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賺錢
老包放下飯,囑咐包國維趁熱吃,就出了這間他們小小的「家」。「家」太小了,老包怕包國維吃飯不自在,走的時候,還順手小心翼翼地關上了門。
這一細節,流露著父愛,溫暖了這四下漏風的「小家」。
包國維看到老包關上門的佝僂背影,嘆了一口氣。
他得承認,老包是一個很好的父親。
雖然有和「小包」一樣的嫌貧愛富的壞毛病,但就從「父親」這個身份來說,老包和全天下疼愛子女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模一樣,對他這個小包那是真的掏心掏肺……
包國維低頭看著書桌上放著的……他今天的晚飯。
散發著濃郁肉香的紅燒肉,色澤流光的清炒蝦仁,清爽的土豆絲。
這三道菜,在白花花的大米飯上,像疊羅漢一樣,鋪著滿滿的,鋪成了一座小山。
包國維不用想也知道,這是老包的「溺愛」。
怕包國維吃不飽,又怕他菜不夠吃,才在碗裡堆滿了。
「先吃飯罷。」
從洋學堂走到楓橋,再從楓橋走路回家,這一路上,放在微信步數,至少也得兩萬五千步了。走了這麼多遠的路,包國維的體力早已消耗了不少,這會兒肚子確實有點小餓。
「民國時代的飯……嘗嘗。」
包國維操起筷子,夾起一塊蝦仁,放到嘴裡,蝦仁入口,牙齒留香,舌尖仿佛被柔軟的綢帶包圍,淡淡的甜味在口腔里四溢,刺激味蕾。
「鮮!」
「很鮮!」
包國維面露驚訝,這一道清炒蝦仁,竟然這般美味。
那個年代,生態環境甚好,水資源還沒有被污染,生長在淡水裡的魚蝦,品質接近原始,這一道清炒蝦仁的原材料,就是從距離蘇州城不遠的太湖捕撈的淡水蝦。
包國維又拿筷子夾了一塊紅燒肉,肉香四溢,入口即化。
「好吃!」
包國維舌頭很靈,在前世里也是個「吃貨」,他要是沒穿越,搞不好會去當個「吃播」,憑藉出眾的顏值,和一條「皇帝舌」,搞不好能成為吃播界的「李子染」,爆紅全網。
「皇帝舌」的包國維,一下子就嘗出來了這紅燒肉里的味精味道。
這裡是民國18年,也就是1930年,距離味精發明,已經過去了22年。但在這個時代,「味精」卻是一件「奢侈品」,尋常人家炒菜只買得起鹽巴和醬油,包國維今天遇到的那兩個發小大牛和細狗,來蘇州城裡就是買醬油來了。
神舟有古法製鹽,有鹽資源取之不竭的「茶卡鹽湖」,有井鹽礦物鹽,在鹽這一塊,從古代開始就不缺的。醬油也一樣,釀造醬油從糧食穀物發酵,也不缺。
唯一缺的,就是味精。
味精於1908年,由倭國人從海帶中提取,後來才傳到神舟,身為餐桌上的調味品。
「味精」在市場賣得很貴,而且只有百貨商店才有貨,因此只有達官顯貴,有錢的商人才能買得起。
包國維眼前這一頓飯,在民國這個時代尋常人家是吃不起的,就算要吃,也得過年時候,從菜市場買上一斤肥豬肉,才能嘗嘗肉味。這還是民國那些家境比較好的的工薪階層和知識分子,鄉下的貧苦老百姓,這一碗飯里,大米飯都不一定能吃得上,只有紅薯土豆。
包國維能吃上這一頓「奢侈飯」,一是廚子胡大賣老包面子,看包國維今天懂事了,才專門用秦公館今天採購剩下的邊界料給包國維做了這麼一份「奢華大餐」。
廚子胡大祖上是宮廷里的御廚,侍候皇上和老佛爺的,這手藝傳到了胡大手上,自然差不到哪裡去,胡大這才靠著這一門精湛廚藝,在秦公館後廚當了差,侍奉首富秦老爺的一日三餐。
