿凶神惡煞闖進來的錦衣衛也是絲毫沒有辦法,根本不能阻擋。

  領頭的錦衣衛百戶手裡,高高舉著天子金牌,那是皇權象徵,他們除了跪倒叩頭還能做什麼?

  至於刑部,雖然也有身手矯捷的衙役,但是面對錦衣衛,自然也沒人敢造次。

  敢造次的,也只有那些官員,他們是進士,算是天子門生。


  不過在天子金牌面前,他們也什麼都不敢做,也不能做。

  「魏次輔,魏次輔。」

  就在魏廣德打算袖手旁觀的時候,門外傳來張四維的喊聲。

  「快,請張閣老進來。」

  魏廣德急忙起身,對蘆布吩咐道。

  很快,張四維進屋,直接對著魏廣德說道:「魏次輔,宮裡要廷杖大臣,我們得去求情啊。」

  「嗯?」

  魏廣德愣了愣,也反應過來,好像一般是要這樣。

  雖然嘉靖朝廷杖比較多,但也大多集中在前四十年裡,剛毅的大臣幾乎都被打了一遍。

  結果就是,剩下的都是韜光養晦的軟骨頭,如他這般,不願意觸怒皇帝,只能私底下使力的。

  而嘉靖四十年以後,到隆慶朝,廷杖就少了。

  就算有,也是內廷的事兒,皇帝打太監,比如李芳就挨過打。

  也是因此,魏廣德都忘記外朝的潛規則,那就是有人挨打,內閣閣臣都要去求情,即便什麼用也沒有,也要去做做樣子。

  「險些忘記了此事。」

  魏廣德一拍額頭,馬上就站起來說道。

  和張四維一起,兩個人急急忙忙往乾清宮走,路過文華殿的時候還往裡面看了眼。

  只有幾個打掃衛生的內侍在裡面,今天小皇帝沒課。

  就在他們匆忙去見小皇帝朱翊鈞,為那四個倒霉蛋求情的時候,外朝這會兒也炸了鍋。

  錦衣衛出動捉拿吳中行等人廷杖,一部分官員就急急忙忙往宮裡跑,想要去面見皇帝,求個情,把人放出來。

  而另一群人,則是匆忙往張府趕去,想要請張居正出面救人。

  不管怎麼說,這次挨打的不是他張居正的門生就是老鄉,求情的話,他出面的效果比任何人都好。

  只是可惜,張府靈堂外站了二十多人,卻一個也進不了裡面,見不到張居正。

  這兩天,張居正已經用身體原因閉門謝客。

  他實在無法忍受和這些官員交流,見面都會勸他回鄉守制。

  張居正心裡已經很清楚,一旦他離朝,魏廣德肯定不會繼續堅持新政,只要下面反應稍微強大些,魏廣德就會順勢把考成法等國策變回去。

  從「奪情」事件中他也看出來了,反對力量太強大。

  只是,雲集張府的人都失望了,張居正避而不見,讓他們自認滿腹經綸卻找不到人述說。

  「走,進宮吧。」

  一群人在張府守候半天,也沒有看到張居正出來,終於有人還是開口說道。

  「張江陵是絲毫不顧及師生、同鄉情分了,繼續留在此地也是無用,不如進宮向陛下求情。

  想來魏次輔他們應該已經過去了,我們這麼多人,陛下應該會顧念一絲情分吧。」

  「好,我們進宮求見皇帝去。」

  「對,向皇帝求情,也好過求張江陵。」

  張府外,一群官員一陣議論,隨後紛紛上轎坐車往皇宮趕去。

  而在乾清宮裡,魏廣德和張四維站在御階之下,小皇帝朱翊鈞正在發著脾氣。

  其他官員都被攔在宮城外,皇帝根本不想見他們。

  「魏師傅,朕已經下旨挽留張先生,可這些人還不依不饒,堅持要趕張先生走,這是為何?

  那個吳中行,居然指責高祖定下的奪情不近人倫情理,不合義理法度,你說該不該打?」

  聽到這話,魏廣德和張四維都不好接話。

  說實話,文官有的是真的很不要臉。

  需要的時候,就扯祖制不可動反對一切變革。

  不需要的時候,直接就懷疑祖制,質疑其合理性。

  其實,如果大明這個時候是風雨飄搖的環境,也沒什麼理由拒絕奪情。

  但偏偏這兩年風調雨順,雖有戰事,但大明早早就墊定了勝局,也沒啥可擔心的。

  要說張居正該不該奪情,按照原則是不應該的。

  不過張居正奪情特殊在他正在推進的改革,除了他以外,沒人願意蹚渾水,只能是他來做這個事兒。

  若皇帝要繼續改革,自然就奪情。

  但要是猶豫,自然就不必奪情了。

  但這個道理,小皇帝懂嗎?

  「你們先前講的大道理,朕懂,但這次必須處罰他們,就不要再說了。」

  朱翊鈞很是堅持,要打這四個人出氣,還有就是讓外朝知道內廷的態度。

  「對了魏師傅,西南可有新戰報送來?」

  就在僵持的時候,小皇帝忽然問起緬甸戰事。

  魏廣德知道,這是小皇帝想轉移注意力才拋出的話題,只好馬上接上,把之前兵部戰報說了出來。(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