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陵陽菩薩和張果
宣城謝眺樓北,民族商城19幢到20幢之間以前是個糧站,在大集體的時候,宣城的東門糧站就設在那裡。
東門糧站的位置以前有座廟宇,名曰:陵陽廟,廟裡供奉的是陵陽菩薩,當時廟裡香火很旺,進香許願者及還願者常常濟濟一堂且絡繹不絕,因為陵陽菩薩很靈,有求必應。
一日,天庭開會,眾仙家聚在一起討論人間發展問題和人間各地民生事宜。有仙家報說寧郡(南宋宣城之稱)上空常有怨氣和污穢之氣沖入雲霄。隨即玉皇派遣一位仙家到人間調查。
那位仙家入了人間,片刻返回向玉帝報告寧郡的情況:
「寧郡往日純樸之風已蕩然無存了,那裡的人懶惰而奸佞。接觸到利益,父子都能對簿公堂;為了爭奪財產,兄弟姐妹也拔刀相向;老不養、幼不育的事例太多。笑人窮,恨人富,落井下石的人大有人在,不守信的人更多。」
「雪中送炭的沒有,錦上添花人人都喜歡做,最可恨的是無原無故的害人。民風敗壞、麻木不仁,道德淪陷至猶如病至膏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部了。」
隨即那仙人當眾仙之面展示了各事例的景象:
有父或母死在家中多少天無人問津的;還有人把別人家小孩故意引向河、塘邊然後陰笑著走開的等等。還有七搗八拙,搬弄是非,無中生有,唯鞏天下不亂的人大有人在。
玉皇和眾神大怒,當即定了時日,用洪水淹之。滅絕此類,以建新人再待教化,因為無法根治了,只能剷除。
可這水淹寧郡之事被陵陽菩薩知了,他慌忙趕至天宮,大哭跪求玉帝收回成命。並言寧郡善男信女的多,進香的絡繹不絕,天宮收的香火也很多,儘管有一些嫉妒心極強的人和道德敗壞不守信譽的人,但畢竟是少數,其它的是可以教化的,不能一刀切。
眾神大怒說:
「燒香的多,是善男信女多乎?其中也有一些人是惡人,以竊求我們的寬恕,惡事做多,怕報應,以求心安!越是進香者多越說明百姓疾苦,無力爭世,在吾處乞求淨土!求得佑護!」
水淹宣城的決定已無法挽回,天空烏雲突變,天突然黑了下來,一道閃電撕開了天際,大雨滂沱了!
陵陽菩薩在雲端里看到寧國的水咆哮而下,百尖山水呼嘯著從山溝中幾丈高向下沖泄。而當時的宣城洪水並沒有漲起來,城內的人們在家裡嘻笑著打麻將和打牌,還有些人恨恨的祈禱著別人快點倒霉。他們並不知道災難馬上降臨。
陵陽菩薩知道天庭把宣城各地的九條守住地下河洞口的蛟放了,地下河水將衝上地面,還有二郎神正在把兩座山向宣城新河莊挑,打算把新河莊出水口堵住。
宣城、郎溪和廣德及寧國的水總出口就在新河莊山口那個地方流出,如果把那個地方一堵,那宣城等地將變成汪洋大海。
情況緊急!陵陽菩薩心急如焚的在縣衙四周急得團團轉,他想把天宮的情況告訴當時任縣令的張果。此時張果正在批閱公文,突然看見一個老者從門外飄然而至,而衙役們一點也沒有察覺。
張果正要起身嚇斥時,只見那老者大呼:
「寧郡將亡矣!你這廝還在這裡做無功之事!」
張果驚愕不已,見老者有些面熟。
陵陽高聲道:
「我乃陵陽也!」
後把這災難情況告訴了張果。張果聽之面無人色,恐慌萬狀的向陵陽菩薩討教使救之法。
「欲拯百姓於水,汝可攜萬名冊自淹!」
張果醒來,原來自己扒在桌上睡著了,白日一夢。不知其真假,他疑惑著看著門外從空中落下的雨絲。
「夢乃虛也,何必當真!」張果心中想。
第二天醒來,就有人來報,說大水已至。
張果慌忙趕到城牆上觀看,也就是現在的鰲峰公園赤壁那兒,此刻宣城四周已白茫茫一片。此城已成為孤島一般,水位極速上升,城內百姓恐慌到處逃竄,城牆上站滿了男女老幼,哭聲震天,張果這才相信了昨日夢之真實。
「少人作惡,累眾生,可恨也!嗚——吾一人殉,以拯萬民,值矣——」。
當張果縣令身背萬名冊從城上跳下淘淘洪水中時,困城的洪水即刻降了三尺余。滿城牆的人見水立降,都歡呼起來。本來應該悲泣的,可百姓歡呼,對張果不公。所以後人說五百年後宣城會再次遭洪水之災,後來人們說五百年後,「後」的好,五百年也行,五萬年也行,也就是說五百年之內宣城不會再次發生像南宋建炎年間的大洪水了。也許一千年之後發生,也許一萬年以後發生。
