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去西 南沙的水路簿
第316章 去西 南沙的水路簿
大嶼山大澳,小小的港灣中擠滿了各色船隻,總數有三百多條,其中將近有一半是汲水門之戰俘獲的敵船。
與大澳港灣的盛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岸邊的番鬼塘水寨此時已是一片廢墟,被炮火洗禮之後只剩下滿地的焦木斷竹。
大澳畢竟是全島最好的港口,林海在完成招降之後,就下令聯合艦隊全體在此集合。這一仗打得頗為艱苦,他的士兵需要休整,戰艦也需要修理和維護。
黎忠國從自己的座船上下來,踏上了暌違未久的水寨陸地,眼前的狼藉卻讓他久久無語,這裡已經不是他熟悉的那個老巢了。
這一戰,他深刻認識到了火炮的威力。同時,他也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今後絕不能腦子發昏背叛林海,這是他黎某人永遠也惹不起的主。
「黎大當家,姜軍師,我家林大人有請。」黎忠國身後傳來一個聲音,他轉過身來,認得此人是林海的親兵頭子蝰蛇。
黎忠國和姜軍師不敢怠慢,雙雙叉手道:「蕭將爺,有勞你親自傳話。」
蝰蛇於是帶著這翁婿倆登上了定遠號,來到炮甲板後部的艦長室,黎忠國看到何汝賓和林海都在,於是向兩人抱拳道:「草民見過林將爺、何總爺!」
「黎大當家、姜軍師、請坐罷。」林海向黎忠國比了個請坐的手勢,接著道,「今日請你二位來此,主要是想商量一下你部今後的去向,不知黎大當家是什麼打算?」
黎忠國見何汝賓也在場,以為林海是想讓他接受官府招安,遲疑了一下之後才道:「林將爺,要是你老人家允許,黎某仍想重建番鬼塘水寨,在珠江口安身立命。今後若是何總爺或林將爺有差遣,只需派人來番鬼塘言語一聲,黎某定當從命。」
這番話相當於是委婉表達了不願被招安的意思,林海點點頭道:「黎大當家,我沒有讓你受撫的意思,你無需多慮。不過林某接下來就要撤兵了,李魁奇那廝實力尚存,你部若是繼續留在珠江口,可有自保之計?」
黎忠國其實心裡也沒底,不過他嘴上卻不肯認慫:「那廝即算收攏了殘兵,最多也不過三千餘眾。黎某大半輩子都在珠江口打混,熟稔此地的水文地理,今後願繼續搜捕李魁奇,早日將這廝的首級獻於林將爺!」
「黎大當家如今麾下有三千之眾,再在珠江口討生活恐有些不便。想當年謝天佑就是部眾過多,最後不得已上岸劫大戶,林某畢竟是朝廷武將,真到了那一天只怕你我就要兵戎相見了……」
林海說著又道:「再說李魁奇,如今兵力雖不算多,但其部精熟火器,只怕黎大當家的輕易還收拾不了。而且我等這次在番鬼塘並無繳獲,可見李賊手上仍有許多銀子,若是他請來褚彩、蔡三、朱屎、周三等輩助拳,你部更是有覆亡之虞。」
林海所說的這幾位都是東南沿海排得上號的大盜,清一色的福建人,其中褚彩主要出沒於閩廣交界,後三人則多活動於浙南閩東一帶,當年都曾與盤踞澎湖列島的李魁奇、鍾斌稱兄道弟。
這些人隨便一個都有兩三千部眾,只要李魁奇重金收買其中一人,黎忠國部就將面臨滅頂之災。而李魁奇經此大敗,必然是要找回場子的,林海他不敢惹,那就只能還拿黎忠國開刀了。
這道理不用林海多說,黎忠國自然也是明白的,他沉默半晌後道:「林將爺,若是你老允許,黎某願率部前往東番,也好隨時接受你老人家的差遣。」
「去東番就不必了,我已給你尋了好去處。」林海說著站起身來,在艦長室牆上掛著的地圖上指了個地方,「黎大當家,此處你可熟悉?」
「瓊州?」黎忠國有些詫異,他沒想到林海給他找了這麼個地方,這不是離會友公司更遠了嗎?
