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畜蹄下神暗佑 舉親借銀把家遷
書名:《天星釋厄傳》(別名:《星命》、《天命》)
作者:丁永(筆名:一氣化三清)
詩曰:
弘毅家貧兒金嬌,柔葉性溫夫卻孬。
拆屋補償久未得,生活艱難孫受磨。
柔葉多勸蓋新樓,免其幼兒再跑丟。
眾人齊心借錢銀,新居落定葉安心。
振江緩自過往記憶中回神,不覺已至午間。因其愛妻早逝,而長女白鳳與小女青雲皆已出嫁,故家中現今僅餘其子弘毅、兒媳柔葉、兒孫永恩四人而已。
然其子弘毅終日不務正業,雖在離家不遠之處,覓得一礦山之閒職,然未嘗往家中拿一文錢。每發薪水之後,弘毅就前往集市買燒雞等好吃之食,獨自飽食酣飲,從不管顧己之妻兒老小。
而兒媳柔葉在家每日照看孫兒永恩,所做飯食甚難入口,故每每皆由振江講課完畢,回家自行炊煮。飯成之後,呼喚眾人來食。
久而久之,眾人分工似約定俗成,心中默然認定。兒子弘毅專司嬉戲玩耍,兒媳葉柔專責看顧孩童,振江專門講課兼烹飪膳食。
「壞,將至午矣,該速去做飯了,吾孫兒要餓腹」,振江拍頭言曰。
江立馬起身,至屋旁絲瓜架上,摘取四根絲瓜,又於母雞窩中摸得數枚母雞卵,門口拿了些曬好的花椒、八角、辣椒等,左胳膊夾住些許綁好的干樹枝,緩緩步入屋中,在黃土製成的灶台上,架起地鍋,燃火做飯。
俄爾,香溢四方,飯餚之香味漫徹全屋。
「都出來吃飯了,弘毅!柔葉!」,振江大聲喊道。
「來了,來了」,弘毅道。
「爹,稍等,我馬上來」,柔葉回復道。
「何又為絲瓜炒雞蛋也,爹,能作美味乎?」,弘毅抱怨道。
「有食即可矣,汝又不拿錢上交家中,反嫌爹做飯不美味?」,柔葉反駁說道。
「來,這個給永恩吃,吾孫兒長身體,需要些營養」,振江道,隨即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邊說邊遞給柔葉。
「這是我早上從集市上買到的滷好的雞腿」。
「謝謝爹」,柔葉回復欣喜回復道。
「俺也想吃」,弘毅似孩童般嘟囔道。
「汝自賺錢自買之,還嫌食之不夠,欲與汝子爭雞腿而食」,振江怒罵道。
「皆怨吾之工事,掙錢甚少,爹,汝可否用錢托人為吾復求一薪資更厚之職事?如是余亦能為我兒永恩買雞腿矣」,弘毅問道。
「汝上學之時,吾多次嚴厲勸說你,令汝讀書汝不好好讀,整天睡覺、互毆,不學無術,偏家裡就汝這一個男兒,亦怪汝娘和汝祖母對你寵愛至極,就汝今之狀,縱使吾花光家產也為汝買不來職事,真是敗家之子,吾亦無顏見汝祖父母和汝娘矣」,振江怒罵道,比之前更盛。
說罷,弘毅心生不滿,端起飯碗起身到門口吃去了,父子二人許久無言。飯罷,眾人各回己屋睡午覺去了。
午時一刻過半,一女子尖銳之聲起,破午睡之沉悶。
「永恩!」,只聽柔葉尖叫道,坐在床上四處環望。
「吾兒永恩何在?」,柔葉大聲喊道,並穿鞋起身在屋內翻找。
酣睡於側榻之臥的弘毅遂醒,起初有些許起床氣,正待發火,後來得知兒子不見,面露惶恐,隨即和柔葉一起在屋內尋找。其父振江聞之,慌忙趕來,也一同尋找。
柔葉尋覓至堂屋之門,透門往街上看去,瞳孔微縮,只見一嬰童半爬半行至大路之上,其左有一老叟,驅策著一頭耕稼之老黃牛往那嬰兒方向去,定睛細看那攀爬之嬰童,正是柔葉丟失之子永恩!!!
