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塊八
看著學費帳單,五十一塊錢。
包國維目標很明確,他得在省立志誠中學一月二十二號開學之前,把學費給掙到。
民國18年,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是「袁大頭」,也就是大洋,又叫銀元。
學費五十一塊,就是五十一個大洋。
老包在秦公館一個月工資是七塊大洋,他想給兒子掏這筆學費,得足足攢七個月,還得再找胡大借兩塊,才能湊齊。
包國維打算自己解決這留級重修的學費,不想讓老包為「小包」的倒數第一名學業「買單」。
在包國維看來,
賺錢有兩種方式。
第一,體力。
第二,則是腦力。
用體力的,出賣肉體和汗水,只需要一雙手,從事機械地搬運工作。
比如秦公館後廚里的廚師胡大,廚娘翠翠媽,秦七小姐的通房丫頭翠翠,包國維他爹老包,也屬於此類。
翠翠是丫鬟,侍候七小姐秦夭夭日常起居,洗衣做飯,打掃閨房,需要的也不過是一雙手罷了。
廚子胡大在後廚熱火朝天地炒菜,需要的也只是一個能掌鍋和顛勺的粗壯大手罷了。
這些靠著「腦力」來掙錢的,都有一個共同點,工資低,活又髒又累。
當然,翠翠和廚子胡大也不是不想靠「腦力」掙錢,但他們沒念過書沒有文化大字不識幾個,怎麼發揮「腦力」?
「腦力」的前提是會識字,能看到報紙書籍。在民國這個時代,能識幾個大字,生活會過得很舒服,別的不說,家裡孩子識了字,那就能去當鋪和酒樓給帳房先生當學徒,只要站在櫃檯上,打打算盤,記記帳,這不比外面挑擔呦呵的小販,碼頭扛大包的苦力,風裡雨里拉洋車的車夫,侍候客人的跑堂夥計……要輕鬆的多?
這還是識幾個字的前提下,這要是考了大學,留了洋,鍍鍍金回來,那就是蘇州城各大銀行搶得要的經理,洋醫院的主治大夫……這工資,拉黃包車的拉一輩子都掙不到。
再有,一些天賦出眾的知識分子,在文字上天賦異稟,隨便寫篇文章作首詩修修改改,給《新青年》《小說月報》《新月》投稿,一個月投它四五篇,幾十幾百的稿費,信手拈來,這不比碼頭扛大包舒服?
錢多,事少,輕鬆還不累,是「腦力」掙錢的優點。
當然,這個前提是要具備「知識」和學歷。
所以在民國,財富差距很明顯。
用「腦力」掙錢的,大部分都是秦老爺這些商人或者官員家的兒子,比如經常來找秦大少爺的高科長,就是大官的兒子。
有錢人早早給子女創造條件,鋪好道路,只要秦天賜秦夭夭們按部就班地上學堂,回頭畢業了,秦老爺自然會在自己管理的公司給他們安排職位,是想當經理呢,還是想當財務呢,都是秦老爺一句話的事。
沒有錢的,能填飽肚子就很不容易了,哪還有心思給自己子女安排道路?
放養唄,所以拼不了爹媽的窮人家的孩子,只能靠自己,要不努力用功讀書,爭取以後用「腦力」掙錢吃飯,運氣好了遇到貴人了,那或許還能翻翻身,擺脫苦日子苦出身。運氣不好的,靠薪水也能過個溫飽日子,不受苦不受累。不想念書的或者沒條件念書的,要不就輟學當個文盲,去碼頭扛大包,去酒樓當跑堂,賣「體力」,挨客人罵,掙那可憐的堪堪能養活自己的稀薄薪水。
這個世界是這樣的,無論是民國還是包國維前世,社會的運行規律,始終如此。
財富,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窮的吃不飽的,總是大多數人。
包國維穿越到了《包氏父子》,成為了秦公館僕人老包的兒子,他如今的身份,就是這個「大多數人」。
但包國維又和翠翠這個廚娘女兒不同,他前身念了書有了知識,具備了「腦力」掙錢的條件,
更何況,現在的他還帶著前世的記憶。
「搞錢第一步,本錢!」
說干就干,包國維將身上的口袋搜颳了一通,找到了三毛錢,放在了書桌上。
他繼續搜刮,把「小包」的書桌抽屜,書架,衣櫃衣服口袋,枕頭底下,床鋪下,床下盒子……除了老包的東西,基本能搜刮的地方,都搜颳了一通。
「一毛,兩毛,三毛……」
「一共一塊八毛。」
看著桌上搜刮出來的錢,包國維忍不住吐糟道:
「『包國維』這小子是真窮!」
「包國維」這傢伙被老包當富二代溺愛,平日裡吃的穿的都是好的,從原著里老包花大價錢忍痛給包國維買了一件新球衣新皮鞋,可見一斑。
平日裡,「包國維」也不缺少零花錢,老包一個月七塊錢的工資,「包國維」至少得拿走五塊大洋,剩下兩塊被老包存在盒子裡,當作「包國維」下一年的學費和開支。
「包國維」一個學生,一個月花掉五塊大洋,天知道這傢伙是怎麼花的。
民國時代,一塊大洋等於包國維前世的七百塊錢,
老包一個月七塊大洋,其實相當於21世紀4900人民幣,一個月工資將近五千塊,在五線小城市不低了,至少養活自己沒問題,只要不結婚不養家餬口沒有那什麼該死的車貸房貸,絕對會很巴適。
包國維不理解這「小包」一個學生一個月花3500塊錢,這錢是怎麼花的?
