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小說故事的精彩元素(2)—人物關係狀態模式的反轉
所謂人物關係狀態模式的反轉指的是小說故事中的兩個人物,他們之間關係狀態發生重大的轉折,而這種關係狀態俠義上只為朋友或者敵人,廣義上包含利用、冷落、親昵、疏遠、嚴厲、喜歡、厭惡等等。這種狀態模式的反轉能夠進一步體現情節的曲折和張力,在《鹿鼎記》中這樣的關係狀態模式反轉的例子還是比較豐富的,下面我們將這些反轉的例子進一步分析和拆解。
首先是《鹿鼎記》兩個主人公之間,也就是韋小寶和康熙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最開始韋小寶還在冒充宮中的小桂子,當他某天一不小心闖入康熙的練功房偷吃點心被康熙發現後,二人便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時常在一起練習摔跤,由於韋小寶並不認識康熙皇帝,因此無論說話還是行為都對康熙無所顧忌,康熙也覺得這樣的相處模式從未體驗過,心情卻倍感輕鬆,二人相處非常投機,一來二去,幾乎無話不談。當韋小寶利用摔跤之便將鰲拜擒拿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從單純一起玩樂的好朋友,上升為好幫手,好助手的關係。在這樣一個關係狀態模式中,韋小寶幫助康熙解決了很多難題,立下了很多功勞。當韋小寶被康熙封了爵位,康熙真正受命韋小寶去剿滅神龍教和王屋山時,康熙與韋小寶的關係從好朋友、好幫手上升為好君臣的關係,就像是古代賢君和名臣那樣的關係(參考唐太宗和魏徵,宋神宗和王安石,秦孝公和商鞅),在這樣的關係狀態模式演變中,他們之間的關係從相處融洽到有效助力,再到絕對的欣賞和信任一起做大事,一步步將彼此綁定在一起。但是伴隨著風際中的告密,韋小寶青木堂香主的身份進而暴露在康熙皇帝的面前,他們的關係從絕對的欣賞和信任一下子跌落到幾乎敵對的狀態,康熙幾乎把韋小寶完全放在了敵人的位置。當韋小寶成功逃脫之後,康熙又三番五次的請韋小寶回京,韋小寶以不肯答應滅掉天地會為名拒絕回京,最後康熙不得不假借不必滅天地會為名騙韋小寶回京,並將殺害陳近南的罪責推給韋小寶身上,此時他們的關係模式變成了互相博弈的對象。最後在小寶寶藏中,在寶藏即將塌方之時韋小寶拼命搶救康熙,二人的關係狀態模式又回到了好朋友,這一波三折的轉變完全將讀者帶入到了康熙與韋小寶他們二人在不同狀態情形下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人物轉變,不突兀、不強迫,完全是隨著外部環境和自身立場的變化而變化。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道,韋小寶與康熙之間關係狀態模式的反轉,其本質原因是什麼呢?筆者對這個問題其實也做了較為深入的思考,究其本質原因,是因為康熙與韋小寶二人對待朋友的定義不太一致。事實上,韋小寶與其他人的關係狀態模式的轉變很多源於這個原因。韋小寶對朋友的定義是「你對我好,你就是我的朋友,與其他因素無關」;而康熙對朋友的定義是「你不但要對我好,而且一定要只對我好,要絕對的站在我的立場」,也就是說,對比韋小寶對待朋友的定義,康熙對待對朋友的定義具有非常強烈的排他性。
而且具有這種強烈排他性的朋友定義不只是康熙,下面筆者所要闡述的韋小寶與天地會之間的關係也強烈的具有這樣的特徵。那麼韋小寶與天地會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狀態模式呢?有的讀者可能會說,當然是上下級關係了,韋小寶是青木堂的香主,手下的錢老闆、風際中、徐天川、關夫子等人都是青木堂的成員。這個說法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很明顯他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說透,說白了,韋小寶與天地會之間的關係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來分析,第一是韋小寶與陳近南之間的關係;第二是韋小寶與青木堂兄弟之間的關係。下面我們來說第一個,韋小寶拜陳近南為師,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其目的是以這種師徒模式增加二人彼此的信任關係。陳近南對待韋小寶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因為韋小寶在宮中的特殊身份,以及和康熙皇帝的良好關係,它能夠幫助天地會完成反清復明的大業。而韋小寶對待陳近南的態度是仰慕,韋小寶從小熱愛評書,那些在評書中的英雄只是聽到評書先生講過卻從來沒有機會見到,而韋小寶今日得見「為人不識陳近南,就成英雄也枉然」的男神,其敬仰之情肯定如滔滔洪水一般。另外一點就是陳近南對韋小寶的愛護,陳近南經常叮囑韋小寶練習武功,還盡全力為韋小寶療傷,這些都令韋小寶非常感動,同時對師傅的感情也日益加深。說到這裡,可能讀者們有些接受不了,《鹿鼎記》中所表現出的師徒情深卻被筆者描繪成陳近南只是對韋小寶的利用關係。其實筆者只要說明一點,讀者就會明白,如果韋小寶還只是混跡於麗春院且愛好賭博的街頭混混,那麼他還會受到陳近南的青睞嗎?
