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明式的計算機內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03章 明式的計算機內核

  朱簡烜來到了科學院內專用的計算機房,坐在目前最新式的計算機前面,稍微觀察和擺弄了一下鍵盤和滑鼠。

  這滑鼠的樣子看著非常的眼熟,就是一個前方後園的長方體,前端有兩個按鈕和一根電線。

  乍一看,與朱簡烜前世用的大號滑鼠高度類似,只不過沒有中間的滾輪。

  但更重要的區別其實是內部結構,大明還沒有新世紀普及的雷射滑鼠,所以這個滑鼠是機械結構的。

  滑鼠內部有一個圓球,在底部露出一點切面,移動滑鼠的時候,圓球與桌面摩擦滾動,桌面上的光標也對應同步移動。

  操作起來遠不如雷射滑鼠靈敏,對操作平面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是放在專門的滑鼠墊上用。

  旁邊的鍵盤的樣子,乍一看也會讓朱簡烜感覺眼熟,總體尺寸比較接近前世的標準鍵盤,總鍵位數大概也是一百多個。

  但是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東西與前世的鍵盤差異比滑鼠更大。

  這個鍵盤的所有按鍵上面,全部都是用漢字標註的,而且基本上均勻的分成了四個區,每個區的鍵位數量基本一致。

  如果稍微仔細觀察的話,就能發現上面的字顯然不是胡亂取得,大多都有比較特殊的含義。

  有計算用的數字和加、減,還有與、或、非等邏輯分析詞。

  還有一些不能一眼看出用途和意義的按鍵,比如說取、棄、用、示、名、道、元、器、術、令等等。

  還有陰、陽,金、木、水、火、土五行字,以及甲乙丙丁開頭的十個天干字,這些看上去好像羅盤上的東西。

  換個其他的不相干的現代人看著個鍵盤,多半會下意識的覺得,這東西應該是用來搞什麼封建迷信的小玩意兒。

  但是這些東西其實都是純科學範疇的東西,是大明的頂級工匠們倒騰出來的。

  朱簡烜提醒他們可以搞個類似鍵盤的東西,沒有跟他們要求具體要怎麼安排按鍵,不想把前世的英文鍵盤帶過來。

  朱簡烜想看看,基本只有東方文化背景的工匠們,會折騰出什麼樣的鍵盤。

  這東西就是朱簡烜現在看到的成果。

  這個成果當時讓朱簡烜感覺頗為意外,因為這東西上面真的一個字母都沒有。

  而大明的工匠們,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工匠們,在日常的字面學習和計算的時候,是會使用拉丁字母來完成公式計算的。

  這個鍵盤上反而完全沒有了,這不是朱簡烜要求的,也不是工匠們有什麼文化層面的考量。

  單純就是在工程上考慮,拉丁字母跟他們的設計邏輯不配套。

  如果朱簡烜沒有接觸過這台機器,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按鍵是什麼意思,自然也不會知道這奇怪的鍵盤怎麼用。