一個僕人的兒子,一個月花3500?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
包國維翻閱了一下「小包」的記憶,發現跟錢有關的片段,都是什麼「松鶴樓」「郭純」「舞廳」「party」之類的。
「嘖嘖,感情這小子拿這錢花天酒地去了!」
包國維冷哼一聲,鄙夷道。
清空一下大腦思緒,包國維向書桌上看去:
「一塊八的本金,這做生意可不夠啊……」
「沒辦法了,只能借錢了。」
「找誰借呢……」
包國維目光瞄向門口,秦老爺那邊晚宴已經吃完了,下人們正在收拾餐具,正往後廚出入,包國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翠翠。
找翠翠?
那不是往槍口上撞嗎?no,不行。
找廚子胡大他們?
那也不行,廚子胡大是老包的朋友,也是靠「體力」吃飯的,又能有幾個錢。
至於親爹老包,那就更不敢想了,老包的養老錢,包國維說什麼也不會動的。
做兒子的,怎麼能拿老爹養老錢來創業做生意呢?
「找郭純那個人渣?」
「算了吧。」
包國維冷笑,郭純那種人能借錢給「小包」,一分錢都不可能的。
包國維在腦海里將「小包」的人脈過了一遍,發現這個傢伙,在蘇州城的人脈,是真的稀爛,一個能給他借錢的人都沒有。
「唉!」
包國維眉頭緊皺,看著桌上那一塊八的本金,嘆了一口氣。
正當他為難時,門外響起一個威嚴低沉的嗓音:
「老包,你出來一下。」
聽到這道聲音,包國維眼前一亮。
包國維目標很明確,他得在省立志誠中學一月二十二號開學之前,把學費給掙到。
民國18年,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是「袁大頭」,也就是大洋,又叫銀元。
學費五十一塊,就是五十一個大洋。
老包在秦公館一個月工資是七塊大洋,他想給兒子掏這筆學費,得足足攢七個月,還得再找胡大借兩塊,才能湊齊。
包國維打算自己解決這留級重修的學費,不想讓老包為「小包」的倒數第一名學業「買單」。
在包國維看來,
賺錢有兩種方式。
第一,體力。
第二,則是腦力。
用體力的,出賣肉體和汗水,只需要一雙手,從事機械地搬運工作。
比如秦公館後廚里的廚師胡大,廚娘翠翠媽,秦七小姐的通房丫頭翠翠,包國維他爹老包,也屬於此類。
翠翠是丫鬟,侍候七小姐秦夭夭日常起居,洗衣做飯,打掃閨房,需要的也不過是一雙手罷了。
廚子胡大在後廚熱火朝天地炒菜,需要的也只是一個能掌鍋和顛勺的粗壯大手罷了。
這些靠著「腦力」來掙錢的,都有一個共同點,工資低,活又髒又累。
當然,翠翠和廚子胡大也不是不想靠「腦力」掙錢,但他們沒念過書沒有文化大字不識幾個,怎麼發揮「腦力」?
「腦力」的前提是會識字,能看到報紙書籍。在民國這個時代,能識幾個大字,生活會過得很舒服,別的不說,家裡孩子識了字,那就能去當鋪和酒樓給帳房先生當學徒,只要站在櫃檯上,打打算盤,記記帳,這不比外面挑擔呦呵的小販,碼頭扛大包的苦力,風裡雨里拉洋車的車夫,侍候客人的跑堂夥計……要輕鬆的多?
這還是識幾個字的前提下,這要是考了大學,留了洋,鍍鍍金回來,那就是蘇州城各大銀行搶得要的經理,洋醫院的主治大夫……這工資,拉黃包車的拉一輩子都掙不到。
再有,一些天賦出眾的知識分子,在文字上天賦異稟,隨便寫篇文章作首詩修修改改,給《新青年》《小說月報》《新月》投稿,一個月投它四五篇,幾十幾百的稿費,信手拈來,這不比碼頭扛大包舒服?