我們再來談談韋小寶與青木堂兄弟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正像剛才讀者所說,他們之間是上下級的關係,是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關係,但是上下級的關係又考什麼來維繫呢,讀者應該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才是揭露二者真實關係的關鍵性問題。青木堂的兄弟以反清復明為己任,應該說誰能帶著他們來實現這個目標,誰就是青木堂的好領導,而韋小寶宮中的特殊身份,外加上大領導陳近南的絕對信任,並且他本人還做出了重要的有利於天地會的事,基於以上幾點,青木堂的兄弟對韋小寶的命令可以說言聽計從,而韋小寶對待天地會的態度,只是把他們當成打手和幫手,打擊鄭克爽人設需要這些人,前往雲南平西王府抓住罕鐵摩需要這些人,髒活累活需要找人干,挑事打架沒有他們也是不行的。但是天地會的兄弟對待韋小寶也同樣具有強烈的排他性,陳近南已死,加上康熙對韋小寶的栽贓,天地會與韋小寶信任關係一落千丈,他們要求韋小寶殺掉康熙,並且要求韋小寶帶著他們找到並破壞大清的龍脈寶藏,可以說在雙方相互利用方面,這些轉變並沒有什麼不同,韋小寶作為領導時,是天地會對韋小寶利用的一種方式;韋小寶不當領導時,這也是一種利用方式。而從外在表現這個層面來說,天地會對韋小寶從言聽計從到威逼利誘,這個轉變還是對讀者有著非常強烈的衝擊效應。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康熙皇帝與太后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反轉。在康熙皇帝剛剛親政時,應該說毛東珠所扮演的假太后對康熙還是非常的愛護與照顧,她非常關心康熙皇帝的身體健康,在康熙與鰲拜對戰處於下風時期,她還親手指導康熙如何對付鰲拜,可以說她對康熙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康熙能夠保全自己,並且最終能夠戰勝鰲拜的關鍵所在。讀者們應該很清楚,毛東珠手段可謂不說不殘忍,她囚禁假太后,殺死董鄂妃、孝康皇后和榮親王。在囚禁了孝莊太后之後,自己在假太后的位置上作威作福,同時沒有停止尋找八部四十二章經,那麼在與鰲拜的對立中,她為什麼又要如此好心力挺康熙皇帝呢。我們在前文中其實已經論述過,康熙執政、清廷穩定,有利於她能夠安穩的坐在太后的位置上面,從而能夠完成神龍教教主洪安通所布置的尋找經書的任務。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對康熙皇帝隱約存在母子感情。雖然毛東珠是假的太后,但是她是親眼看著康熙皇帝長大,親手在康熙皇帝八歲時將愛新覺羅玄燁扶持上了皇位寶座,與被她害死的榮親王不同,康熙陪伴她的時間更長,久而久之,母子之間產生感情會生根發芽。另外,就是毛東珠的女兒建寧公主從小和康熙一起玩到大,兄妹之間的感情也很深厚。從這個角度來說,毛東珠扮演的假太后對康熙更會另眼看待。我們看看在《鹿鼎記》的後期,假太后和康熙的關係狀態模式是如何轉變的。當假太后被揭穿真相以後,康熙對此事非常憤恨,但是一想到假太后曾經對他噓寒問暖,又在危難之際給與自己及時的幫助,便不忍心殺掉毛東珠,而是將她交給真的孝莊太后來處理,應該說這樣的關係狀態模式轉變非常合常理的,同時在側面也襯托出了康熙皇帝並非是一個手握皇權的冷血皇帝,而是有著寬仁之心的另外一面。
下面談談康熙皇帝與建寧公主的關係狀態模式反轉,他們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變化來源於毛東珠假太后的真實面目被揭穿。當康熙得知建寧公主是毛東珠假太后的私生女,並非皇室血脈,按照常理推測,康熙應將她一併處死才對。但是康熙與她從小一起長大,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礎,況且建寧公主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她也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而真相的揭露有些過於急速,雖然建寧公主有些刁蠻任性,但是她對皇帝哥哥還是情深意重,康熙無論如何也很難對她痛下殺手。在這種狀態之下,他只能採用冷落和嚴厲的方式對待建寧,而面對建寧的朝夕相處,他也難以再做到每天直面建寧,當真太后要殺掉建寧時,康熙以存在兄妹之情的理由極力阻止。
