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小說故事中的劇情增色(5)—誤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鹿鼎記》的喜劇效果中,除了有惡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增色方式,就是誤會,當然有很多時候誤會與惡搞有著強烈的聯繫,很多惡搞的事件都來源於所產生的誤會,誤會能夠增加人物之間相互的衝突,從而增加劇情的張力,所以刻意製造一些劇情中的誤會元素,能夠大幅增加劇情的精彩程度。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首先舉例的就是方怡、沐劍屏與韋小寶之間的誤會。韋小寶被方怡騙至神龍島,在神龍島發生內訌的幫助下,經過一番折騰後,韋小寶受命可以離開神龍島去幫助教主尋找經書,韋小寶向教主和教主夫人神情帶著方怡和沐劍屏一起離開神龍島,韋小寶第一時間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兩個女孩,他們也高興得收拾好東西等待一同離開。但是教主夫人卻是人前一套背後一套,她表面安撫韋小寶,背地裡卻告知沐王府的兩位女子韋小寶已經離開神龍島。當韋小寶離開神龍島之際,兩個女子才追到岸邊,這時只能遠遠得望見離去的船隻和韋小寶與雙兒親昵得背影。本來韋小寶沒有及時相救已經讓方怡有所不滿,這次韋小寶的背棄而去更加讓方怡心生怨恨,而這一切誤會的根源都是教主夫人的做局,從此以後,韋小寶與方怡更是產生了難以彌補的誤會。

  第二個誤會就是韋小寶與吳六奇之間的矛盾,為了報答雙兒對自己的一飯之恩,吳六奇請求雙兒能和自己結拜為兄妹,但雙兒卻覺得自己身份低微,不配和吳六奇結為兄妹(其實也看不出吳六奇身份有多高,以前就是一個乞丐,否則就不會有什麼一飯之恩了)。他們之間的爭論被韋小寶偷聽道,但是可惜韋小寶只聽了一半,誤以為吳六奇是在向雙兒求愛,不惜要與吳六奇打動干戈,當聽見雙兒解釋之後,韋小寶才明白事情的緣由,甚至還為他們兄妹舉行了結拜儀式。

  還是有關雙兒的誤會,由於雙兒太過善良,太聰穎,韋小寶與雙兒的情感也產生了誤會。在路過王屋山之際,韋小寶患病全身瘙癢,而雙兒卻不知從哪裡搞到了解決瘙癢的良藥,韋小寶暗中盯梢雙兒,發現雙兒暗中與一男子約會,二人不但行為親密,且一起合奏樂曲惟妙惟肖。韋小寶認定雙兒已經出軌,她設下陷阱將那名男子抓住並進行一頓痛揍,而最後才發現這名所謂的「男子」其實是曾柔,曾柔暗中為韋小寶提供治療瘙癢的良藥,並和雙兒兩人一見如故,可以說這樣的誤會都增加了劇情的喜劇效果。

  第四個誤會就是韋小寶被九難師太抓走以後,無論怎樣查找,韋小寶依然杳無音信。多隆確認韋小寶仍然活著後,急忙回到宮中報信,但是由於勞累過度又加上身體有傷,話只說了半句就昏迷不醒,正是這半句話誤導了宮中所有的人,康熙皇帝與建寧公主為此悲傷欲絕,韋小寶從這次誤會之中也看到了他們兄妹二人對自己的深厚情誼。這個誤會的喜劇效果倒在其次,但是感情的效果卻能顯示得特別突出。

  第五個誤會就是康親王等人誤以為韋小寶因為自己身為假太監而苦惱,而實際情形卻是韋小寶實在是被皇上要求被逼無奈不願做和尚而苦惱。正因為康親王等人的這個誤會才導致了韋小寶差點被閹割的惡作劇的發生。從這個誤會的情節之中,才能看出當時官場官員多麼昏庸無能。能夠體現官場昏庸無能、見風使舵的現實還有另外的一個誤會,就是康熙皇帝向眾位朝臣徵詢裁撤三藩的意見,群臣畏於吳三桂勢力強大,紛紛表達並不對裁撤三藩持支持態度。韋小寶對上意心知肚明,他在朝堂之中暗示明珠上奏請求撤藩,以便可以迎合上意,相當於將這個討好皇帝的人情送與明珠,同時也能為皇帝撤藩之意提供輿論支撐。但是由於二人信息溝通不便,明珠並沒有真正理解韋小寶的用意,他知道韋小寶為皇帝心腹,便將反對撤藩的意見向皇上提出,原以為可以滿足皇帝的聖意,卻不料弄巧成拙,還怪韋小寶提示不夠及時,不夠充分,實實在在的體現了官場的虛偽。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誤會可以產生於戀人之間,也可以產生於朋友和同事之間,而對於小說故事來說,誤會有著兩種功能,第一種功能就是誤會可以催生出戀人或朋友之間的矛盾,而從雙方圍繞這個矛盾產生衝突進一步推進情節的發展;誤會的第二種功能就是可以產生惡搞的事件,從而可以增加小說故事的喜劇效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