黎忠國和李魁奇、褚彩這些流毒數省的大盜不同,他的業務範圍基本不出珠江口,與其說是海盜,倒不如說是水匪。
不過瓊州府他還是去過幾次,主要是因為廣船所用的硬木多出自海南島,黎忠國的座艦就是在瓊州的船廠所買。
「瓊州府、崖州、榆林港。」林海說出了他所指之地的準確地名,接著又對黎忠國道,「這是整個瓊州府最好的港口,我想讓你把新的水寨建在這裡。」
「林將爺,這……」黎忠國明顯有些不情願,他雖見識不多,卻也知道這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要養活他手下的三千部眾幾無可能。再說此處離淡水太遠,一旦李魁奇打過來,他連求援都來不及。
「關於此地的防禦和生計,我都替你考慮好了,你無需多慮……」
林海揮手打斷黎忠國:「先說防禦問題,榆林港分為內、外兩部分,其中內港入口十分狹窄,只要在咽喉處修幾座炮台,架上幾十門紅夷大炮,別說李魁奇了,就算是全盛時期的鄭芝龍也絕無可能攻入。這幾處炮台我會直接派人駐守,當然早期可能就是一些簡易炮壘……」
他說著又看了一眼何汝賓,繼續道:「除此之外,我已託了何大帥的關係,替楊七老謀了個崖州掌印千戶的武職,半年之內就可到任。榆林港和崖州城離得不遠,今後官面上的事你都可以找楊七老,廣東官兵不會主動尋你麻煩,如此陸上也可保無虞!」
何汝賓在一旁點頭道:「只要你不上岸劫掠陸上人家,這點本鎮可以替你擔保。」
這話其實就是給黎忠國畫了個道道,不允許劫掠陸上人家,也就是說海上商船可以放開了搶,這種事官府本來也不太管得著。
黎忠國聽了有些心動:「林將爺,何總爺,既是你二位都這麼說了,黎某自當從命。不過黎某還有一點憂慮,如今我手下有三千人眾,光靠這海上生意怕是難以養活,黎某就怕到時不能約束手下,反壞了你二位的一番好意。」
「黎大當家勿慮,生計問題我也替你考慮好了。」林海說著拿出一本書來,「兩位可知這是什麼?」
黎忠國是不識字的,不過姜軍師卻念過幾年歪書,他打眼往那書上一瞧,只見封皮上寫著幾個大字——去西、南沙的水路簿!
(本章完)
大嶼山大澳,小小的港灣中擠滿了各色船隻,總數有三百多條,其中將近有一半是汲水門之戰俘獲的敵船。
與大澳港灣的盛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岸邊的番鬼塘水寨此時已是一片廢墟,被炮火洗禮之後只剩下滿地的焦木斷竹。
大澳畢竟是全島最好的港口,林海在完成招降之後,就下令聯合艦隊全體在此集合。這一仗打得頗為艱苦,他的士兵需要休整,戰艦也需要修理和維護。
黎忠國從自己的座船上下來,踏上了暌違未久的水寨陸地,眼前的狼藉卻讓他久久無語,這裡已經不是他熟悉的那個老巢了。
這一戰,他深刻認識到了火炮的威力。同時,他也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今後絕不能腦子發昏背叛林海,這是他黎某人永遠也惹不起的主。
「黎大當家,姜軍師,我家林大人有請。」黎忠國身後傳來一個聲音,他轉過身來,認得此人是林海的親兵頭子蝰蛇。
黎忠國和姜軍師不敢怠慢,雙雙叉手道:「蕭將爺,有勞你親自傳話。」
蝰蛇於是帶著這翁婿倆登上了定遠號,來到炮甲板後部的艦長室,黎忠國看到何汝賓和林海都在,於是向兩人抱拳道:「草民見過林將爺、何總爺!」
「黎大當家、姜軍師、請坐罷。」林海向黎忠國比了個請坐的手勢,接著道,「今日請你二位來此,主要是想商量一下你部今後的去向,不知黎大當家是什麼打算?」
黎忠國見何汝賓也在場,以為林海是想讓他接受官府招安,遲疑了一下之後才道:「林將爺,要是你老人家允許,黎某仍想重建番鬼塘水寨,在珠江口安身立命。今後若是何總爺或林將爺有差遣,只需派人來番鬼塘言語一聲,黎某定當從命。」
