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抑鬱是與世隔絕的牆
中考成績公布那天,天空陰霾密布,仿佛在映襯著公孫清河灰暗的心情。他最終還是沒能考上普通高中,這個結果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他的心上。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一天不吃不喝,內心被痛苦和自責填滿。
「我怎麼這麼沒用?」他不斷地喃喃自語,雙手緊緊揪著頭髮,眼淚止不住地流。
然而,他不想就這樣放棄參加高考的機會。家裡人經過一番艱難的商量,決定送他去臨市的一所私立美術學校。一年將近 2萬的費用,對於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帶著家人的期望,更準確地說是帶著媽媽和姐姐的期望和沉甸甸的負擔,公孫清河來到了新學校。這裡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那麼陌生,從未學過畫畫的他,在最初的日子裡感到無比的壓力。
素描課上,沈曉海老師要求大家完成一幅靜物素描。公孫清河望著眼前的石膏幾何體,手忙腳亂地開始作畫,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但他的線條生硬,構圖也不合理。沈曉海老師巡視時看到他的作品,皺起了眉頭,「公孫清河,你的基礎太差了,需要多下功夫。」公孫清河感到無比羞愧,課後拼命練習素描,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
速寫課上,林廣菊老師要求同學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幅人物速寫。公孫清河眼睛緊緊盯著模特,努力捕捉人物的動態,手中的筆不停揮動。可他交上去的作品總是比例失調、線條凌亂。林廣菊老師看了他的畫,臉色陰沉,「你這畫的是什麼?完全沒有抓住重點!」公孫清河低著頭,不敢看老師的眼睛。
課後,公孫清河加倍努力練習速寫,每天最早到畫室,最晚離開。當他滿懷期待地把新完成的速寫作品交給林廣菊老師時,老師卻看都沒看幾眼,就直接把畫撕了,「這樣的水平怎麼能行?你根本沒有用心!」公孫清河的眼眶瞬間紅了,他強忍著淚水,默默地撿起地上被撕碎的畫,轉身回到座位時,身體微微顫抖。
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有繪畫的天賦,甚至想要放棄。但一想到家人為他付出的一切,他又咬牙堅持了下來。他仔細研究優秀的速寫作品,不斷請教同學,一點點地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
色彩課上,孟雨林老師示範了色彩的調配和運用。公孫清河在自己的作品中卻總是把握不好色彩的搭配,畫面顯得雜亂無章。孟雨林老師批評道:「你的色彩感知太弱了。」公孫清河備受打擊,內心更加迷茫。
周三學校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公孫清河被測出患有中度抑鬱。
十月,陽光柔和,秋意正濃。在這個美好的時節,為幫助學生在月考後有效調節情緒、紓解壓力,學校於 10月 28日上午精心開展了「放鬆自我,釋放壓力」的心理團輔活動。
活動伊始,一名心理老師鄭重宣讀「團輔契約」內容,為此次活動奠定了規範有序的基調。隨後,有趣的團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在熱身小遊戲「幾個人來的」中,公孫清河起初有些心不在焉,在同學們的熱情帶動下,他才慢慢參與其中,臉上有了些許笑容。
緊接著,個人分享環節溫馨登場。心理老師注意到一直低頭不語的公孫清河,輕聲鼓勵道:「孩子,說一說你的心事,這裡是溫暖的港灣。」公孫清河猶豫了許久,終於鼓起勇氣講述了自己在學習畫畫過程中的種種挫折和壓力,以及對未來的迷茫。指導老師認真傾聽,給予他溫暖的目光和安慰,對於他的壓力煩惱進行了耐心的解答,並給出了具有可實踐性的建議,得到了公孫清河的認同。
最後,到了踩爆氣球,釋放壓力的環節。公孫清河將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壓力都寫在氣球上,然後用力地踩爆。在氣球的爆炸聲中,他仿佛也將心中的陰霾驅散了一些。
此次心理團輔活動於公孫清河來說意義重大,它為他提供了一個釋放壓力、調節情緒的平台。公孫清河在這次活動中,感受到了一些溫暖和支持,也讓他那堵「抑鬱」的牆出現了一絲裂縫。
然而,回到現實,公孫清河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看著同學們熟練地拿起畫筆,畫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而他卻連基本的線條都畫不好,公孫清河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和自卑。
「我能行嗎?」他常常這樣問自己。
在學校里,他每天都拼命地練習,試圖追趕同學們的進度。回到宿舍,他也不敢有絲毫的鬆懈,繼續鑽研繪畫技巧。
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似乎都無法達到自己期望的水平。漸漸地,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不再與同學們交流。
在家裡,母親朱晴為了給他湊學費,每天早出晚歸,打好幾份工,臉上的疲憊日益明顯。姐姐公孫碧荷省吃儉用,把節省下來的錢寄給他。公孫清河深知家人的付出,這讓他壓力更大了。
在這種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下,公孫清河的情緒越來越低落。他開始失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腦海里都是畫不好的畫和家人辛苦的身影。
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座孤島上,周圍是一堵堵無法逾越的高牆,將他與外界隔絕開來。他對未來失去了希望,對生活失去了熱情。
一天的美術課上,老師讓同學們自由創作。公孫清河握著畫筆,卻久久無法落下,眼神空洞,整個人像丟了魂兒。
同桌輕輕碰了碰他,關切地問:「清河,你怎麼了?」
公孫清河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低下頭,嘴唇緊抿。
老師注意到了他的異常,走過來,輕聲問道:「公孫清河,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
公孫清河依舊沉默,淚水卻在眼眶裡打轉。
老師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別給自己太大壓力,畫畫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