包國維沾了秦公館的光,才能吃到放了味精的紅燒肉和新鮮的太湖蝦。
當然了,這一切都源於老包的溺愛。
沒有老包的溺愛,包國維今天怕只能吃蛋炒飯了,輔菜有個酸豆角醃辣椒就不錯了。
「咣當」一聲,包國維將瓷碗放在書桌上,他很快就幹完了這一頓「大餐」
「嗝~」
御廚後人胡大燒飯的手藝確實好,包國維心滿意足地摸了摸吃著渾圓的肚子,連連點頭。
「嗝~」
包國維再次打了一個飽嗝,吃著有點撐。
酒足飯飽,他目光瞄向書桌,在「小包」的書架上掃視,
……
隨意看了看,包國維將這本講男女之事技巧的書,又重新放進了書架,這一放順帶將省立志誠中學學生教務處寄過來的信帶了出來。
包國維伸出兩指,捏著這封信,拇指和食指在信封上摩擦著,沙沙作響。
包國維轉頭望著木質雕花的窗子外面,12月中旬的秦公館灰濛濛的,不見一點兒活力。
包國維沉思道:
「現在是12月28號,距離志誠中學開學還有半個月,要在這半個月湊夠五十一塊錢……」
省立志誠中學是新派的「洋學堂」,開學日期和蘇州城裡普通中學不一樣,是不過年關的。
換句話說,這所學校只有不到半個月的短期寒假,寒假過完學生就得去教務處報到。
包國維看了一眼信紙,蓋著教務處紅章的信紙上寫了學生報到的日期,民國一九年一月二十日。
12月28,距離第二年的1月20,22天,確實只有大半個月的時間。
這大半個月,包國維要湊夠重修的學費和操衣費,才能重新去學校上課。
包國維繼承了前世的記憶,前世學過的知識和經歷還在,這「洋學堂」他就算不上了,也沒什麼,但他現在是「包國維」,是老包的兒子,這「洋學堂」不少,老包那裡過不去不說,秦公館這些僕人一旦知道自己輟學了,那估計又要多了不少流言蜚語。
因此,這學……必須要上!
還得上的漂亮!
「接下來的目標……掙學費!」
「搞錢!」
這一細節,流露著父愛,溫暖了這四下漏風的「小家」。
包國維看到老包關上門的佝僂背影,嘆了一口氣。
他得承認,老包是一個很好的父親。
雖然有和「小包」一樣的嫌貧愛富的壞毛病,但就從「父親」這個身份來說,老包和全天下疼愛子女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模一樣,對他這個小包那是真的掏心掏肺……
包國維低頭看著書桌上放著的……他今天的晚飯。
散發著濃郁肉香的紅燒肉,色澤流光的清炒蝦仁,清爽的土豆絲。
這三道菜,在白花花的大米飯上,像疊羅漢一樣,鋪著滿滿的,鋪成了一座小山。
包國維不用想也知道,這是老包的「溺愛」。
怕包國維吃不飽,又怕他菜不夠吃,才在碗裡堆滿了。
「先吃飯罷。」
從洋學堂走到楓橋,再從楓橋走路回家,這一路上,放在微信步數,至少也得兩萬五千步了。走了這麼多遠的路,包國維的體力早已消耗了不少,這會兒肚子確實有點小餓。
「民國時代的飯……嘗嘗。」
包國維操起筷子,夾起一塊蝦仁,放到嘴裡,蝦仁入口,牙齒留香,舌尖仿佛被柔軟的綢帶包圍,淡淡的甜味在口腔里四溢,刺激味蕾。
「鮮!」
「很鮮!」
包國維面露驚訝,這一道清炒蝦仁,竟然這般美味。
那個年代,生態環境甚好,水資源還沒有被污染,生長在淡水裡的魚蝦,品質接近原始,這一道清炒蝦仁的原材料,就是從距離蘇州城不遠的太湖捕撈的淡水蝦。
包國維又拿筷子夾了一塊紅燒肉,肉香四溢,入口即化。
「好吃!」
包國維舌頭很靈,在前世里也是個「吃貨」,他要是沒穿越,搞不好會去當個「吃播」,憑藉出眾的顏值,和一條「皇帝舌」,搞不好能成為吃播界的「李子染」,爆紅全網。