眼看那土畜之蹄離那嬰孩不過半米之遠,而那老叟在後恰遇熟人,與人攀談,全然不知其牛已走遠矣。
「永恩!」,柔葉尖叫,此聲甚銳,仿若盡齊全身之力也。
「永恩,我兒,快往前爬」,柔葉接著喊道,同時飛奔出門。
葉疾奔之際為一石所絆,倏而仆地,腿傷與胳膊上擦出碩長之創口,鮮血直流。
那老叟也似聽到了什麼,扭頭看到此等場景。
「畜生,快快停下!!」,老叟驚恐怒罵道。
眼看那土畜抬蹄往永恩所在之處走去。
「不要!!!」,柔葉大聲哭泣尖叫喊道。
然為時已晚,永恩母親撲倒在地,尖叫哭訴聲中,雙眼睜睜看著那老牛踩下,慘劇即將發生之際,那牛蹄仿若被一道神力所推,恰恰踏於永恩腦袋旁,遂自永恩身上邁過。
繼而振江、弘毅二人趕至,見柔葉仆倒於地,渾身破爛狼藉,衣亦磨出孔洞,鮮血直流,抬頭看向前方,只見小永恩坐於道上,沖眾人嬉笑。
振江快步上前,抱起孫子永恩,來不及安撫,便破口大罵。
「汝盲乎?不看好自家之牛,令其胡亂奔走」。
弘毅持棍子邊罵邊用力打那土畜。接著便是一副眾人吵罵之場景,老叟卑微低頭,在眾人的氣憤言語下,只管不住的點頭認錯,直到其哭泣哽咽,這才任其牽牛離開。
當夜,天際繁星璀璨,唯見那南斗六星之天樞星,其光芒較往昔更為明耀些許,似是在說些什麼。
要說永恩小兒何以能輕易趁父母午寐之際,爬出屋門,溜至大街之上,其中緣由且聽吾徐徐道來。
永恩一歲半之時,卜村路皆狹窄難行,馬車、行人、牲畜過之則甚擠,隨村中人口愈來愈多,永恩門前之路也愈擠。
故縣裡下令擴路,其寬乃是昔之三倍多矣,然往外擴,須拆除永恩家之宅院,故縣令遣人拆其院,並諾償同樣面積之地及百兩白銀,這才有了永恩可趁眾人午寐之機,徑直爬行至街上的條件。
然土地已劃予,白銀卻遲遲未給予。
「爹,吾等重新蓋一屋舍,搬至新家,居於此車水馬龍之大路側,實非長久之計也,永恩或不定何時,復趁吾二人熟寐之時逃逸出去」,柔葉嚴肅道。
「非吾不願也,實乃家中無如此多之銀兩。之前縣裡官人說占吾等之院,除劃一塊地給我們,亦言當賠些許銀兩,此已過半載,毫無消息」,振江回復道。
「唉,遂如此,天殺的狗官,何以如此,破吾院,貪吾銀,害吾兒險些喪命」,柔葉怒聲道。
二人彼此吐罵,不覺已至深夜。
然距牛蹄逃生之事,發生不出一月,永恩再次丟失!!