錢多,事少,輕鬆還不累,是「腦力」掙錢的優點。
當然,這個前提是要具備「知識」和學歷。
所以在民國,財富差距很明顯。
用「腦力」掙錢的,大部分都是秦老爺這些商人或者官員家的兒子,比如經常來找秦大少爺的高科長,就是大官的兒子。
有錢人早早給子女創造條件,鋪好道路,只要秦天賜秦夭夭們按部就班地上學堂,回頭畢業了,秦老爺自然會在自己管理的公司給他們安排職位,是想當經理呢,還是想當財務呢,都是秦老爺一句話的事。
沒有錢的,能填飽肚子就很不容易了,哪還有心思給自己子女安排道路?
放養唄,所以拼不了爹媽的窮人家的孩子,只能靠自己,要不努力用功讀書,爭取以後用「腦力」掙錢吃飯,運氣好了遇到貴人了,那或許還能翻翻身,擺脫苦日子苦出身。運氣不好的,靠薪水也能過個溫飽日子,不受苦不受累。不想念書的或者沒條件念書的,要不就輟學當個文盲,去碼頭扛大包,去酒樓當跑堂,賣「體力」,挨客人罵,掙那可憐的堪堪能養活自己的稀薄薪水。
這個世界是這樣的,無論是民國還是包國維前世,社會的運行規律,始終如此。
財富,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窮的吃不飽的,總是大多數人。
包國維穿越到了《包氏父子》,成為了秦公館僕人老包的兒子,他如今的身份,就是這個「大多數人」。
但包國維又和翠翠這個廚娘女兒不同,他前身念了書有了知識,具備了「腦力」掙錢的條件,
更何況,現在的他還帶著前世的記憶。
「搞錢第一步,本錢!」
說干就干,包國維將身上的口袋搜颳了一通,找到了三毛錢,放在了書桌上。
他繼續搜刮,把「小包」的書桌抽屜,書架,衣櫃衣服口袋,枕頭底下,床鋪下,床下盒子……除了老包的東西,基本能搜刮的地方,都搜颳了一通。
「一毛,兩毛,三毛……」
「一共一塊八毛。」
看著桌上搜刮出來的錢,包國維忍不住吐糟道:
「『包國維』這小子是真窮!」
「包國維」這傢伙被老包當富二代溺愛,平日裡吃的穿的都是好的,從原著里老包花大價錢忍痛給包國維買了一件新球衣新皮鞋,可見一斑。
平日裡,「包國維」也不缺少零花錢,老包一個月七塊錢的工資,「包國維」至少得拿走五塊大洋,剩下兩塊被老包存在盒子裡,當作「包國維」下一年的學費和開支。
「包國維」一個學生,一個月花掉五塊大洋,天知道這傢伙是怎麼花的。
民國時代,一塊大洋等於包國維前世的七百塊錢,
老包一個月七塊大洋,其實相當於21世紀4900人民幣,一個月工資將近五千塊,在五線小城市不低了,至少養活自己沒問題,只要不結婚不養家餬口沒有那什麼該死的車貸房貸,絕對會很巴適。
包國維不理解這「小包」一個學生一個月花3500塊錢,這錢是怎麼花的?
一個僕人的兒子,一個月花3500?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
包國維翻閱了一下「小包」的記憶,發現跟錢有關的片段,都是什麼「松鶴樓」「郭純」「舞廳」「party」之類的。
「嘖嘖,感情這小子拿這錢花天酒地去了!」
包國維冷哼一聲,鄙夷道。
清空一下大腦思緒,包國維向書桌上看去:
「一塊八的本金,這做生意可不夠啊……」
「沒辦法了,只能借錢了。」
「找誰借呢……」
包國維目光瞄向門口,秦老爺那邊晚宴已經吃完了,下人們正在收拾餐具,正往後廚出入,包國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翠翠。
找翠翠?
那不是往槍口上撞嗎?no,不行。
找廚子胡大他們?
那也不行,廚子胡大是老包的朋友,也是靠「體力」吃飯的,又能有幾個錢。
至於親爹老包,那就更不敢想了,老包的養老錢,包國維說什麼也不會動的。
做兒子的,怎麼能拿老爹養老錢來創業做生意呢?
「找郭純那個人渣?」
「算了吧。」
包國維冷笑,郭純那種人能借錢給「小包」,一分錢都不可能的。
包國維在腦海里將「小包」的人脈過了一遍,發現這個傢伙,在蘇州城的人脈,是真的稀爛,一個能給他借錢的人都沒有。
「唉!」
包國維眉頭緊皺,看著桌上那一塊八的本金,嘆了一口氣。
正當他為難時,門外響起一個威嚴低沉的嗓音:
「老包,你出來一下。」
聽到這道聲音,包國維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