蘇荃與神龍教洪教主的關係狀態模式也存在重要反轉。在韋小寶看來,教主與教主夫人恩愛有加,韋小寶在拍教主馬屁之時也連帶對教主夫人進行大力吹捧,應該說對教主夫人的吹捧在使得韋小寶在教主心中取得了極大的好感。而在神龍教教眾的眼中,教主與教主夫人同氣連枝,他們二人聯手用豹胎易筋丸來脅迫教眾為自己辦事。但事實真相卻並不這麼簡單,蘇荃其實也是被教主洪安通所脅迫,當神龍教分崩離析之際,她終於表明對洪安通的痛恨之意,將心中的不滿與怒火全部發泄出來。
要說人物關係狀態模式反轉最大,最為劇烈的關係,莫屬是韋小寶與阿珂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在韋小寶與阿珂剛剛相識之際,韋小寶對阿珂死纏亂打,阿珂對韋小寶討厭至極,痛恨至極,恨不得將吃其肉、寢其皮,而在《鹿鼎記》將近結束之際,阿珂與韋小寶之間卻共結連理,恩愛有加,這個反轉不可謂不是驚人耳目。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到,韋小寶與方怡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算不算反轉呢?筆者認為,最強烈的人關係狀態模式的反轉時從朋友到敵人,或者從敵人到朋友之間的反轉,這樣的反轉才是最具有戲劇性,最具有衝擊力的反轉。雖然方怡被困神龍島之後,多次配合神龍教給韋小寶設下陷阱,但是其初衷還是因為韋小寶過於疼愛雙兒,並且沒有及時捨得拿出手裡的八部四十二章經來交換人質而引起了方怡心懷不滿才做出這樣的行為。應該說,筆者認為韋小寶和方怡之間還並未出現過敵對這樣的矛盾,應該夠不上關係狀態模式的反轉,只能算是關係狀態模式的暫時改變而已。
下面我們要來說說人物面目身份與個性的大逆轉。
首先是《鹿鼎記》兩個主人公之間,也就是韋小寶和康熙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最開始韋小寶還在冒充宮中的小桂子,當他某天一不小心闖入康熙的練功房偷吃點心被康熙發現後,二人便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時常在一起練習摔跤,由於韋小寶並不認識康熙皇帝,因此無論說話還是行為都對康熙無所顧忌,康熙也覺得這樣的相處模式從未體驗過,心情卻倍感輕鬆,二人相處非常投機,一來二去,幾乎無話不談。當韋小寶利用摔跤之便將鰲拜擒拿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從單純一起玩樂的好朋友,上升為好幫手,好助手的關係。在這樣一個關係狀態模式中,韋小寶幫助康熙解決了很多難題,立下了很多功勞。當韋小寶被康熙封了爵位,康熙真正受命韋小寶去剿滅神龍教和王屋山時,康熙與韋小寶的關係從好朋友、好幫手上升為好君臣的關係,就像是古代賢君和名臣那樣的關係(參考唐太宗和魏徵,宋神宗和王安石,秦孝公和商鞅),在這樣的關係狀態模式演變中,他們之間的關係從相處融洽到有效助力,再到絕對的欣賞和信任一起做大事,一步步將彼此綁定在一起。但是伴隨著風際中的告密,韋小寶青木堂香主的身份進而暴露在康熙皇帝的面前,他們的關係從絕對的欣賞和信任一下子跌落到幾乎敵對的狀態,康熙幾乎把韋小寶完全放在了敵人的位置。當韋小寶成功逃脫之後,康熙又三番五次的請韋小寶回京,韋小寶以不肯答應滅掉天地會為名拒絕回京,最後康熙不得不假借不必滅天地會為名騙韋小寶回京,並將殺害陳近南的罪責推給韋小寶身上,此時他們的關係模式變成了互相博弈的對象。最後在小寶寶藏中,在寶藏即將塌方之時韋小寶拼命搶救康熙,二人的關係狀態模式又回到了好朋友,這一波三折的轉變完全將讀者帶入到了康熙與韋小寶他們二人在不同狀態情形下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人物轉變,不突兀、不強迫,完全是隨著外部環境和自身立場的變化而變化。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道,韋小寶與康熙之間關係狀態模式的反轉,其本質原因是什麼呢?筆者對這個問題其實也做了較為深入的思考,究其本質原因,是因為康熙與韋小寶二人對待朋友的定義不太一致。事實上,韋小寶與其他人的關係狀態模式的轉變很多源於這個原因。韋小寶對朋友的定義是「你對我好,你就是我的朋友,與其他因素無關」;而康熙對朋友的定義是「你不但要對我好,而且一定要只對我好,要絕對的站在我的立場」,也就是說,對比韋小寶對待朋友的定義,康熙對待對朋友的定義具有非常強烈的排他性。