  但是計算機是朱簡烜的重點關注項目,大概知道這些東西是怎麼整出來的。

  那些有明確意義的鍵,每一個按鍵都對應一個固定指令,這個指令的名字也就是這個鍵名字。

  至於陰、陽兩個鍵,可以在直接控制機器模式下用於直接輸入二進位數,也可以在程序編輯模式下表示數據狀態。

  金木水火土五行字,主要是跟〇和一到十的這些數字組合起來,完成十六進位數的直接輸入。

  因為漢字的信息量很大,一個漢字就能夠大致體現一個命令的真實含義。

  像是加、減,示、名、令等等,看一眼就知道大致含義,關鍵是能夠做到實際命令與鍵名直接對應。

  而單個字母的信息量太小,字母本身沒有明確意義,自然做不到。

  如果鍵面上標註拉丁字母,還要另外準備一份表格,說明每個拉丁字母對應的命令是什麼。

  如果用字母來命名按鍵,再用類似英文的字母文字來表示命令,那樣效率會很低。

  以英文為例,加是addition,就算是省略一下,也至少得寫個add,英文鍵盤需要三個鍵組合,才能形成這條命令。

  大明的工匠們,直接在一個鍵上寫個加,按下這個鍵直接產生加的命令,操作和響應速度都更快。

  在完全電子化之前,還可以隨時造新字。

  可以給現有漢字上加筆畫和偏旁,形成含義接近但有區別的漢字,直接用來區別不同用途的類似命令。


  相當於絕大部分功能,都有單獨的快捷鍵,當然要比手打命令快多了。

  早期的計算機,所需的命令數量非常有限,一百個就是非常大的數字了,一百多個按鍵的鍵盤確實能夠完全擺開。

  但是如果再加上二十六個字母,甚至區分大消息之後的五十多個字母,那占據的空間就太大了。

  漢字不是不能用於表示公式和符號,只是在紙面上看起來比較費眼。

  但是在機器裡面就無所謂了,只需要指定一批漢字作為專用符號,來表達各種公式就行了。

  所以朱簡烜眼前的這塊東西,並不能算是前世概念下的典型的計算機鍵盤。

  更像是集中起來的一大片功能按鈕。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東西現在不能完整的輸入文章,只能輸入按鍵上有的那些字,也就是用於控制計算機的命令字。

  除非是只用鍵盤上的那一百多個漢字來寫文章。

  而計算機實驗室的工匠們,就是在用這一百多個漢字寫的文章。

  看上去像是把文言文再次提煉,放棄所有累贅元素,只取用幾個骨幹字。

  一眼看上去全是類似這樣的內容:

  「取元,名甲,令〇,加十,累十,示。」

  意思就是給一個數字0加上10,並且累積加10次,最後輸出結果。

  在工匠們看來,這其實是個計算安排。

  但是在朱簡烜看來,這東西高度類似於前世的彙編語言,除了機器碼之外最底層的電腦程式語言。

  如果將彙編語言的單個命令替換成單個漢字,會非常接近自己看到的東西。

  再按照工匠們的格式去寫,那就更加類似了。

  所以,大明工匠們寫出來的這玩意兒,其實就是大明本土形成的電腦程式語言。

  水平也已經達到彙編語言的級別。

  看上去還是中文漢字形式的,但實際上這東西並不是什麼漢語。

  當然更不是英文、拉丁文或者其他任何人類語言。

  因為編程、程序、計算機代碼,這些行業內所展示的各種符號,不是社會學概念上的語言文字。

  他們些這些東西的時候,也不是像寫文章那樣去描述想法。

  而是將功能、符號、數字等元素,按照明確的邏輯關係互相組合起來,直接構建出一套「計算計劃」。

  每個字母、每個符號,他們的意義都是高度特化的,都是被程序算法本身明確指定的。

  理論上講,不需要去解讀其中的各種符號在人類語言中的意思。

  代碼中的英文單詞,可以和實際的功能完全不相干,如果懶得取名就用數字編號來表示也可以。

  只是那樣要憑說明文件來確定命令功能,憑操作人員硬記某個編號的具體功能。

  那樣操作起來當然非常的難受,所以人們會本能的將這些功能與含義接近的詞彙綁定在一起。

  至於綁定到特定的英文單詞上,還是綁定到特定的漢字上,在邏輯上沒有本質區別。

  計算機本質上是一大片燈泡,只能用每個燈泡的開關狀態來表示信息。

  所以對於計算機而言,它能夠認讀和接受的信息,從來就不是人類說的加、減、乘、除,循環,輸出。

  也不是程序語言中的add、mov、or、not。

  而是有規律排列的一組開關命令,實際上是「開開開開關關關開」這樣的東西,對應是否開啟或者關閉自己特定燈泡。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計算機操作者,要將人類想要做的事情,與這些開關序列對應起來。

  朱簡烜前世的編程之所以是英文的,只是因為最早的程式設計師他們日常說話用英文。

  他們將addition簡化為add,再將add對應到一組開關指令,再將這個對應關係寫入機器。

  然後他們就能用add控制機器做加法運算了。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將鍵盤上的兩個鍵的二進位信號,對應到a、d兩個字母上。

