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七大罪
次日一早,流了一夜鼻涕的陳二狗和李錦說什麼都不願意去東門招兵處了,陳二狗甚至對王秀清說道:「大哥,白連教能招到人,那是他們在湖北傳道多年,百姓們都相信他們那一套,咱們起事才多少天,聲名不顯,明王顯聖的事,勛西這邊又不知道,誰願意跟咱們上山落草?」
李錦雖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出賣了他,自拿下勛西後,他忙前忙後,好不容易才將府庫和士紳家的錢糧物資點驗清楚,覺都沒睡踏實,就被王秀清拉了壯丁,而且是在寒風中發呆的壯丁,他自然也不樂意。
「讓你們去就去,城內的百姓有家有室,自然不願意,可城外的那些苦哈哈,尤其是伏牛山上的燒炭工和礦工,這些人都是沒有家小拖累的黑戶,如今勛西的士紳幾乎都被咱們殺光了,剩下的幾個也不敢蹦躂,被他們強逼上山的燒炭工和礦工又怎會還願意窩在山裡,替他們賣命?」
王秀清前世就是礦工頭子,而前世太平軍起事之初,就收編了大量的礦工和燒炭工,有前世的事例在,他相信如今的太平軍也能用同樣的辦法收編這些人。
果不其然,今天巳時剛過,東門城門處就來了一批人,一個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留連腦後的辮子都是枯黃枯黃的,但他們飽經滄桑的臉上卻都有幾分不甘。
都是爹生娘養的,憑什麼有人能高官顯貴,有人有家有室,兒女雙全,而我們這些過著最苦最累生活的人,卻是見不得光的黑戶,咱們憑什麼低人一等?反正現在有人招兵,胡廷不公,那咱們就反了胡廷,退一萬步講,當兵了,咱們以後吃飯總不會愁了吧。
這些礦工和燒炭工來到鄖陽東門後,並沒有貿然上前,而是全都看向他們身前的一個魁梧漢子,蛇無頭不行,礦工和燒炭工肯下山應徵,那總得有人組織吧,顯然,那魁梧的漢子正是這批人的頭頭。
那魁梧漢子的衣衫同樣破舊不堪,不過滿身的補丁卻掩蓋不了他眼睛裡的鋒芒,沒有人天生願意為人當牛做馬,這人顯而易見是個有血性的人。
望了望前方門可羅雀的招兵應徵點,那魁梧漢子仿佛下定決心般在地上跺了一腳,開口道:「我去問問!」然後抬腳往應徵點方向走去。
那魁梧漢子走到李錦面前,也不廢話,直接問道:「是你們這裡招兵嗎?當你們的兵待遇咋樣?能吃飽飯嗎?你們真是要打韃子朝廷嗎?」
見有人來應徵,早就等的不耐煩的李錦樂了,忙道:「是,是我們這裡招兵,是我們這裡招兵,我太平軍的待遇嗎,是一個月二兩銀子,米一斛,至於打韃子,這鄖西的韃子不就是我們打的嗎?你若是真想加入我太平軍,現在就報上的你的名字,待學生記錄好,再按上手印即可。」
聽到一個月有二兩銀子,還加一斛米,那魁梧漢子也樂了,咧嘴笑道:「小的名叫張紹謙,是伏牛山煤礦上的,今天可不是我一個人來應徵,那邊還有三百多人,你們收不收?」
一旁的陳二狗聽到還有三四百人要加入,也是喜笑顏開,連忙說道「收,收,只要肯加入我太平軍的,我們都收!」
張紹謙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對陳二狗說道:「軍爺,咱們兄弟今天下山,走了二十里路,到現在還沒吃飯,加入你們,現在能吃上飯嗎?」
「吃飯?加入我太平軍,就是本旅帥的兄弟,既然做兄弟,哪能不管你們的飯!」
陳二狗臨來的時候,王秀清就跟他說過,這次招兵,儘量以山上的礦工和燒炭工為主,如果無牽無掛,那就更好,至於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卻是其次,因為自古礦工和燒炭工就是最能吃苦耐勞的,只要以後能吃上飽飯,就不怕他們沒力氣打仗,因此連忙吩咐身邊的一個士兵趕快去準備乾糧。
只兩柱香的工夫,幾個太平軍士兵就用大車推來了一個木桶,木桶裡面裝滿了米粥,此外,大車上還裝了幾百個干餅子。
張紹遷再不遲疑,忙朝官道上駐足觀望的同伴們招了招手,讓他們趕緊過來入伍。
見這些礦工剛畫了押,就有大餅吃,有不少在城門處看熱鬧的鄖陽百姓也都動了心,尤其是那些遊手好閒,沒有家室的無業人員,在他們看來,有的吃總比餓死強,再說了,等吃飽了,再開遛,這些名為太平軍的賊寇難不成還會為了點米粥,餅子,大動干戈抓咱們嗎?