「永恩,永恩」,只見柔葉滿村哭泣呼喊永恩姓名。
「永恩,永恩」,後又見其大姑、小姑、振江、弘毅一行人在村中呼喊,皆不見小永恩蹤影。
天色近晚,眾人回家,或愁眉苦臉,或心急如焚,或哭泣不止,或怒罵指責,各有各態,正當眾人焦急之時,只見鄰居王婆抱著永恩走進屋中。
「誰家的娃兒,還要否?」,王婆笑道。
柔葉見到王婆所抱之娃正是永恩,喜極而泣,一時間竟不會走路,站起來又坐了下去。
「吾方歸以做飯,乃見一娃娃爬至吾家屋內,吾視之乃汝家之娃兒,吾念汝等必心急如焚,遂抱之送至此」,王婆道。
「王婆啊,實乃萬分感激,真急煞我也」,柔葉帶有哭腔的大聲說道。
「不足掛齒」,王婆笑聲回復道。
言罷,眾人皆起而表謝,欲留王婆於家吃飯,王婆以家中已做好飯為由婉拒,遂辭而去,等王婆人走罷。
「此家必須搬,永恩已跑失兩次,汝等若再不搬,吾兒再丟恐難以找回,吾不欲活矣。」,柔葉啼哭曰。
「柔葉說的對,吾意已決,必須搬!為我孫兒,即便是砸鍋賣鐵,吾也要搬!」,振江咬牙道。
遂即從那牆角的地板之下,拿出一個破舊的木盒,打開一看,裡面有半盒碎銀兩,大眼掃過去,約莫二十兩左右。
「此乃吾棺材本錢,吾孫兒常走失,吾為其爺,不能不管,將此拿去」,振江道,順手將木匣推至柔葉前方。
「爹,汝竟然如此富有,我怎不知」,弘毅兩眼放光道。
「汝閉嘴,休要言矣,汝但凡爭氣,吾也不會留著這些」,振江沒好氣道。
「只可惜,新蓋一房,需購置木材、磚石、土灰之類耗材,加上人工酬勞,約須百兩白銀,此尚遠不足」,振江發愁道。
「吾可向吾娘家借一些來,無多有少,總歸是一份助力」,柔葉道。
「我們也能借出一些銀兩齣來」,白鳳、青雲二女紛紛道。
眾人齊心協力,借遍親朋好友,遠親近鄰,或動情哭訴,或以理訴述,半月之後,終乃湊足那百兩白銀,然抽屜中之欠條之數亦多達三四十張。
築樓之銀錢具足後,眾皆親歷其陣,或挑泥搬瓦,或生火炊飯,思盡減些許銀錢之出,約莫半載之後,於縣中所劃之地,兩層高的閣樓平地而起,帶有一大院,觀之甚為氣派,最重要的是,此宅不在馬路之旁。
江擇一良辰黃道吉日,攜眾人遷於新居,於那新宅,府門內一塊地板上刻字道:
己卯年辰月,搬至新居。
欲知遷至新居之後,家中又發生何事,且看下回:外愁內患染惡疾,撒下兒孫魂歸天
作者:丁永(筆名:一氣化三清)
詩曰:
弘毅家貧兒金嬌,柔葉性溫夫卻孬。
拆屋補償久未得,生活艱難孫受磨。
柔葉多勸蓋新樓,免其幼兒再跑丟。
眾人齊心借錢銀,新居落定葉安心。
振江緩自過往記憶中回神,不覺已至午間。因其愛妻早逝,而長女白鳳與小女青雲皆已出嫁,故家中現今僅餘其子弘毅、兒媳柔葉、兒孫永恩四人而已。
然其子弘毅終日不務正業,雖在離家不遠之處,覓得一礦山之閒職,然未嘗往家中拿一文錢。每發薪水之後,弘毅就前往集市買燒雞等好吃之食,獨自飽食酣飲,從不管顧己之妻兒老小。
而兒媳柔葉在家每日照看孫兒永恩,所做飯食甚難入口,故每每皆由振江講課完畢,回家自行炊煮。飯成之後,呼喚眾人來食。
久而久之,眾人分工似約定俗成,心中默然認定。兒子弘毅專司嬉戲玩耍,兒媳葉柔專責看顧孩童,振江專門講課兼烹飪膳食。
「壞,將至午矣,該速去做飯了,吾孫兒要餓腹」,振江拍頭言曰。
江立馬起身,至屋旁絲瓜架上,摘取四根絲瓜,又於母雞窩中摸得數枚母雞卵,門口拿了些曬好的花椒、八角、辣椒等,左胳膊夾住些許綁好的干樹枝,緩緩步入屋中,在黃土製成的灶台上,架起地鍋,燃火做飯。
俄爾,香溢四方,飯餚之香味漫徹全屋。
「都出來吃飯了,弘毅!柔葉!」,振江大聲喊道。
「來了,來了」,弘毅道。
「爹,稍等,我馬上來」,柔葉回復道。
「何又為絲瓜炒雞蛋也,爹,能作美味乎?」,弘毅抱怨道。
「有食即可矣,汝又不拿錢上交家中,反嫌爹做飯不美味?」,柔葉反駁說道。