  告訴機器自己按下那兩個鍵,就是輸入了a、d兩個字母。


  他們之所以這麼幹,僅僅是因為他們平時用英文。

  後世漢字編程不受重視,沒有專業的人員去開發維護,也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不是因為漢語編程效率低,也不是英文編程效率高。

  根本原因只是英文符號搶了先。

  中文使用者接觸計算機的時候,使用英文符號的程序語言體系已經高度成熟了,沒有必要從無到有的另外搞一套體系了。

  繼續用英文符號更加方便多國合作。

  這其實類似於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馬車寬度,進而決定了寬度火車軌道標準寬度的事情。

  一個先發的成功者,使用了某個特定的沒有什麼意義的標準,後繼者在沒有巨大利益衝突的情況下,不會主動去改變這種不影響功能的標準。

  本質上是程式設計師不需要去重複造輪子的問題。

  朱簡烜身邊的這些工匠,平時說話寫文章都是用漢字,自然也不會大費周折的去搞拉丁文編程。

  他們現在就直接把加、減這些漢字都寫到鍵盤上了。

  還是單按鍵直通指令模式,現在的運行效率比拉丁文或者英文彙編效率更高。

  如果用前世的鍵盤這樣搞,卻不會有這種的好效果。

  因為那時候典型的鍵盤都是英文的,整個計算機產業的底層代碼全都是用英文完成的。

  只有專門設計一塊中文鍵盤,同時還要完全按照類似大明工匠的邏輯,從無到有的構建一套漢字計算機軟硬體體系。

  朱簡烜對現在大明的計算機體系比較滿意。

  但是未來的程序語言會越來越複雜,未來必須考慮面向對象的那些東西,還要代碼中的各種命名和注釋。

  只有一百多個命令和符號肯定是不夠用的。

  關鍵是有了計算機之後,肯定要考慮用於處理和顯示文字,要用來排版和列印。

  常用漢字就有好幾千,全部漢字至少有好幾萬,一個鍵對應一個字的方法,顯然是沒有辦法用來打字的。

  所以現在這個大塊按鈕集中起來的東西,還是要進化升級成為前世的通用計算機鍵盤。

  不過這個升級本身也並不算困難,給它設計一套輸入法就行了。

  抄一下前世的典型輸入法邏輯就行了。

  抄五筆輸入法的時候,指定三十個左右的按鍵,專門用來組合編碼打字就行了。

  抄拼音輸入法的時候,還可以直接用雙拼和注音模式。

  因為是純漢語的環境,每個韻母會被被視為一個字,直接對應一個指定的鍵,而不會被視為幾個字母的組合。

  對於大明人而言,他們的拼音輸入法是固定兩個按鍵出一個字。

  關鍵是要繼續發展半導體產業,提供容量和速度足夠高的內存,把常用的漢字字庫存進去。

  朱簡烜擺弄了一會兒眼前的「超級計算機心」中這樣考慮著未來的設想,就決定回去之後自己親自寫一份大致方案。

  把五筆輸入法的拆字組合邏輯寫出來,這個東西如果沒有現成的經驗,讓工匠們自己折騰可能需要好幾年。

  把這件事情記下,朱簡烜又去了醫藥實驗室,詢問新抗生素產業的情況。

  大蒜素屬於最為簡單粗暴的抗生素,雖然有限範圍非常廣泛也不難生產,但最大的問題是不耐儲存以及味大。

  前世大蒜素大部分時候都是當獸藥用的,混到各種飼料裡面給牲畜吃下去,提前預防各種病症和害蟲。

  真正成熟的抗生素,還是需要青黴素、磺胺、紅黴素、頭孢菌素等現代醫學上使用的抗生素。

  但這些現代抗生素的生產難度較高,在前世也是在二戰時期及以後才逐漸成熟的。

  朱簡烜從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產業開始,引導了大明的有機化學產業發展,逐步完成了相應的科研基礎。

  朱簡烜在十年前給科學院安排了相關科研任務,後來陸續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把最重要的幾種現代抗生素分離了出來。

  最近這兩年主要是在努力讓這些產品走出實驗室,完成工業化生產流程。

  進而在這些抗生素的基礎上,研發更多更加有效的不同類型的抗生素,並繼續尋找更多種類的合成藥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