於是乎,有幾個餓的實在不行的無賴便衝出人群,跑到李錦和陳二狗面前,指著旁邊的湯餅小心地說道:「大人,小人也想吃餅。」
陳二狗哪裡知道這幫人打的是什麼主意,哈哈大笑道:「你們來當兵,本旅帥別的不敢保證,吃飽飯還是能保證的,你們等等,等李先生錄了你們名字後,這裡的湯餅隨你們吃。」
城外招兵的情景,王秀清一點都不清楚,有陳二狗和李錦在,他也樂的當甩手掌柜,不過,他也有他的事,那就是在拜讀沈書行手書的乾隆七大罪。
一:六下江南,勞民傷財。
二:寵信和珅,舉國盡貪。
三:開捐納官,吏治廢弛。
四:興文字獄,士人離心。
五:貪權戀位,不立太子。
六:修園建殿,糜費民脂。
七:掩敗為勝,粉飾太平。
「……就這?沈大人寫了兩天了,就給本帥寫了五十六個字,這也太敷衍了吧。」
說實話,沈書行寫的這幾條確實是直指乾隆的痛腳,但王秀清覺得太過籠統,知道的人,一看就心中透亮,不知道的,說不定還會說這是無憑無據,毀謗聖聰,所以他認為,這只不過是個大綱,根本毫無內容可言。
「大王說的是,是……是下官錯了,下官這就去補,務必要把內容補上。」
沈書行也是無奈,他只不過是個八品小官,皇帝的事,他也是從邸報上看到過一點,有的是自己推斷,有的就是硬湊,比如最後這一條,他本意是寫安南之戰,但清廷官方一直宣稱是大獲全勝,可斬獲和戰果卻不是他能看到的,他只是根據清廷糜費的軍餉,以及撤兵後和安南談和的內容猜測這一仗,大清其實是輸了。
李錦雖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出賣了他,自拿下勛西後,他忙前忙後,好不容易才將府庫和士紳家的錢糧物資點驗清楚,覺都沒睡踏實,就被王秀清拉了壯丁,而且是在寒風中發呆的壯丁,他自然也不樂意。
「讓你們去就去,城內的百姓有家有室,自然不願意,可城外的那些苦哈哈,尤其是伏牛山上的燒炭工和礦工,這些人都是沒有家小拖累的黑戶,如今勛西的士紳幾乎都被咱們殺光了,剩下的幾個也不敢蹦躂,被他們強逼上山的燒炭工和礦工又怎會還願意窩在山裡,替他們賣命?」
王秀清前世就是礦工頭子,而前世太平軍起事之初,就收編了大量的礦工和燒炭工,有前世的事例在,他相信如今的太平軍也能用同樣的辦法收編這些人。
果不其然,今天巳時剛過,東門城門處就來了一批人,一個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留連腦後的辮子都是枯黃枯黃的,但他們飽經滄桑的臉上卻都有幾分不甘。
都是爹生娘養的,憑什麼有人能高官顯貴,有人有家有室,兒女雙全,而我們這些過著最苦最累生活的人,卻是見不得光的黑戶,咱們憑什麼低人一等?反正現在有人招兵,胡廷不公,那咱們就反了胡廷,退一萬步講,當兵了,咱們以後吃飯總不會愁了吧。
這些礦工和燒炭工來到鄖陽東門後,並沒有貿然上前,而是全都看向他們身前的一個魁梧漢子,蛇無頭不行,礦工和燒炭工肯下山應徵,那總得有人組織吧,顯然,那魁梧的漢子正是這批人的頭頭。
那魁梧漢子的衣衫同樣破舊不堪,不過滿身的補丁卻掩蓋不了他眼睛裡的鋒芒,沒有人天生願意為人當牛做馬,這人顯而易見是個有血性的人。
望了望前方門可羅雀的招兵應徵點,那魁梧漢子仿佛下定決心般在地上跺了一腳,開口道:「我去問問!」然後抬腳往應徵點方向走去。
那魁梧漢子走到李錦面前,也不廢話,直接問道:「是你們這裡招兵嗎?當你們的兵待遇咋樣?能吃飽飯嗎?你們真是要打韃子朝廷嗎?」
