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劉俊傑的樂章
李學智是李光榮的長子,十六歲那年在鄉試中取得第三名之後,因為幾次去考西南聯大未中而逐漸厭倦了學業而向父親說要學做生意。李光榮於是讓他先去「李裹兜」名下的織布坊學習織布和管理,李學智在半年之後就熟悉了整個織布的流程和管理環節,於是又換到染坊、織襪坊、裹兜織作坊學習。這李學智天資聰穎,又肯學肯問,不到二年時間便把三個作坊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全部熟悉,並成為四伯爺李光清的得力助手,協助處理幾個作坊的雜事。
李學智聽說六伯爺李光儒不僅是《李記古玩齋》的掌柜,還是早些年西南聯大畢業的高材生,對考古專業造詣頗深,於是又跟李光儒學起了中國歷史和古玩鑑賞。這李光儒雖學業有成,但結婚後夫人只給他生育了三個千金,一直未能生下兒子,所以李光儒對世侄李學智便疼愛有加,在帶他學習一些東西後覺得這個親侄兒思維活躍,只要教育得法,將來必是有用之人。
這一日,叔侄倆人閒來無事,便在書房裡閒聊。突然,李學智開口道:「六伯爺,近日我看了一本書,說我們這些讀了書又不能為政府做事的人,都是不明道義的市井俚俗,你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李光儒端起茶几上的茶碗,揭開蓋子,用嘴輕輕吹了一口氣,慢慢呷了一口茶說道:「我不同意這個說法,讀書人能不能為政府做事,不是讀書人自己能決定的事,得看政府用不用你。難道不為政府做事就是市井俚俗之人,其實並不是這樣,你有沒有讀過李太白的《結客少年行》?其中的那句』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如此的蠻霸無理,可是有力氣!」李光儒又呷了一口茶繼續說道:「學智啊,你應該看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吧?幾乎是遍地風流,販夫走卒、行車賣漿、以一己之力而衣食,何有貴賤之分?千萬莫以為那畫中人都是芸芸眾生,不明道義之人。」
看到李學智在不斷地點頭稱是,李光儒進一步放開了思路:「學智啊,你前段時間不是讀過太史公的《刺客列傳》嗎?燕趙皆亡於秦,那高漸離去了哪裡?在一家酒肆當小二。有一日,店堂里有客人擊築,高漸離聽見燕趙之音,百感交集,懇請店主允許他出場演奏。店主首懇,他換燕時衣、妝燕時容,取出深藏多年的自家築,儼然上堂,一番演奏下來,四座皆驚——這便是市井之人!你以為市井中人哪裡來?不就是一代盛世王朝的遺子遺孫。有為王的前身也有為臣的前身,亦有為仆為奴的前身,能延續到今日必是有極深的根基,無論是緣還是孽,都不可小覷。市井是在朝野,人多以為既無王者亦無奇者,但若依我看則是既有王氣,亦有奇氣,只不過是展露本事的機會未到而已。我們雖不直接為政府做事,但我們做好了自家的營生,也就是幫助了政府,間接地為政府出了力。」
六伯爺的一番話,說得李學智口服心服,心裡對六伯爺更加敬重起來。看看天色已近下午酉時,他站起身來說道:-
「六伯爺,今天是農曆十五,我得去謝俊傑家,他們今晚要演出呢。」
「去吧,我知道你也有點音樂基礎,喜歡聽演奏,但不要太過痴迷。」李光儒叮囑道。
說起和謝俊傑的相約,那是幾天前替古玩齋的店小二去俊傑家送東西時發生的事情。
謝俊傑的父親謝文寶既是《謝氏錢莊》的老闆,也是一個古玩玉器愛好者。幾天前到《李記榮寶齋》看中了一塊明代的觀音玉佩,因隨身所帶銀元不夠,而店小二又在庫房中整理物件,李光儒便讓學智帶了玉佩隨他回家,順便把不足的銀元補齊帶回。學智取了銀元正準備回去,一轉身卻碰見了謝俊傑,
「學智,是你呀?這麼多年不見,你在忙什麼呢?」