據傳說當時宣城只有八條蛟出來了,青隱山的那條蛟沒有來,如果來了,張果就是身背萬民冊跳入洪水也來不急了。
青隱山的那條蛟沒有執行玉皇之令,就犯下了天條,結果在一九八幾年的時候,宣城發大水時,被天神誘出,制死於山溝的荊棘之中。看第十八章《宣城青隱山蚯蚓蛟》
還一個傳說:那個二郎神把兩座山挑著,準備把新河莊出水口堵住,當挑至宣城城外南方望城崗處把扁擔壓斷了,那兩山就放在那裡了。一山名叫做丁山,另一山名為銅山,那裡還有條山崗名謂扁擔山。如果問當地的百姓,都會告訴你有這個傳說,還會告訴你那銅山和丁山上各有塊石頭上還有二郎神的大腳印,其實這個石上的腳印還真有人見過,一個打獵的朋友就見到過,以後會說到。
如果二郎神的扁擔不斷,當時宣城水難也難以消除。
陵陽菩薩泄密天機,後被玉帝發配到YN省。風風雨雨,苦難的經歷三個朝代,在明朝時才被徐華陽帶回故里。
其實徐華陽去雲南,以前雲南叫苗國,當時攻打苗國時,那苗國有個大帥,厲害無比,功夫了得,會放飛刀,可以說百發百中,徐華陽當時任伐苗大帥,初時身體有恙,水土不服嘛,打不過那個苗帥。後來做一夢,
夢見一個菩薩對他說:
「我叫陵陽,我們是同鄉,我也是宣城人,我可以幫助你取勝,不過你要把我帶回宣城。你明天作戰時,可把我背在背上,如果苗人再放飛刀時,不必避讓,可迎他而上,就可戰勝也。」
醒時乃一夢,後打聽到附近有一陵陽廟,在廟中果見夢中之菩薩神像,他喜極。
第二天,徐華陽就把這尊菩薩神像用布帶糸於背上叫陣,那苗帥又放飛刀,可這次徐華陽不躲不避,舉錘策馬直接迎上,近前一錘砸死苗帥。後來才知那苗帥的飛刀扎到菩薩神像上面了。
回朝時,徐華陽就把這個菩薩神像帶回了宣城,打算送回到陵陽廟裡,誰知這廟破落不堪了。最終就在宣城雙橋牌樓村那兒的徐氏祠堂後面建了一個廟,來供這尊菩薩,由於這個菩薩像有五百年了,杇了,後就用鐵鑄了一個像,後來這個廟當地人就叫做鐵菩薩廟。
言歸正傳!當時宣城百姓經過這次洪水之災,張果縣令勇救萬民之舉,感動了當地的民眾,他們感受到人世間的大愛,之後民風又漸漸好了起來。
東門糧站的位置以前有座廟宇,名曰:陵陽廟,廟裡供奉的是陵陽菩薩,當時廟裡香火很旺,進香許願者及還願者常常濟濟一堂且絡繹不絕,因為陵陽菩薩很靈,有求必應。
一日,天庭開會,眾仙家聚在一起討論人間發展問題和人間各地民生事宜。有仙家報說寧郡(南宋宣城之稱)上空常有怨氣和污穢之氣沖入雲霄。隨即玉皇派遣一位仙家到人間調查。
那位仙家入了人間,片刻返回向玉帝報告寧郡的情況:
「寧郡往日純樸之風已蕩然無存了,那裡的人懶惰而奸佞。接觸到利益,父子都能對簿公堂;為了爭奪財產,兄弟姐妹也拔刀相向;老不養、幼不育的事例太多。笑人窮,恨人富,落井下石的人大有人在,不守信的人更多。」
「雪中送炭的沒有,錦上添花人人都喜歡做,最可恨的是無原無故的害人。民風敗壞、麻木不仁,道德淪陷至猶如病至膏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部了。」
隨即那仙人當眾仙之面展示了各事例的景象:
有父或母死在家中多少天無人問津的;還有人把別人家小孩故意引向河、塘邊然後陰笑著走開的等等。還有七搗八拙,搬弄是非,無中生有,唯鞏天下不亂的人大有人在。
玉皇和眾神大怒,當即定了時日,用洪水淹之。滅絕此類,以建新人再待教化,因為無法根治了,只能剷除。
可這水淹寧郡之事被陵陽菩薩知了,他慌忙趕至天宮,大哭跪求玉帝收回成命。並言寧郡善男信女的多,進香的絡繹不絕,天宮收的香火也很多,儘管有一些嫉妒心極強的人和道德敗壞不守信譽的人,但畢竟是少數,其它的是可以教化的,不能一刀切。
眾神大怒說:
「燒香的多,是善男信女多乎?其中也有一些人是惡人,以竊求我們的寬恕,惡事做多,怕報應,以求心安!越是進香者多越說明百姓疾苦,無力爭世,在吾處乞求淨土!求得佑護!」
水淹宣城的決定已無法挽回,天空烏雲突變,天突然黑了下來,一道閃電撕開了天際,大雨滂沱了!