而且具有這種強烈排他性的朋友定義不只是康熙,下面筆者所要闡述的韋小寶與天地會之間的關係也強烈的具有這樣的特徵。那麼韋小寶與天地會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狀態模式呢?有的讀者可能會說,當然是上下級關係了,韋小寶是青木堂的香主,手下的錢老闆、風際中、徐天川、關夫子等人都是青木堂的成員。這個說法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很明顯他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說透,說白了,韋小寶與天地會之間的關係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來分析,第一是韋小寶與陳近南之間的關係;第二是韋小寶與青木堂兄弟之間的關係。下面我們來說第一個,韋小寶拜陳近南為師,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其目的是以這種師徒模式增加二人彼此的信任關係。陳近南對待韋小寶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因為韋小寶在宮中的特殊身份,以及和康熙皇帝的良好關係,它能夠幫助天地會完成反清復明的大業。而韋小寶對待陳近南的態度是仰慕,韋小寶從小熱愛評書,那些在評書中的英雄只是聽到評書先生講過卻從來沒有機會見到,而韋小寶今日得見「為人不識陳近南,就成英雄也枉然」的男神,其敬仰之情肯定如滔滔洪水一般。另外一點就是陳近南對韋小寶的愛護,陳近南經常叮囑韋小寶練習武功,還盡全力為韋小寶療傷,這些都令韋小寶非常感動,同時對師傅的感情也日益加深。說到這裡,可能讀者們有些接受不了,《鹿鼎記》中所表現出的師徒情深卻被筆者描繪成陳近南只是對韋小寶的利用關係。其實筆者只要說明一點,讀者就會明白,如果韋小寶還只是混跡於麗春院且愛好賭博的街頭混混,那麼他還會受到陳近南的青睞嗎?
我們再來談談韋小寶與青木堂兄弟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正像剛才讀者所說,他們之間是上下級的關係,是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關係,但是上下級的關係又考什麼來維繫呢,讀者應該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才是揭露二者真實關係的關鍵性問題。青木堂的兄弟以反清復明為己任,應該說誰能帶著他們來實現這個目標,誰就是青木堂的好領導,而韋小寶宮中的特殊身份,外加上大領導陳近南的絕對信任,並且他本人還做出了重要的有利於天地會的事,基於以上幾點,青木堂的兄弟對韋小寶的命令可以說言聽計從,而韋小寶對待天地會的態度,只是把他們當成打手和幫手,打擊鄭克爽人設需要這些人,前往雲南平西王府抓住罕鐵摩需要這些人,髒活累活需要找人干,挑事打架沒有他們也是不行的。但是天地會的兄弟對待韋小寶也同樣具有強烈的排他性,陳近南已死,加上康熙對韋小寶的栽贓,天地會與韋小寶信任關係一落千丈,他們要求韋小寶殺掉康熙,並且要求韋小寶帶著他們找到並破壞大清的龍脈寶藏,可以說在雙方相互利用方面,這些轉變並沒有什麼不同,韋小寶作為領導時,是天地會對韋小寶利用的一種方式;韋小寶不當領導時,這也是一種利用方式。而從外在表現這個層面來說,天地會對韋小寶從言聽計從到威逼利誘,這個轉變還是對讀者有著非常強烈的衝擊效應。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康熙皇帝與太后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反轉。在康熙皇帝剛剛親政時,應該說毛東珠所扮演的假太后對康熙還是非常的愛護與照顧,她非常關心康熙皇帝的身體健康,在康熙與鰲拜對戰處於下風時期,她還親手指導康熙如何對付鰲拜,可以說她對康熙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康熙能夠保全自己,並且最終能夠戰勝鰲拜的關鍵所在。