「俊傑,真想不到分手這麼多年又見到你了!我在跟我六伯爺學做古董生意,你呢?」
「我在協助我父親打理錢莊的事情,這麼多年沒見了,走,去我房間坐坐,喝杯茶好嗎?」
「好的!」學智爽快地應道,隨謝俊傑來到他的房間。
倆人曾同在一個私塾讀書九年,彼此也有許多共同的愛好,做了些在青少年時代都可能發生的趣事,被私塾的老師稱為「難兄難弟」。因多年未見又偶然相遇,俊傑便請學智去他房中喝茶。一來談談分手後各自的情況,二來敘敘舊時讀書的奇聞軼事。來到俊傑房裡,見桌上擺放著笙、笛、瑟、琴和一些竹板,學智於是問道:
「幾年不見,還在練習演奏嗎?」
「是的,閒時總要練練。」
「練到什麼程度了呢?」
「老子的《道德經》不是有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麼,不過也有精緻的仿物存在呢。」俊傑不緊不慢地回了學智的話。
「比如說呢?」
俊傑細細的眼睛突然一亮,雙手托起桌上的一支笙說道:「比如管弦之音,也就是鼓瑟、吹笙的瑟與笙,管弦從絲竹而來。絲竹原來為野物,屬天籟,為人習得,千錘百鍊,漸近神功。那絲其實是蠶的口涎,蠶是天龍所傳,所吐之絲可謂龍涎,那絲便是龍涎之顯形。竹呢,常比是君子之德,不止是形容比喻,還是物之原理。草木無數,何以能有竹的直、堅且節節有律,竟是法的化身。這兩樣都是極精緻的人工天然,這是其一……。」俊傑沉浸在思緒之中,紅暈布滿了面頰,好像忘了學智這個客人似的,片刻之後,他又開口說道:「其二,管弦生自絲竹的本性,竹節長短有致,與音律相合,絲卻細長柔韌,猶餘音繚繞,是為韻。這還是在於器,而器又歸於人,由樂師操縱,便是其三。太史公的《刺客列傳》送壯士刺秦王,不是有』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嗎?歌什麼呢?』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絲竹所制器樂,可做變微之聲,直抒胸懷!」
「那俊傑可否為我演奏一下呢?」學智充滿期待地問道。
俊傑遲疑了片刻答道:「凡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歌曲必在萬籟俱寂時唱,演奏樂器也是如此。大白天的,四下里嘈嘈切切之聲充斥,腌臢得很,而歌曲、演奏又必臨水,方可一波三折、回聲蕩漾。人和則是人與笛、弦、板之間有音有節有韻的配合,此時此刻,我如何能歌曲、演奏呢?」
聽了俊傑這番話,學智不由得失望地說道:「那不知何時才有這耳福聆聽你的演奏呢?」,俊傑見他一幅懊惱的樣子,便立刻安慰道:「每逢月圓之夜,定會在』水軒亭』聚齊了演奏,仁兄到時候來府上,就能欣賞到了」。聽了俊傑的邀請,學智立刻答應農曆六月十五日月圓之夜到謝府聆聽歌曲、演奏。
看看巳近中午,學智便要起身告別回家,誰知他剛站起身,謝文寶從外面走了進來:
「俊傑,學智難得來我們家,我讓廚房做了幾個家常菜,請學智吃頓便飯吧。」
「謝伯伯,這不好吧,我還是回家去。」
「學智,咱們是那麼多年的同學兼好朋友,吃頓飯沒什麼的,走吧!」俊傑拉住學智往堂屋走去,坐上了八仙桌的側席。
飯桌上,擺的是「蛋黃豬肝」、「涼拌豬耳朵」、「蘑芋燒鴨子」、「仔姜肉絲」、「回鍋肉」、「紅燒茄子」、「熗炒蓮白」、「干煸四季豆」和海帶燉雞湯。謝文寶一邊讓文杰為學智夾菜,一邊和學智聊起天來:
「學智,你跟你六伯爺學做古玩生意,一定收穫不小吧?」
「謝伯伯,我前幾年學的是「李裹兜」幾個作坊的管理,從去年底才開始跟六伯爺學古玩玉器的,這半年多學了些簡單的東西,但膚淺的很!」
「能靜下心來學,你很快就會入門的!俊傑三年前跟我學做生意時,也是一竅不通,但這三年多來他學到了很多東西,能處理一些業務了。」謝文寶稱讚著自己的兒子,用眼神示意兒子說話。