「皇帝舌」的包國維,一下子就嘗出來了這紅燒肉里的味精味道。
這裡是民國18年,也就是1930年,距離味精發明,已經過去了22年。但在這個時代,「味精」卻是一件「奢侈品」,尋常人家炒菜只買得起鹽巴和醬油,包國維今天遇到的那兩個發小大牛和細狗,來蘇州城裡就是買醬油來了。
神舟有古法製鹽,有鹽資源取之不竭的「茶卡鹽湖」,有井鹽礦物鹽,在鹽這一塊,從古代開始就不缺的。醬油也一樣,釀造醬油從糧食穀物發酵,也不缺。
唯一缺的,就是味精。
味精於1908年,由倭國人從海帶中提取,後來才傳到神舟,身為餐桌上的調味品。
「味精」在市場賣得很貴,而且只有百貨商店才有貨,因此只有達官顯貴,有錢的商人才能買得起。
包國維眼前這一頓飯,在民國這個時代尋常人家是吃不起的,就算要吃,也得過年時候,從菜市場買上一斤肥豬肉,才能嘗嘗肉味。這還是民國那些家境比較好的的工薪階層和知識分子,鄉下的貧苦老百姓,這一碗飯里,大米飯都不一定能吃得上,只有紅薯土豆。
包國維能吃上這一頓「奢侈飯」,一是廚子胡大賣老包面子,看包國維今天懂事了,才專門用秦公館今天採購剩下的邊界料給包國維做了這麼一份「奢華大餐」。
廚子胡大祖上是宮廷里的御廚,侍候皇上和老佛爺的,這手藝傳到了胡大手上,自然差不到哪裡去,胡大這才靠著這一門精湛廚藝,在秦公館後廚當了差,侍奉首富秦老爺的一日三餐。
包國維沾了秦公館的光,才能吃到放了味精的紅燒肉和新鮮的太湖蝦。
當然了,這一切都源於老包的溺愛。
沒有老包的溺愛,包國維今天怕只能吃蛋炒飯了,輔菜有個酸豆角醃辣椒就不錯了。
「咣當」一聲,包國維將瓷碗放在書桌上,他很快就幹完了這一頓「大餐」
「嗝~」
御廚後人胡大燒飯的手藝確實好,包國維心滿意足地摸了摸吃著渾圓的肚子,連連點頭。
「嗝~」
包國維再次打了一個飽嗝,吃著有點撐。
酒足飯飽,他目光瞄向書桌,在「小包」的書架上掃視,
……
隨意看了看,包國維將這本講男女之事技巧的書,又重新放進了書架,這一放順帶將省立志誠中學學生教務處寄過來的信帶了出來。
包國維伸出兩指,捏著這封信,拇指和食指在信封上摩擦著,沙沙作響。
包國維轉頭望著木質雕花的窗子外面,12月中旬的秦公館灰濛濛的,不見一點兒活力。
包國維沉思道:
「現在是12月28號,距離志誠中學開學還有半個月,要在這半個月湊夠五十一塊錢……」
省立志誠中學是新派的「洋學堂」,開學日期和蘇州城裡普通中學不一樣,是不過年關的。
換句話說,這所學校只有不到半個月的短期寒假,寒假過完學生就得去教務處報到。
包國維看了一眼信紙,蓋著教務處紅章的信紙上寫了學生報到的日期,民國一九年一月二十日。
12月28,距離第二年的1月20,22天,確實只有大半個月的時間。
這大半個月,包國維要湊夠重修的學費和操衣費,才能重新去學校上課。
包國維繼承了前世的記憶,前世學過的知識和經歷還在,這「洋學堂」他就算不上了,也沒什麼,但他現在是「包國維」,是老包的兒子,這「洋學堂」不少,老包那裡過不去不說,秦公館這些僕人一旦知道自己輟學了,那估計又要多了不少流言蜚語。
因此,這學……必須要上!
還得上的漂亮!
「接下來的目標……掙學費!」
「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