「來,這個給永恩吃,吾孫兒長身體,需要些營養」,振江道,隨即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邊說邊遞給柔葉。
「這是我早上從集市上買到的滷好的雞腿」。
「謝謝爹」,柔葉回復欣喜回復道。
「俺也想吃」,弘毅似孩童般嘟囔道。
「汝自賺錢自買之,還嫌食之不夠,欲與汝子爭雞腿而食」,振江怒罵道。
「皆怨吾之工事,掙錢甚少,爹,汝可否用錢托人為吾復求一薪資更厚之職事?如是余亦能為我兒永恩買雞腿矣」,弘毅問道。
「汝上學之時,吾多次嚴厲勸說你,令汝讀書汝不好好讀,整天睡覺、互毆,不學無術,偏家裡就汝這一個男兒,亦怪汝娘和汝祖母對你寵愛至極,就汝今之狀,縱使吾花光家產也為汝買不來職事,真是敗家之子,吾亦無顏見汝祖父母和汝娘矣」,振江怒罵道,比之前更盛。
說罷,弘毅心生不滿,端起飯碗起身到門口吃去了,父子二人許久無言。飯罷,眾人各回己屋睡午覺去了。
午時一刻過半,一女子尖銳之聲起,破午睡之沉悶。
「永恩!」,只聽柔葉尖叫道,坐在床上四處環望。
「吾兒永恩何在?」,柔葉大聲喊道,並穿鞋起身在屋內翻找。
酣睡於側榻之臥的弘毅遂醒,起初有些許起床氣,正待發火,後來得知兒子不見,面露惶恐,隨即和柔葉一起在屋內尋找。其父振江聞之,慌忙趕來,也一同尋找。
柔葉尋覓至堂屋之門,透門往街上看去,瞳孔微縮,只見一嬰童半爬半行至大路之上,其左有一老叟,驅策著一頭耕稼之老黃牛往那嬰兒方向去,定睛細看那攀爬之嬰童,正是柔葉丟失之子永恩!!!
眼看那土畜之蹄離那嬰孩不過半米之遠,而那老叟在後恰遇熟人,與人攀談,全然不知其牛已走遠矣。
「永恩!」,柔葉尖叫,此聲甚銳,仿若盡齊全身之力也。
「永恩,我兒,快往前爬」,柔葉接著喊道,同時飛奔出門。
葉疾奔之際為一石所絆,倏而仆地,腿傷與胳膊上擦出碩長之創口,鮮血直流。
那老叟也似聽到了什麼,扭頭看到此等場景。
「畜生,快快停下!!」,老叟驚恐怒罵道。
眼看那土畜抬蹄往永恩所在之處走去。
「不要!!!」,柔葉大聲哭泣尖叫喊道。
然為時已晚,永恩母親撲倒在地,尖叫哭訴聲中,雙眼睜睜看著那老牛踩下,慘劇即將發生之際,那牛蹄仿若被一道神力所推,恰恰踏於永恩腦袋旁,遂自永恩身上邁過。
繼而振江、弘毅二人趕至,見柔葉仆倒於地,渾身破爛狼藉,衣亦磨出孔洞,鮮血直流,抬頭看向前方,只見小永恩坐於道上,沖眾人嬉笑。
振江快步上前,抱起孫子永恩,來不及安撫,便破口大罵。
「汝盲乎?不看好自家之牛,令其胡亂奔走」。
弘毅持棍子邊罵邊用力打那土畜。接著便是一副眾人吵罵之場景,老叟卑微低頭,在眾人的氣憤言語下,只管不住的點頭認錯,直到其哭泣哽咽,這才任其牽牛離開。
當夜,天際繁星璀璨,唯見那南斗六星之天樞星,其光芒較往昔更為明耀些許,似是在說些什麼。
要說永恩小兒何以能輕易趁父母午寐之際,爬出屋門,溜至大街之上,其中緣由且聽吾徐徐道來。
永恩一歲半之時,卜村路皆狹窄難行,馬車、行人、牲畜過之則甚擠,隨村中人口愈來愈多,永恩門前之路也愈擠。
故縣裡下令擴路,其寬乃是昔之三倍多矣,然往外擴,須拆除永恩家之宅院,故縣令遣人拆其院,並諾償同樣面積之地及百兩白銀,這才有了永恩可趁眾人午寐之機,徑直爬行至街上的條件。
然土地已劃予,白銀卻遲遲未給予。
「爹,吾等重新蓋一屋舍,搬至新家,居於此車水馬龍之大路側,實非長久之計也,永恩或不定何時,復趁吾二人熟寐之時逃逸出去」,柔葉嚴肅道。
「非吾不願也,實乃家中無如此多之銀兩。之前縣裡官人說占吾等之院,除劃一塊地給我們,亦言當賠些許銀兩,此已過半載,毫無消息」,振江回復道。
「唉,遂如此,天殺的狗官,何以如此,破吾院,貪吾銀,害吾兒險些喪命」,柔葉怒聲道。
二人彼此吐罵,不覺已至深夜。
然距牛蹄逃生之事,發生不出一月,永恩再次丟失!!