「學智,真的是這樣,剛開始我什麼都不懂,但我隨時遇到問題就向父親請教,慢慢就學到了許多有用的東西。」
「是啊,學智你只要遇到問題就問你六伯爺,這樣你就會進步很快的!」
「謝伯伯,我會記住你的話,努力學習的!」
「學智啊,我聽有人說你們家最近得了一個寶貝,你見過嗎?」
「什麼寶貝?除了店裡的古玩玉器,我沒見過別的東西。」
「有人說《李記古玩齋》最近收了一顆夜明珠,但也許只是坊間傳的閒言碎語吧?」
「謝伯伯,我真的不知道這件事,也從沒聽六伯爺提起過。」
「沒啥沒啥,咱們這是擺閒「龍門陣」,學智你不要太當真,來來來,快夾菜吃!」謝文寶打著哈哈為自己圓場。
吃完午飯,學智向謝文寶、謝俊傑告辭回家。望著學智遠去的背影,謝文寶吩咐兒子:
「等幾天他要來觀看你的演奏,到時候你要想辦法留他在家住宿,進一步打聽夜明珠的消息。」
「好的,我一定按父親所說的去做!」
從俊傑家歸來之後,學智一直惦記著這事,今天巳是農曆六月十五日,所以學智向六伯爺說明了此事。
……,……。
學智來到謝家新園子,有僕役樣的人前來領路,月亮尚未升起,月色卻巳染上來。亭、台、樓、閣本是新漆,此時猶如打了一層釉,熠熠發亮,清麗異常,壘石格外顯出青森,好比筆下留白,映府出草木蔥鬱,則是黑濃的濕墨。學智不由恍惚,猶如走在畫中,前方平地起一氤氳,逐漸瀰漫過來,氤氳中升起亭軒——琉璃瓦、雕花樓、玲瓏閣,又以為走入海市蜃樓。就在這時,一輪滿月慢慢地升上天空,遍地白亮,園子頓時換了顏色,一聲清音盪水過來,學智禁不住打了個顫,樹叢間看見池面立了一座水軒。
軒亭上橫了匾,匾上書三個字《水月軒》。果然,軒亭口正對明月,伸延出軒台,圍了三面短木籬,頗像一個小戲台,台上鋪了紅色絲絨氈,放一張案,幾把椅,椅上人吹管撥弦。先還是散音,東一聲、西一聲,撒得水面上都是無數漣漪,逐漸聚攏過來,左牽右挽,接成一串、一串,連接成一串,又錯落重疊,鑲嵌壘砌,此時水面忽卻紋絲不動,無波無涌,其實是潛深流靜,有看不見的穿行回互,奔騰跳躍。
不知多少時辰過去,剎那間水面鱗波閃閃,像有無數條魚一併齊地翻身;再一剎那間,魚躍陡地息止,浮出了一池的星星,原來是弦、管收了音。學智所在的水榭處於「水月軒「的東側,相距有半畝水面,堂中沒有掌燈,望過去,只見幢幢幾個人影。但等明月升高,繁星閃爍,人影顯出輪廓,越來越清晰,連五官都鮮明起來。學智辯認出其中有俊傑,不是彈弦子,也不是吹笛子,而是單手持一疊三片長方檀板,以底板叩擊中板,中板連帶敲擊上板,於是發出三連音,清脆悅耳,間雜在管弦聲中、歌曲中,間離出上下句、長短句、快和慢、舒和緩,因此有了起承轉合。學智出神中,第二曲又歇了,水面上下竄著千千萬萬針似的小東西,也歇了。水平如鏡,那樂音本是轉瞬即逝,無影無蹤,卻在曠野淼水之間得了魅,變成有形。月亮更豐潤了,盈盈欲滴,似乎池水都是它瀉滿的,就在這時,板子憑空打了兩下,學智渾身一激凌,那板子越來越急驟,弦管聲響起,雖只三人演奏,卻好像遍地皆是,隨著演奏的變幻,滿池的蓮花都開了,真是天籟之音啊!學智被此情此景撩撥得幾乎落下淚來。三曲奏畢,月兒方才偏西,軒內人復又隱入暗處,魚兒回家,蓮花謝了,星星升上天空,高且遠。學智醒過神來,俊傑等人巳不見,引他進園的僕役又站在身邊,再領他原路返回,園子就像在清水中,路徑、亭台、樹叢、山石都發出響動,一待學智走來,霎時止住,大氣不出,一走過去,又在身後活過來……。
腳跺在月光下的石子路上,碎石子光滑地反射著光亮,每一顆石子的邊緣都勾勒得清晰,看久了倒不像是一路碎石,而是一張線條縱橫交錯曲折迂迴的網絡,學智走在這張網絡上,猶如走進一個夢境,一個十分清靜的夢境。學智竟有些恍惚起來,可周圍的一切又是那麼的切實,路在腳下是堅硬的拍出了聲響。月光如水,瀉在身上是涼而爽的……,。
在僕人的帶領下,學智又一次來到了謝俊傑的房間,謝俊傑巳換了衣服,坐在一張茶几旁等候。看見李學智進來,連忙起身相迎:
「學智,餓了吧?快來坐下,等你吃宵夜呢!」
學智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看見茶几上擺著「滷牛肉」、「滷鴨珍」、「涼拌豬頭肉」、「油酥花生米」、「干煸豇豆」幾碟精緻的菜餚,還擺了一瓶白酒和兩個酒杯、兩副碗筷。
「俊傑,剛才聽了你們的歌曲和演奏,猶如天籟之音,真讓我陶醉其中,現在都還餘音繚繞呢!」
「學智你過獎了!這不過是我們的一場預演,如果你真的喜歡聽,等到元宵節晚上的正式演出你再來,會更加精彩的!」俊傑一邊說話一邊倒酒,遞給學智:
「來,咱們好多年沒在一起喝酒了,那天中午吃飯,我爸不准我白天喝酒,今晚咱們一醉方休,來,先幹了這一杯!」
「干!」學智接過酒杯,和俊傑碰杯,然後一仰脖子喝乾了杯中酒,這是一種用「高梁、糯米、小麥、大米、玉米」釀造的白酒,醇香暢口,讓人回味無窮。
「快吃菜,不知道這幾樣小菜合你口胃不?」俊傑一邊倒酒一邊讓學智夾菜吃,沒有父親在場,倆個兒時的夥伴就沒有了拘束,邊吃邊聊,回憶起當年怎麼在私塾中和先生鬥法,怎麼想法從家裡拿上米、菜、肉去白塔山下搞「野炊」的往事……。倆人越聊越興奮,一瓶酒也被喝得差不多見底了。
朦朦朧朧中,俊傑挨近學智小聲問道:「學智,最近我聽人說你們家新添了一個守門人,像貌有點凶神惡煞的,是不是為了那件寶貝?」
「俊傑,我跟你說實話,最近我們家添了二個人,一個是守門的雷明峰,還有一個是丫環曉燕,但我父親跟我說那個丫鬟是等我農曆八月結婚之後侍候我婆娘的,至於你說的什麼夜明珠,我從沒聽家人提起過!」
「真的羨慕你,都要結婚了,見過新娘子沒有?到時候我是要來喝喜酒的喲。」俊傑藉機轉移了話題。
「去她家相親時見過一面,是雙石鎮劉家的大小姐,我父親說下月中旬開始發「請東」,肯定要請你們一家人來喝喜酒的。」
「那就先恭喜你了,巳是三更天了,咱們睡覺吧,你睡我床上,我去書房睡。」
「別呀,咱倆原先就一張床睡過很多次了,一起睡吧。」
俊傑帶李學智進入臥室,和衣躺在床上的學智漸漸地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上午,學智睡到日上三竿還未醒來,直到父親李光榮的僕人來傳喚他時方才起床,簡單的洗漱完畢,學智隨僕人回到《李家花園》,來到了父親的書房。
「拜見父親大人!」學智恭恭敬敬地站在了父親面前。
「坐吧,這麼晚還沒起床,昨晚幹嘛去了?」
「回稟父親,昨晚去俊傑家聽演奏,太晚了沒回來,就在俊傑家住了一宿。」學智沒敢說昨晚和俊傑喝酒、聊天到凌晨三更的事。
「哦,你的身子骨不是很好,別熬太多的夜。」
「是,父親大人。」
「今天叫你來,是要說說你的婚亊。」
「全憑父親大人做主!」
和雙石鎮劉家大小姐在去年「相親」時見過一面之後,李家已要了劉淑昭的生辰八字,請八字先生為倆人進行「合八字」,在確認倆人適宜婚配後,又為倆人的婚期擇了「黃道吉日」,定為今年農曆的八月初十日。李家把八字測算結果、婚禮舉行的黃道吉日以及聘禮都先後送到了劉家。
「雙石鎮的劉家已傳信過來,淑昭的嫁妝已基本備齊,婚禮將在農曆八月初十舉行,只有一個多月了,你去看過你的新房嗎?」
「回父親大人,去過二次,是和六伯爺一起去的。」
「是嗎?怎麼不和你母親一起去呢?」李光榮的話中有話,其實他想說的是:你怎麼不和我一起去啊?我才是你的父親呢。
「父親,你不是讓我多向六伯爺學點知識嗎,那兩次都是因為你在忙別的事情,所以我和六伯爺出去辦完事回來就一起去《涵翠居》看了看,六伯爺還對新房讚不絕口呢。」
「那你對新房滿意嗎?」
「一切都好,父親的安排很恰當,有二處六伯爺和我都覺得不甚滿意的地方,都巳整改好了。」學智把六伯爺拉來做擋箭牌,免得父親責怪。
「你先下去吧,有什麼亊我再叫你。」
「是!父親大人。」