公孫清河緩緩抬起頭,看著老師關切的眼神,心中湧起一絲溫暖,但那堵「抑鬱」的牆依然矗立在那裡。
「我怎麼這麼沒用?」他不斷地喃喃自語,雙手緊緊揪著頭髮,眼淚止不住地流。
然而,他不想就這樣放棄參加高考的機會。家裡人經過一番艱難的商量,決定送他去臨市的一所私立美術學校。一年將近 2萬的費用,對於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帶著家人的期望,更準確地說是帶著媽媽和姐姐的期望和沉甸甸的負擔,公孫清河來到了新學校。這裡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那麼陌生,從未學過畫畫的他,在最初的日子裡感到無比的壓力。
素描課上,沈曉海老師要求大家完成一幅靜物素描。公孫清河望著眼前的石膏幾何體,手忙腳亂地開始作畫,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但他的線條生硬,構圖也不合理。沈曉海老師巡視時看到他的作品,皺起了眉頭,「公孫清河,你的基礎太差了,需要多下功夫。」公孫清河感到無比羞愧,課後拼命練習素描,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
速寫課上,林廣菊老師要求同學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幅人物速寫。公孫清河眼睛緊緊盯著模特,努力捕捉人物的動態,手中的筆不停揮動。可他交上去的作品總是比例失調、線條凌亂。林廣菊老師看了他的畫,臉色陰沉,「你這畫的是什麼?完全沒有抓住重點!」公孫清河低著頭,不敢看老師的眼睛。
課後,公孫清河加倍努力練習速寫,每天最早到畫室,最晚離開。當他滿懷期待地把新完成的速寫作品交給林廣菊老師時,老師卻看都沒看幾眼,就直接把畫撕了,「這樣的水平怎麼能行?你根本沒有用心!」公孫清河的眼眶瞬間紅了,他強忍著淚水,默默地撿起地上被撕碎的畫,轉身回到座位時,身體微微顫抖。
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有繪畫的天賦,甚至想要放棄。但一想到家人為他付出的一切,他又咬牙堅持了下來。他仔細研究優秀的速寫作品,不斷請教同學,一點點地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
色彩課上,孟雨林老師示範了色彩的調配和運用。公孫清河在自己的作品中卻總是把握不好色彩的搭配,畫面顯得雜亂無章。孟雨林老師批評道:「你的色彩感知太弱了。」公孫清河備受打擊,內心更加迷茫。
周三學校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公孫清河被測出患有中度抑鬱。
十月,陽光柔和,秋意正濃。在這個美好的時節,為幫助學生在月考後有效調節情緒、紓解壓力,學校於 10月 28日上午精心開展了「放鬆自我,釋放壓力」的心理團輔活動。
活動伊始,一名心理老師鄭重宣讀「團輔契約」內容,為此次活動奠定了規範有序的基調。隨後,有趣的團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在熱身小遊戲「幾個人來的」中,公孫清河起初有些心不在焉,在同學們的熱情帶動下,他才慢慢參與其中,臉上有了些許笑容。
緊接著,個人分享環節溫馨登場。心理老師注意到一直低頭不語的公孫清河,輕聲鼓勵道:「孩子,說一說你的心事,這裡是溫暖的港灣。」公孫清河猶豫了許久,終於鼓起勇氣講述了自己在學習畫畫過程中的種種挫折和壓力,以及對未來的迷茫。指導老師認真傾聽,給予他溫暖的目光和安慰,對於他的壓力煩惱進行了耐心的解答,並給出了具有可實踐性的建議,得到了公孫清河的認同。
最後,到了踩爆氣球,釋放壓力的環節。公孫清河將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壓力都寫在氣球上,然後用力地踩爆。在氣球的爆炸聲中,他仿佛也將心中的陰霾驅散了一些。
此次心理團輔活動於公孫清河來說意義重大,它為他提供了一個釋放壓力、調節情緒的平台。公孫清河在這次活動中,感受到了一些溫暖和支持,也讓他那堵「抑鬱」的牆出現了一絲裂縫。
然而,回到現實,公孫清河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看著同學們熟練地拿起畫筆,畫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而他卻連基本的線條都畫不好,公孫清河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和自卑。
「我能行嗎?」他常常這樣問自己。
在學校里,他每天都拼命地練習,試圖追趕同學們的進度。回到宿舍,他也不敢有絲毫的鬆懈,繼續鑽研繪畫技巧。
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似乎都無法達到自己期望的水平。漸漸地,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不再與同學們交流。
在家裡,母親朱晴為了給他湊學費,每天早出晚歸,打好幾份工,臉上的疲憊日益明顯。姐姐公孫碧荷省吃儉用,把節省下來的錢寄給他。公孫清河深知家人的付出,這讓他壓力更大了。
在這種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下,公孫清河的情緒越來越低落。他開始失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腦海里都是畫不好的畫和家人辛苦的身影。
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座孤島上,周圍是一堵堵無法逾越的高牆,將他與外界隔絕開來。他對未來失去了希望,對生活失去了熱情。
一天的美術課上,老師讓同學們自由創作。公孫清河握著畫筆,卻久久無法落下,眼神空洞,整個人像丟了魂兒。
同桌輕輕碰了碰他,關切地問:「清河,你怎麼了?」
公孫清河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低下頭,嘴唇緊抿。
老師注意到了他的異常,走過來,輕聲問道:「公孫清河,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
公孫清河依舊沉默,淚水卻在眼眶裡打轉。
老師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別給自己太大壓力,畫畫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
公孫清河緩緩抬起頭,看著老師關切的眼神,心中湧起一絲溫暖,但那堵「抑鬱」的牆依然矗立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