「永恩,永恩」,只見柔葉滿村哭泣呼喊永恩姓名。
「永恩,永恩」,後又見其大姑、小姑、振江、弘毅一行人在村中呼喊,皆不見小永恩蹤影。
天色近晚,眾人回家,或愁眉苦臉,或心急如焚,或哭泣不止,或怒罵指責,各有各態,正當眾人焦急之時,只見鄰居王婆抱著永恩走進屋中。
「誰家的娃兒,還要否?」,王婆笑道。
柔葉見到王婆所抱之娃正是永恩,喜極而泣,一時間竟不會走路,站起來又坐了下去。
「吾方歸以做飯,乃見一娃娃爬至吾家屋內,吾視之乃汝家之娃兒,吾念汝等必心急如焚,遂抱之送至此」,王婆道。
「王婆啊,實乃萬分感激,真急煞我也」,柔葉帶有哭腔的大聲說道。
「不足掛齒」,王婆笑聲回復道。
言罷,眾人皆起而表謝,欲留王婆於家吃飯,王婆以家中已做好飯為由婉拒,遂辭而去,等王婆人走罷。
「此家必須搬,永恩已跑失兩次,汝等若再不搬,吾兒再丟恐難以找回,吾不欲活矣。」,柔葉啼哭曰。
「柔葉說的對,吾意已決,必須搬!為我孫兒,即便是砸鍋賣鐵,吾也要搬!」,振江咬牙道。
遂即從那牆角的地板之下,拿出一個破舊的木盒,打開一看,裡面有半盒碎銀兩,大眼掃過去,約莫二十兩左右。
「此乃吾棺材本錢,吾孫兒常走失,吾為其爺,不能不管,將此拿去」,振江道,順手將木匣推至柔葉前方。
「爹,汝竟然如此富有,我怎不知」,弘毅兩眼放光道。
「汝閉嘴,休要言矣,汝但凡爭氣,吾也不會留著這些」,振江沒好氣道。
「只可惜,新蓋一房,需購置木材、磚石、土灰之類耗材,加上人工酬勞,約須百兩白銀,此尚遠不足」,振江發愁道。
「吾可向吾娘家借一些來,無多有少,總歸是一份助力」,柔葉道。
「我們也能借出一些銀兩齣來」,白鳳、青雲二女紛紛道。
眾人齊心協力,借遍親朋好友,遠親近鄰,或動情哭訴,或以理訴述,半月之後,終乃湊足那百兩白銀,然抽屜中之欠條之數亦多達三四十張。
築樓之銀錢具足後,眾皆親歷其陣,或挑泥搬瓦,或生火炊飯,思盡減些許銀錢之出,約莫半載之後,於縣中所劃之地,兩層高的閣樓平地而起,帶有一大院,觀之甚為氣派,最重要的是,此宅不在馬路之旁。
江擇一良辰黃道吉日,攜眾人遷於新居,於那新宅,府門內一塊地板上刻字道:
己卯年辰月,搬至新居。
欲知遷至新居之後,家中又發生何事,且看下回:外愁內患染惡疾,撒下兒孫魂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