望著學智離去的背影,李光榮暗自嘆息,這孩子自從跟他六伯爺學會計、學珠寶知識以後,漸漸的和自己疏遠起來。自從買下夜明珠之後,自己本來就繁忙的業務中又多了一個亊,本想讓學智幫點忙,卻不料他根本就不想沾邊,連他自己的婚事也顯得漠不關心,這孩子真不知傳承了誰的秉性,也許給他成親之後會好一些吧?想到這些,李光榮覺得自己的心情舒暢了許多……。
李學智聽說六伯爺李光儒不僅是《李記古玩齋》的掌柜,還是早些年西南聯大畢業的高材生,對考古專業造詣頗深,於是又跟李光儒學起了中國歷史和古玩鑑賞。這李光儒雖學業有成,但結婚後夫人只給他生育了三個千金,一直未能生下兒子,所以李光儒對世侄李學智便疼愛有加,在帶他學習一些東西後覺得這個親侄兒思維活躍,只要教育得法,將來必是有用之人。
這一日,叔侄倆人閒來無事,便在書房裡閒聊。突然,李學智開口道:「六伯爺,近日我看了一本書,說我們這些讀了書又不能為政府做事的人,都是不明道義的市井俚俗,你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李光儒端起茶几上的茶碗,揭開蓋子,用嘴輕輕吹了一口氣,慢慢呷了一口茶說道:「我不同意這個說法,讀書人能不能為政府做事,不是讀書人自己能決定的事,得看政府用不用你。難道不為政府做事就是市井俚俗之人,其實並不是這樣,你有沒有讀過李太白的《結客少年行》?其中的那句』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如此的蠻霸無理,可是有力氣!」李光儒又呷了一口茶繼續說道:「學智啊,你應該看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吧?幾乎是遍地風流,販夫走卒、行車賣漿、以一己之力而衣食,何有貴賤之分?千萬莫以為那畫中人都是芸芸眾生,不明道義之人。」
看到李學智在不斷地點頭稱是,李光儒進一步放開了思路:「學智啊,你前段時間不是讀過太史公的《刺客列傳》嗎?燕趙皆亡於秦,那高漸離去了哪裡?在一家酒肆當小二。有一日,店堂里有客人擊築,高漸離聽見燕趙之音,百感交集,懇請店主允許他出場演奏。店主首懇,他換燕時衣、妝燕時容,取出深藏多年的自家築,儼然上堂,一番演奏下來,四座皆驚——這便是市井之人!你以為市井中人哪裡來?不就是一代盛世王朝的遺子遺孫。有為王的前身也有為臣的前身,亦有為仆為奴的前身,能延續到今日必是有極深的根基,無論是緣還是孽,都不可小覷。市井是在朝野,人多以為既無王者亦無奇者,但若依我看則是既有王氣,亦有奇氣,只不過是展露本事的機會未到而已。我們雖不直接為政府做事,但我們做好了自家的營生,也就是幫助了政府,間接地為政府出了力。」
六伯爺的一番話,說得李學智口服心服,心裡對六伯爺更加敬重起來。看看天色已近下午酉時,他站起身來說道:-
「六伯爺,今天是農曆十五,我得去謝俊傑家,他們今晚要演出呢。」
「去吧,我知道你也有點音樂基礎,喜歡聽演奏,但不要太過痴迷。」李光儒叮囑道。
說起和謝俊傑的相約,那是幾天前替古玩齋的店小二去俊傑家送東西時發生的事情。
謝俊傑的父親謝文寶既是《謝氏錢莊》的老闆,也是一個古玩玉器愛好者。幾天前到《李記榮寶齋》看中了一塊明代的觀音玉佩,因隨身所帶銀元不夠,而店小二又在庫房中整理物件,李光儒便讓學智帶了玉佩隨他回家,順便把不足的銀元補齊帶回。學智取了銀元正準備回去,一轉身卻碰見了謝俊傑,
「學智,是你呀?這麼多年不見,你在忙什麼呢?」
「俊傑,真想不到分手這麼多年又見到你了!我在跟我六伯爺學做古董生意,你呢?」
「我在協助我父親打理錢莊的事情,這麼多年沒見了,走,去我房間坐坐,喝杯茶好嗎?」
「好的!」學智爽快地應道,隨謝俊傑來到他的房間。
倆人曾同在一個私塾讀書九年,彼此也有許多共同的愛好,做了些在青少年時代都可能發生的趣事,被私塾的老師稱為「難兄難弟」。因多年未見又偶然相遇,俊傑便請學智去他房中喝茶。一來談談分手後各自的情況,二來敘敘舊時讀書的奇聞軼事。來到俊傑房裡,見桌上擺放著笙、笛、瑟、琴和一些竹板,學智於是問道:
「幾年不見,還在練習演奏嗎?」
「是的,閒時總要練練。」
「練到什麼程度了呢?」
「老子的《道德經》不是有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麼,不過也有精緻的仿物存在呢。」俊傑不緊不慢地回了學智的話。
「比如說呢?」
俊傑細細的眼睛突然一亮,雙手托起桌上的一支笙說道:「比如管弦之音,也就是鼓瑟、吹笙的瑟與笙,管弦從絲竹而來。絲竹原來為野物,屬天籟,為人習得,千錘百鍊,漸近神功。那絲其實是蠶的口涎,蠶是天龍所傳,所吐之絲可謂龍涎,那絲便是龍涎之顯形。竹呢,常比是君子之德,不止是形容比喻,還是物之原理。草木無數,何以能有竹的直、堅且節節有律,竟是法的化身。這兩樣都是極精緻的人工天然,這是其一……。」俊傑沉浸在思緒之中,紅暈布滿了面頰,好像忘了學智這個客人似的,片刻之後,他又開口說道:「其二,管弦生自絲竹的本性,竹節長短有致,與音律相合,絲卻細長柔韌,猶餘音繚繞,是為韻。這還是在於器,而器又歸於人,由樂師操縱,便是其三。太史公的《刺客列傳》送壯士刺秦王,不是有』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嗎?歌什麼呢?』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絲竹所制器樂,可做變微之聲,直抒胸懷!」
「那俊傑可否為我演奏一下呢?」學智充滿期待地問道。
俊傑遲疑了片刻答道:「凡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歌曲必在萬籟俱寂時唱,演奏樂器也是如此。大白天的,四下里嘈嘈切切之聲充斥,腌臢得很,而歌曲、演奏又必臨水,方可一波三折、回聲蕩漾。人和則是人與笛、弦、板之間有音有節有韻的配合,此時此刻,我如何能歌曲、演奏呢?」
聽了俊傑這番話,學智不由得失望地說道:「那不知何時才有這耳福聆聽你的演奏呢?」,俊傑見他一幅懊惱的樣子,便立刻安慰道:「每逢月圓之夜,定會在』水軒亭』聚齊了演奏,仁兄到時候來府上,就能欣賞到了」。聽了俊傑的邀請,學智立刻答應農曆六月十五日月圓之夜到謝府聆聽歌曲、演奏。
看看巳近中午,學智便要起身告別回家,誰知他剛站起身,謝文寶從外面走了進來:
「俊傑,學智難得來我們家,我讓廚房做了幾個家常菜,請學智吃頓便飯吧。」
「謝伯伯,這不好吧,我還是回家去。」
「學智,咱們是那麼多年的同學兼好朋友,吃頓飯沒什麼的,走吧!」俊傑拉住學智往堂屋走去,坐上了八仙桌的側席。
飯桌上,擺的是「蛋黃豬肝」、「涼拌豬耳朵」、「蘑芋燒鴨子」、「仔姜肉絲」、「回鍋肉」、「紅燒茄子」、「熗炒蓮白」、「干煸四季豆」和海帶燉雞湯。謝文寶一邊讓文杰為學智夾菜,一邊和學智聊起天來:
「學智,你跟你六伯爺學做古玩生意,一定收穫不小吧?」
「謝伯伯,我前幾年學的是「李裹兜」幾個作坊的管理,從去年底才開始跟六伯爺學古玩玉器的,這半年多學了些簡單的東西,但膚淺的很!」
「能靜下心來學,你很快就會入門的!俊傑三年前跟我學做生意時,也是一竅不通,但這三年多來他學到了很多東西,能處理一些業務了。」謝文寶稱讚著自己的兒子,用眼神示意兒子說話。
「學智,真的是這樣,剛開始我什麼都不懂,但我隨時遇到問題就向父親請教,慢慢就學到了許多有用的東西。」
「是啊,學智你只要遇到問題就問你六伯爺,這樣你就會進步很快的!」
「謝伯伯,我會記住你的話,努力學習的!」
「學智啊,我聽有人說你們家最近得了一個寶貝,你見過嗎?」
「什麼寶貝?除了店裡的古玩玉器,我沒見過別的東西。」
「有人說《李記古玩齋》最近收了一顆夜明珠,但也許只是坊間傳的閒言碎語吧?」