陵陽菩薩在雲端里看到寧國的水咆哮而下,百尖山水呼嘯著從山溝中幾丈高向下沖泄。而當時的宣城洪水並沒有漲起來,城內的人們在家裡嘻笑著打麻將和打牌,還有些人恨恨的祈禱著別人快點倒霉。他們並不知道災難馬上降臨。
陵陽菩薩知道天庭把宣城各地的九條守住地下河洞口的蛟放了,地下河水將衝上地面,還有二郎神正在把兩座山向宣城新河莊挑,打算把新河莊出水口堵住。
宣城、郎溪和廣德及寧國的水總出口就在新河莊山口那個地方流出,如果把那個地方一堵,那宣城等地將變成汪洋大海。
情況緊急!陵陽菩薩心急如焚的在縣衙四周急得團團轉,他想把天宮的情況告訴當時任縣令的張果。此時張果正在批閱公文,突然看見一個老者從門外飄然而至,而衙役們一點也沒有察覺。
張果正要起身嚇斥時,只見那老者大呼:
「寧郡將亡矣!你這廝還在這裡做無功之事!」
張果驚愕不已,見老者有些面熟。
陵陽高聲道:
「我乃陵陽也!」
後把這災難情況告訴了張果。張果聽之面無人色,恐慌萬狀的向陵陽菩薩討教使救之法。
「欲拯百姓於水,汝可攜萬名冊自淹!」
張果醒來,原來自己扒在桌上睡著了,白日一夢。不知其真假,他疑惑著看著門外從空中落下的雨絲。
「夢乃虛也,何必當真!」張果心中想。
第二天醒來,就有人來報,說大水已至。
張果慌忙趕到城牆上觀看,也就是現在的鰲峰公園赤壁那兒,此刻宣城四周已白茫茫一片。此城已成為孤島一般,水位極速上升,城內百姓恐慌到處逃竄,城牆上站滿了男女老幼,哭聲震天,張果這才相信了昨日夢之真實。
「少人作惡,累眾生,可恨也!嗚——吾一人殉,以拯萬民,值矣——」。
當張果縣令身背萬名冊從城上跳下淘淘洪水中時,困城的洪水即刻降了三尺余。滿城牆的人見水立降,都歡呼起來。本來應該悲泣的,可百姓歡呼,對張果不公。所以後人說五百年後宣城會再次遭洪水之災,後來人們說五百年後,「後」的好,五百年也行,五萬年也行,也就是說五百年之內宣城不會再次發生像南宋建炎年間的大洪水了。也許一千年之後發生,也許一萬年以後發生。
據傳說當時宣城只有八條蛟出來了,青隱山的那條蛟沒有來,如果來了,張果就是身背萬民冊跳入洪水也來不急了。
青隱山的那條蛟沒有執行玉皇之令,就犯下了天條,結果在一九八幾年的時候,宣城發大水時,被天神誘出,制死於山溝的荊棘之中。看第十八章《宣城青隱山蚯蚓蛟》
還一個傳說:那個二郎神把兩座山挑著,準備把新河莊出水口堵住,當挑至宣城城外南方望城崗處把扁擔壓斷了,那兩山就放在那裡了。一山名叫做丁山,另一山名為銅山,那裡還有條山崗名謂扁擔山。如果問當地的百姓,都會告訴你有這個傳說,還會告訴你那銅山和丁山上各有塊石頭上還有二郎神的大腳印,其實這個石上的腳印還真有人見過,一個打獵的朋友就見到過,以後會說到。
如果二郎神的扁擔不斷,當時宣城水難也難以消除。
陵陽菩薩泄密天機,後被玉帝發配到YN省。風風雨雨,苦難的經歷三個朝代,在明朝時才被徐華陽帶回故里。
其實徐華陽去雲南,以前雲南叫苗國,當時攻打苗國時,那苗國有個大帥,厲害無比,功夫了得,會放飛刀,可以說百發百中,徐華陽當時任伐苗大帥,初時身體有恙,水土不服嘛,打不過那個苗帥。後來做一夢,
夢見一個菩薩對他說:
「我叫陵陽,我們是同鄉,我也是宣城人,我可以幫助你取勝,不過你要把我帶回宣城。你明天作戰時,可把我背在背上,如果苗人再放飛刀時,不必避讓,可迎他而上,就可戰勝也。」
醒時乃一夢,後打聽到附近有一陵陽廟,在廟中果見夢中之菩薩神像,他喜極。
第二天,徐華陽就把這尊菩薩神像用布帶糸於背上叫陣,那苗帥又放飛刀,可這次徐華陽不躲不避,舉錘策馬直接迎上,近前一錘砸死苗帥。後來才知那苗帥的飛刀扎到菩薩神像上面了。
回朝時,徐華陽就把這個菩薩神像帶回了宣城,打算送回到陵陽廟裡,誰知這廟破落不堪了。最終就在宣城雙橋牌樓村那兒的徐氏祠堂後面建了一個廟,來供這尊菩薩,由於這個菩薩像有五百年了,杇了,後就用鐵鑄了一個像,後來這個廟當地人就叫做鐵菩薩廟。
言歸正傳!當時宣城百姓經過這次洪水之災,張果縣令勇救萬民之舉,感動了當地的民眾,他們感受到人世間的大愛,之後民風又漸漸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