見有人來應徵,早就等的不耐煩的李錦樂了,忙道:「是,是我們這裡招兵,是我們這裡招兵,我太平軍的待遇嗎,是一個月二兩銀子,米一斛,至於打韃子,這鄖西的韃子不就是我們打的嗎?你若是真想加入我太平軍,現在就報上的你的名字,待學生記錄好,再按上手印即可。」
聽到一個月有二兩銀子,還加一斛米,那魁梧漢子也樂了,咧嘴笑道:「小的名叫張紹謙,是伏牛山煤礦上的,今天可不是我一個人來應徵,那邊還有三百多人,你們收不收?」
一旁的陳二狗聽到還有三四百人要加入,也是喜笑顏開,連忙說道「收,收,只要肯加入我太平軍的,我們都收!」
張紹謙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對陳二狗說道:「軍爺,咱們兄弟今天下山,走了二十里路,到現在還沒吃飯,加入你們,現在能吃上飯嗎?」
「吃飯?加入我太平軍,就是本旅帥的兄弟,既然做兄弟,哪能不管你們的飯!」
陳二狗臨來的時候,王秀清就跟他說過,這次招兵,儘量以山上的礦工和燒炭工為主,如果無牽無掛,那就更好,至於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卻是其次,因為自古礦工和燒炭工就是最能吃苦耐勞的,只要以後能吃上飽飯,就不怕他們沒力氣打仗,因此連忙吩咐身邊的一個士兵趕快去準備乾糧。
只兩柱香的工夫,幾個太平軍士兵就用大車推來了一個木桶,木桶裡面裝滿了米粥,此外,大車上還裝了幾百個干餅子。
張紹遷再不遲疑,忙朝官道上駐足觀望的同伴們招了招手,讓他們趕緊過來入伍。
見這些礦工剛畫了押,就有大餅吃,有不少在城門處看熱鬧的鄖陽百姓也都動了心,尤其是那些遊手好閒,沒有家室的無業人員,在他們看來,有的吃總比餓死強,再說了,等吃飽了,再開遛,這些名為太平軍的賊寇難不成還會為了點米粥,餅子,大動干戈抓咱們嗎?
於是乎,有幾個餓的實在不行的無賴便衝出人群,跑到李錦和陳二狗面前,指著旁邊的湯餅小心地說道:「大人,小人也想吃餅。」
陳二狗哪裡知道這幫人打的是什麼主意,哈哈大笑道:「你們來當兵,本旅帥別的不敢保證,吃飽飯還是能保證的,你們等等,等李先生錄了你們名字後,這裡的湯餅隨你們吃。」
城外招兵的情景,王秀清一點都不清楚,有陳二狗和李錦在,他也樂的當甩手掌柜,不過,他也有他的事,那就是在拜讀沈書行手書的乾隆七大罪。
一:六下江南,勞民傷財。
二:寵信和珅,舉國盡貪。
三:開捐納官,吏治廢弛。
四:興文字獄,士人離心。
五:貪權戀位,不立太子。
六:修園建殿,糜費民脂。
七:掩敗為勝,粉飾太平。
「……就這?沈大人寫了兩天了,就給本帥寫了五十六個字,這也太敷衍了吧。」
說實話,沈書行寫的這幾條確實是直指乾隆的痛腳,但王秀清覺得太過籠統,知道的人,一看就心中透亮,不知道的,說不定還會說這是無憑無據,毀謗聖聰,所以他認為,這只不過是個大綱,根本毫無內容可言。
「大王說的是,是……是下官錯了,下官這就去補,務必要把內容補上。」
沈書行也是無奈,他只不過是個八品小官,皇帝的事,他也是從邸報上看到過一點,有的是自己推斷,有的就是硬湊,比如最後這一條,他本意是寫安南之戰,但清廷官方一直宣稱是大獲全勝,可斬獲和戰果卻不是他能看到的,他只是根據清廷糜費的軍餉,以及撤兵後和安南談和的內容猜測這一仗,大清其實是輸了。