讀者們應該很清楚,毛東珠手段可謂不說不殘忍,她囚禁假太后,殺死董鄂妃、孝康皇后和榮親王。在囚禁了孝莊太后之後,自己在假太后的位置上作威作福,同時沒有停止尋找八部四十二章經,那麼在與鰲拜的對立中,她為什麼又要如此好心力挺康熙皇帝呢。我們在前文中其實已經論述過,康熙執政、清廷穩定,有利於她能夠安穩的坐在太后的位置上面,從而能夠完成神龍教教主洪安通所布置的尋找經書的任務。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對康熙皇帝隱約存在母子感情。雖然毛東珠是假的太后,但是她是親眼看著康熙皇帝長大,親手在康熙皇帝八歲時將愛新覺羅玄燁扶持上了皇位寶座,與被她害死的榮親王不同,康熙陪伴她的時間更長,久而久之,母子之間產生感情會生根發芽。另外,就是毛東珠的女兒建寧公主從小和康熙一起玩到大,兄妹之間的感情也很深厚。從這個角度來說,毛東珠扮演的假太后對康熙更會另眼看待。我們看看在《鹿鼎記》的後期,假太后和康熙的關係狀態模式是如何轉變的。當假太后被揭穿真相以後,康熙對此事非常憤恨,但是一想到假太后曾經對他噓寒問暖,又在危難之際給與自己及時的幫助,便不忍心殺掉毛東珠,而是將她交給真的孝莊太后來處理,應該說這樣的關係狀態模式轉變非常合常理的,同時在側面也襯托出了康熙皇帝並非是一個手握皇權的冷血皇帝,而是有著寬仁之心的另外一面。
下面談談康熙皇帝與建寧公主的關係狀態模式反轉,他們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變化來源於毛東珠假太后的真實面目被揭穿。當康熙得知建寧公主是毛東珠假太后的私生女,並非皇室血脈,按照常理推測,康熙應將她一併處死才對。但是康熙與她從小一起長大,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礎,況且建寧公主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她也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而真相的揭露有些過於急速,雖然建寧公主有些刁蠻任性,但是她對皇帝哥哥還是情深意重,康熙無論如何也很難對她痛下殺手。在這種狀態之下,他只能採用冷落和嚴厲的方式對待建寧,而面對建寧的朝夕相處,他也難以再做到每天直面建寧,當真太后要殺掉建寧時,康熙以存在兄妹之情的理由極力阻止。
蘇荃與神龍教洪教主的關係狀態模式也存在重要反轉。在韋小寶看來,教主與教主夫人恩愛有加,韋小寶在拍教主馬屁之時也連帶對教主夫人進行大力吹捧,應該說對教主夫人的吹捧在使得韋小寶在教主心中取得了極大的好感。而在神龍教教眾的眼中,教主與教主夫人同氣連枝,他們二人聯手用豹胎易筋丸來脅迫教眾為自己辦事。但事實真相卻並不這麼簡單,蘇荃其實也是被教主洪安通所脅迫,當神龍教分崩離析之際,她終於表明對洪安通的痛恨之意,將心中的不滿與怒火全部發泄出來。
要說人物關係狀態模式反轉最大,最為劇烈的關係,莫屬是韋小寶與阿珂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在韋小寶與阿珂剛剛相識之際,韋小寶對阿珂死纏亂打,阿珂對韋小寶討厭至極,痛恨至極,恨不得將吃其肉、寢其皮,而在《鹿鼎記》將近結束之際,阿珂與韋小寶之間卻共結連理,恩愛有加,這個反轉不可謂不是驚人耳目。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到,韋小寶與方怡之間的關係狀態模式算不算反轉呢?筆者認為,最強烈的人關係狀態模式的反轉時從朋友到敵人,或者從敵人到朋友之間的反轉,這樣的反轉才是最具有戲劇性,最具有衝擊力的反轉。雖然方怡被困神龍島之後,多次配合神龍教給韋小寶設下陷阱,但是其初衷還是因為韋小寶過於疼愛雙兒,並且沒有及時捨得拿出手裡的八部四十二章經來交換人質而引起了方怡心懷不滿才做出這樣的行為。應該說,筆者認為韋小寶和方怡之間還並未出現過敵對這樣的矛盾,應該夠不上關係狀態模式的反轉,只能算是關係狀態模式的暫時改變而已。
下面我們要來說說人物面目身份與個性的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