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七年公益路
疫情期間做公益,可不是仁姨一時的心血來潮,她做公益始於2005年,那時,她曾是PD市民中心、PD景觀景署、《PD周報》(現在改名《PD時報》)的志願者,在周報領導和記者們的牽頭下,每周去東方明珠塔下撿垃圾,她撿過兩年垃圾。
當時有人看見她坐著寶馬,下來揀垃圾,衣著整潔,氣質非凡,看著不像是清潔工,人家就好奇地問:「你們是些什麼人?」
仁姨自豪地說:「我們都是環保志願者。」
她邊揀垃圾邊做環保宣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東方明珠周圍該有多美麗!」
仁姨說,她曾看見網絡上希拉蕊抨擊中國人:「你們中國人自私自利!只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關心他人,不關心社會,更不知道關心這個地球!」
仁姨很不服,氣憤地說:「中國人不是這樣的!怎麼能說中國人都自私,起碼我金紅不是這樣的人!」
她說:「每個人邁出一小步,整個社會就前進一大步啊!」
被她的精神鼓舞的人們說:「金老師,你做公益帶著我們。」
仁姨說:「公益就在你身邊,點點滴滴無時無刻不在,你上車看到老人有困難的,你幫忙攙扶一把;你在路上看到紙片垃圾菸頭,你把它撿起來投放到垃圾桶,這就是公益啊。只要你看得見,處處都是公益!」
門口有活動遺留了很多垃圾,仁姨叫上兒子一起去掃,她說:「不是說小區裡有清潔工你就可以不管,清潔工他們的工作已經很繁重了,工資低,承擔的樓棟又多,你幫他一把,他就輕鬆一點。幫人就是幫自己,你自己的門口也乾淨呀。」
她的一位初中同學,早年去了香港,後在澳門定居。金紅下鄉去了貴州,從此失聯。同學五十年來心心念念要找到她,終於,那位同學的姐姐在一次校友會上找到了任「五十年同學會」總指揮的金紅。那時,金紅的少數民族工作已很忙,完全有理由推辭。但她考慮到同學們年紀都是70左右的人了,還是自己辛苦一下吧。也是這次機會,讓那位分別50年的同學找到了她。金紅問他:「同學那麼多,你為什麼一定要找到我?」答:「因為你對同學很好,愛幫助同學,文革中無學可上,你幫大家聯繫去橡膠廠學工;工廠發飯菜票,你擔心男生不夠吃,主動把自己的飯菜票分給他們。你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一定要找到你!」
可見,一個人的良善是從小就有的,是刻在金紅骨子裡的。仁姨說,那是因為她小時候一直以雷鋒、焦裕祿為榜樣。這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英雄形象鼓舞了她,所以從小就立志向他們學習。
在後疫情的日子裡,不再需要仁姨送快遞,但是只要別人有事,她保准第一個衝過來。前面樓棟的一位鄰居發燒了,在微信里說:「我要在家自我觀察幾天,這幾天千萬不要有人到我家來。」哪知道仁姨看見了消息,就像聽到了衝鋒號要去戰場上搶救傷員一樣,她把家裡能找到的藥和維C泡騰片統統給鄰居拿過來,還貼心地做了飯菜每天送給她,攔都攔不住!直到看她只是普通感冒,且兩天就好了,這才放下心來。她真的可以為別人捨命,鄰居感動地說:「仁姨,我在您身上好像看見了二戰期間的德蕾莎修女。聽說她來救傷員了,兩邊都自動停火!」
鄰居餵流浪貓,不小心被貓抓破流血,被她知道了,立即半夜裡找兒子來,開車帶鄰居去醫院打疫苗,全程陪伴著鄰居……像這樣的事,真是數不勝數!
當時有人看見她坐著寶馬,下來揀垃圾,衣著整潔,氣質非凡,看著不像是清潔工,人家就好奇地問:「你們是些什麼人?」
仁姨自豪地說:「我們都是環保志願者。」
她邊揀垃圾邊做環保宣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東方明珠周圍該有多美麗!」
仁姨說,她曾看見網絡上希拉蕊抨擊中國人:「你們中國人自私自利!只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關心他人,不關心社會,更不知道關心這個地球!」
仁姨很不服,氣憤地說:「中國人不是這樣的!怎麼能說中國人都自私,起碼我金紅不是這樣的人!」
她說:「每個人邁出一小步,整個社會就前進一大步啊!」
被她的精神鼓舞的人們說:「金老師,你做公益帶著我們。」
仁姨說:「公益就在你身邊,點點滴滴無時無刻不在,你上車看到老人有困難的,你幫忙攙扶一把;你在路上看到紙片垃圾菸頭,你把它撿起來投放到垃圾桶,這就是公益啊。只要你看得見,處處都是公益!」
門口有活動遺留了很多垃圾,仁姨叫上兒子一起去掃,她說:「不是說小區裡有清潔工你就可以不管,清潔工他們的工作已經很繁重了,工資低,承擔的樓棟又多,你幫他一把,他就輕鬆一點。幫人就是幫自己,你自己的門口也乾淨呀。」
她的一位初中同學,早年去了香港,後在澳門定居。金紅下鄉去了貴州,從此失聯。同學五十年來心心念念要找到她,終於,那位同學的姐姐在一次校友會上找到了任「五十年同學會」總指揮的金紅。那時,金紅的少數民族工作已很忙,完全有理由推辭。但她考慮到同學們年紀都是70左右的人了,還是自己辛苦一下吧。也是這次機會,讓那位分別50年的同學找到了她。金紅問他:「同學那麼多,你為什麼一定要找到我?」答:「因為你對同學很好,愛幫助同學,文革中無學可上,你幫大家聯繫去橡膠廠學工;工廠發飯菜票,你擔心男生不夠吃,主動把自己的飯菜票分給他們。你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一定要找到你!」
可見,一個人的良善是從小就有的,是刻在金紅骨子裡的。仁姨說,那是因為她小時候一直以雷鋒、焦裕祿為榜樣。這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英雄形象鼓舞了她,所以從小就立志向他們學習。
在後疫情的日子裡,不再需要仁姨送快遞,但是只要別人有事,她保准第一個衝過來。前面樓棟的一位鄰居發燒了,在微信里說:「我要在家自我觀察幾天,這幾天千萬不要有人到我家來。」哪知道仁姨看見了消息,就像聽到了衝鋒號要去戰場上搶救傷員一樣,她把家裡能找到的藥和維C泡騰片統統給鄰居拿過來,還貼心地做了飯菜每天送給她,攔都攔不住!直到看她只是普通感冒,且兩天就好了,這才放下心來。她真的可以為別人捨命,鄰居感動地說:「仁姨,我在您身上好像看見了二戰期間的德蕾莎修女。聽說她來救傷員了,兩邊都自動停火!」
鄰居餵流浪貓,不小心被貓抓破流血,被她知道了,立即半夜裡找兒子來,開車帶鄰居去醫院打疫苗,全程陪伴著鄰居……像這樣的事,真是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