「謝伯伯,我真的不知道這件事,也從沒聽六伯爺提起過。」
「沒啥沒啥,咱們這是擺閒「龍門陣」,學智你不要太當真,來來來,快夾菜吃!」謝文寶打著哈哈為自己圓場。
吃完午飯,學智向謝文寶、謝俊傑告辭回家。望著學智遠去的背影,謝文寶吩咐兒子:
「等幾天他要來觀看你的演奏,到時候你要想辦法留他在家住宿,進一步打聽夜明珠的消息。」
「好的,我一定按父親所說的去做!」
從俊傑家歸來之後,學智一直惦記著這事,今天巳是農曆六月十五日,所以學智向六伯爺說明了此事。
……,……。
學智來到謝家新園子,有僕役樣的人前來領路,月亮尚未升起,月色卻巳染上來。亭、台、樓、閣本是新漆,此時猶如打了一層釉,熠熠發亮,清麗異常,壘石格外顯出青森,好比筆下留白,映府出草木蔥鬱,則是黑濃的濕墨。學智不由恍惚,猶如走在畫中,前方平地起一氤氳,逐漸瀰漫過來,氤氳中升起亭軒——琉璃瓦、雕花樓、玲瓏閣,又以為走入海市蜃樓。就在這時,一輪滿月慢慢地升上天空,遍地白亮,園子頓時換了顏色,一聲清音盪水過來,學智禁不住打了個顫,樹叢間看見池面立了一座水軒。
軒亭上橫了匾,匾上書三個字《水月軒》。果然,軒亭口正對明月,伸延出軒台,圍了三面短木籬,頗像一個小戲台,台上鋪了紅色絲絨氈,放一張案,幾把椅,椅上人吹管撥弦。先還是散音,東一聲、西一聲,撒得水面上都是無數漣漪,逐漸聚攏過來,左牽右挽,接成一串、一串,連接成一串,又錯落重疊,鑲嵌壘砌,此時水面忽卻紋絲不動,無波無涌,其實是潛深流靜,有看不見的穿行回互,奔騰跳躍。
不知多少時辰過去,剎那間水面鱗波閃閃,像有無數條魚一併齊地翻身;再一剎那間,魚躍陡地息止,浮出了一池的星星,原來是弦、管收了音。學智所在的水榭處於「水月軒「的東側,相距有半畝水面,堂中沒有掌燈,望過去,只見幢幢幾個人影。但等明月升高,繁星閃爍,人影顯出輪廓,越來越清晰,連五官都鮮明起來。學智辯認出其中有俊傑,不是彈弦子,也不是吹笛子,而是單手持一疊三片長方檀板,以底板叩擊中板,中板連帶敲擊上板,於是發出三連音,清脆悅耳,間雜在管弦聲中、歌曲中,間離出上下句、長短句、快和慢、舒和緩,因此有了起承轉合。學智出神中,第二曲又歇了,水面上下竄著千千萬萬針似的小東西,也歇了。水平如鏡,那樂音本是轉瞬即逝,無影無蹤,卻在曠野淼水之間得了魅,變成有形。月亮更豐潤了,盈盈欲滴,似乎池水都是它瀉滿的,就在這時,板子憑空打了兩下,學智渾身一激凌,那板子越來越急驟,弦管聲響起,雖只三人演奏,卻好像遍地皆是,隨著演奏的變幻,滿池的蓮花都開了,真是天籟之音啊!學智被此情此景撩撥得幾乎落下淚來。三曲奏畢,月兒方才偏西,軒內人復又隱入暗處,魚兒回家,蓮花謝了,星星升上天空,高且遠。學智醒過神來,俊傑等人巳不見,引他進園的僕役又站在身邊,再領他原路返回,園子就像在清水中,路徑、亭台、樹叢、山石都發出響動,一待學智走來,霎時止住,大氣不出,一走過去,又在身後活過來……。
腳跺在月光下的石子路上,碎石子光滑地反射著光亮,每一顆石子的邊緣都勾勒得清晰,看久了倒不像是一路碎石,而是一張線條縱橫交錯曲折迂迴的網絡,學智走在這張網絡上,猶如走進一個夢境,一個十分清靜的夢境。學智竟有些恍惚起來,可周圍的一切又是那麼的切實,路在腳下是堅硬的拍出了聲響。月光如水,瀉在身上是涼而爽的……,。
在僕人的帶領下,學智又一次來到了謝俊傑的房間,謝俊傑巳換了衣服,坐在一張茶几旁等候。看見李學智進來,連忙起身相迎:
「學智,餓了吧?快來坐下,等你吃宵夜呢!」
學智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看見茶几上擺著「滷牛肉」、「滷鴨珍」、「涼拌豬頭肉」、「油酥花生米」、「干煸豇豆」幾碟精緻的菜餚,還擺了一瓶白酒和兩個酒杯、兩副碗筷。
「俊傑,剛才聽了你們的歌曲和演奏,猶如天籟之音,真讓我陶醉其中,現在都還餘音繚繞呢!」