這番話相當於是委婉表達了不願被招安的意思,林海點點頭道:「黎大當家,我沒有讓你受撫的意思,你無需多慮。不過林某接下來就要撤兵了,李魁奇那廝實力尚存,你部若是繼續留在珠江口,可有自保之計?」
黎忠國其實心裡也沒底,不過他嘴上卻不肯認慫:「那廝即算收攏了殘兵,最多也不過三千餘眾。黎某大半輩子都在珠江口打混,熟稔此地的水文地理,今後願繼續搜捕李魁奇,早日將這廝的首級獻於林將爺!」
「黎大當家如今麾下有三千之眾,再在珠江口討生活恐有些不便。想當年謝天佑就是部眾過多,最後不得已上岸劫大戶,林某畢竟是朝廷武將,真到了那一天只怕你我就要兵戎相見了……」
林海說著又道:「再說李魁奇,如今兵力雖不算多,但其部精熟火器,只怕黎大當家的輕易還收拾不了。而且我等這次在番鬼塘並無繳獲,可見李賊手上仍有許多銀子,若是他請來褚彩、蔡三、朱屎、周三等輩助拳,你部更是有覆亡之虞。」
林海所說的這幾位都是東南沿海排得上號的大盜,清一色的福建人,其中褚彩主要出沒於閩廣交界,後三人則多活動於浙南閩東一帶,當年都曾與盤踞澎湖列島的李魁奇、鍾斌稱兄道弟。
這些人隨便一個都有兩三千部眾,只要李魁奇重金收買其中一人,黎忠國部就將面臨滅頂之災。而李魁奇經此大敗,必然是要找回場子的,林海他不敢惹,那就只能還拿黎忠國開刀了。
這道理不用林海多說,黎忠國自然也是明白的,他沉默半晌後道:「林將爺,若是你老允許,黎某願率部前往東番,也好隨時接受你老人家的差遣。」
「去東番就不必了,我已給你尋了好去處。」林海說著站起身來,在艦長室牆上掛著的地圖上指了個地方,「黎大當家,此處你可熟悉?」
「瓊州?」黎忠國有些詫異,他沒想到林海給他找了這麼個地方,這不是離會友公司更遠了嗎?
黎忠國和李魁奇、褚彩這些流毒數省的大盜不同,他的業務範圍基本不出珠江口,與其說是海盜,倒不如說是水匪。
不過瓊州府他還是去過幾次,主要是因為廣船所用的硬木多出自海南島,黎忠國的座艦就是在瓊州的船廠所買。
「瓊州府、崖州、榆林港。」林海說出了他所指之地的準確地名,接著又對黎忠國道,「這是整個瓊州府最好的港口,我想讓你把新的水寨建在這裡。」
「林將爺,這……」黎忠國明顯有些不情願,他雖見識不多,卻也知道這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要養活他手下的三千部眾幾無可能。再說此處離淡水太遠,一旦李魁奇打過來,他連求援都來不及。
「關於此地的防禦和生計,我都替你考慮好了,你無需多慮……」
林海揮手打斷黎忠國:「先說防禦問題,榆林港分為內、外兩部分,其中內港入口十分狹窄,只要在咽喉處修幾座炮台,架上幾十門紅夷大炮,別說李魁奇了,就算是全盛時期的鄭芝龍也絕無可能攻入。這幾處炮台我會直接派人駐守,當然早期可能就是一些簡易炮壘……」
他說著又看了一眼何汝賓,繼續道:「除此之外,我已託了何大帥的關係,替楊七老謀了個崖州掌印千戶的武職,半年之內就可到任。榆林港和崖州城離得不遠,今後官面上的事你都可以找楊七老,廣東官兵不會主動尋你麻煩,如此陸上也可保無虞!」
何汝賓在一旁點頭道:「只要你不上岸劫掠陸上人家,這點本鎮可以替你擔保。」
這話其實就是給黎忠國畫了個道道,不允許劫掠陸上人家,也就是說海上商船可以放開了搶,這種事官府本來也不太管得著。
黎忠國聽了有些心動:「林將爺,何總爺,既是你二位都這麼說了,黎某自當從命。不過黎某還有一點憂慮,如今我手下有三千人眾,光靠這海上生意怕是難以養活,黎某就怕到時不能約束手下,反壞了你二位的一番好意。」
「黎大當家勿慮,生計問題我也替你考慮好了。」林海說著拿出一本書來,「兩位可知這是什麼?」
黎忠國是不識字的,不過姜軍師卻念過幾年歪書,他打眼往那書上一瞧,只見封皮上寫著幾個大字——去西、南沙的水路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