「學智你過獎了!這不過是我們的一場預演,如果你真的喜歡聽,等到元宵節晚上的正式演出你再來,會更加精彩的!」俊傑一邊說話一邊倒酒,遞給學智:
「來,咱們好多年沒在一起喝酒了,那天中午吃飯,我爸不准我白天喝酒,今晚咱們一醉方休,來,先幹了這一杯!」
「干!」學智接過酒杯,和俊傑碰杯,然後一仰脖子喝乾了杯中酒,這是一種用「高梁、糯米、小麥、大米、玉米」釀造的白酒,醇香暢口,讓人回味無窮。
「快吃菜,不知道這幾樣小菜合你口胃不?」俊傑一邊倒酒一邊讓學智夾菜吃,沒有父親在場,倆個兒時的夥伴就沒有了拘束,邊吃邊聊,回憶起當年怎麼在私塾中和先生鬥法,怎麼想法從家裡拿上米、菜、肉去白塔山下搞「野炊」的往事……。倆人越聊越興奮,一瓶酒也被喝得差不多見底了。
朦朦朧朧中,俊傑挨近學智小聲問道:「學智,最近我聽人說你們家新添了一個守門人,像貌有點凶神惡煞的,是不是為了那件寶貝?」
「俊傑,我跟你說實話,最近我們家添了二個人,一個是守門的雷明峰,還有一個是丫環曉燕,但我父親跟我說那個丫鬟是等我農曆八月結婚之後侍候我婆娘的,至於你說的什麼夜明珠,我從沒聽家人提起過!」
「真的羨慕你,都要結婚了,見過新娘子沒有?到時候我是要來喝喜酒的喲。」俊傑藉機轉移了話題。
「去她家相親時見過一面,是雙石鎮劉家的大小姐,我父親說下月中旬開始發「請東」,肯定要請你們一家人來喝喜酒的。」
「那就先恭喜你了,巳是三更天了,咱們睡覺吧,你睡我床上,我去書房睡。」
「別呀,咱倆原先就一張床睡過很多次了,一起睡吧。」
俊傑帶李學智進入臥室,和衣躺在床上的學智漸漸地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上午,學智睡到日上三竿還未醒來,直到父親李光榮的僕人來傳喚他時方才起床,簡單的洗漱完畢,學智隨僕人回到《李家花園》,來到了父親的書房。
「拜見父親大人!」學智恭恭敬敬地站在了父親面前。
「坐吧,這麼晚還沒起床,昨晚幹嘛去了?」
「回稟父親,昨晚去俊傑家聽演奏,太晚了沒回來,就在俊傑家住了一宿。」學智沒敢說昨晚和俊傑喝酒、聊天到凌晨三更的事。
「哦,你的身子骨不是很好,別熬太多的夜。」
「是,父親大人。」
「今天叫你來,是要說說你的婚亊。」
「全憑父親大人做主!」
和雙石鎮劉家大小姐在去年「相親」時見過一面之後,李家已要了劉淑昭的生辰八字,請八字先生為倆人進行「合八字」,在確認倆人適宜婚配後,又為倆人的婚期擇了「黃道吉日」,定為今年農曆的八月初十日。李家把八字測算結果、婚禮舉行的黃道吉日以及聘禮都先後送到了劉家。
「雙石鎮的劉家已傳信過來,淑昭的嫁妝已基本備齊,婚禮將在農曆八月初十舉行,只有一個多月了,你去看過你的新房嗎?」
「回父親大人,去過二次,是和六伯爺一起去的。」
「是嗎?怎麼不和你母親一起去呢?」李光榮的話中有話,其實他想說的是:你怎麼不和我一起去啊?我才是你的父親呢。
「父親,你不是讓我多向六伯爺學點知識嗎,那兩次都是因為你在忙別的事情,所以我和六伯爺出去辦完事回來就一起去《涵翠居》看了看,六伯爺還對新房讚不絕口呢。」
「那你對新房滿意嗎?」
「一切都好,父親的安排很恰當,有二處六伯爺和我都覺得不甚滿意的地方,都巳整改好了。」學智把六伯爺拉來做擋箭牌,免得父親責怪。
「你先下去吧,有什麼亊我再叫你。」
「是!父親大人。」
望著學智離去的背影,李光榮暗自嘆息,這孩子自從跟他六伯爺學會計、學珠寶知識以後,漸漸的和自己疏遠起來。自從買下夜明珠之後,自己本來就繁忙的業務中又多了一個亊,本想讓學智幫點忙,卻不料他根本就不想沾邊,連他自己的婚事也顯得漠不關心,這孩子真不知傳承了誰的秉性,也許給他成親之後會好一些吧?想到這些,李光榮覺得自己的心情舒暢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